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 CTCMP, March2008,vol.23,No3 241 方中的水蛭,俗称蚂蟥都很害怕。但经黄老师解释后如全蝎、蜈蚣、地龙、白僵蚕、蝉蜕、蕲蛇、乌梢蛇、白 能接受,出现疗效后更使疑虑渐渐打消。 花蛇、蛇蜕、虻虫、廒虫、水蛭、土鳖虫、蛴螬等,都取 综上所述,黄老师对于不同的疑难杂症,根据中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医辨证论治和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不同的虫类药, (收稿日期:2007年7月4日 专题讲座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五行* 任秀玲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五行范畴基本完善成熟,它把社会物质生活中的事物归纳起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赋予哲理,认为这五类基本物质要素相互统一,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圆满的物质存在系统。“五行” 范畴移植于中医药学,为中医药理论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以“五行”为思维起点,以自然界的五 方、五气,人体的五脏为基本骨架的天人相应的理论结构框架使中医药理论自始至终贯穿着以五脏为中心的 因素、多层次地考虑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观念。 关键词:黄帝内经;概念范畴;五行;五行思维方式;五行五脏结构系统 Inner Canon of Huangdi establishing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category of TCM: five elements (TCM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School, Hohhot 010110, China) Abstract: The category of five elements had consummat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erged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the vario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atural world. It thoughts that the five elements are mutual united and supplementary. The category of five elements brings a new thinking mode into the theory of TCM, establishes a theory of man, as a mi he basis of five orientations five kinds of elements and five organs. It makes integer conception, which regards five viscera as a center and considers huma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activities from multiple factors and multiple levels, follow through the TCM theo Key words: Inner Canon of Huangdi: Category: Five elements: Thinking mode of five elements: Five ele- ments and five organs system 五行范畴的形成及涵义 承认不可威侮的意识形态,以至宣战者无须对其论证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甘誓》。誓,古代文体只需指出敌对一方违背了它就足够了。范文澜在估古 的一种,即军旅誓词或告诫令。《甘誓》是夏王启讨伐史辩》中解释为:“威侮五行”,就是依仗威势轻视经济 有扈氏在甘地(今陕西户县西南)作的一场临阵演说,百业,使民众无以聊生。这时,“五行”基本上指社会产 由后代史官追记而成。《甘誓》文辞简约,曰:“嗟!六业物质生活元素国民生存的命脉等意思。 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 对“五行”最早作系统解释的是《尚书洪范》,这是 剿绝其命”。此处“五行”是神圣字眼,是交战双方共同五行思维的经典文献。(洪范》记载了箕子之言:“天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资助项目(N.0405JP12) 通讯作者:任秀玲,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22号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528信箱,邮编:010020,电话:0471-6657610 mail: renxl66@ yahoo.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CJTCMP,March 2008,V01.23,No.3 ·241· 方中的水蛭,俗称蚂蟥,都很害怕。但经黄老师解释后 能接受,出现疗效后更使疑虑渐渐打消。 综上所述,黄老师对于不同的疑难杂症,根据中 医辨证论治和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不同的虫类药, 如全蝎、蜈蚣、地龙、白僵蚕、蝉蜕、蕲蛇、乌梢蛇、白 花蛇、蛇蜕、虻虫、度虫、水蛭、土鳖虫、蛴螬等,都取 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收稿日期:2007年7月4 H) ·专题讲座·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五行* 任秀玲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五行范畴基本完善成熟,它把社会物质生活中的事物归纳起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赋予哲理,认为这五类基本物质要素相互统一,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圆满的物质存在系统。“五行” 范畴移植于中医药学,为中医药理论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以“五行”为思维起点,以自然界的五 方、五气,人体的五脏为基本骨架的天人相应的理论结构框架,使中医药理论自始至终贯穿着以五脏为中心的 多因素、多层次地考虑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观念。 关键词:黄帝内经;概念范畴;五行;五行思维方式;五行五脏结构系统 Inner Canon of Huangdi establishing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category of TCM:five elements REN Xiu·ling (TCM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School,Hohhot 0101 10,China) Abstract:The category of five elements had consummat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The five elements emerged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the various groups of dynamic processes,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atural world.It thoughts that the five elements are mutual united and supplementary.The category of five dements brings anew thinking mode into the theory of TCM。establishes a theory of man,a8 8 mi— crocosm,is connected with the macrocosm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five orientations,five kinds of elements and five organs.It makes integer conception。which regards five viscera鹅8 center and considers huma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activities from multiple factors and multiple levels,follow through the TCM theory. Key words:Inner Canon of Huangdi;Category;Five dements;Thinking mode of five elements;Five de— ments and five organ8 system 五行范畴的形成及涵义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甘誓》。誓,古代文体 的一种,即军旅誓词或告诫令。《甘誓》是夏王启,讨伐 有扈氏,在甘地(今陕西户县西南)作的一场临阵演说, 由后代史官追记而成。《甘誓》文辞简约,日:“嗟!六 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 剿绝其命”。此处“五行”是神圣字眼,是交战双方共同 承认不可威侮的意识形态,以至宣战者无须对其论证, 只需指出敌对一方违背了它就足够了。范文澜在《古 史辩》中解释为:“威侮五行”,就是依仗威势,轻视经济 百业,使民众无以聊生。这时,“五行”基本上指社会产 业、物质生活元素、国民生存的命脉等意思。 对“五行”最早作系统解释的是《尚书·洪范》,这是 五行思维的经典文献。《洪范》记载了箕子之言:“天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资助项目(No.04.05JPl2) 通讯作者:任秀玲。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22号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528信箱,邮编:010020,电话:0471—6657610 E-mail:renxl66@yahoo.tom.cn 万方数据
242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 CJTCMP, March2008,Vol.23,N.3 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日五行,…一日水,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中央黄色,人通于脾 二日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 其类土;西方白色,人通于肺…其类金;北方黑 上,木曰曲直,金曰从 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色入通于肾……其类水”。可见,《黄帝内经》推导五 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洪范》明确列举脏之象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为五类标准,建立一个推 了五行的内容并说明了五行各自的特性与表现 表1五行五脏结构系统 中国古人有追求圆满和谐的致思倾向,最早代五行(类)木 圆满观念的数字就是五。到春秋末期,这种以五方 “五”为圆满的观念,已深深沉淀在中国文化的结构五时春 火南夏热 土中湿 水北冬寒 中了。《孙子兵法》言:“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 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 岁星荧星镇星太白 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势篇》)。《老子》说:“五 白 宫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商 五 辛 ”。老子在这里沿袭了“尚五”的传统观念。此五畜鸡羊牛马 外,《尚书·尧典》提出“五典”;《尚书·皋陶漠》记载有五 五辰”、“五享”、“五礼”、“五服”、“五章”、“五刑”、五臭 五用”、“五采”、“五色”,“五声”、“五长”。所以春秋 战国时期,五行思维基本完善成熟,它把社会物质生 五菜韭 活中的事物归纳起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赋予哲五脏肝心 理认为这五类基本的物质要素相互统一,相互补 脉肉皮毛骨 充,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圆满的物质存在系统 目 舌 鼻耳(二阴) 五行”范畴为中医理论引进认识论和构筑起五 五藏(神)魂 行五脏结构系统 口思意涎 五行思维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在五脏之脉肝弦心钩牌代肺毛肾石 《黄帝内经》中“五行”是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来应用五形之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 的。“五行”作为构筑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范畴,主要五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 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 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 运用五行规律认识藏于体内的脏腑任何 时代的人都是以那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为工具去认五声呼笑 五恶风 吞歌湿 咳哭寒 识、推理未知领域。换言之,《黄帝内经》就是运用中 五发阴病发骨阳病发血阴病发肉阳病发冬阴病发夏 国古代晢学思想“五行”为思维模式,探索内脏的生五邪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 理功能、相互关系和疾病传变的。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脏数为“五”与五行的“五”数相关如果五形志形苫志乐形乐志苦形乐志乐形苦志苦形数惊恐 中国哲学是“六行”的话,中医理论的脏很可能是六脏,五有余神有余气有余血有余肉有余志有余 把脑髓也作为一脏,因为脑髓为脏的观点在《黄帝内五不足神不足气不足血不足肉不足志不足 经》成书时期是存在的《素问五脏别论》说:“余闻方五实死闷昏脉盛胀皮热前后不通 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五虚死气少脉细饮食不人皮寒泄利前后 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因此,中国医学 把脏归结为五个是与五行学说的“五”数相关 五夺形肉已夺大夺血大汗出大泄新产大血 1.2由五行推导五脏之象即通过五行的属 五痿筋痿 肉痿痿楚骨痿 五痹筋痹脉痹肌 性和五类属性间的内在联系推理认识五脏的生理病五脏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咳 理现象。(《素问,五脏生成》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风肝风心风脾风肺风呀风 五脏的生理病理征象可以按照“类”推理得出。那五疟肝疟心疟牌疟肺疟肾疟 么能推导出五脏之象的“类“是什么呢?《素问金匮五输春 刺荣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冬刺井 真言论》指出:“东方青色,人通于肝……其类草木;南 万方数据
·242·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CJTCMP,March 2008,V01.23,No.3 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日五行,……一日水, 二日火,三曰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日炎 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爱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 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洪范》明确列举 了五行的内容,并说明了五行各自的特性与表现。 中国古人有追求圆满和谐的致思倾向,最早代 表圆满观念的数字就是五。到春秋末期,这种以 “五;’为圆满的观念,已深深沉淀在中国文化的结构 中了。《孙子兵法》言:“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 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 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势篇》)。《老子》说:“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在这里沿袭了“尚五”的传统观念。此 外,《尚书·尧典》提出“五典”;《尚书·皋陶谟》记载有 “五辰”、“五享”、“五礼”、“五服”、“五章”、“五刑”、 “五用”、“五采”、“五色”,“五声”、“五长”。所以春秋 战国时期,五行思维基本完善成熟,它把社会物质生 活中的事物归纳起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赋予哲 理,认为这五类基本的物质要素相互统一,相互补 充,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圆满的物质存在系统。 “五行”范畴为中医理论引进认识论和构筑起五 行五脏结构系统 五行思维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在 《黄帝内经》中“五行”是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来应用 的。“五行”作为构筑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范畴,主要 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 1.运用五行规律认识藏于体内的脏腑 任何 时代的人都是以那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为工具去认 识、推理未知领域。换言之,《黄帝内经》就是运用中 国古代哲学思想“五行”为思维模式,探索内脏的生 理功能、相互关系和疾病传变的。 1.1脏数为“五”与五行的“五”数相关如果 中国哲学是“六行”的话,中医理论的脏很可能是六脏, 把脑髓也作为一脏,因为脑髓为脏的观点在《黄帝内 经》成书时期是存在的,《素问·五脏别论》说:“余闻方 ±,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 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因此,中国医学 把脏归结为五个,是与五行学说的“五”数相关。 1.2由五行推导五脏之象 即通过五行的属 性和五类属眭间的内在联系,推理认识五脏的生理、病 理现象。《素问·五脏生成》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 五脏的生理、病理征象,可以按照“类”推理得出。那 么,能推导出五脏之象的“类“是什么呢?《素问·金匮 真言论》指出j“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类草木;南 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其类土;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类金;北方黑 色,人通于肾……其类水”。可见,《黄帝内经》推导五 脏之象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为五类标准,建立一个推 表1五行五脏结构系统 五行(类)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 风 热 湿 燥 寒 五星 岁星 荧星 镇星 太白星 辰星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畜 鸡 羊 牛 马 彘 五谷 麦 黍 稷 稻 豆 五臭 臊 焦 香 腥 腐 五果 李 杏 枣 桃 栗 五菜 韭 薤 葵 葱 霍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五窍 目 舌 口 鼻 耳(二阴)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藏(神) 魂 神 意 魄 志 五液 泪 汗 涎 涕 唾 五脏之脉 肝弦 心钩 脾代 肺毛 肾石 五形之人 木形 火形 土形 金形 水形 五人 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 五走 酸走筋 辛走气 苦走血 咸走骨 甘走肉 五病 语 噫 吞 咳 嚏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恶 风 热 湿 寒 燥 五发 阴病发骨阳病发血阴病发肉阳病发冬 阴病发夏 五邪 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五形志 形苦志乐形乐志苦形乐志乐形苦志苦形数惊恐 五有余 神有余 气有余 血有余 肉有余 志有余 五不足 神不足 气不足 血不足 肉不足 志不足 五实死 闷瞀 脉盛 腹胀 皮热 前后不通 五虚死 气少 脉细 饮食不入 皮寒 泄利前后 五变 色 时 音 昧 藏 五夺 形肉已夺大夺血 大汗出 大泄 新产大血 五痿 筋痿 脉痿 肉痿 痿蹙 骨痿 五痹 筋痹 脉痹 肌痹 皮痹 骨痹 五脏咳 肝咳 心咳 脾咳 肺咳 肾咳 五脏风 肝风 心风 脾风 肺风 肾风 五疟 肝疟 心疟 脾疟 肺疟 肾疟 五输 春刺荣 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 冬刺井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 CTCMP, March2008,vl.23,No3 43 理模式而进行的。由此而推出的五脏之象是由五起点,以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人体的五脏为基 脏、五窍、五体、五志、五液、五神、五色、五味、五音、本骨架的天人相应的理论结构,使中医药理论自始 变动等内容组成。换言之,五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至终贯穿着以五脏为中心的多因素、多层次地考虑 化是通过以上各方面内容归纳形成的。 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观念。因此,“五行”范 1.3揣度五脏间的关系《黄帝内经》依据五畴是中医药学、中医药理论整体性思想的渊源。五 行的生克规律、揣测五脏间的内在联系。《素问·五行范畴、五行思维模式影响《黄帝内经》形成的五行 脏生成》说:“五脏相音,可以意识”。“相”,段玉裁五脏结构系统整理如表1所示。 说:“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音”,由声 么庞大而丰富的“五”的结构,不能不让人对“五 音引申为“音迅”、“消息”、“信息”。如《诗经·郑风·行”思维、五行”范畴对中医理论产生的影响而折服。 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其中的“音”就是 《黄帝内经》引进“五行”范畴形成五行思维方式 音迅。所以,五脏间彼此交接的消息、信息,可以用的意义 心意(思维),依据相生相克关系去分析揣度。 1.五行思维方式使中医理论具有多样性、联系 14应用五行的所胜所不胜关系揭示五脏病性的观念任何问题都从五个要素出发,如脏有五 情的轻重死生日期及疾病的传变规律。例如《素问·脏,神有五神,液有五液,咳有五脏咳等,并且五个要 脏气法时》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素间又存在相生、所胜、所不胜的内在联系。 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 2.五行思维蕴涵着辩证观念五行中任意 期也”。“更贵更贱”即指五行间存在着所胜所不胜的行,都与其它四行构成对立统一关系,为阴阳观念的 关系。利用所胜、所不胜关系判断五脏病变的轻重引入及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结合奠定了基础,使中 及死生日期。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受气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念中透射着辩证思维。 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 3.五行思维包含着运动观念五行的“行”字 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肝在甲骨文、金鼎文中,都有行走、运行、畅通含义。五 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五脏相行间的生克制化就是五行间的运动变化规律。 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可见,五脏 参考文献 疾病的轻重,死生之期及传变规律,是按五行的相生、[1]任秀玲.中医理论范畴—黄帝内经建构中医理论的 所胜、所不胜关系来认识的。 基本范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41-50 2.为中医药理论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五行五脏 REN Xiu-ling. Category of TCM theory: Inner Canon of 结构系统“五行”范畴从中国哲学移植到中医药领 域,并且作为中医药理论之网上的纽结,为中医药理 TC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Books,2001:41-50 论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以五行为思维 (收稿日期:2007年7月16日) 200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通知 为做好200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和《评审实施细则》 中有关规定,现将2008年度推荐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材料要求:1.申请奖励的项目必须是已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学会及中央部委局直属单位二等奖以上的获奖成 果或已获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的获奖成果。2.未设奖的省(自治区、直市)中医药学会及中央部委、局 直属单位,申请奖励的项目可采用同行业专家(至少5位)推荐方式,通过相应的申报部门按名额申报。3.推荐项目必须认真 填写《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附件3),与其他附件、专利证书、查新报告书、技术资料(发表论文可用原件或复印 件)等装订成册,共六册;另外提供《项目摘要》20份。4.每个申报项目还须有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颂项 目摘要》的光盘或软盘一份。材料报送时间: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 报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邮编:100029,联系人:李劲松、于宏伟 联系电话:010-6427194664210760,Emai: zyyxhjlb@ sohu com,具体附件请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Htp:/Ww.cacm,org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CJTCMP,March 2008,V01.23,No.3 ·243· 理模式而进行的。由此而推出的五脏之象是由五 脏、五窍、五体、五志、五液、五神、五色、五味、五音、 变动等内容组成。换言之,五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是通过以上各方面内容归纳形成的。 1.3揣度五脏间的关系 《黄帝内经》依据五 行的生克规律、揣测五脏间的内在联系。《素问·五 脏生成》说:“五脏相音,可以意识”。“相”,段玉裁 说:“目接物日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日相。…‘音”,由声 音引申为“音迅”、“消息”、“信息”。如《诗经·郑风· 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其中的“音’’就是 音迅。所以,五脏间彼此交接的消息、信息,可以用 心意(思维),依据相生相克关系去分析揣度。 1.4应用五行的所胜、所不胜关系,揭示五脏病 情的轻重、死生日期及疾病的传变规律。例如《素问· 脏气法时》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 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 期也”。“更贵更贱”即指五行间存在着所胜所不胜的 关系。利用所胜、所不胜关系,判断五脏病变的轻重 及死生日期。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受气 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 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肝 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五脏相 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可见,五脏 疾病的轻重,死生之期及传变规律,是按五行的相生、 所胜、所不胜关系来认识的。 2.为中医药理论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五行五脏 结构系统“五行”范畴从中国哲学移植到中医药领 域,并且作为中医药理论之网上的纽结,为中医药理 论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以五行为思维 起点,以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人体的五脏为基 本骨架的天人相应的理论结构,使中医药理论自始 至终贯穿着以五脏为中心的多因素、多层次地考虑 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观念。因此,“五行”范 畴是中医药学、中医药理论整体性思想的渊源。五 行范畴、五行思维模式影响《黄帝内经》形成的五行 五脏结构系统整理如表1所示。 这么庞大而丰富的“五”的结构,不能不让人对“五 行”思维、“五行”范畴对中医理论产生的影响而折服。 《黄帝内经》引进“五行”范畴形成五行思维方式 的意义 1.五行思维方式使中医理论具有多样性、联系 性的观念任何问题都从五个要素出发,如脏有五 脏,神有五神,液有五液,咳有五脏咳等,并且五个要 素问又存在相生、所胜、所不胜的内在联系。 2.五行思维蕴涵着辩证观念五行中任意一 行,都与其它四行构成对立统一关系,为阴阳观念的 引入及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结合奠定了基础,使中 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念中透射着辩证思维。 3.五行思维包含着运动观念五行的“行”字 在甲骨文、金鼎文中,都有行走、运行、畅通含义。五 行间的生克制化,就是五行间的运动变化规律…1。 参考文献 [1]任秀玲.中医理论范畴——黄帝内经建构中医理论的 基本范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41—50 REN Xiu-ti“g.Category of TCM theory:Inner Canon of H啪gdi establishing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category of TC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Ancient Cldmse Medical Books,2001:41—50 (收稿日期:2007年7月16日) 200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通知 为做好200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和《评审实施细则》 中有关规定,现将2008年度推荐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材料要求:1.申请奖励的项目必须是已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学会及中央部委、局直属单位二等奖以上的获奖成 果或已获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的获奖成果。2.未设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学会及中央部委、局 直属单位,申请奖励的项目可采用同行业专家(至少5位)推荐方式,通过相应的申报部门,按名额申报。3.推荐项目必须认真 填写《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附件3),与其他附件、专利证书、查新报告书、技术资料(发表论文可用原件或复印 件)等装订成册,共六册;另外提供《项目摘要》20份。4.每个申报项目还须有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项 目摘要》的光盘或软盘一份。材料报送时间: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 报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邮编:100029,联系人:李劲松、于宏伟, 联系电话:010—64271946、64210760,E-mail:zyyxhjlb@sohu.eom,具体附件请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Http://www.eaem.o豫. on)下载。 万方数据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五行 旧万数据 文献链接 者 任秀玲, REN Xiu-1ing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 中华中医药杂志sTPk 英文刊名: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年,卷(期) 2008,23(3) 被引用次数: 1.任秀玲中医理论范畴—黄帝内经建构中医理论的基本范畴2001 上也读过(10条 1.骆月珍.吴建锡.石蓉蓉.LU0Yue-zhen. WU Jian-xi. SHI Rong-rong浅析《黄帝内经》人体生理与疾病的季节气 象性[期刊论文]-科技通报2007,23(6) 2.任秀玲 REN XIU-ling《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形神[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08,23(6) 3.任秀玲 REN Xiu-1ing《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气(精气)[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23(1) 4.任秀玲. REN XiU-1ing《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四时[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4) 5.李海玉 Li Haiyu《黄帝内经》之火辨析[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5) 6.卢红蓉. LU Hong-rong《黄帝内经》中的虚实之辨[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 7.郝万山. HAO Wan-shan关于五行的讨论[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 8.鲍良红.BA0 Liang-hong《黄帝内经素问》语词辨疑3则[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5) 9.孔德立. Kong de-li子思五行说的来源[期刊论文]-齐鲁学刊2010(3) 10.莫芳芳.叶海丰.张国霞.M0 Fang-fang. YE Hai-feng. ZHANG Guo-xia《黄帝内经》七情学说研究与思考[期刊 论文]-吉林中医药2008,28(8) 1.贾春华具身心智视域下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心理语言逻辑研究方案[期刊论文]-世界中医药2013(1) 2.文理从中医学的视角来看”管理学在中国的和谐发展[期刊论文]-管理学报201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yxb200803020.aspx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五行 作者: 任秀玲, REN Xiu-ling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 刊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英文刊名: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年,卷(期): 2008,23(3)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1条) 1.任秀玲 中医理论范畴--黄帝内经建构中医理论的基本范畴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骆月珍.吴建锡.石蓉蓉.LUO Yue-zhen.WU Jian-xi.SHI Rong-rong 浅析《黄帝内经》人体生理与疾病的季节气 象性[期刊论文]-科技通报2007,23(6) 2. 任秀玲.REN Xiu-ling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形神[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23(6) 3. 任秀玲.REN Xiu-ling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气(精气)[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23(1) 4. 任秀玲.REN Xiu-ling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四时[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4) 5. 李海玉.Li Haiyu 《黄帝内经》之"火"辨析[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5) 6. 卢红蓉.LU Hong-rong 《黄帝内经》中的虚实之辨[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 7. 郝万山.HAO Wan-shan 关于五行的讨论[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 8. 鲍良红.BAO Liang-hong 《黄帝内经素问》语词辨疑3则[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5) 9. 孔德立.Kong De-li 子思五行说的来源[期刊论文]-齐鲁学刊2010(3) 10. 莫芳芳.叶海丰.张国霞.MO Fang-fang.YE Hai-feng.ZHANG Guo-xia 《黄帝内经》七情学说研究与思考[期刊 论文]-吉林中医药2008,28(8) 引证文献(2条) 1.贾春华 具身心智视域下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心理语言逻辑研究方案[期刊论文]-世界中医药 2013(1) 2.文理 从中医学的视角来看"管理学在中国"的和谐发展[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1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yyxb20080302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