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AST NORMALUNIVERS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教学政策速递 (第十三期近期教育部文件专刊) 2020年12月 评价改革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10-13.… 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 2020-12-10.... …12 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千意见2020-12-08…17 五育教育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03-20…23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20-10-15…32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10-15…40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20-10-20… .48 重要专项 关于2020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2020-09-18.58 关于开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2020-10-27…62 思政教育 关于进一步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高校 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的通知2020-10-2…. .77 关于进一步做好“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工作的通知2020-11-10…81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关键课程》的通知2020-9-9.… .8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88 招生运行 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 的通知2020-09-04.… 0.0.0.0000.04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普通高校艺术类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2020-09-05108 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的通知2020-09-18…111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 通知2020-09-24…120 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2020-10-15…126 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 2020-0918.… …144 其它 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020-09-08.…150 关于防范和惩治教育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规定(试行)2020-09-29.154 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2020-11-10…157 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2020-09-09…165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 传承发展工程”2020-12-14. …171 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2020-09-15 e。0e,,e2,,a,0。,,,。7》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 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 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 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 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 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 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 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 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
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 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 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 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 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 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 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 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 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
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 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 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中国特色,扎根 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教育发展道路。 (三)改革目标 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 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 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 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 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1.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 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 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 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 功利化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 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 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2 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 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 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中国特色,扎根 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教育发展道路。 (三)改革目标 经过 5 至 10 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 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 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 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 2035 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 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1.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 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 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 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 功利化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 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 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2.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 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既评估最终结果, 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 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3.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 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 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 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 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 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 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 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 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5.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 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 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将各 类幼儿园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3 2.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 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既评估最终结果, 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 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3.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 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 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 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 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 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 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 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 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5.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 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 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将各 类幼儿园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6.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 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 况。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 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 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 标准,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 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7.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 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 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 体化”教师,下同)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 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 价机制。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 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 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8.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 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 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 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 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 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
4 6.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 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 况。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 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 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 标准,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 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7.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 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 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 体化”教师,下同)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 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 价机制。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 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 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8.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 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 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 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 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 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
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 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 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 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 校争创世界一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 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引 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改进高校国际交流合 作评价,促进提升校际交流、来华留学、合作办学、海外人才引进等 工作质量。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 会建设。 (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9.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 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 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 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 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 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 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10.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 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幼儿园教师 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 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幼儿教师 职后培训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
5 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 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 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 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 校争创世界一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 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引 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改进高校国际交流合 作评价,促进提升校际交流、来华留学、合作办学、海外人才引进等 工作质量。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 会建设。 (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9.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 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 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 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 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 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 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10.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 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幼儿园教师 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 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幼儿教师 职后培训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
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 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 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 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规范高校教师 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 件。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 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落实教授 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 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支持 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 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每四年评 选一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国家教学 成果奖评选制度,优化获奖种类和入选名额分配。 11.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 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 纳入教师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 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 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高校青年教师晋升 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12.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 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 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 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 6
6 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 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 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 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规范高校教师 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 件。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 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落实教授 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 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支持 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 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每四年评 选一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国家教学 成果奖评选制度,优化获奖种类和入选名额分配。 11.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 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 纳入教师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 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 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高校青年教师晋升 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12.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 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 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 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
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 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 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 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13.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切实精简人才“帽子”, 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 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 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 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 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 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四)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4.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 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 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15.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 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 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 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 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 >
7 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 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 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 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13.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切实精简人才“帽子”, 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 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 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 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 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 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四)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4.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 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 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15.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 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 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 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 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
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16.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 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 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 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 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 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 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17.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 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 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 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 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 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18.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 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 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 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19.严格学业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 关。对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学校须合理安排中高考结束后至暑假前 的教育活动。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
8 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16.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 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 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 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 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 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 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17.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 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 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 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 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 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18.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 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 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 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19.严格学业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 关。对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学校须合理安排中高考结束后至暑假前 的教育活动。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