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 语文的积累和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8分)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xidr 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 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垠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 成一列致敬一一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 负责把光明迎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繁xidn( )急guan( )酸()疼 冉冉()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选文运用了拟人、 等修辞手法。(②2分) 2、诗文默写。(6分) (1) 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3)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综合性学习。(4分)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透露,原定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旅游业界参加在 日本东京举行的为期三天的“2012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的行程,由于日本政府近期非法 错误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国有化”,被迫取消。中国国家旅游局取消了国内旅游 业界与这次博览会相关的一切活动 (1)学校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爱国活动,请你写出2个活动内容。(2分) 2)国内旅游业界拒绝参加“2012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你对此有何看法 分) 7、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出黑板报等,2、略 (五)名著阅读(6分) 狐狸和山羊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文的积累和运用(20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8 分)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 xián( ) 急ɡuǎn( ),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 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垠咬得酸.( )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 )升起,我们就站 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 负责把光明迎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繁 xián( )急ɡuǎn( ) 酸.( )疼 冉冉.(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 分 (3)选文运用了拟人、 、 等修辞手法。(2分) 2、诗文默写。(6 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3)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综合性学习。(4 分)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透露,原定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旅游业界参加在 日本东京举行的为期三天的“2012 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的行程,由于日本政府近期非法、 错误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国有化”,被迫取消。中国国家旅游局取消了国内旅游 业界与这次博览会相关的一切活动。 (1)学校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爱国活动,请你写出 2 个活动内容。(2 分) (2)国内旅游业界拒绝参加“2012 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你对此有何看法?(2 分) 7、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出黑板报等,2、略 (五)名著阅读(6 分) 狐狸和山羊
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一只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它井水好不 好喝? 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 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 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 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 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 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 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 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24.以上文字选自本期推荐的文学名著《 》。请你再写出这 本名著两个其他故事的题目《 》(3分) 25.上面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分) 答 24、《伊索寓言》 课本184页 26、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 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 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一只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它井水好不 好喝? 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 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 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 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 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 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 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 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24.以上文字选自本期推荐的文学名著《 》。请你再写出这 本名著两个其他故事的题目《 》《 》(3 分) 25.上面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 分) 答: 。 24、《伊索寓言》 课本 184 页 26、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 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 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
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 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 些小山太秀气了! 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济南冬天小雪后的秀美景色 2、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3、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画出来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 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冬天 1、D2、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3、比喻、拟人 4、“秀气”这里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 喜爱之情。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 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飄落更 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 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 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 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 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岀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孑似懂非懂地点头,握 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
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 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 些小山太秀气..了! 1、 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济南冬天小雪后的秀美景色 2、 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3、 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画出来。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 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冬天 一、1、D 2、妙 空间顺序 山上 山尖 山坡上 山腰上 3、比喻、拟人 4、“秀气”这里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 喜爱之情。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 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 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 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 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 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 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 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 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
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 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 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 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 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 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 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_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岀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 L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 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岀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 是筋疲力尽了。 αD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 之震惊。 ①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③3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 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 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 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 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 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 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 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 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 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 是筋疲力尽了。 ⑾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 之震惊。 ⑿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⒀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 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语境义。(6分) (1)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倔强: (2)我几乎是在下意识的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14.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15.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中第(7)段,儿子曾急切叫道“跑了,跑了”,第①3段,儿子却连忙喊“别,别,别 动它”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7.文章题目能否改成“向那只蚂蚱鞠躬”,为什么?(3分) 18.通过阅读本文,请举例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4分) 13.(6分)(1)生命力顽强(2)①向前微微弯腰行礼 ②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意:对伤害生命的行 为的愧疚、自责。 14.(3分)我与儿子爬山时,发现并捉住蚂蚱,用草秆穿透其身体给儿子玩。蚂 蚱脱逃,我再次捉住蚂蚱仍用草秆穿透其身体,蚂蚱艰难脱逃。我向顽强的生命 鞠躬。 15.(4分)交代蚂蚱生存的自然环境,突出蚂蚱生命的顽强。(交代故事发生 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悲壮作铺垫等可酌情给点分) 16.(4分)“叫”是儿子希望爸爸重新捉住逃跑的蚂蚱;“喊”是害怕我再去 捉蚂蚱,可见蚂蚱顽强的精神、求生的欲望也震撼了两岁的儿子,使他不想再伤 害它,并对它产生了崇敬之情。 17.(3分)文章题目更有广度和深度。这只蚂蚱是顽强生命的代表,作者向它 鞠躬其实是向顽强的精神,顽强的生命鞠躬 18.(4分)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答案。但一定要结合实例,围绕生命力的强 大和值得敬畏或值得珍惜来谈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语境义。(6 分) ⑴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倔强: ⑵我几乎是在下意识的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14.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 分) 15.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6.文中第⑺ 段,儿子曾急切叫道“跑了,跑了”,第⒀段,儿子却连忙喊“别,别,别 动它”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17.文章题目能否改成“向那只蚂蚱鞠躬”,为什么? (3 分) 18.通过阅读本文,请举例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4 分) 13.(6 分)(1)生命力顽强(2)①向前微微弯腰行礼; ②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意;对伤害生命的行 为的愧疚、自责。 14.(3 分)我与儿子爬山时,发现并捉住蚂蚱,用草秆穿透其身体给儿子玩。蚂 蚱脱逃,我再次捉住蚂蚱仍用草秆穿透其身体,蚂蚱艰难脱逃。我向顽强的生命 鞠躬。 15.(4 分)交代蚂蚱生存的自然环境,突出蚂蚱生命的顽强。(交代故事发生 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悲壮作铺垫等可酌情给点分) 16.(4 分)“叫”是儿子希望爸爸重新捉住逃跑的蚂蚱;“喊”是害怕我再去 捉蚂蚱,可见蚂蚱顽强的精神、求生的欲望也震撼了两岁的儿子,使他不想再伤 害它,并对它产生了崇敬之情。 17.(3 分)文章题目更有广度和深度。这只蚂蚱是顽强生命的代表,作者向它 鞠躬其实是向顽强的精神,顽强的生命鞠躬。 18.(4 分)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答案。但一定要结合实例,围绕生命力的强 大和值得敬畏或值得珍惜来谈
节选(12分) ①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节选自《论语》) 陈太丘与友斯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节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1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尊君在不( (2)传不习乎( (3)相委而去( )(4)、与友期行( 14、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4分) 答:① 15、《论语》中的许多名言历来是君子为人为学的原则,《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朋友的行 为与上文《论语》中的哪些句子不相符?元方“入门不顾”是否也属于失礼行为呢?请谈谈 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4分) 1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合理即可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节选(12 分)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节选自《论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 , 下 车 引 之 ,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 (节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1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尊君..在不( ) (2)传.不习乎( ) (3)相委.而去( ) (4)、与友期.行( ) 14、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4 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论语》中的许多名言历来是君子为人为学的原则,《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朋友的行 为与上文《论语》中的哪些句子不相符?元方“入门不顾”是否也属于失礼行为呢?请谈谈 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4 分) 1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合理即可 2.(3 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 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 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26、题目:我深深感受到了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选填的词语有“生命的美好”“家庭的温馨”“友 谊的可贵”“自然的神奇”“诚实的可敬”,“理想的作用”,“想象的妙处” (2)记叙文体,字数在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6、 题目:我深深感受到了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选填的词语有“生命的美好”“家庭的温馨”“友 谊的可贵”“自然的神奇”“诚实的可敬”,“理想的作用”,“想象的妙处”。 (2)记叙文体,字数在 600 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