高二模块考试 语文试题 (2016.11)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试号填写在答题 卷的相应位置。 2.1—6题、12-13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 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考试活动,尤其是大规模、普及化和历时长久的选拔性教育考试,也是文化整合的重要途径, 对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整合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举考试以选拔行政官员为目标,以教育考试为手段,与文化整合密切相关。在科举 制下,读书人要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 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科举考试的文化整合功能,是 由科举选士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从地位、影响来看,科举考试作为国家“抡才大典”,在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赫, 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其发挥文化整合功能的动力来源。科举考试成为封建王朝选士 授官的正途,受到统治者和广大士人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科举考试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 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 的整合。 就科举制自身特点而言,它具有文化整合的内在机制。作为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科举考试是 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为大范围、 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为文 化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举与察举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读书人可“怀牒自进”,自行
高二模块考试 语文试题(2016.11)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试号填写在答题 卷的相应位置。 2.1—6 题、12—13 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 I 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考试活动,尤其是大规模、普及化和历时长久的选拔性教育考试,也是文化整合的重要途径, 对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整合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举考试以选拔行政官员为目标,以教育考试为手段,与文化整合密切相关。在科举 制下,读书人要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 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科举考试的文化整合功能,是 由科举选士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从地位、影响来看,科举考试作为国家“抡才大典”,在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赫, 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其发挥文化整合功能的动力来源。科举考试成为封建王朝选士 授官的正途,受到统治者和广大士人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科举考试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 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 的整合。 就科举制自身特点而言,它具有文化整合的内在机制。作为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科举考试是 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为大范围、 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为文 化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举与察举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读书人可“怀牒自进”,自行
应举,不需地方官府荐举。除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之外,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及教育 程度的限制,只要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由于科举考试将自由报考、 平竟争与弘扬儒学文化、推广学校教育联为一体,使得参与这项考试的阶层越广泛、考生越 多,就越有利于教育机会的下移和社会文化的整合。受科举考试影响,唐宋以后,官学、私 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儒学文化逐渐普及到民众阶层。科举制度具 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易于推广并长期延续,从而有效发挥了文化整合的功能。 与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打破血緣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 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标准,注重后天学习的作用,更具有客观性和平等特征。在追求考 试公平的过程中,自宋代开始,科举考试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 科举选士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适应特定 时期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人才培育和选拔的需要,隋唐以来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兴办官学, 开科取士。与设立官学、私学及吸收汉族封建文化相呼应,科举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下列关于科举考试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选士授官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书人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封建 统治阶层。 B.科举考试自宋代开始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性 和权威性,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 C.科举考试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性别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 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 D.科举考试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文 化的交流和融合。 2.下列不能作为科举制具有文化整合功能论据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 威性 B.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C.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 D.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要想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进而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
应举,不需地方官府荐举。除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之外,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及教育 程度的限制,只要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由于科举考试将自由报考、公 平竞争与弘扬儒学文化、推广学校教育联为一体,使得参与这项考试的阶层越广泛、考生越 多,就越有利于教育机会的下移和社会文化的整合。受科举考试影响,唐宋以后,官学、私 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儒学文化逐渐普及到民众阶层。科举制度具 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易于推广并长期延续,从而有效发挥了文化整合的功能。 与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打破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 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标准,注重后天学习的作用,更具有客观性和平等特征。在追求考 试公平的过程中,自宋代开始,科举考试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 科举选士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适应特定 时期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人才培育和选拔的需要,隋唐以来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兴办官学, 开科取士。与设立官学、私学及吸收汉族封建文化相呼应,科举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 下列关于科举考试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选士授官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书人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封建 统治阶层。 B.科举考试自宋代开始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性 和权威性,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 C. 科举考试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性别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 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 D. 科举考试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文 化的交流和融合。 2.下列不能作为科举制具有文化整合功能论据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 威性。 B. 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C.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 D.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要想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进而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
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制自身的特点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C.科举制打破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 标准,这样的选拔方式大大优于察举制,因此察举制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D.在科举制度下,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 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 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 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 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 惠民,煕、丰法惠国,崇、观法患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目夜亲岂石金乐分明翼而前兵败退除无护龙河填尼貲满域几急是日 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蓑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 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 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 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給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 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 子傅,当同生死。(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 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 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 司,谥曰忠定。 4.下列四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其亟有所更亟:立刻 B.俄改同知枢密院俄:不久 C.钦宗诣金帅营诣:到……下令 D.明年二月,死于朔廷明年:第二年 5.下列对文中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B. 科举制自身的特点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C. 科举制打破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 标准,这样的选拔方式大大优于察举制,因此察举制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D. 在科举制度下,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 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6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 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 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 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 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 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 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⑴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 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 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 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 子傅,当同生死。⑵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 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 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 兴中,赠开府仪同三 司,谥曰忠定。 4.下列四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其亟.有所更 亟:立刻 B.俄.改同知枢密院 俄:不久 C.钦宗诣.金帅营 诣:到……下令 D.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明年:第二年 5.下列对文中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B.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C.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D.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7.把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小题5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8认真阅读这首诗,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的(5分) 9.请从诗意和情感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小题2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m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B.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C.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D.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7.把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每小题 5 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8.认真阅读这首诗,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的(5 分) 9.请从诗意和情感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理发匠 黄荣才 ①理发匠是个哑巴。大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 ②哑巴每天天一亮,就烧开水,把两把开水壶灌满。把一个铝盆洗干净,竹椅也擦了几 遍,刮胡子刀磨得锋利,掏耳勺、毛中、香皂等用具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就搬一张凳子坐在 门口,等理发的人上门。有人来了,哑巴就咿咿呀呀地打招呼,哑巴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 不过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来人知道是打招呼。哑巴理发的式样简单却很认真,理发时,不时 后退两步仔细看看,然后靠前继续动手。 ③头发理完,有长胡子的,那就刮胡子。哑巴拿毛巾蘸上热水,打上香皂,用手擦起泡, 捂在脸上,热热的,舒服,哑巴的手不动,等这份舒服劲过了,才慢慢擦,逐渐用力,把胡 子捂热擦软了,拿出刮胡刀在一块皮上来回正反刷几遍,就是再次磨刀了。哑巴的手轻轻拉 动,锋利的刮胡刀贴在脸上,刷刷地把胡子齐根刮掉,脸稍微有点麻酥酥,很舒服。掬耳朵 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 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 勺子慢慢掏 ④理完发,给钱的时候,你给一块哑巴也收,给两块哑巴也收,但不超过三块。有谁想 多给点,哑巴脸涨得红红的,咿咿呀呀比划,坚决不收。有人丢给他就走,哑巴却急急地追 上去。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也有人理完发,比划着说手头紧,先记着。哑 巴点了点头,有谁难为情地多说两句,哑巴就笑昧眯地把你推出门,比划着该千活去了。到 了年底,你随便给哑巴带米或者莱,柴火也行,这账就销了。哑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理完 发,有人朝他竖着大拇指夸他,他会咿咿呀呀地乜朝夸他的人竖起大拇指 ⑤哑巴老了,到哑巴这儿理发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哑巴理发的式样太简单,基本就是 个桶圈或者平头。开始的时侯还有些老年人,照顾哑巴的生意,后来连老年人也基本不来了。 有时候一个月理不了三个头,最后只剩下老张头还找哑巴理发。哑巴还是天天烧开水,洗铝 盆,磨剃刀、刮胡子刀,把各种工具整整齐齐摆好,然后搬一张小凳子坐到门前。等不到人, 哑巴的神情很落寞,见到人也不咿咿呀呀地打招呼了,经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一动也不动 雕塑一般。等到夭黑,哑巴再一一把工具收起来。村里把哑巴列为五保户,享受低保,村干 部告诉哑巴,“政府把你养起来了,穿衣吃饭有政府供着,不会让你冻着饿了。”哑巴点了点 ⑥哑巴还是天天准备好开水,摆好理发的各种工具,就等老张头来理发。尽管老张头
理发匠 黄荣才 ①理发匠是个哑巴。大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 ②哑巴每天天一亮,就烧开水,把两把开水壶灌满。把一个铝盆洗干净,竹椅也擦了几 遍,刮胡子刀磨得锋利,掏耳勺、毛巾、香皂等用具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就搬一张凳子坐在 门口,等理发的人上门。有人来了,哑巴就咿咿呀呀地打招呼,哑巴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 不过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来人知道是打招呼。哑巴理发的式样简单却很认真,理发时,不时 后退两步仔细看看,然后靠前继续动手。 ③头发理完,有长胡子的,那就刮胡子。哑巴拿毛巾蘸上热水,打上香皂,用手擦起泡, 捂在脸上,热热的,舒服,哑巴的手不动,等这份舒服劲过了,才慢慢擦,逐渐用力,把胡 子捂热擦软了,拿出刮胡刀在一块皮上来回正反刷几遍,就是再次磨刀了。哑巴的手轻轻拉 动,锋利的刮胡刀贴在脸上,刷刷地把胡子齐根刮掉,脸稍微有点麻酥酥,很舒服。掏耳朵 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 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 勺子慢慢掏。 ④理完发,给钱的时候,你给一块哑巴也收,给两块哑巴也收,但不超过三块。有谁想 多给点,哑巴脸涨得红红的,咿咿呀呀比划,坚决不收。有人丢给他就走,哑巴却急急地追 上去。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也有人理完发,比划着说手头紧,先记着。哑 巴点了点头,有谁难为情地多说两句,哑巴就笑眯眯地把你推出门,比划着该干活去了。到 了年底,你随便给哑巴带米或者菜,柴火也行,这账就销了。哑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理完 发,有人朝他竖着大拇指夸他,他会咿咿呀呀地也朝夸他的人竖起大拇指。 ⑤哑巴老了,到哑巴这儿理发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哑巴理发的式样太简单,基本就是 个桶圈或者平头。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老年人,照顾哑巴的生意,后来连老年人也基本不来了。 有时候一个月理不了三个头,最后只剩下老张头还找哑巴理发。哑巴还是天天烧开水,洗铝 盆,磨剃刀、刮胡子刀,把各种工具整整齐齐摆好,然后搬一张小凳子坐到门前。等不到人, 哑巴的神情很落寞,见到人也不咿咿呀呀地打招呼了,经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一动也不动, 雕塑一般。等到天黑,哑巴再一一把工具收起来。村里把哑巴列为五保户,享受低保,村干 部告诉哑巴,“政府把你养起来了,穿衣吃饭有政府供着,不会让你冻着饿了。”哑巴点了点 头。 ⑥哑巴还是天天准备好开水,摆好理发的各种工具,就等老张头来理发。尽管老张头一
个多月才理一次发,不过就是老张头刚理完发的第二天,哑巴也是郑重其事地做好准备,好 像随时有人来理发一样。老张头一到,哑巴从理发到刮胡子、掏耳朵,严肃认真,要摆弄上 近两个小时。老张头不催不急,老人反正有时间,让哑巴尽兴摆弄。完了,掏出三块钱给哑 巴,朝他竖起大拇指。哑巴咿咿呀呀,也朝老张头竖大拇指。老张头走后 就静静地坐 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⑦老张头死了,村里人说哑巴这回该收摊了,最后一个理发的人都没了。“反正他不用 愁吃不用愁穿。再说年纪也大了。”村里人觉得哑巴没头发可理也没什么。不过,忙完老张 头的丧事后,有村人发觉好几天没看到哑巴了,就去看了看。哑巴已经死了,哑巴把自己 头发理了,然后用刮胡子刀切开手腕的动脉,自杀死了,所有的理发工具摆得整整齐齐。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围绕哑巴理发匠的理发生涯,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干净利 落,手法简练。 B.第四段中“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既侧面表现了哑巴的执拗,也包含了 对哑巴的感谢和赞美。 C.尽管哑巴理发匠手艺精湛、服务周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必然面临着 被淘汰的结局 D.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情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人物,使 人物显得生动丰满。 E.这篇小说,叙述张弛有度,情节波澜起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特征鲜明的哑巴理发 匠的形象。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6分) ①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 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 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②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3)请简要概括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4)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不好?为什么?请陈述理由。(8分) 第Ⅱ卷
个多月才理一次发,不过就是老张头刚理完发的第二天,哑巴也是郑重其事地做好准备,好 像随时有人来理发一样。老张头一到,哑巴从理发到刮胡子、掏耳朵,严肃认真,要摆弄上 近两个小时。老张头不催不急,老人反正有时间,让哑巴尽兴摆弄。完了,掏出三块钱给哑 巴,朝他竖起大拇指。哑巴咿咿呀呀,也朝老张头竖大拇指。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 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⑦老张头死了,村里人说哑巴这回该收摊了,最后一个理发的人都没了。“反正他不用 愁吃不用愁穿。再说年纪也大了。”村里人觉得哑巴没头发可理也没什么。不过,忙完老张 头的丧事后,有村人发觉好几天没看到哑巴了,就去看了看。哑巴已经死了,哑巴把自己的 头发理了,然后用刮胡子刀切开手腕的动脉,自杀死了,所有的理发工具摆得整整齐齐。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围绕哑巴理发匠的理发生涯,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干净利 落,手法简练。 B.第四段中“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既侧面表现了哑巴的执拗,也包含了 对哑巴的感谢和赞美。 C.尽管哑巴理发匠手艺精湛、服务周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必然面临着 被淘汰的结局。 D.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情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人物,使 人物显得生动丰满。 E.这篇小说,叙述张弛有度,情节波澜起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特征鲜明的哑巴理发 匠的形象。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6 分) ①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 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 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②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3)请简要概括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 分) (4)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不好?为什么?请陈述理由。(8 分)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 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 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 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 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 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 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ε C.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 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 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 的特征。 14.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4分)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天召开电视电话会 议,启动和部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同时公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 用部分)》(2009版),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答 1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起初听说陆谦到了沧州,怒从心来,买了把解腕尖刀, 一街里去寻,可是“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请对这一“慢”字的精 妙之处作点评。要求准确,简明,生动。50字以内。(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左右为难 ....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 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 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 ....,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 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 ....,绝大多数出口企业 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 IS“暗通款曲”的种种 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 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在“大学生掏鸟 16 只被判 10 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 QQ 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 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 的特征。 14.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15 字。(4 分) 本报北京 8 月 18 日电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天召开电视电话会 议,启动和部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同时公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 用部分)》(2009 版),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答: 1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起初听说陆谦到了沧州,怒从心来,买了把解腕尖刀, 一街里去寻,可是“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请对这一“慢”字的精 妙之处作点评。要求准确,简明,生动。50 字以内。(6 分)
谷 16.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4分,只填序号 ①阳光因树枝而显得晶莹 ②高高矮矮的枝条,纷纷向阳光伸出眷恋的手臂 ③树枝因阳光而显得玲珑 ④绿树和阳光,天地造化的神秘达到和谐 ⑤阳光,一览无余地披在绿树的身上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鲁先圣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无论人世间还是大自然中的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弄清楚 的,弄清楚了,一切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可爱的东西也变得狰狞可恶。……郑板 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几百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人生宝典,其实,也没有什么深奧的秘密, 就是要求自己不要总想着弄清一切。” 对此,你怎么想?怎么看?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依据你对上面的文字的理解和认识 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4 分,只填序号)。 ①阳光因树枝而显得晶莹 ②高高矮矮的枝条,纷纷向阳光伸出眷恋的手臂 ③树枝因阳光而显得玲珑 ④绿树和阳光,天地造化的神秘达到和谐 ⑤阳光,一览无余地披在绿树的身上 五、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鲁先圣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无论人世间还是大自然中的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弄清楚 的,弄清楚了,一切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可爱的东西也变得狰狞可恶。……郑板 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几百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人生宝典,其实,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秘密, 就是要求自己不要总想着弄清一切。” 对此,你怎么想?怎么看?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依据你对上面的文字的理解和认识 写一篇不低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序号 4 12 13 答案|C C C A D 1.答案:C(C项,“不受……性别……的限制”有误,对应原文第4段“除女性外”可作出 判断 2.答案:D(是结果、影响而非原因) 3.答案:C(“这样的选拔方式大大优于察举制,因此察举制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有误,原 文无此信息) 4.答案:C(拜访,这里指求和) 5.答案:A(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 6.答案:B 7.答案 (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他们 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8.答案: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 香味。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 9.答案: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 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10.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1.(1)答案:CE(C项,归因错误,哑巴理发匠没有生意的原因是“哑巴老了”“理发的 式样太简单,基本就是个桶圈或者平头”,参照小说第四段。E项,“叙述张弛有度,情节波 澜起伏”有误,整篇小说的叙述语言舒缓平和,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 (2)答案 ①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哑巴掏耳朵的过程,突出了哑巴手艺的精湛。 ②运用比喻修辞格,以特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表现了哑巴的落寞的心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序号 1 2 3 4 5 6 12 13 答案 C D C C A B A D 1.答案:C(C 项,“不受……性别……的限制”有误,对应原文第 4 段“除女性外”可作出 判断。) 2.答案:D(是结果、影响而非原因) 3.答案:C(“这样的选拔方式大大优于察举制,因此察举制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有误,原 文无此信息) 4.答案:C(拜访,这里指求和) 5.答案:A(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 儿子) 6.答案:B 7.答案: (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他们, 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8.答案: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 香味。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 9.答案: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 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10.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1.(1)答案:CE(C 项,归因错误,哑巴理发匠没有生意的原因是“哑巴老了”“理发的 式样太简单,基本就是个桶圈或者平头”,参照小说第四段。E 项,“叙述张弛有度,情节波 澜起伏”有误,整篇小说的叙述语言舒缓平和,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 (2)答案: ①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哑巴掏耳朵的过程,突出了哑巴手艺的精湛。 ②运用比喻修辞格,以特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表现了哑巴的落寞的心境
(3)答案:做事认真仔细,手艺娴熟精湛,待人热情厚道,性格执著甚至刻板。 (4)答案:参考示例:观点一:小说的结尾好。理由: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并能进一步凸 显人物的性格:悲剧式结尾更具有艺术震撼力,能引起读者更多、更深刻的思考。观点二: 小说的结尾不好。理由:结局过于悲凉,违背生活的真实,“人为”痕迹明显。 12.答案:A(B项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项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 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地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项“一挥 而就”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应为“一蹴 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13.答案D(A项病句辨析:语病一:中途易辙。应该将“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修改为“在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作为后半句的状语。语病二:“令他在国际輿论场上观感不佳 句中代词“他”指代不明,应该改为“土耳其”B项病句辨析:语病一:成分残缺,“证 明”缺乏主语,应该加入“这一事实”;语病二:“围绕以……为中心”句式杂糅,应该删 掉“围绕”。C项病句辨析: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该调整到“嫌疑人”之后。) 14.答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或:实施) 15.答案:口语化的表达,传神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林冲强压怒火、心态逐渐趋于平和 的过程,突出了林冲之忍 16.答案:⑤②①③④(4分,错一处则该题不得分) 附文言文翻译: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條是尚书,孙 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條没有采用他 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 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 点好处。宰相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 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 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 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 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 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 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 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
(3)答案:做事认真仔细,手艺娴熟精湛,待人热情厚道,性格执著甚至刻板。 (4)答案:参考示例:观点一:小说的结尾好。理由: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并能进一步凸 显人物的性格;悲剧式结尾更具有艺术震撼力,能引起读者更多、更深刻的思考。 观点二: 小说的结尾不好。理由:结局过于悲凉,违背生活的真实, “人为”痕迹明显。 12.答案: A (B 项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 项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 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地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 项“一挥 而就”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应为“一蹴 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13.答案 D(A 项病句辨析:语病一:中途易辙。应该将“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修改为“在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作为后半句的状语。语病二:“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句中代词“他”指代不明,应该改为“土耳其” B 项病句辨析:语病一:成分残缺,“证 明”缺乏主语,应该加入“这一事实”;语病二:“围绕以……为中心”句式杂糅,应该删 掉“围绕”。C 项病句辨析: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该调整到“嫌疑人”之后。) 14.答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或:实施) 15.答案:口语化的表达,传神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林冲强压怒火、心态逐渐趋于平和 的过程,突出了林冲之忍。 16.答案:⑤②①③④ (4 分,错一处则该题不得分) 附文言文翻译: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條是尚书,孙 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條没有采用他 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 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 点好处。宰相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 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 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 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 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 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 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 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