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修辞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二OO四年十月
古 汉 语 修 辞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二 OO 四年十月
古代汉语修辞 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古汉语修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的古人是非常重视修辞的。早在先秦古籍中,就已经出现了“修辞” 词。《周易·上经·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意即一个高尚的人,“进德修业”除了具有品德上的忠信,还要讲究语言,修 饰文词,借以表达自己真诚的思想。“言有物而行有格”(《礼记·缁衣》)。古 人常把“立言”与“立行”相提并论,正是他们重视修辞、讲究语言美的明证。 古汉语修辞,即通过研究古代流传下来的语言,揭示和总结古人是怎样运 用各种语言手段和方式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是怎样把未加工的语言变成美 的语言的。 概括起来,所谓美的语言不外乎表现出“四美”,即:浓缩美,形象美, 音乐美和风格美。 第一节浓缩美 浓缩美又叫精练美。是指用尽可能少的词语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浓缩 的语言,比一般的口语更洗练、集中、典型。它是具体的又最能概括一般;它 是具有个性的,又颇能体现共性。用于写景,能抓住“浓枝万绿红一点”来表 现“姹紫嫣红满园春”;用于表意,则“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 用于叙事,就能“睹一事于句中,反一隅于字外”。总之是“取一于万,收万 于一”,以少总多,小中见大 古汉语使语言表达到精练美的修辞方式,主要有炼意,炼字,互文等
2 古代汉语修辞 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古汉语修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的古人是非常重视修辞的。早在先秦古籍中,就已经出现了“修辞” 一词。《周易·上经·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意即一个高尚的人,“进德修业”除了具有品德上的忠信,还要讲究语言,修 饰文词,借以表达自己真诚的思想。“言有物而行有格”(《礼记·缁衣》)。古 人常把“立言”与“立行”相提并论,正是他们重视修辞、讲究语言美的明证。 古汉语修辞,即通过研究古代流传下来的语言,揭示和总结古人是怎样运 用各种语言手段和方式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是怎样把未加工的语言变成美 的语言的。 概括起来,所谓美的语言不外乎表现出“四美”,即:浓缩美,形象美, 音乐美和风格美。 第一节 浓缩美 浓缩美又叫精练美。是指用尽可能少的词语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浓缩 的语言,比一般的口语更洗练、集中、典型。它是具体的又最能概括一般;它 是具有个性的,又颇能体现共性。用于写景,能抓住“浓枝万绿红一点”来表 现“姹紫嫣红满园春”;用于表意,则“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 用于叙事,就能“睹一事于句中,反一隅于字外”。总之是“取一于万,收万 于一”,以少总多,小中见大。 古汉语使语言表达到精练美的修辞方式,主要有炼意,炼字,互文等
炼意 即从无比丰富的口语矿藏中,开采、提炼出富于概括性和表达力的典型化 语言,揭示矛盾和本质,以收到以少总多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词中往往仅用几十个字便能表达一种深刻思想和意境,就得力 于炼意这种修辞方式。例如: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短短二十个字,表面朴素无华,实则感人至深。原因就在于诗人从复杂的 社会矛盾中抓住吃鱼的优雅闲适与打鱼的艰辛危险的矛盾进行对比,从而揭露 了封建社会劳动者之间的深刻矛盾,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古人讲“炼意”,不但得抓住社会生活的深刻矛盾反映重大主题,而且还 善于捕捉人们的思绪和自然景象中的对立统一现象,造成鲜明的意境,表达细 腻的感情。例如: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寓静于动,愈见其静。 ②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谢眺《游东田》) —动中见静,更显其动 ③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这首诗中包含有七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动与静:鹂鸣鹭飞和积雪泊船 远和近:白鹭青天是远景,黄鹂鸣柳是近景
3 一.炼意 即从无比丰富的口语矿藏中,开采、提炼出富于概括性和表达力的典型化 语言,揭示矛盾和本质,以收到以少总多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词中往往仅用几十个字便能表达一种深刻思想和意境,就得力 于炼意这种修辞方式。例如: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短短二十个字,表面朴素无华,实则感人至深。原因就在于诗人从复杂的 社会矛盾中抓住吃鱼的优雅闲适与打鱼的艰辛危险的矛盾进行对比,从而揭露 了封建社会劳动者之间的深刻矛盾,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古人讲“炼意”,不但得抓住社会生活的深刻矛盾反映重大主题,而且还 善于捕捉人们的思绪和自然景象中的对立统一现象,造成鲜明的意境,表达细 腻的感情。例如: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寓静于动,愈见其静。 ②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谢眺《游东田》) ——动中见静,更显其动。 ③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这首诗中包含有七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㈠动与静:鹂鸣鹭飞和积雪泊船。 ㈡远和近:白鹭青天是远景,黄鹂鸣柳是近景
大和小:翠柳大而黄鹂小,青天阔而白鹭小 四声与色:鹂鸣鹭叫是其声,黄鹂柳翠乃其色 时与空:“千秋雪”是“观古今于须臾”。“万里船”乃“抚四海于一瞬” (陆机《文赋》) G两种意境:从窗口看雪山,自门内看江船,为小处望大;苍穹下见白鹭 密叶里闻黄鹂,为大处见小 (凵情和景:杜甫精心描绘四种景物,构成一幅动人的江畔风光图,表达了 他经过长期漂泊后定居成都草堂后欢快喜悦之情。诗人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现 象,巧妙的安排在四句诗中,既真实的反映了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自然景象 的内在联系,又借以形成工稳和谐的匀齐美,可谓十分概括,高度浓缩。 二.炼字 即根据题旨和情景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古人作诗解文讲究炼字,特 别是诗人,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卢 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王力先生说:“炼句,也常常就是炼字。就一般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 字就是所谓谓语的中心词。把这个中心词练好了,这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 变得生动、形象了。”(《诗词格律》中华书局1977年P128)动词多作谓词, 因此炼字又常是炼动词。动词有他动词和自动词之分,属于他动词的炼字多在 句中,且常为五言诗的第3字和七言诗的第5字。例如 (1)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李白《题苑溪馆》) 月色是白的,照在沙上显的更白。写月照沙,用一个“留”字,不仅白沙 与月色互相映衬,更增其白,而且又赋予白沙以拟人化的特点—一有意留住月
4 ㈢大和小:翠柳大而黄鹂小,青天阔而白鹭小。 ㈣声与色:鹂鸣鹭叫是其声,黄鹂柳翠乃其色。 ㈤时与空:“千秋雪”是“观古今于须臾”。“万里船”乃“抚四海于一瞬” (陆机《文赋》) ㈥两种意境:从窗口看雪山,自门内看江船,为小处望大;苍穹下见白鹭, 密叶里闻黄鹂,为大处见小。 ㈦情和景:杜甫精心描绘四种景物,构成一幅动人的江畔风光图,表达了 他经过长期漂泊后定居成都草堂后欢快喜悦之情。诗人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现 象,巧妙的安排在四句诗中,既真实的反映了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自然景象 的内在联系,又借以形成工稳和谐的匀齐美,可谓十分概括,高度浓缩。 二.炼字 即根据题旨和情景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古人作诗解文讲究炼字,特 别是诗人,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卢 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王力先生说:“炼句,也常常就是炼字。就一般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 字就是所谓谓语的中心词。把这个中心词练好了,这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 变得生动、形象了。”(《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1977 年 P128)动词多作谓词, 因此炼字又常是炼动词。动词有他动词和自动词之分,属于他动词的炼字多在 句中,且常为五言诗的第 3 字和七言诗的第 5 字。例如: ⑴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李白《题苑溪馆》) 月色是白的,照在沙上显的更白。写月照沙,用一个“留”字,不仅白沙 与月色互相映衬,更增其白,而且又赋予白沙以拟人化的特点——有意留住月
色来使自己增色。“助”字也是同样的作用。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必吹《折杨柳》这样哀怨的曲子呢,春风可从来没到过玉门关外啊! 暗含讽喻朝廷不关心边关将士的疾苦,从来不到边关。“怨”、“度”二字情与 景合,事与心谐 自动词的炼字常在句末。如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木槛遣兴二首》)雨大则鱼伏,风猛则 燕避,“出”、“斜”二字缘情体物,自然工巧。 形容词的炼字也很多。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有的形容词临时改做动词用,会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如“春风又绿江南 岸 炼字除了炼谓词外,也炼其他各种成分的中心词。例如: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这里描写的是一夜骤风疏雨,绿叶锐长,红花飘谢的景象,词人用了四个 字:“绿肥红瘦”。其中“肥”“瘦”,拟人形体,活灵活现,不愧“诗眼”;两 个主词“绿”、“红”,以色代物,别致动人,堪称精选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九个名词性词组排列起来,即能表现出一幅景象凄凉的夕阳图。原因在于 名词前都选用了精巧、恰当的形容词修饰
5 色来使自己增色。“助”字也是同样的作用。 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必吹《折杨柳》这样哀怨的曲子呢,春风可从来没到过玉门关外啊! 暗含讽喻朝廷不关心边关将士的疾苦,从来不到边关。“怨”、“度”二字情与 景合,事与心谐。 自动词的炼字常在句末。如: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木槛遣兴二首》)雨大则鱼伏,风猛则 燕避,“出”、“斜”二字缘情体物,自然工巧。 形容词的炼字也很多。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有的形容词临时改做动词用,会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如“春风又绿江南 岸。” 炼字除了炼谓词外,也炼其他各种成分的中心词。例如: 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这里描写的是一夜骤风疏雨,绿叶锐长,红花飘谢的景象,词人用了四个 字:“绿肥红瘦”。其中“肥”、“瘦”,拟人形体,活灵活现,不愧“诗眼”;两 个主词“绿”、“红”,以色代物,别致动人,堪称精选。 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九个名词性词组排列起来,即能表现出一幅景象凄凉的夕阳图。原因在于 名词前都选用了精巧、恰当的形容词修饰
古人除注重炼实词,也常常炼虚词。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 乡偶书》)但他们也觉得“炼实字有力易,炼虚字有力难。”(施补华《岘傭说 诗》) 互文 又叫互体,互文见义。指前后句中的相应位置的词语相互渗透,彼此补充, 须参互理解方能完整理解其义的修辞方式。例如:王昌龄《出塞》诗中有“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常见的有本句互文、邻句互文、隔句互文三类 1.本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光和烟雾一起笼罩着河水与沙滩,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入船。 2邻句互文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杜甫《潼关吏》)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3隔句互文 公入而赋: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遂之外,其乐也洩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 海》)
6 古人除注重炼实词,也常常炼虚词。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 乡偶书》)但他们也觉得“炼实字有力易,炼虚字有力难。”(施补华《岘傭说 诗》) 一、 互文 又叫互体,互文见义。指前后句中的相应位置的词语相互渗透,彼此补充, 须参互理解方能完整理解其义的修辞方式。例如:王昌龄《出塞》诗中有“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常见的有本句互文、邻句互文、隔句互文三类。 ⒈本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光和烟雾一起笼罩着河水与沙滩。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入船。 ⒉邻句互文: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杜甫《潼关吏》)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⒊隔句互文: 公入而赋: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遂之外,其乐也洩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 海》)
第二节形象美的修辞方式 所谓形象美,是运用以形象的基本特征的语言表情达意给人带来的美感 形象美的语言具有实在性、可感性、具体性和鲜明性。古汉语中使语言达到形 象美的修辞方式,主要有起兴、比喻、比拟、借代、映衬、墓状、夸张等七种。 起兴 用一种表面无关实则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叫起兴。后汉 郑众说:“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 鸟兽以见意者,皆举辞也。”这种修辞方式多用于诗歌、韵文。例如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前两句为起兴,引出:美丽端庄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对象。前后两者之 间有一定的联系:雎鸠鸟常成对并游,相互鸣叫,“雌雄相应之和声”,有求偶 的表示 (2)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诗经·邶风·雄雉》 用雄野鸡在天边飞翔,引出思念出外求取功名的远方的丈夫。 (3)常棣之华,鄂石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小雅·常棣》) 从盛开的花蒂花萼非常美丽,引出今世之人都不如兄弟亲密。 (4)墙有茨,不可埽也。中菁之言,不可道也。(《诗经·鄘风·墙有茨》) 用墙头上的蒺藜不可扫除,引出卫国统治者宫室淫乱不可公开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 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 首》) 借神话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出一位苦思丈夫的女子
7 第二节 形象美的修辞方式 所谓形象美,是运用以形象的基本特征的语言表情达意给人带来的美感。 形象美的语言具有实在性、可感性、具体性和鲜明性。古汉语中使语言达到形 象美的修辞方式,主要有起兴、比喻、比拟、借代、映衬、摹状、夸张等七种。 一. 起兴 用一种表面无关实则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叫起兴。后汉 郑众说:“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 鸟兽以见意者,皆举辞也。”这种修辞方式多用于诗歌、韵文。例如: 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前两句为起兴,引出:美丽端庄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对象。前后两者之 间有一定的联系:雎鸠鸟常成对并游,相互鸣叫,“雌雄相应之和声”,有求偶 的表示。 ⑵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诗经·邶风·雄雉》) 用雄野鸡在天边飞翔,引出思念出外求取功名的远方的丈夫。 ⑶常棣之华,鄂石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小雅·常棣》) 从盛开的花蒂花萼非常美丽,引出今世之人都不如兄弟亲密。 ⑷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诗经·鄘风·墙有茨》) 用墙头上的蒺藜不可扫除,引出卫国统治者宫室淫乱不可公开。 ⑸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 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 首》) 借神话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出一位苦思丈夫的女子
(6)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舒。从昏饭中薄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烘托气氛,点缀环境,和谐音律。 二.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同陈述的对象相比。比喻的成立须有三个要素:一是 陈述的对象叫本体,二是另外的事物叫喻体,三是相似点。根据这三要素的隐 现异同,比喻又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 ()明喻: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相似。即在本、喻体之间直接使用喻词(如 若、犹、似)以指出其相似性。例如: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经·卫风·伯兮》)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3)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北风·燕燕》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5)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趋下也。(《国语·越语上》) (6)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无礼莅之,此 所以绝世也。(《韩非子·十过》) (⑦)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如辔策而御旱马,此不知之患也。(《韩 非子·五蠹》) (8)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隐喻(不用喻词)
8 ⑹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中薄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烘托气氛,点缀环境,和谐音律。 二.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同陈述的对象相比。比喻的成立须有三个要素:一是 陈述的对象叫本体,二是另外的事物叫喻体,三是相似点。根据这三要素的隐 现异同,比喻又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 ㈠明喻: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相似。即在本、喻体之间直接使用喻词(如、 若、犹、似)以指出其相似性。例如: 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经·卫风·伯兮》) 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⑶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北风·燕燕》) ⑷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⑸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趋下也。(《国语·越语上》) ⑹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无礼莅之,此 所以绝世也。(《韩非子·十过》) ⑺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如辔策而御旱马,此不知之患也。(《韩 非子·五蠹》) ⑻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㈡隐喻(不用喻词)
(1)赵衰,冬日之阳也;赵盾,夏日之日。(《左传·文公7年》) (2)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藤文公 上》) (3)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史记·屈原列传》) (4)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6)申韩百家藝天起,孔子大道寒于灰。(王安石《寄王逢原》) 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上,燕巢于飞幕之下。(丘迟《与陈伯之书》) (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借喻 比隐喻更隐。不用喻词,也不出现本体。而是用喻体径代本体,语言更形 象生动,又富意趣。例如: (1)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匱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美玉待贾比喻等待时机施展抱负。韫匾:包含在匣中 (2)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报蝦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杨雄《解嘲》) 鸱枭、蟈蜓喻卑鄙小人,凤凰、龟龙喻高尚君子。 (4)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文心雕龙·情 米》) (5)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作》) 新松喻新生力量。恶竹喻腐朽势力
9 ⑴赵衰,冬日之阳也;赵盾,夏日之日。(《左传·文公 7 年》) ⑵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藤文公 上》) ⑶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史记·屈原列传》) ⑷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⑸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⑹申韩百家爇天起,孔子大道寒于灰。(王安石《寄王逢原》) ⑺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上,燕巢于飞幕之下。(丘迟《与陈伯之书》) ⑻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㈢借喻 比隐喻更隐。不用喻词,也不出现本体。而是用喻体径代本体,语言更形 象生动,又富意趣。例如: ⑴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美玉待贾比喻等待时机施展抱负。韫匵:包含在匣中。 ⑵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⑶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报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杨雄《解嘲》) 鸱枭、蝘蜓喻卑鄙小人,凤凰、龟龙喻高尚君子。 ⑷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文心雕龙·情 采》) ⑸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作》) 新松喻新生力量。恶竹喻腐朽势力
6)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喻晁衡,白云喻李白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韩愈《听颖师弹琴》) “冰”喻悲,“炭”喻喜。 (8)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 “白雪”喻丝,“黄云”喻麦 (9)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闺意》) 用新妇婚后第二天早晨问夫婿含蓄巧妙地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入时”。 古人对比喻这一重要的修辞方式,运用的既普遍,又成熟,格式有多种多 样。有人曾分列为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 互喻、倒喻等多种。但归纳起来也可归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如苏轼《少 年游》:“去年相送,余行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扬花似雪,犹不见还 家”。有人把“飞雪似扬花”和“扬花似雪”称为“互喻”,但若以有无喻词为 标准,实可归入明喻一类。又如刘禹锡《竹枝词》:“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 何不泪垂。”有人把“芙蓉如面柳如眉”一句称为“倒喻”,句意为“郎意似花 红意衰,侬愁似水流无限”,是一位失恋少女顾影自怜、伤心垂泪的情景。(这 里我们可以将“倒置”视为一种修辞) 比拟 把物当人或人当作物来描写的修辞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把物写活,静写动, 抽象写具体,移情寄意,语言多姿多彩,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情感的共鸣, ()拟人
10 ⑹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喻晁衡,白云喻李白。 ⑺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韩愈《听颖师弹琴》) “冰” 喻悲,“炭” 喻喜。 ⑻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 “白雪”喻丝,“黄云”喻麦。 ⑼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闺意》) 用新妇婚后第二天早晨问夫婿含蓄巧妙地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入时”。 古人对比喻这一重要的修辞方式,运用的既普遍,又成熟,格式有多种多 样。有人曾分列为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 互喻、倒喻等多种。但归纳起来也可归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如苏轼《少 年游》:“去年相送,余行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扬花似雪,犹不见还 家”。有人把“飞雪似扬花”和“扬花似雪”称为“互喻”,但若以有无喻词为 标准,实可归入明喻一类。又如刘禹锡《竹枝词》:“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 何不泪垂。”有人把“芙蓉如面柳如眉”一句称为“倒喻”,句意为“郎意似花 红意衰,侬愁似水流无限”,是一位失恋少女顾影自怜、伤心垂泪的情景。(这 里我们可以将“倒置”视为一种修辞) 三.比拟 把物当人或人当作物来描写的修辞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把物写活,静写动, 抽象写具体,移情寄意,语言多姿多彩,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情感的共鸣。 ㈠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