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检测八 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基础知识(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蜷缩(quan)不啻(chi)负笈(j)一模一样(mu) B.骨髓(su)悄然(qiao)吆喝(yao)引吭高歌(kang) C.纨绔(k 撩起(iao)折耗(she)铩羽而归(sha D.夯实hang)横祸(heng)拘泥(ni)力能扛鼎(gang) D解析:A项,“蜷缩”中的“蜷”应读“quan”;B项,“引吭高歌”中的“吭” 应读“ hang”;C项,“撩起”中的“撩”应读“lia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蜗居仰慕荟萃五体投地B.顷听天堑跋涉真知灼见 竭蹶辗转契机按步就班D.诡异遐想巅峰蜂涌而出 A解析:B项,“顷听”应为“倾听”;C项,“按步就班”应为“按部就班”;D 项,“蜂涌而出”应为“蜂拥而出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在西南联大和后来的清华大学,历代学生相传着一条重要的经验:谁要想学习理论 物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阅王竹溪先生的笔记, 他的各门课的笔记,都为他的 历代弟子所“必读”。 (2)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唐山十三位农民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救灾 时代的来临 (3)折子戏的动人风姿,如要完美地继承下来,也需要演员的表演才能与艺术灵性,而 “全本”戏没有前人的演出样式可以 只能完全靠自己探索创新 A.以至自愿依从B.以至志愿依傍 C.以致志愿依从D.以致自愿依傍 B解析: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 的结果);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 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自愿”和“志愿”二者都有“情 愿”的意思,但“志愿”还有“理想、抱负”的意思,这里强调的是民间救灾成为了一种愿 望、一种时代的标志。依从:顺从;依傍:模仿,多指学问和艺术方面。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杨振宁对爱因斯坦推崇备至,崇拜得五体投地 B.他喜欢狄拉克的特殊风格,认为狄拉克对问题的物理本质的认识常常能够一语中的。 C.至于一代宗师费米,杨振宁通过感同身受,也深受其影响 D.杨振宁此时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觉得十分失望,一方面也觉得力不从心。 C解析: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 示感谢),现多指虽末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的确,从这篇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振宁的成功得益于中西科学文化的“合璧”, 也得益于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B.杨振宁好比一棵树,在西南联大扎下了根,在芝加哥大学长出了繁茂的枝叶 C.然而,极端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压倒西南联大的师生员工,他们仍以饱满的学习热情
同步检测八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基础知识(1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蜷.缩(quǎn) 不啻.(chì) 负笈.(jí) 一模.一样(mú) B.骨髓.(suǐ) 悄.然(qiǎo) 吆.喝(yāo) 引吭.高歌(kàng) C.纨绔.(kù) 撩.起(liáo) 折.耗(shé) 铩.羽而归(shā) D.夯.实(hāng) 横.祸(hèng) 拘泥.(nì) 力能扛.鼎(gāng) D 解析:A 项,“蜷缩”中的“蜷”应读“quán”;B 项,“引吭高歌”中的“吭” 应读“háng”;C 项,“撩起”中的“撩”应读“l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蜗居 仰慕 荟萃 五体投地 B.顷听 天堑 跋涉 真知灼见 C.竭蹶 辗转 契机 按步就班 D.诡异 遐想 巅峰 蜂涌而出 A 解析:B 项,“顷听”应为“倾听”;C 项,“按步就班”应为“按部就班”;D 项,“蜂涌而出”应为“蜂拥而出”。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西南联大和后来的清华大学,历代学生相传着一条重要的经验:谁要想学习理论 物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阅王竹溪先生的笔记,______他的各门课的笔记,都为他的 历代弟子所“必读”。 (2)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唐山十三位农民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______救灾 时代的来临。 (3)折子戏的动人风姿,如要完美地继承下来,也需要演员的表演才能与艺术灵性,而 “全本”戏没有前人的演出样式可以______,只能完全靠自己探索创新。 A.以至 自愿 依从 B.以至 志愿 依傍 C.以致 志愿 依从 D.以致 自愿 依傍 B 解析: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 的结果);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 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自愿”和“志愿”二者都有“情 愿”的意思,但“志愿”还有“理想、抱负”的意思,这里强调的是民间救灾成为了一种愿 望、一种时代的标志。依从:顺从;依傍:模仿,多指学问和艺术方面。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杨振宁对爱因斯坦推崇备至,崇拜得五体投地 ....。 B.他喜欢狄拉克的特殊风格,认为狄拉克对问题的物理本质的认识常常能够一语中的 ....。 C.至于一代宗师费米,杨振宁通过感同身受 ....,也深受其影响。 D.杨振宁此时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觉得十分失望,一方面也觉得力不从心 ....。 C 解析: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 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的确,从这篇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振宁的成功得益于中西科学文化的“合璧”, 也得益于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B.杨振宁好比一棵树,在西南联大扎下了根,在芝加哥大学长出了繁茂的枝叶。 C.然而,极端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压倒西南联大的师生员工,他们仍以饱满的学习热情
和上下一致的爱国精神,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 D.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中,因师徒关系而获奖者的比例占近40%以上 跟前辈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过比没有学习过的人获奖时间提前了七年 D解析:D项,不合逻辑,“近”和“以上”矛盾。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拜什么样的名师?投拜哪一位名师?杨振宁曾考虑过很长时间 B.同学们见到杨振宁做实验时手忙脚乱的窘相,往往善意地开他的玩笑,其中一个最 有名的玩笑是:“凡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这个玩笑甚至把艾里逊教授也给逗 乐了。 C.杨振宁刚到美国,连费米的面也见不着,但他矢志不渝,以拜费米为师为既定目的 D.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温 饱,她日夜操劳,凡事亲力亲为,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 A解析:A项,把问号改成逗号 7.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 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A解析:横线上第-句的排定,必须“勾前”——与横线前的一句话“时而在水上遨 游”衔接。综观备填的六句话,应排第③句,因为两句语意上对举,而且语法结构上一致。 据此可排除B、C两项。横线上最后一句的排定,必须“连后”——与横线后的-句话“它 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衔接。综观备填的六句话,应排第②④句,因为②④句谈的是“与 人相处的乐趣”,横线后的一句话“很喜欢接近人的”是解释其原因的。据此可排除D项 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①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杨振宁自己曾这样感慨过:“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 作,做教师的经验,我觉得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在绝大多数和我同年岁的人都有着种种困 难和遭遇的时候,我却有很好的老师,很好的合作者,很好的学生。而且在物理学界以外有 很多很多的朋友。”这是杨振宁平实而谦虚的总结 ②的确,杨振宁家学渊源,他是幸运的:就读西南联大阶段,虽遇国难当头,但因此接 受了中国许多最著名学者的授业解惑。这些教授时至今日都还是中国科学界、知识界的风流 人物。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巅峰之上,也就给杨振宁带来了髙起点。他一生的硏究内容、研究 风格和作风始终没有偏离他在西南联大时所形成和确立的方向,是王竹溪、吴大猷、张文裕 这些名教授领着他奠定物理学发展的基础的。当他赴美留学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不在美国,因此,大量的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像费米、泰勒等都是在本国受到迫害而离开 自己的国家的。他们在美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费米成为原子弹的开山祖,泰勒则被称为“氢 弹之父”。杨振宁直接在这些誉满全球的大师的麾下,周围又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共同学习, 确是幸运之至。 ③中国有句古话:“名师出高徒。”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也 这样说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秘诀之一就是有名师的指点。”它 说明一个年轻人初踏上科学征途时,得到名师指点的重要性。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
和上下一致的爱国精神,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 D.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中,因师徒关系而获奖者的比例占近 40%以上, 跟前辈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过比没有学习过的人获奖时间提前了七年。 D 解析:D 项,不合逻辑,“近”和“以上”矛盾。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拜什么样的名师?投拜哪一位名师?杨振宁曾考虑过很长时间。 B.同学们见到杨振宁做实验时手忙脚乱的窘相,往往善意地开他的玩笑,其中一个最 有名的玩笑是:“凡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这个玩笑甚至把艾里逊教授也给逗 乐了。 C.杨振宁刚到美国,连费米的面也见不着,但他矢志不渝,以拜费米为师为既定目的。 D.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温 饱,她日夜操劳,凡事亲力亲为,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 A 解析:A 项,把问号改成逗号。 7.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 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A 解析:横线上第一句的排定,必须“勾前”——与横线前的一句话“时而在水上遨 游”衔接。综观备填的六句话,应排第③句,因为两句语意上对举,而且语法结构上一致。 据此可排除 B、C 两项。横线上最后一句的排定,必须“连后”——与横线后的一句话“它 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衔接。综观备填的六句话,应排第②④句,因为②④句谈的是“与 人相处的乐趣”,横线后的一句话“很喜欢接近人的”是解释其原因的。据此可排除 D 项。 二、阅读理解(4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①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杨振宁自己曾这样感慨过:“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 作,做教师的经验,我觉得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在绝大多数和我同年岁的人都有着种种困 难和遭遇的时候,我却有很好的老师,很好的合作者,很好的学生。而且在物理学界以外有 很多很多的朋友。”这是杨振宁平实而谦虚的总结。 ②的确,杨振宁家学渊源,他是幸运的;就读西南联大阶段,虽遇国难当头,但因此接 受了中国许多最著名学者的授业解惑。这些教授时至今日都还是中国科学界、知识界的风流 人物。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巅峰之上,也就给杨振宁带来了高起点。他一生的研究内容、研究 风格和作风始终没有偏离他在西南联大时所形成和确立的方向,是王竹溪、吴大猷、张文裕 这些名教授领着他奠定物理学发展的基础的。当他赴美留学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不在美国,因此,大量的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像费米、泰勒等都是在本国受到迫害而离开 自己的国家的。他们在美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费米成为原子弹的开山祖,泰勒则被称为“氢 弹之父”。杨振宁直接在这些誉满全球的大师的麾下,周围又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共同学习, 确是幸运之至。 ③中国有句古话:“名师出高徒。”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也 这样说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秘诀之一就是有名师的指点。”它 说明一个年轻人初踏上科学征途时,得到名师指点的重要性。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
名单中,因师徒关系而获奖者的比例占40%以上,跟前辈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过比没有学 习过的人获奖时间提前了七年。 ④名师之所以能对高徒起指点作用,就在于名师的指点可以使年轻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 缩短路程。因为名师是站在科学发展最前沿,他们能随时了解变化着的科学研究的新形势并 能掌握硏究的新方向。同时名师能及时地掌握该学科领域中新的情报信息,做出前瞻性的预 测,对相邻的学科关系也看得清楚 ⑤然而,杨振宁并非简单地面对机遇,从杨振宁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看到他孜孜不倦 奋力追求的历程。杨振宁以高二同等学力报考西南联大获得成功,报读硕士研究生、报考留 美博士生顺利通过,这都包含了他平时的勤奋、刻苦及对学习的付出。杨振宁刚到美国,连 费米的面也见不着,但他矢志不渝,以拜费米为师为既定目的。他“踏破铁鞋”去寻找,终 于如愿以偿,跻身于名师门下,饱受学界泰斗的熏陶。对一般人来说,能去到美国,在普林 斯顿这样的名牌大学学习,也该心满意足了;何况新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相通,亲 人全都远在万里之外,要实现追随名师的目标,又该遭遇多大困难。但是,“机遇只垂青于 那些不断追求它的人”。杨振宁没有等候,他不懈地争取、努力。这种事例在杨振宁的一生 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好的老师,杨振宁都靠自己去把握,去争取 与其说杨振宁碰上了好机遇,不如说杨振宁争取和抓住了好机遇。抓住机遇,追随名师,这 才是杨振宁成为幸运儿的重要原因。 8.杨振宁自己曾这样感慨过:“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作,做教师的经验 我觉得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阅读选文,看杨振宁的幸运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9.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之一就是有 名师的指点。为什么名师的指点如此重要?(2分) 0.文章说“与其说杨振宁碰上了好机遇,不如说杨振宁争取和抓住了好机遇”。杨振 宁抓住了哪些机遇?(3分) 1].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次机遇,有的人抓住了机遇,获得了成功,有的人丧失了机遇, 事无成。你如何看待机遇?(4分) 8(1)杨振宁家学渊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就读西南联大阶段,接受了中国许多最著名学者的授业解惑,奠定物理发展的基础 )二战期间,大量的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杨振宁直接在这些誉满全球的大师的麾下, 又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共同学习,确是幸运之至 9.(1)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巅峰之上,给后来者带来了高起点 (2)名师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能随时了解变化着的科学研究的新形势、新方向、新 信息,具有预见眼光,对相邻的学科关系也看得清楚,可以使年轻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缩短 路程。 10.(1)杨振宁平时学习勤奋、刻苦,报考西南联大获得成功,报读硕士研究生、报考 留美博士生顺利通过 (2)杨振宁矢志不渝,以拜费米为师为既定目的,最终跻身于名师门下,饱受泰斗的熏 l].参考答案: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稍纵即逝,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常 常能获得它。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手里 解析: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名单中,因师徒关系而获奖者的比例占 40%以上,跟前辈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过比没有学 习过的人获奖时间提前了七年。 ④名师之所以能对高徒起指点作用,就在于名师的指点可以使年轻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 缩短路程。因为名师是站在科学发展最前沿,他们能随时了解变化着的科学研究的新形势并 能掌握研究的新方向。同时名师能及时地掌握该学科领域中新的情报信息,做出前瞻性的预 测,对相邻的学科关系也看得清楚。 ⑤然而,杨振宁并非简单地面对机遇,从杨振宁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看到他孜孜不倦、 奋力追求的历程。杨振宁以高二同等学力报考西南联大获得成功,报读硕士研究生、报考留 美博士生顺利通过,这都包含了他平时的勤奋、刻苦及对学习的付出。杨振宁刚到美国,连 费米的面也见不着,但他矢志不渝,以拜费米为师为既定目的。他“踏破铁鞋”去寻找,终 于如愿以偿,跻身于名师门下,饱受学界泰斗的熏陶。对一般人来说,能去到美国,在普林 斯顿这样的名牌大学学习,也该心满意足了;何况新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相通,亲 人全都远在万里之外,要实现追随名师的目标,又该遭遇多大困难。但是,“机遇只垂青于 那些不断追求它的人”。杨振宁没有等候,他不懈地争取、努力。这种事例在杨振宁的一生 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好的老师,杨振宁都靠自己去把握,去争取。 与其说杨振宁碰上了好机遇,不如说杨振宁争取和抓住了好机遇。抓住机遇,追随名师,这 才是杨振宁成为幸运儿的重要原因。 8.杨振宁自己曾这样感慨过:“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作,做教师的经验, 我觉得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阅读选文,看杨振宁的幸运体现在哪些方面。(3 分) 9.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之一就是有 名师的指点。为什么名师的指点如此重要?(2 分) 10.文章说“与其说杨振宁碰上了好机遇,不如说杨振宁争取和抓住了好机遇”。杨振 宁抓住了哪些机遇?(3 分) 11.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次机遇,有的人抓住了机遇,获得了成功,有的人丧失了机遇, 一事无成。你如何看待机遇?(4 分) 8.(1)杨振宁家学渊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就读西南联大阶段,接受了中国许多最著名学者的授业解惑,奠定物理发展的基础。 (3)二战期间,大量的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杨振宁直接在这些誉满全球的大师的麾下, 周围又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共同学习,确是幸运之至。 9.(1)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巅峰之上,给后来者带来了高起点。 (2)名师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能随时了解变化着的科学研究的新形势、新方向、新 信息,具有预见眼光,对相邻的学科关系也看得清楚,可以使年轻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缩短 路程。 10.(1)杨振宁平时学习勤奋、刻苦,报考西南联大获得成功,报读硕士研究生、报考 留美博士生顺利通过; (2)杨振宁矢志不渝,以拜费米为师为既定目的,最终跻身于名师门下,饱受泰斗的熏 陶。 11.参考答案: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稍纵即逝,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常 常能获得它。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手里。 解析: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8分) 历史不可复制精神却能传承 记者(以下简称记):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你眼中的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 张曼菱(以下简称张):西南联大是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 大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 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记 张: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到开放 的世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如果有人说这些饱经忧患的前辈们回顾历史仅是在进行“青春的抒情”那么只能说这 些人过于偏爱历史的暗角。我不愿意以-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进入这-部对于我们民 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总体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 稀世之宝的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代序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 事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 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什么是校长,什么是教授夫人。当年联大的教授好不容易 来到昆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讲授,而不是草草完成几节课就去游玩。这就是大学的“育 人精神 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发他 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在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 讲着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 颠沛流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5000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中 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重拾这种文化精神 记:关注西南联大多年,你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 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何 解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 让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东西。 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 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给我 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非常地近、非常地亲。 第二大收获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做这件事,影响 着我的人生,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让他 们失望。与这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 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18 分) 历史不可复制 精神却能传承 记者(以下简称记):持续 8 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你眼中的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 张曼菱(以下简称张):西南联大是一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 大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 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到开放 的世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如果有人说这些饱经忧患的前辈们回顾历史仅是在进行“青春的抒情”,那么只能说这 些人过于偏爱历史的暗角。我不愿意以一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民 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总体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 稀世之宝的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代序)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 事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 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什么是校长,什么是教授夫人。当年联大的教授好不容易 来到昆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讲授,而不是草草完成几节课就去游玩。这就是大学的“育 人精神”。 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发他 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在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 讲着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 颠沛流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 5 000 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中 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重拾这种文化精神。 记:关注西南联大多年,你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 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何 解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 让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东西。 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 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给我 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非常地近、非常地亲。 第二大收获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做这件事,影响 着我的人生,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让他 们失望。与这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 求
第三,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在中 科院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土生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很多人 批评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国的年 轻人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地给年 轻人开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钵、苦心传承下去,也会出一些面 对青年,更加人文化的书 12.从全文看,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宝的财富”?(5分) 13.你认为张曼菱“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得到哪些收获?(5分) 14.根据张曼菱的回答,请推测横线处记者的第二个提问是什么,并分析本文记者安排 的提问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 15.张曼菱认为“人生识字孤独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阐述你的看法。(5分) 12(1)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包括体制、大学管理、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等 (2)西南联大形成了崇尚自由活泼的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风。(3)西南联大教授们的育 人精神。(4)西南联大师生传承5000年文化的文化精神 13.(1)明白了与故土的亲近即回归的重要。(2)个人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得到了极大 的提升。(3)增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民族自信心。(4)感受到回报才是我们民族最优 秀的传统,也是最后的出路。 14.提问: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西南联大呢? 特点:本文记者的提问采取追问(层进)的方式,首先提西南联大是什么,接着问应该怎 样研究,再问研究什么,最后问得到什么收获,层层递进 15.参考答案:我同意张曼菱“人生识字孤独始”的观点。因为人生识字读书首先要耐 得住寂寞,才能把书读好读通;其次,书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与现实世界有距离。如尼采 的思想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就免不了孤独。所以,读书做学问孤独是难免的。 解析:答案必须做到有观点、有概括性材料、有分析,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流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4分) 从麦田里走来的科学家 李振声一辈子与小麦结缘,也正是小麦让他声名大振 2007年2月27日,他更是作为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唯一得主,站在了人民大会 堂的舞台中央,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殷红的奖励证书。 饥饿促其走上“弄麦”路 “这就是我们培育的小偃6号,你们看,多有嚼劲!”在自己的办公室,李振声从一株 小麦标本上摘下一粒小麦籽,利索地放在牙齿上,嚼开,展示给现场的记者观看。小麦籽晶
第三,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在中 科院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士生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很多人 批评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国的年 轻人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地给年 轻人开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钵、苦心传承下去,也会出一些面 对青年,更加人文化的书。 12.从全文看,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宝的财富”?(5 分) 13.你认为张曼菱“持续 8 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得到哪些收获?(5 分) 14.根据张曼菱的回答,请推测横线处记者的第二个提问是什么,并分析本文记者安排 的提问之间是什么关系。(3 分) 15.张曼菱认为“人生识字孤独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阐述你的看法。(5 分) 12.(1)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包括体制、大学管理、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等。 (2)西南联大形成了崇尚自由活泼的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风。(3)西南联大教授们的育 人精神。(4)西南联大师生传承 5 000 年文化的文化精神。 13.(1)明白了与故土的亲近即回归的重要。(2)个人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得到了极大 的提升。(3)增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民族自信心。(4)感受到回报才是我们民族最优 秀的传统,也是最后的出路。 14.提问: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西南联大呢? 特点:本文记者的提问采取追问(层进)的方式,首先提西南联大是什么,接着问应该怎 样研究,再问研究什么,最后问得到什么收获,层层递进。 15.参考答案:我同意张曼菱“人生识字孤独始”的观点。因为人生识字读书首先要耐 得住寂寞,才能把书读好读通;其次,书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与现实世界有距离。如尼采 的思想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就免不了孤独。所以,读书做学问孤独是难免的。 解析:答案必须做到有观点、有概括性材料、有分析,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流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14 分) 从麦田里走来的科学家 李振声一辈子与小麦结缘,也正是小麦让他声名大振。 2007 年 2 月 27 日,他更是作为 2006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唯一得主,站在了人民大会 堂的舞台中央,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殷红的奖励证书。 饥饿促其走上“弄麦”路 “这就是我们培育的小偃 6 号,你们看,多有嚼劲!”在自己的办公室,李振声从一株 小麦标本上摘下一粒小麦籽,利索地放在牙齿上,嚼开,展示给现场的记者观看。小麦籽晶
莹剔透,引来一阵惊叹,李振声的眼中显露岀骄傲的神色。这是他和同事们20年努力培育 出来的优质小麦种。累计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80亿斤 这个与麦为伍的科学家,最初走上“弄麦”之路,却源于早年饥饿的经历。 李振声1931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幼时家境贫寒,但身为农民的父母却很重视让孩 子受教育,他先念私塾,后上学堂。不幸的是,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 子,日子过得愈发艰难。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一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1948年,济南解放。此时,已经辍学的李振声只身来到济南,想托人找个工作。一次 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墙缝里的一则广告—那是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其中最让李振声感 兴趣的内容是学校提供吃住。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李振声报考了,没想到还真的考上了 “又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过去从不敢想的事情。”李振声说,他挨过饿,知道 粮食的可贵,也知道农业的重要,所以对这次学习机会特别珍惜。 当时学校农场繁殖了几个优良品种,包括齐大195、扁穗小麦、鱼鳞白等。假期回乡时 李振声就将这些小麦优良品种引入家中,种植后确实比当地老品种增产,乡亲们都来换种。 看到这样的场面,“这让我产生了将来也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 由草而麦,育出新品种 其实,最初李振声是从事牧草硏究的。1951年,大学毕业时,李振声被分配到中科院 工作 在北京期间,他跟随导师、土壤学家冯兆林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硏究,曾经收集种 植800多种牧草,对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础 1956年,我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严重的条锈病大流行。条锈病病菌感染小麦叶片,使 叶子提早枯萎,甚至使小麦死亡。真菌随风传播几千里,使小麦减产20%到30% “农民种了那么多年的小麦还是这么体弱多病,但是野草没人管,却生长得很好。”对 草有硏究的李振声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呢?于是李振声提岀通过远缘杂交,将天然牧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持久性抗病小 麦品种的设想。 这个设想得到了权威植物学家闻洪汉和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的支持年轻的李振声开展 了这项研究,从此一千就是50年。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野草和小麦杂交,这项研究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畏途,国内从没有人 尝试。李振声说,当时他心里也没有底儿 第一代野草和小麦的杂交品种硏究岀来了这种被称为杂种代的东西长得一点也不像 小麦,反倒和野草一个样子。还有其他种种问题。李振声继续埋头硏究 远缘杂交对杂种的鉴定与筛选,靠的是机遇和细心。1964年,小麦成熟前连续40天阴 到6月14日天气突然暴晴,一天的工夫,几乎所有的小麦都青干了,在1000多份杂 种中,除了长穗偃麦草以外,还有一个材料保持着金黄颜色,这就是小偃6号的祖父。“我 们抓住这个十分难得的材料,又经过两次杂交,育成了后来的小偃6号。” 小偃6号作为李振声院士培育的优质小麦种子,区域试验增产28%~31.9%。当时陕西 农村流传的“要吃面,种小偃”,让小偃6号不推自广。至今小偃6号已有25年的推广史
莹剔透,引来一阵惊叹,李振声的眼中显露出骄傲的神色。这是他和同事们 20 年努力培育 出来的优质小麦种。累计推广面积 1.5 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 80 亿斤。 这个与麦为伍的科学家,最初走上“弄麦”之路,却源于早年饥饿的经历。 李振声 1931 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幼时家境贫寒,但身为农民的父母却很重视让孩 子受教育,他先念私塾,后上学堂。不幸的是,13 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 4 个孩 子,日子过得愈发艰难。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一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1948 年,济南解放。此时,已经辍学的李振声只身来到济南,想托人找个工作。一次 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墙缝里的一则广告——那是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其中最让李振声感 兴趣的内容是学校提供吃住。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李振声报考了,没想到还真的考上了。 “又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过去从不敢想的事情。”李振声说,他挨过饿,知道 粮食的可贵,也知道农业的重要,所以对这次学习机会特别珍惜。 当时学校农场繁殖了几个优良品种,包括齐大 195、扁穗小麦、鱼鳞白等。假期回乡时, 李振声就将这些小麦优良品种引入家中,种植后确实比当地老品种增产,乡亲们都来换种。 看到这样的场面,“这让我产生了将来也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 由草而麦,育出新品种 其实,最初李振声是从事牧草研究的。1951 年,大学毕业时,李振声被分配到中科院 工作。 在北京期间,他跟随导师、土壤学家冯兆林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曾经收集种 植 800 多种牧草,对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础。 1956 年,我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严重的条锈病大流行。条锈病病菌感染小麦叶片,使 叶子提早枯萎,甚至使小麦死亡。真菌随风传播几千里,使小麦减产 20%到 30%。 “农民种了那么多年的小麦还是这么体弱多病,但是野草没人管,却生长得很好。”对 草有研究的李振声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呢?于是李振声提出通过远缘杂交,将天然牧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持久性抗病小 麦品种的设想。 这个设想得到了权威植物学家闻洪汉和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的支持,年轻的李振声开展 了这项研究,从此一干就是 50 年。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野草和小麦杂交,这项研究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畏途,国内从没有人 尝试。李振声说,当时他心里也没有底儿。 第一代野草和小麦的杂交品种研究出来了,这种被称为杂种一代的东西长得一点也不像 小麦,反倒和野草一个样子。还有其他种种问题。李振声继续埋头研究。 远缘杂交对杂种的鉴定与筛选,靠的是机遇和细心。1964 年,小麦成熟前连续 40 天阴 雨。 到 6 月 14 日天气突然暴晴,一天的工夫,几乎所有的小麦都青干了,在 1 000 多份杂 种中,除了长穗偃麦草以外,还有一个材料保持着金黄颜色,这就是小偃 6 号的祖父。“我 们抓住这个十分难得的材料,又经过两次杂交,育成了后来的小偃 6 号。” 小偃 6 号作为李振声院士培育的优质小麦种子,区域试验增产 28%~31.9%。当时陕西 农村流传的“要吃面,种小偃”,让小偃 6 号不推自广。至今小偃 6 号已有 25 年的推广史
是我国育成品种中推广时间最长的品种。 但是,小偃6号育种过程长达23年。李振声意识到育种过程耗费的时间太长了,他开 始思考另寻捷径。于是他将染色体工程技术引入小麦育种领域,创立了缺体回交法将远缘 杂交的育种时间缩短到了3年半。这一创新引起国际染色体工程界的注目。这时的李振声已 经声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但李振声最热衷的仍旧是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他说:“真 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李振声家里,有一幅大字,写着:宁静致远 在所有人的眼里,李振声都是一个平易近人、做事低调的人 在荣誉面前,李振声显得很淡然。他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归于集体,这次 奖金也应归于集体。所以,我已向单位说好了,将这次奖金全部捐给单位,作为学生的助学 基金,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助一臂之力。” 在世人的眼中,李振声是取得了巨大成就、享誉中外的科学家。可是在同事和学生的眼 中,他却是一个在麦田埋头苦千、不知疲倦的老人——“6月正午的太阳照得人眼花,几个 年轻人都躲在树荫下。可李振声戴着一顶草帽,从一大早就在田里査看麦苗,蹲下、起来 换个地方再蹲下、起来……三四个小时就这样重复做蹲起‘运动’。”谁能相信,这段文字 描述的李振声已经70多岁! 李院士,您平时喜欢运动吗?”“您喜欢音乐吗?”“您身体这么好,有什么养生秘 诀吗?”记者们实在不甘心,想在自己的稿子里加入一些人性化的内容。 “我不太爱运动,体育上也没什么专长。更谈不上什么养生之道,有空了就散散步。我 对艺术了解很少。”刚刚还滔滔不绝的李振声,变得沉默寡言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节) 16.这篇传记是怎样刻画李振声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17.李振声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5分) 18.文末李振声在记者的追问下坦言自己“不太爱运动,体育上也没什么专长……对艺 术了解很少”。你觉得李振声这样的人生是完美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16.参考答案: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评价刻画了李振声热爱事业、潜心科研、做事低调 和淡泊名利的形象。如“‘这就是我们培育的小偃6号,你们看,多有嚼劲!’……李振声 的眼中显露出骄傲的神色”。表现了他对事业的热爱。或如“李振声家里,有一幅大字 着:宁静致远。在所有人的眼里,李振声都是一个平易近人、做事低调的人”。表现他的低 调作风。或如“李振声最热衷的仍旧是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他说:‘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 民。’”表现了他对事业的热爱。或如“他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归于集体,这 次奖金也应归于集体。’”表现他对名利的淡薄。或如“可是在同事和学生的眼中,他却是 个在麦田埋头苦干、不知疲倦的老人一‘6月正午的太阳……三四个小时就这样重复做 蹲起“运动”。’”从侧面评价李振声对科研的认真和投入。 解析:找出李振声有代表性的话语、有代表性的动作,然后加以分析
是我国育成品种中推广时间最长的品种。 但是,小偃 6 号育种过程长达 23 年。李振声意识到育种过程耗费的时间太长了,他开 始思考另寻捷径。于是他将染色体工程技术引入小麦育种领域,创立了缺体回交法,将远缘 杂交的育种时间缩短到了 3 年半。这一创新引起国际染色体工程界的注目。这时的李振声已 经声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但李振声最热衷的仍旧是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他说:“真 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李振声家里,有一幅大字,写着:宁静致远。 在所有人的眼里,李振声都是一个平易近人、做事低调的人。 在荣誉面前,李振声显得很淡然。他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归于集体,这次 奖金也应归于集体。所以,我已向单位说好了,将这次奖金全部捐给单位,作为学生的助学 基金,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助一臂之力。” 在世人的眼中,李振声是取得了巨大成就、享誉中外的科学家。可是在同事和学生的眼 中,他却是一个在麦田埋头苦干、不知疲倦的老人——“6 月正午的太阳照得人眼花,几个 年轻人都躲在树荫下。可李振声戴着一顶草帽,从一大早就在田里查看麦苗,蹲下、起来, 换个地方再蹲下、起来……三四个小时就这样重复做蹲起‘运动’。”谁能相信,这段文字 描述的李振声已经 70 多岁! “李院士,您平时喜欢运动吗?”“您喜欢音乐吗?”“您身体这么好,有什么养生秘 诀吗?”记者们实在不甘心,想在自己的稿子里加入一些人性化的内容。 “我不太爱运动,体育上也没什么专长。更谈不上什么养生之道,有空了就散散步。我 对艺术了解很少。”刚刚还滔滔不绝的李振声,变得沉默寡言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节) 16.这篇传记是怎样刻画李振声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 分) 17.李振声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5 分) 18.文末李振声在记者的追问下坦言自己“不太爱运动,体育上也没什么专长……对艺 术了解很少”。你觉得李振声这样的人生是完美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 分) 16.参考答案: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评价刻画了李振声热爱事业、潜心科研、做事低调 和淡泊名利的形象。如“‘这就是我们培育的小偃 6 号,你们看,多有嚼劲!’……李振声 的眼中显露出骄傲的神色”。表现了他对事业的热爱。或如“李振声家里,有一幅大字,写 着:宁静致远。在所有人的眼里,李振声都是一个平易近人、做事低调的人”。表现他的低 调作风。或如“李振声最热衷的仍旧是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他说:‘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 民。’”表现了他对事业的热爱。或如“他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归于集体,这 次奖金也应归于集体。’”表现他对名利的淡薄。或如“可是在同事和学生的眼中,他却是 一个在麦田埋头苦干、不知疲倦的老人——‘6 月正午的太阳……三四个小时就这样重复做 蹲起“运动”。’”从侧面评价李振声对科研的认真和投入。 解析:找出李振声有代表性的话语、有代表性的动作,然后加以分析
17.(1)饥饿促其走上“弄麦”路。早年的挨饿,使他知道粮食的可贵和农业的重要, 而乡亲们对优良麦种的喜爱又使他产生了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 (2)他跟随土壤学家冯兆林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对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础。 (3)权威植物学家闻洪汉和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的支持 (4)善于抓住机遇和懂得细心观察。 (5)能潜心科硏,淡泊名利,不断探索 18.答案示例:(1)不完美。因为李振声只懂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说他 是个优秀的专业人才,但不等于就拥有完美的人生。一个比较完美的人生除了工作优秀外, 还要懂休息,懂得享受生活。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个出色的小 提琴手。音乐不但丰富了他的生活,陶冶了他的情操,还启迪了他的思维,促进了他的科学 研究 (2)是完美的人生。李振声虽然在生活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和专长,但是他全身心投 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他已经把自己的事业当做生活中的爱好和享受,事业的成功给他带来了 无穷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又促使他继续探索和研究,去创造更大的快乐。所以他的人生是绚 烂的,更是完美的 解析:可赞成,也可反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19.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作文评分控制组对影响高三学生作文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句子、词汇、文字、标点、修辞手法|51.55%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1.55% 中心、材料、分析 26.9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参考答案:(1)影响学生作文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2)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抓 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解析:解答图表题,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信息。上图中,“语言表达”出现的问 题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就应该是答题的关键。 20.(200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4)在人际相处和沟通中,“同理心”扮 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 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在竞选值周班长失败之后对 你说的话,你该如何回答他呢?要求以“如果是我”开头,并运用“同理心”原理。(不超 过50字) 同学:我作出了那么大的努力还是没有选上,看来我真的不行! 你的回答:如果是我, 参考答案:(如果是我,)我也会感到失望。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会改进不足,争取 在下次竞选中当选 解析:理解同学的失望情绪,表示不丧失信心或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21.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贴年画是中国百姓庆 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如今,这种民间艺术已濒临灭绝,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面是 幅传统年画,请你命个题目,并从中任选两个象征事物,说出其中寄托的美好愿望
17.(1)饥饿促其走上“弄麦”路。早年的挨饿,使他知道粮食的可贵和农业的重要, 而乡亲们对优良麦种的喜爱又使他产生了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 (2)他跟随土壤学家冯兆林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对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础。 (3)权威植物学家闻洪汉和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的支持。 (4)善于抓住机遇和懂得细心观察。 (5)能潜心科研,淡泊名利,不断探索。 18.答案示例:(1)不完美。因为李振声只懂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说他 是个优秀的专业人才,但不等于就拥有完美的人生。一个比较完美的人生除了工作优秀外, 还要懂休息,懂得享受生活。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个出色的小 提琴手。音乐不但丰富了他的生活,陶冶了他的情操,还启迪了他的思维,促进了他的科学 研究。 (2)是完美的人生。李振声虽然在生活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和专长,但是他全身心投 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他已经把自己的事业当做生活中的爱好和享受,事业的成功给他带来了 无穷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又促使他继续探索和研究,去创造更大的快乐。所以他的人生是绚 烂的,更是完美的。 解析:可赞成,也可反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语言运用(12 分,每小题 4 分) 19.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作文评分控制组对影响高三学生作文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文字、标点、修辞手法 51.55%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1.55%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26.9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参考答案:(1)影响学生作文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2)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抓 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解析:解答图表题,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信息。上图中,“语言表达”出现的问 题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就应该是答题的关键。 20.(2009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4)在人际相处和沟通中,“同理心”扮 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 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在竞选值周班长失败之后对 你说的话,你该如何回答他呢?要求以“如果是我”开头,并运用“同理心”原理。(不超 过 50 字) 同学:我作出了那么大的努力还是没有选上,看来我真的不行! 你的回答:如果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如果是我,)我也会感到失望。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会改进不足,争取 在下次竞选中当选。 解析:理解同学的失望情绪,表示不丧失信心或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21.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贴年画是中国百姓庆 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如今,这种民间艺术已濒临灭绝,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面是一 幅传统年画,请你命个题目,并从中任选两个象征事物,说出其中寄托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1)福禄寿三星 (2)图画中的“佛指手”中的“佛”与“福”谐音,“指”与“子”谐音,佛手多指, 有“多子、多孙、多福”的意思。“蟠桃”象征长寿,相传西王母寿辰举行蟠桃盛会,蟠桃 又称寿桃。“鱼”指年年有余,表示生活富裕。(任选两个即可) 解析:这个图文转换题,考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引起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热门话题的关注和理解。题中的象征意义,即通过画面揭示出事件的本 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揭示的对象,然后挖掘隐含信息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后面的要求作文。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田中耕一是一个“小人物”,43岁的他,既非教授,亦非 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有,他只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一个名 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发表论文很少,默默无闻,但他 潜心钻硏,于1987年发表一篇论文,在高分孑硏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 思想。经过十几年实践,这个思想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 法,受到欧美学术界高度评价,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重要依据,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主席称田 中耕一是开启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 田中耕一的获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写作提示: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是从平凡开始的。平凡中的小事有时也体现了伟大之 处。“伟大”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任何“伟大”的事物都要从“平凡”的基石日积月累地奠 定。但单纯由“平凡”的事物在数量上的叠加并不能造就“伟大”,“平凡”要有一个循序 渐进的质变过程,只有专注于平凡的小事,最终才能构筑伟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到处可 见。写作时,可以选取历史上的成功人物的事迹,也可以选择生活当中的平凡人物。可以引 用上面材料写成议论文,也可以自己编类似的故事。在写作本话题时,只要能把握住从“平 凡”到“伟大”需要有个质的飞跃这一关键环节,即可避免落入绕语言圈子的陷阱,写出有 定深意的文章来。 参考例文 平凡与伟大 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短暂得如天穹中颗消逝的流星。然而这 并没有关系,生命的关键是在于这短暂的一生中,你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哲人给我们留下了深邃博大的思想,多少年过后,世界依然被他们的言语笼罩;诗人留 下摄人心魄的情感,诗人陨落了,诗句却为世人吟诵;伟人们在身后留下了一座座丰碑,上
参考答案:(1)福禄寿三星 (2)图画中的“佛指手”中的“佛”与“福”谐音,“指”与“子”谐音,佛手多指, 有“多子、多孙、多福”的意思。“蟠桃”象征长寿,相传西王母寿辰举行蟠桃盛会,蟠桃 又称寿桃。“鱼”指年年有余,表示生活富裕。(任选两个即可) 解析:这个图文转换题,考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引起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热门话题的关注和理解。题中的象征意义,即通过画面揭示出事件的本 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揭示的对象,然后挖掘隐含信息。 四、写作(5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后面的要求作文。 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田中耕一是一个“小人物”,43 岁的他,既非教授,亦非 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有,他只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一个名 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发表论文很少,默默无闻,但他 潜心钻研,于 1987 年发表一篇论文,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 思想。经过十几年实践,这个思想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 法,受到欧美学术界高度评价,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重要依据,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主席称田 中耕一是开启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 田中耕一的获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800 字左右。 写作提示: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是从平凡开始的。平凡中的小事有时也体现了伟大之 处。“伟大”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任何“伟大”的事物都要从“平凡”的基石日积月累地奠 定。但单纯由“平凡”的事物在数量上的叠加并不能造就“伟大”,“平凡”要有一个循序 渐进的质变过程,只有专注于平凡的小事,最终才能构筑伟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到处可 见。写作时,可以选取历史上的成功人物的事迹,也可以选择生活当中的平凡人物。可以引 用上面材料写成议论文,也可以自己编类似的故事。在写作本话题时,只要能把握住从“平 凡”到“伟大”需要有个质的飞跃这一关键环节,即可避免落入绕语言圈子的陷阱,写出有 一定深意的文章来。 参考例文: 平凡与伟大 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短暂得如天穹中一颗消逝的流星。然而这 并没有关系,生命的关键是在于这短暂的一生中,你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哲人给我们留下了深邃博大的思想,多少年过后,世界依然被他们的言语笼罩;诗人留 下摄人心魄的情感,诗人陨落了,诗句却为世人吟诵;伟人们在身后留下了一座座丰碑,上
面镌刻的是生的伟大,是业绩的辉煌;英雄们在一刹那也留下了果敢与坚强、情操与人格, 使世人为之流下点点泪光。 然而我们可能仅仅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就像沙滩上那只不起眼的贝壳。贝壳何尝不想 像珊瑚那样美丽,但是,除了平凡,上苍没有赋予它任何色彩。不过,它并没有因此而自暴 自弃,而是用自己的血和肉去磨砺它内心中的那颗美丽的小石子,那是一种在漫长的痛楚之 后缓缓升起的壮丽那也是一种酝酿无限生命的热忱终于有一天它完成了孕育美丽的使命 在一次机缘巧合中它被海浪冲上了沙滩,又被人们无意中发现。于是,贝壳终于向世人证实 了它的美丽 也许我们真应该学习贝壳的精神,那份永不放弃的执著和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处在朔 风逆旅中的人们,毎当看到眼前的坎坷与泥泞就想放弃,然而如果你能像贝壳那样,勇于直 面人生,不轻言放弃,兴许在你走过那段坎坷的历程后,你会领悟到:生活其实不相信眼泪 失败也并不意味着扼杀成功,世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侥幸让你永远沾沾自喜,也没有什么永远 的不幸让你痛不欲生。 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正因为平凡,我们可以让思想、情怀、品格 盛开在三月如诗如画的原野,在寂寥的人生路上,唱一支热烈而充实的歌。正因为平凡,我 们可以自由地去发展、去创新。正因为平凡,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土地里播下不平凡的人格与 情操、尊严与责任的种子。 所以,一个人的生命不管多么平凡或缺憾,只要努力拼搏,自强不息,这个过程也将是 美丽的,就像枫叶把整个青春献给了太阳以后,它就具有了太阳的光彩,整个世界亦是如此。 难道你没有发现这份平凡背后的美丽吗?
面镌刻的是生的伟大,是业绩的辉煌;英雄们在一刹那也留下了果敢与坚强、情操与人格, 使世人为之流下点点泪光。 然而我们可能仅仅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就像沙滩上那只不起眼的贝壳。贝壳何尝不想 像珊瑚那样美丽,但是,除了平凡,上苍没有赋予它任何色彩。不过,它并没有因此而自暴 自弃,而是用自己的血和肉去磨砺它内心中的那颗美丽的小石子,那是一种在漫长的痛楚之 后缓缓升起的壮丽,那也是一种酝酿无限生命的热忱。终于有一天它完成了孕育美丽的使命, 在一次机缘巧合中它被海浪冲上了沙滩,又被人们无意中发现。于是,贝壳终于向世人证实 了它的美丽。 也许我们真应该学习贝壳的精神,那份永不放弃的执著和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处在朔 风逆旅中的人们,每当看到眼前的坎坷与泥泞就想放弃,然而如果你能像贝壳那样,勇于直 面人生,不轻言放弃,兴许在你走过那段坎坷的历程后,你会领悟到:生活其实不相信眼泪, 失败也并不意味着扼杀成功,世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侥幸让你永远沾沾自喜,也没有什么永远 的不幸让你痛不欲生。 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正因为平凡,我们可以让思想、情怀、品格 盛开在三月如诗如画的原野,在寂寥的人生路上,唱一支热烈而充实的歌。正因为平凡,我 们可以自由地去发展、去创新。正因为平凡,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土地里播下不平凡的人格与 情操、尊严与责任的种子。 所以,一个人的生命不管多么平凡或缺憾,只要努力拼搏,自强不息,这个过程也将是 美丽的,就像枫叶把整个青春献给了太阳以后,它就具有了太阳的光彩,整个世界亦是如此。 难道你没有发现这份平凡背后的美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