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教学内容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别了,“不列颠尼亚”》《生命之舟》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一一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进一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配合课文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以辅助课内学习 难点: 1.理解消息、特写、电视新闻、人物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2.学会写消息,消息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新闻文体。要求关注现实生活,用有关消息 的知识,以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学习目的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一一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体会多种新闻体裁各自不同的特点 3.初步学习写作简单的新闻和通讯 学习要求 1.体会消息、特写、电视新闻、人物通讯各自的特点 2.做一次小记者,就中学生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实际采访,以锻炼自己的 口语交际能力。 3.关注现实生活,并将有关消息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以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本周教学重点: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一一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体会多种新闻体裁各自不同的特点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1常识简介 (1)消息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 (2)消息的结构 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 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 2.写作背景 举办奥运会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1990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北京亚运村 时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1992年,中国北京市正式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 但是在西方某些政治势力的干扰与反对下,最终以2票之差而未取得主办权,但中国人民为 发展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所付出的热情已为世人所称颂。“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 话题。为“申奥”贡献力量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 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打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别了,“不列颠尼亚”》《生命之舟》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 进一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 配合课文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以辅助课内学习。 难点: 1. 理解消息、特写、电视新闻、人物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2. 学会写消息,消息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新闻文体。要求关注现实生活,用有关消息 的知识,以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学习目的: 1.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 体会多种新闻体裁各自不同的特点。 3. 初步学习写作简单的新闻和通讯。 学习要求: 1. 体会消息、特写、电视新闻、人物通讯各自的特点。 2. 做一次小记者,就中学生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实际采访,以锻炼自己的 口语交际能力。 3. 关注现实生活,并将有关消息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以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本周教学重点: 1.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 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 体会多种新闻体裁各自不同的特点。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1 常识简介: (1)消息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 (2)消息的结构 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 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 2. 写作背景: 举办奥运会是 13 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1990 年 7 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北京亚运村 时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1992 年,中国北京市正式申请举办 2000 年奥运会主办权。 但是在西方某些政治势力的干扰与反对下,最终以 2 票之差而未取得主办权,但中国人民为 发展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所付出的热情已为世人所称颂。“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 话题。为“申奥”贡献力量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 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北京成功举办 2008 年奥运会打
下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环境保护长足进步,体育设施日臻完善 古老而现代的北京欣欣向荣,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把一届最美好的奥运会奉献给世 界 2001年7月13日傍晚,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召开了国际奧林匹克委员会第112次全 体会议,决定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经过两轮的投票,国际奥委 会决定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一北 京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神州大地沸腾无比。聚集在电视机前 的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泪下。记者在第一时间将胜利的消息传回了祖国 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3.结构分析 消息是新闻体裁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作为一则消息,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缺少的部 分。本文运用正、副两个标题,突出表现了举国上下、各界人士对于申奥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喜”字贯穿 全文。“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是这则消息的副标题。副标题的作用是突出了中国得票之 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导语则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第1、2自然段:消息的导语。举世聚焦莫斯科的世界贸易中心,奥运会的主办权牵动 亿万人心,消息的导语以抒情的笔法开篇,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 心情。“流淌”的热泪与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先生“平稳”的语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 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也表明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登上世界 舞台 主体部分则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 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叙述了三个主要内 导语:对事件中心的概述 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一—一紧扣标题 中国以绝对优势申奥成功 紧扣副标题 主体:对事件的具体叙述「李岚清代表中国政府表态 两轮投票的具体情况 成功的原因典型详尽 中国人和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 4.写法分析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同时字里行间又饱含着 丰富的情感。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一个“该”字道出了多少感慨!这里有经过漫 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 信,等等。 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入胜的原因。如写刘淇在签订完2008年奥 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这 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作的努 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 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5.文章主旨
下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环境保护长足进步,体育设施日臻完善。 古老而现代的北京欣欣向荣,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把一届最美好的奥运会奉献给世 界。 2001 年 7 月 13 日傍晚,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召开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 112 次全 体会议,决定 2008 年第 29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经过两轮的投票,国际奥委 会决定将 2008 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 京。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神州大地沸腾无比。聚集在电视机前 的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泪下。记者在第一时间将胜利的消息传回了祖国, 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3. 结构分析: 消息是新闻体裁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作为一则消息,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缺少的部 分。本文运用正、副两个标题,突出表现了举国上下、各界人士对于申奥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是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喜”字贯穿 全文。“得票数比第二名多 34 票”是这则消息的副标题。副标题的作用是突出了中国得票之 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导语则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第 1、2 自然段:消息的导语。举世聚焦莫斯科的世界贸易中心,奥运会的主办权牵动 亿万人心,消息的导语以抒情的笔法开篇,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 心情。“流淌”的热泪与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先生“平稳”的语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 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也表明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登上世界 舞台。 主体部分则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 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叙述了三个主要内 容。 4. 写法分析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同时字里行间又饱含着 丰富的情感。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一个“该”字道出了多少感慨!这里有经过漫 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 信,等等。 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入胜的原因。如写刘淇在签订完 2008 年奥 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这一 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作的努 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 2008 年奥运 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5. 文章主旨
作者利用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优势,迅速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 达了全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向全世界表明:富强、繁荣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同时,通过引用国际体育知名人士的话,说明了强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得到世人的瞩目,得到 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成功,是我们伟大的党领导我们振兴民族的成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特写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3.欣赏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体常识: 1.作者简介: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 2.背景资料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 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 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査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 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 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 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 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结构图表如下 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降下港督旗 别了,“不列颠尼亚晚上6时15分;军营广场降下英国国 (时顺序)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7月1日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写法分析: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 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 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 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如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国旗时说: 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 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平 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难点分析:
作者利用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优势,迅速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 达了全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向全世界表明:富强、繁荣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同时,通过引用国际体育知名人士的话,说明了强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得到世人的瞩目,得到 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成功,是我们伟大的党领导我们振兴民族的成 功。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了解特写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3. 欣赏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 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 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 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 1997 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 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 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 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 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 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 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 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如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国旗时说:“一 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 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平 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难点分析: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 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 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 突岀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 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 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生命之舟》 学习目标: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文体常识: 1.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 2.背景资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觯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 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 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觯洲营救 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题目解说 1998年觯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 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 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籬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 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结构分析 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觯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一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结构图表如下: 凌晨1点,奉命营救 号冲锋舟凌晨5点营救12人 生命之舟(共救起17000多人) 营救小江珊的经过 上午10点共营救64人 写法分析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 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 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 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 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 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生命之舟》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 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1998 年 8 月 1 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 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 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 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3. 题目解说 1998 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 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 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 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结构分析: 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 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 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 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 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 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 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 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 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 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 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 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 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 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 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江泽民同志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 的过程 【模拟试题】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1.风度鱷翩2.淘汰3.贏得4.流淌5.抛掉6.湿沮7.水泄不通 指出下列每组的错别字,并将错别字改正 A.矜侍签字信守B.拥抱大坂重申C.承诺湿润水泻不通 改正 选词填空: 1.他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 )下去。 A.保留 保存C.保管 2.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 )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 市后,( )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A.平和B.集合C.稳重D.聚集E.平稳F.集中 3.风度翩翩的何振梁 )了泪水。 A.含着 B.忍住C.噙住D.留下。 四.阅读练习 今天共有118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了投票。首轮实际上有104名委员投票,有效票 为102张。第二轮有106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 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 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 结合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 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 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 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 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 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 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 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 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 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 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 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 稿。 4. 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 速度计算,每秒播出 3~4 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 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 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 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江泽民同志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 30 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 的过程。 【模拟试题】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 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1. 风度翩翩 2. 淘汰 3. 赢得 4. 流淌 5. 抛掉 6. 湿润 7. 水泄不通 二. 指出下列每组的错别字,并将错别字改正 A. 矜侍 签字 信守 B. 拥抱 大坂 重申 C. 承诺 湿润 水泻不通 改正: 。 三. 选词填空: 1. 他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 )下去。 A.保留 B.保存 C.保管 2.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 )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 2008 年奥运会主办城 市后,( )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A. 平和 B.集合 C.稳重 D.聚集 E.平稳 F.集中 3. 风度翩翩的何振梁( )了泪水。 A.含着 B.忍住 C.噙住 D.留下。 四. 阅读练习: (-) 今天共有 118 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了投票。首轮实际上有104名委员投票,有效票 为 102 张。第二轮有 106 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 张。 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 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 1. 结合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 噙住: (2)第二轮有106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 有效票: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列举大量的数字,用意何在 ②“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 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中的加点词语如何理解? 别了,“不列颠尼亚”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旗帜()掩映()瞩目()展拓()冉冉升起()凝重() 2.多音字注音组词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3)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 (4)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4.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现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1997年之后香港将遭遇什 么?”李光耀答道:“1998。”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 5.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寢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6.本文按时间顺序主要描写了四个场景,请写出文中表明时间和事件的标志性语言。 A 7.这篇课文是文学性很强的一则特写,文中许多词语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且富有深意,仔 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最后”一词一共出现了多少次?认真找出来,并体会每一句中“最后” 的含义。 (2)课文中有两处打双引号的词,分别是“日落余音”和“日落仪式”,它们分别用来 形容什么呢?用“日落”一词,除了表明具体时间概念外,还有什么用意呢?与课文中其他 用双引号的地方相比较,学习双引号的不同用法。 (3)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文中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哪种用得最多?这样做 有什么好处? (4)课文的题目中“不列颠尼亚”是船的名字,作者仅仅是对一艘船告别吗?体会这 种写法
(1)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 噙住: 。 (2)第二轮有 106 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 105 张。 有效票: 。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列举大量的数字,用意何在? ②“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 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中的加点词语如何理解?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旗帜( )掩映( )瞩目( ) 展拓( )冉冉升起( )凝重( ) 2. 多音字注音组词。 3.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 )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 (3)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 终。 ( ) (4)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 4.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现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1997 年之后香港将遭遇什 么?”李光耀答道:“1998。”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 。 5. 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6. 本文按时间顺序主要描写了四个场景,请写出文中表明时间和事件的标志性语言。 A. B. C. D. 7. 这篇课文是文学性很强的一则特写,文中许多词语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且富有深意,仔 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l)课文中“最后”一词一共出现了多少次?认真找出来,并体会每一句中“最后” 的含义。 (2)课文中有两处打双引号的词,分别是“日落余音”和“日落仪式”,它们分别用来 形容什么呢?用“日落”一词,除了表明具体时间概念外,还有什么用意呢?与课文中其他 用双引号的地方相比较,学习双引号的不同用法。 (3)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文中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哪种用得最多?这样做 有什么好处? (4)课文的题目中“不列颠尼亚”是船的名字,作者仅仅是对一艘船告别吗?体会这 种写法
8.填空 作者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国旗时说:“一百五六十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士兵在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里作者运用的是 的修辞手 法,使用这一手法的作用是 9.课文的语言庄重而含蓄,全文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深刻的含 “从海上来”是指 “从海上去”是指 强化阅读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 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一这是英国撤 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 港督告别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 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 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5年建成,在 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0.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1l.“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请结合课文内 容,体会这句话的深刻涵义。 《生命之舟》 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1)感人至深: (2)同期声: (3)率先 (4)肆虐: 2.辨字组词。 暮 )洲( )梭( )逐( 幕( )州( )俊( )遂( 虐谑 3.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水和矿物质盐类,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也参与躯体的组成,它们 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并且但是B.即使而且但是 C虽然而且但是 D.如果而且那么 4.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 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浓阴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8. 填空。 作者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国旗时说:“一百五六十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士兵在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里作者运用的是 的修辞手 法,使用这一手法的作用是: 。 9. 课文的语言庄重而含蓄,全文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深刻的含 义。 “从海上来”是指: ;“从海上去”是指: 。 二. 强化阅读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 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 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 港督告别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 点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 旗帜从这里升起。4 时 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 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 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0.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11.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请结合课文内 容,体会这句话的深刻涵义。 《生命之舟》 一. 知识积累 1. 解释下列词语。 (l)感人至深: (2)同期声: (3)率先: (4)肆虐: 2. 辨字组词。 暮( )洲( )梭( )逐( )虐( ) 幕( )州( )俊( )遂( )谑( ) 3. 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水和矿物质盐类, 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也参与躯体的组成, 它们 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 并且 但是 B.即使 而且 但是 C 虽然 而且 但是 D.如果 而且 那么 4. 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 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 你是酷暑里的浓阴 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这篇课文是一则电视新闻,结合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异 同吗?作为电视新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试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电视新闻来说一说。 6.这篇课文,通过记者的镜头,记录下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场景,而 且,在采用以时间为叙述顺序的做法上,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很相像,试着比较一下 这两篇课文中用具体时间段来描写场景的段落,这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二.强化阅读 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凌晨3点多钟,沖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一一空军高炮五团 二五营战士苟峰 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 凌晨5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 众的树丛靠拢。行进之中,冲锋丹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 紧紧抱着树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分危急 同期声。(施救人员大声叮嘱小孩:千万别动,千万别动……) 由于急流顶冲,沖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 树迂回。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 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同期声。 到2号上午10点,二号冲锋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2号下午4点,共有一百五十 多艘各式轻舟进入觯洲湾内救人,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些舟 船为“生命之舟”。 7.“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8.“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这里把 距离写得这样具体呢? 9.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10.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 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 这篇课文是一则电视新闻,结合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异 同吗?作为电视新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试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电视新闻来说一说。 6. 这篇课文,通过记者的镜头,记录下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场景,而 且,在采用以时间为叙述顺序的做法上,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很相像,试着比较一下 这两篇课文中用具体时间段来描写场景的段落,这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二. 强化阅读 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凌晨 3 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空军高炮五团 二二五营战士苟峰。 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 凌晨 5 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 众的树丛靠拢。行进之中,冲锋丹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 紧紧抱着树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分危急 同期声。(施救人员大声叮嘱小孩:千万别动,千万别动……)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 树迂回。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 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同期声。 到 2 号上午 10 点,二号冲锋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 2 号下午 4 点,共有一百五十 多艘各式轻舟进入簰洲湾内救人,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些舟 船为“生命之舟”。 7. “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8. “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这里把 距离写得这样具体呢? 9. 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10. 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
【试题答案】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二.A侍一持B坂一阪C泻一泄 1.B2.ED3.C 四.1.略 2.①用事实说话,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中国申奥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 归 ②“排着队”说明国际友人对中国申奥成功的态度积极,都祝愿中国办好奥运。“默默 的拥抱”则表现了何振梁先生的激动和对国际友人的深切感谢 别了,“不列颠尼亚” 1.2略 3.(1)序(2)杆(3)治、即(4)幕 4.香港平稳过渡 5.D 6.A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降下港督旗B晚上6时15分:军营广场降下英国国旗C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D7月1日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7.(1)略(2)分别用来形容降下港督旗帜时的号角声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英国历史上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这里用“日落”一词,含蓄地点明了英国对香港长达半 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3)(4)略 8.对比,饱含对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的欣喜 9.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二.10.英国将结束对香港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1l.香港被英国统治的历史将结束,一切将成为历史,就像港督府一样成为历史遗迹。 《生命之舟》 1.2.略 4.A 5.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视想性、即时性。6.略 二.7.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 8.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是为了突出冲锋舟向小树靠拢的艰难 9.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 10.因为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励志故事】 愿你有个好习惯 周继春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 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了!”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转弯,儿子用尽各种 方法:大声吆喝,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还是一动不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 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看看左右无人,便贴近牛的耳朵上大声叫道:“爹, 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
【试题答案】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 略 二. A 侍—持 B 坂—阪 C 泻—泄 三. 1. B 2. ED 3. C 四. 1. 略 2. ① 用事实说话,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中国申奥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 归。 ②“排着队”说明国际友人对中国申奥成功的态度积极,都祝愿中国办好奥运。“默默 的拥抱”则表现了何振梁先生的激动和对国际友人的深切感谢。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 1. 2 略 3. (1)序(2)杆(3)治、即(4)幕 4. 香港平稳过渡。 5. D 6. A 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降下港督旗 B 晚上6时15分:军营广场降下英国国旗 C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D7月1日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7. (1)略(2)分别用来形容降下港督旗帜时的号角声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英国历史上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这里用“日落”一词,含蓄地点明了英国对香港长达半 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3)(4)略 8. 对比,饱含对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的欣喜。 9. 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二. 10. 英国将结束对香港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11. 香港被英国统治的历史将结束,一切将成为历史,就像港督府一样成为历史遗迹。 《生命之舟》 一. 1. 2. 略 3. C 4. A 5. 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视想性、即时性。 6. 略。 二. 7. 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 8. 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是为了突出冲锋舟向小树靠拢的艰难。 9. 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 10. 因为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励志故事】 愿你有个好习惯 周继春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 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了!”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转弯,儿子用尽各种 方法:大声吆喝,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还是一动不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 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看看左右无人,便贴近牛的耳朵上大声叫道:“爹, 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
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愿你有个好的习惯
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愿你有个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