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黄渡中学2012年春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题号 书写分总分 得分 题号评卷人 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得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芜湖市区东北角,有几座互相依偎着的赭色山峰,流光溢采。逶迤的山 势蟠结幽邃,象一条游动的火龙,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干将、莫邪铸剑的 遗址,也是世界上最早锻钢的地方。传说干将历尽艰辛铸成雌雄二剑,却得知 k楚王必将怒其铸剑迟缓而杀他,故藏剑不献,留给其子,希望他为父报仇。后 人众说纷纭,鲁迅曾据此写成《故事新编·钟剑》 ①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1)逶迤()(2)幽邃() ②.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k(1)错别字 改正: 2)错别字 改正: ③.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1)依偎 (2)众说纷纭 索、按课文原文填空。(8分,每空1分)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③ 古道西风瘦马。 ④翅湿沾微雨, ⑤《陋室铭》中描写无任何干扰而清静修学的两句是 ⑥李白《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评说文学,称赞自己的文学风格 的诗句是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存在语病,请改正。(6分) 前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确定芜湖为示范区核心城市。这是芜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市委市 政府对此高度重视,(1)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效果。电视台在重要时段播出专
1 芜湖市黄渡中学 2012 年春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题号 评卷人 得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在芜湖市区东北角,有几座互相依偎着的赭色山峰,流光溢采。逶迤的山 势蟠结幽邃,象一条游动的火龙,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干将、莫邪铸剑的 遗址,也是世界上最早锻钢的地方。传说干将历尽艰辛铸成雌雄二剑,却得知 楚王必将怒其铸剑迟缓而杀他,故藏剑不献,留给其子,希望他为父报仇。后 人众说纷纭,鲁迅曾据此写成《故事新编·铸剑》。 ①.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 分) (1)逶迤.( ) (2)幽邃.( ) ②.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 分) (1)错别字: 改正:_______ (2)错别字: 改正:_______ ③.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 分) (1)依偎: (2)众说纷纭: 3、按课文原文填空。(8 分,每空 1 分)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古道西风瘦马。 ④翅湿沾微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陋室铭》中描写无任何干扰而清静修学的两句是: , 。 ⑥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评说文学,称赞自己的文学风格 的诗句是 , 。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存在语病,请改正。(6 分) 前年 1 月 12 日,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确定芜湖为示范区核心城市。这是芜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市委市 政府对此高度重视,(1)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效果。电视台在重要时段播出专 题号 一 二 三 书写分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题片,报社组织刊发评论员文章,(2)营造全市上下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3) 这些宣传报道在我市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大市民欢欣鼓舞。 改正: 5、去年以来,全球范围的甲型HN1流感病毒的蔓延引起了人们对卫生、健康 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12分) ①、教室里,小明擦完黑板,从书包中掏出苹果就往嘴里送,见此情景,你该 如何劝说他?(3分) ②、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可能贬损杰出的人才,你有什么习惯,试举 出一例,简析它的利或弊。(3分) ③、班级要创办一期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板报,请作为主编的你为板报 设计三个栏目,并写出栏目的名称。(3分) ④、学校人口密度很大,一旦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往往会产生严重 后果。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3分) 6、下图是某同学搜集来的绿色食品标志(图一)与中国节水标志(图二)图,请任 选一幅图并根据画面内容指出这幅标志图的构图创意。(3分) 构图创意: 构图创意: 国家节水标志 题号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55分)
2 题片,报社组织刊发评论员文章,(2)营造全市上下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3) 这些宣传报道在我市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大市民欢欣鼓舞。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去年以来,全球范围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蔓延引起了人们对卫生、健康、 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12 分) ①、教室里,小明擦完黑板,从书包中掏出苹果就往嘴里送,见此情景,你该 如何劝说他?(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可能贬损杰出的人才,你有什么习惯,试举 出一例,简析它的利或弊。(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③、班级要创办一期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板报,请作为主编的你为板报 设计三个栏目,并写出栏目的名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校人口密度很大,一旦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往往会产生严重 后果。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是某同学搜集来的绿色食品标志(图一)与中国节水标志(图二)图,请任. 选一幅 ...图并根据画面内容指出这幅标志图的构图创意。(3 分) 构图创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图创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55 分)
(一)迷雾探踪(共17分)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 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 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 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 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 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 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 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 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 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 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 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 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 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 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幂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 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 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 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 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 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 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 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 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呆取 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 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 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 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7.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四层的内 容。(2分) 雾的形成 雾的危害 8.第(1)(3)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至少举出三种)(3分) 9.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4分) 10.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
3 (一)迷雾探踪(共 17 分)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 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 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 1——10 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 500 米以 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 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 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 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 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 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 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 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 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 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 3 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 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 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 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 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 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 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 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 0℃的暖雾和低于 0℃ 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 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 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 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 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7.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四层的内 容。(2 分) 8.第(1)(3)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至少举出三种)(3 分) 9.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4 分) 10.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 雾的形成 雾的危害
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4分)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4分)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徼生物等有害 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22分) 窗前的母亲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 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 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 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 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 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 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 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 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藍湛藍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 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 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 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 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 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 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 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 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 们早早地打开门。 (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 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 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 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 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 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
4 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4 分)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4 分)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 ...,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 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二)(22 分) 窗前的母亲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 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 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 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 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 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 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 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 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 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 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 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 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 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 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 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 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 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 们早早地打开门。 (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 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 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 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 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 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
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 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 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 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 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 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 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 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 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 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 12文章第(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 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13.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6分) (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14.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15.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 的原因。(6分) [三](16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 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 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 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 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 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 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 b 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 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 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 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 12.文章第(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 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6 分) 13.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6 分) (1)体味 a 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b 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14.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 分) 15.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 的原因。(6 分) [三] (16 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来源:学科网 ZXXK]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8、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 1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题号评卷人 三、作文(55分) 得分 2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以“这里充满了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精心选材; ②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 ⑧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也是一种幸福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牵挂”、“等待”、“放弃”、“挫 折”、“疼痛”等),使题目完薹,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 ⑧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6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17.翻译下列句子。(4 分)[来源:学科网]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8、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 分) 1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4 分) 题号 评卷人 得分 2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以“这里充满了爱”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精心选材; ②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牵挂”、“等待”、“放弃”、“挫 折”、“疼痛”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 600 字。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三、作文(55 分)
7
题号|评卷人 四、卷面(5分) 得分
8 题号 评卷人 得分 四、卷面(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