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3.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 知识积累(17分) 相反。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一锦上添花,井然有序一杂乱无章。你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 (2分) 猖蹶( )陇亩( ①山清水秀一( 2粗茶淡饭一( 舴艋( 社稷( 【材料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0分) 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财主李富贵赞助 (1)故不错意也( (2)岂直五百里 了资金,就要给亭子取名—一富贵亭。李渔觉得不好,阻拦道:“且停停。”意思 (3)秦王怫然怒( (4)尝闻布衣之怒乎( 是说,你暂且停一下。财主说:“你有更好的名字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 (5)以头抢地( (6)由是先主遂诣亮 名字了 (7)凡三往,乃见( (8)因屏人日( 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 (9)欲信大义于天大( (10)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B。[来源:学科网ZXXK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二、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1分,每空1分) (选自《于丹趣品人生》) (1) 燕然未勒归无计。 【材料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的竟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非湘水净你,是C/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来 (3)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温庭 源:Z#xx#kCom (选自余光中《漂给屈原》) 【材料3】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作者的抱负和雄心的句子 (提示:以下左边一半读完再读右边 甲:《水壶传》我也爱看 甲:和祝英台嘛! 乙:《水壶传》您都看过呀? 乙:梁山伯跟祝英台是另一个故事! (5)把李清照《武陵春》默写完整。 甲:一百零八个大水壶嘛 甲:你刚才说的梁山 乙:哎哟,这得多大一个锅炉房啊! 乙:水泊梁山。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甲:人都是英雄好汉,什么锅炉房? 甲:宋江有吧? 乙:英雄好汉有叫水壶的吗? 乙:对对对! 甲:有那本书啊 甲:扈三娘? 甲:化蝶了嘛! 2015综合性学习宜吕(9分) 乙:梁山泊 乙:哎呀
1 2016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 知识积累(17 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 分) 休鋟.( ) 猖蹶.( ) 陇亩.( ) 怫.然( ) 舴.艋( ) 社稷.(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0 分) (1)故不错.意也( ) (2)岂直..五百里 ) (3)秦王怫然..怒( ) (4)尝闻布衣..之怒乎( ) (5)以头抢.地( ) (6)由是..先主遂诣亮 (7)凡.三往,乃见( ) (8)因 屏.人日( ) (9)欲信.大义于天大( ) (10)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二、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1 分,每空 1 分) (1) ,燕然未勒归无计。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2)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3)过尽千帆皆不是, , 。(《望江南》温庭 筠)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作者的抱负和雄心的句子 是: , 。 (5)把李清照《武陵春》默写完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 , 。 2015 综合性学习宜昌(9 分) 3.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 相反。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 对一对。(2 分) ①山清水秀—( ) ②粗茶淡饭—( ) 【材料 1】 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财主李富贵赞助 了资金,就要给亭子取名——富贵亭。李渔觉得不好,阻拦道:“且停停。”意思 是说,你暂且停一下。财主说:“你有更好的名字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 名字了——( A )。” 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 B 。[来源:学科网 ZXXK]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 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选自《于丹趣品人生》) 【材料 2】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 / 有龙舟的竞渡就有人击鼓 / 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 路…… 非湘水净你,是 C / 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 / 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 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来 源:Z#xx#k.Com] (选自余光中《漂给屈原》) 【材料 3】 (提示:以下左边一半读完再读右边) 甲:《水壶传》我也爱看。 甲:和祝英台嘛! 乙:《水壶传》您都看过呀? 乙:梁山伯跟祝英台是另一个故事! 甲:一百零八个大水壶嘛! 甲:你刚才说的梁山…… 乙:哎哟,这得多大一个锅炉房啊! 乙:水泊梁山。 甲:人都是英雄好汉,什么锅炉房? 甲:宋江有吧? 乙:英雄好汉有叫水壶的吗? 乙:对对对! 甲:有那本书啊! 甲:扈三娘? 乙:《 》。 乙:有! 甲:《 》? 甲:化蝶了嘛! 乙:梁山泊 乙:哎呀!
(选自相声《满腹经纶》) 1.解释下列加点同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材料1】讲述了李渔为亭子取名的有趣故事,请你根据文意,在A、B两处 各填入恰当的三个字。(2分) (3)由是感激( 4)遂许先帝以驱驰( 2、用“/”给第一段画线的句子断句。(1分) B 14.于丹欣赏李渔所取的亭名,其实是欣赏李渔的一种人生态度,请用【材料1】 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 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概括这种人生态度。(1分)。 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浯回答。(2分) 5、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 15.【材料2】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请巧妙调换划横线句的 (3分) 语序,将其填在C处,使之意趣顿生。(1分) 16.【材料3】是相声《满腹经纶》的节选,读之令人捧腹,却又令人深思,请 在两处书名号内填写同一部名著的名字,并说说这部相声讽刺了一种怎样的阅读现 象?(3分) 6.请你用白话文(翻译)写出第二段小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答:《 中考题(11分) 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 课内阅读(12分) 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 (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 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 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 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 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之职分也。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 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
2 (选自相声《满腹经纶》) 13. 【材料 1】讲述了李渔为亭子取名的有趣故事,请你根据文意,在 A、B 两处 各填入恰当的三个字。(2 分) A B 14. 于丹欣赏李渔所取的亭名,其实是欣赏李渔的一种人生态度,请用【材料 1】 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概括这种人生态度。(1 分)。 答: 15. 【材料 2】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请巧妙调换划横线句的 语序,将其填在 C 处,使之意趣顿生。(1 分) 答: 16. 【材料 3】是相声《满腹经纶》的节选,读之令人捧腹,却又令人深思,请 在两处书名号内填写同一部名著的名字,并说说这部相声讽刺了一种怎样的阅读现 象?(3 分) 答: 《 》 三、课内阅读(12 分) (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 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 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 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点同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 分) (1)躬.耕于南阳(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由是感激..( ) (4)遂许先帝以驱驰..( ) 2、用“/”给第一段画线的句子断句。(1 分) 4.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 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浯回答。(2 分) 5、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 (3 分) 6.请你用白话文(翻译)写出第二段小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三、中考题(11 分) (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 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 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 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 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 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 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 中书. 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 “大 楚兴。 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 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
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 这一千古流传的.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 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 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思想的名言。(1分)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四、(12分) 1、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12分)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D、宜多应(响应)者 (一)中国竹,意无穷 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1分)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 A、道:道不通通得道者多助 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B.举:举大汁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 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 C、等:等死,死国町乎公等遇雨 D.数:扶苏以数涑故数有功 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 故乡” 3.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1分)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A.之:二世杀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杀之以应陈涉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 C、其:百姓多闻其贤惧其不已也 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 竹筏:用有竹 D、为: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 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1分) 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斩头 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 更是无法估量。 A.广故数言欲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等死,死国可乎 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属于作文以记之 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 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 (1)王侯将相宁有种平! 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 “四君子 (2)藉第令毋斩,而戊死者固十六七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 7、起义的导火索是 (1分) 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 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 8.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 ”,并提 人格写照
3 属曰: “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 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 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 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1 分)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 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1 分) A、道:道不通通 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汁亦死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等:等死,死国町乎 公等遇雨 D.数:扶苏以数涑故 数有功 3.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杀之以应陈涉 C、其:百姓多闻其贤 惧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 皆次当行,为屯长 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 分)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斩头。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A.广故.数言欲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等.死,死国可乎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属于作文以.记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平! (2)藉第令毋斩,而戊死者固十六七。 7、起义的导火索是: 。(1 分) 8.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 ”,并提 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 思想的名言。(1 分) 四、(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共 l 2 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 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 现有 37 属约 500 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 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 28 属 220 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 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 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 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 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 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 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 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 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 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 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 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 “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 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 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 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岀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 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 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 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母亲的地方,蔻会有奇迹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 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 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 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 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 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 用有竹篮、竹筷 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 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 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 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 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 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 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 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 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 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 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 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 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 那一缕阳光… 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 (选文有删改) 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 19.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 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
4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 分)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 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 28 属 220 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 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 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共 18 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 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 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 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 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 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 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 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 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 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 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 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 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 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 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 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 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 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 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 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 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 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 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 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 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 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 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 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 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 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 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 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 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 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 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 现和见解。(4分) 四、(6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 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③ 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5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 6 分,每小题 3 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 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 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的理解。(4 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 现和见解。(4 分) 四、(60 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 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 不得抄袭;④不少于 600 字 100 200
6 300 400 500 600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