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研究集刊》1一30期目录 敦煌印第安2011年10月集于四方溪。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网站可全文下载。 第一期,1994年 魏晋十六国北朝墓出土陶瓷试探,谢明良 浪荡之风一明代中期南京的白描人物画,石守谦 从陆治的《溪山仙馆》看吴派画家墓仿倪瓒的模式,陈葆真 简论关于塞尚(Cezanne)绘画的研究,刘巧楣 第二期,1995年 敦煌莫高窟二五九窟之研究,李玉珉 南唐烈祖的个性与文艺活动,陈葆真 神幻变化:由福建画家陈子和看明代道教水墨画之发展,石守谦 安平壶刍议,谢明良 大幻影一大千与董源,古原宏伸 第三期,1996年 关于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玉器,林已奈夫 南唐中主的政绩与文化建设,陈葆真 传山与魏一整一清初明遗民与仕清汉族官员关系的个案研究,白谦慎 The Drunken Demon Queller:Chung K'uei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Ginger Cheng-chi Hsu,徐澄琪 第四期,1997年 河西石窟群年代考一兼论云冈石窟与河西石窟群的关系,八木春生 艺术皇帝李后主(一),陈葆真 画可以怨否?《潇湘八景》与北宋谪迁诗画,姜斐德 米芾《画史》札记,古原宏伸 传世钧窑器的时代问题,罗慧琪 谢时臣的名胜古迹四景图一兼谈明代中期的壮游,傅立萃 Five Early Paintings by Ch'iu Ying Ellen Johnston Laing.,梁庄爱伦 第五期,1998年 从阶级的角度看六朝墓葬器物,谢明良 艺术皇帝李后主(二),陈葆真 《听琴图》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王正华 《梅花喜神谱》一宋伯仁的自我推荐书,陈德馨 古传日本之南宋人物画的画史意义一兼论元代的一些相关问题,石守谦 十七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山西的学术圈对傅山学术与书法的影响,白谦慎
《美术史研究集刊》1—30 期目录 敦煌印第安 2011 年 10 月集于四方溪。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网站可全文下载。 第一期,1994 年 魏晋十六国北朝墓出土陶瓷试探,谢明良 浪荡之风—明代中期南京的白描人物画,石守谦 从陆治的《溪山仙馆》看吴派画家摹仿倪瓒的模式,陈葆真 简论关于塞尚(Cézanne)绘画的研究,刘巧楣 第二期,1995 年 敦煌莫高窟二五九窟之研究,李玉珉 南唐烈祖的个性与文艺活动,陈葆真 神幻变化:由福建画家陈子和看明代道教水墨画之发展,石守谦 安平壶刍议,谢明良 大幻影-大千与董源,古原宏伸 第三期,1996 年 关于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玉器,林巳奈夫 南唐中主的政绩与文化建设,陈葆真 传山与魏一鳌-清初明遗民与仕清汉族官员关系的个案研究,白谦慎 The Drunken Demon Queller: Chung K’uei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Ginger Cheng-chi Hsü,徐澄琪 第四期,1997 年 河西石窟群年代考—兼论云冈石窟与河西石窟群的关系,八木春生 艺术皇帝李后主(一),陈葆真 画可以怨否?《潇湘八景》与北宋谪迁诗画,姜斐德 米芾《画史》札记,古原宏伸 传世钧窑器的时代问题,罗慧琪 谢时臣的名胜古迹四景图—兼谈明代中期的壮游,傅立萃 Five Early Paintings by Ch’iu Ying Ellen Johnston Laing,梁庄爱伦 第五期,1998 年 从阶级的角度看六朝墓葬器物,谢明良 艺术皇帝李后主(二),陈葆真 《听琴图》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王正华 《梅花喜神谱》—宋伯仁的自我推荐书,陈德馨 古传日本之南宋人物画的画史意义—兼论元代的一些相关问题,石守谦 十七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山西的学术圈对傅山学术与书法的影响,白谦慎 1
第六期,1999年 北朝中原地区《须大拿本生图》初探,谢振发 隋唐龙耳瓶的型式与年代,龟井明德 艺术帝王李后主(三),陈葆真 明代道教图像学研究:以《玄帝瑞应图》为例,林圣智 张崟《京口三山图卷》:道光年间新经世学风下的江山图像,梅韵秋 第七期,1999年 十五世紀亞洲陶瓷窯業和外銷中的「黑暗期」與跨國貿易商的興起,何翠楣 十五世紀的中國陶瓷及其有關問題,謝明良 十五世紀景德鎮民窯研究,歐陽世彬 解開中世紀博多遺跡之醚:考古資料所見的貿易陶瓷,森本朝子 十五世紀的越南陶瓷,Trinh Cao Tuong Sawankhalok地區首次出現的釉下彩給:泰國陶瓷發展史上外來影響的重要線索? Don Hein 泰北地區十五世紀窯業的重要遺跡,Sayan Prishanchit 第八期,2000年 商周时期的鸱鹗神,林已奈夫 作坊格套与地域子传统一从山东安丘董家汉墓的制作痕迹谈起,曾蓝莹 中國早期圖畫與文字互動的三種表現模式,陳葆真 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在國内市場中的角色和性質,施靜菲 第九期,2000年 商周时期的地祇,林已奈夫 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资料中的「胡人」外貌,邢义田 元四大家年表(上),张光宾 近代台湾风景观的早期建构,颜娟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抽象绘画的研究史,刘瑞琪 第十期,2001年 风格、画意与画史重建一以传董元《溪岸图》为例的思考,石守谦 宋元器物学的兴起与宋仿古铜器,陈芳妹 元四大家年表(中),张光宾 不忘旧学创新图:陶冷月和他的绘画,郎绍君 第十一期,2002年 北魏司马金龙墓的漆画屏风试析,谢振发 余承尧《长江万里图》与六、七十年代的思乡情怀,陈德馨 喬仲常畫「蘇軾之後赤壁赋」:以白描作為一種激勵思考的方法,Richard K.Kent 元四大家年表(下),张光宾 2
第六期,1999 年 北朝中原地区《须大拿本生图》初探,谢振发 隋唐龙耳瓶的型式与年代,龟井明德 艺术帝王李后主(三),陈葆真 明代道教图像学研究:以《玄帝瑞应图》为例,林圣智 张崟《京口三山图卷》:道光年间新经世学风下的江山图像,梅韵秋 第七期,1999 年 十五世紀亞洲陶瓷窯業和外銷中的「黑暗期」與跨國貿易商的興起,何翠楣 十五世紀的中國陶瓷及其有關問題,謝明良 十五世紀景德鎮民窯研究,歐陽世彬 解開中世紀博多遺跡之謎:考古資料所見的貿易陶瓷,森本朝子 十五世紀的越南陶瓷,Trinh Cao Tuong Sawankhalok 地區首次出現的釉下彩繪:泰國陶瓷發展史上外來影響的重要線索? Don Hein 泰北地區十五世紀窯業的重要遺跡,Sayan Prishanchit 第八期,2000 年 商周时期的鸱鸮神,林巳奈夫 作坊格套与地域子传统—从山东安丘董家汉墓的制作痕迹谈起,曾蓝莹 中國早期圖畫與文字互動的三種表現模式,陳葆真 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在國內市場中的角色和性質,施靜菲 第九期,2000 年 商周时期的地祇,林巳奈夫 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资料中的「胡人」外貌,邢义田 元四大家年表(上),张光宾 近代台湾风景观的早期建构,颜娟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抽象绘画的研究史,刘瑞琪 第十期,2001 年 风格、画意与画史重建-以传董元《溪岸图》为例的思考,石守谦 宋元器物学的兴起与宋仿古铜器,陈芳妹 元四大家年表(中),张光宾 不忘旧学创新图:陶冷月和他的绘画,郎绍君 第十一期,2002 年 北魏司马金龙墓的漆画屏风试析,谢振发 余承尧《长江万里图》与六、七十年代的思乡情怀,陈德馨 喬仲常畫「蘇軾之後赤壁賦」:以白描作為一種激勵思考的方法,Richard K. Kent 元四大家年表(下),张光宾 2
第十二期,2002年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与中国艺术史,方闻 From Text to Images:A Case Study of the Admonitions Scroll in the British Museum, 画史集注(一)序词一第三十条,古原宏伸 辽与北宋舍利塔内藏经之研究,沈雪曼 汉斯·哈克的文化政治探索,曾少千 第十三期,2002年 记黑石号(Batu Hitam)沈船中的中国陶瓷器,谢明良 《画史》集注(二)第三十一条一第五十条,古原宏伸仲 吴彬《画楞严二十五圆通册》研究,陈韵如 耳目之玩一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晚明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马孟晶 第十四期,2003年 《宣和博古图》的「间接」流传一以元代赛因赤答忽墓出土的陶器与《绍熙州县释奠仪图》 为例,许雅惠 《画史》集注(三)第五十一条一第七十条,古原宏伸 Fan Ch'i (1616-after 1694):Place-Making and the Semiotics of Sight in Seventeenth-Century Nanching,Richard Vinograd 伏流潜借:1870年代上海的日本网络与任伯年作品中的日本养分,赖毓芝 第十五期,2003年 《画史》集注(四)第七十一条一第一百条,古原宏伸 从赵雍《骏马图》看画马图在元代社会网络中的运作,陈德馨 蒙元宫廷中瓷器使用初探,施静菲 董其昌书画船水上行旅与鉴赏、创作关系研究,傅申 第十六期,2004年 图画如历史:传阎立本《十三帝王图》研究,陈葆真 敦煌莫高窟第三二一窟壁画初探,李玉珉 《画史》集注(五)第一百一条一第一百六十条,古原宏伸 雅俗的焦虑:文征明、钟馗与大众文化,石守谦 第十七期,2004年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画外的几个问题,王耀庭 《画史》集注(六)第一六一条一第一百七十条,古原宏伸 十五至十六世纪日本的中国陶瓷鉴赏与收藏,谢明良 沙莉·曼恩儿童摄影中的母性拜物主义,刘瑞琪
第十二期,2002 年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与中国艺术史,方闻 From Text to Images: A Case Study of the Admonitions Scroll in the British Museum,陈葆真 画史集注(一)序词—第三十条,古原宏伸 辽与北宋舍利塔内藏经之研究,沈雪曼 汉斯‧哈克的文化政治探索,曾少千 第十三期,2002 年 记黑石号(Batu Hitam)沈船中的中国陶瓷器,谢明良 《画史》集注(二)第三十一条—第五十条,古原宏伸 吴彬 《画楞严二十五圆通册》研究,陈韵如 耳目之玩—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晚明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马孟晶 第十四期,2003 年 《宣和博古图》的「间接」流传—以元代赛因赤答忽墓出土的陶器与《绍熙州县释奠仪图》 为例,许雅惠 《画史》集注(三)第五十一条—第七十条,古原宏伸 Fan Ch’i (1616-after 1694): Place-Making and the Semiotics of Sight in Seventeenth-Century Nanching,Richard Vinograd 伏流潜借:1870 年代上海的日本网络与任伯年作品中的日本养分,赖毓芝 第十五期,2003 年 《画史》集注(四)第七十一条—第一百条,古原宏伸 从赵雍《骏马图》看画马图在元代社会网络中的运作,陈德馨 蒙元宫廷中瓷器使用初探,施静菲 董其昌书画船 水上行旅与鉴赏、创作关系研究,傅申 第十六期,2004 年 图画如历史:传阎立本《十三帝王图》研究,陈葆真 敦煌莫高窟第三二一窟壁画初探,李玉珉 《画史》集注(五)第一百一条—第一百六十条,古原宏伸 雅俗的焦虑:文征明、钟馗与大众文化,石守谦 第十七期,2004 年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画外的几个问题,王耀庭 《画史》集注(六)第一六一条—第一百七十条,古原宏伸 十五至十六世纪日本的中国陶瓷鉴赏与收藏,谢明良 沙莉˙曼恩儿童摄影中的母性拜物主义,刘瑞琪 3
第十八期,2005年 北魏宁懋石室的图像与功能,林圣智 《画史》集注(七)第一七一条一第一九八条,古原宏伸 从南唐到北宋一期间江南和四川地区绘画势力的发展,陈葆真 记热兰遮城遗址出土的十七世纪欧洲和日本陶瓷,谢明良 第十九期,2005年 商周「稀有」青铜器类的文化意涵一所谓「边缘」文化研究的意义,陈芳妹 汉代画象胡汉战争图的构成、类型与意义,邢义田 张瑞图(1570一1641)行草书风之形成与书法应酬,何炎泉 遗老书法与新出土书法材料一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发展的契机,张惠仪 第二十期,2006年 太阳之德,林已奈夫 佛利尔本《淳化阁帖》及其系统研究,何碧琪 文殊菩萨与两界曼茶罗一末法时代的文殊信仰与图像,巫佩蓉 再现与改造历史一1935年博览会中的「台湾历史画」,黄琪惠 第二十一期,2006年 《魏文朗造像碑》考释,缪哲 易长观世音像考,李玉珉 《心写治平》一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和相关议题的探讨,陈葆真 绘画、观众与国难: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画家,石守谦 第二十二期,2007年 遗留在台湾的东南亚古陶瓷一从几张老照片谈起,谢明良 十七世纪前后台湾烟草、烟斗与玻璃珠饰的输入网络一一个新的交换阶段,王淑津 刘益昌 物质文化与族群识别关系问题一以鄞山寺八卦文铁香炉为例,陈芳妹 日治时期寺庙建筑的新旧冲突一1917年彰化南瑶宫改筑事件,颜娟英 第二十三期,2007年 从辽宁本《洛神赋图》看图像转译文本的问题,陈葆真 洛神赋图:一个传统的行塑与发展,石守谦 没落的典范:「集王行书」在北宋的流传与改变,高明一 台湾传统建筑结构隐含的中国南北建筑文化,黄兰翔
第十八期,2005 年 北魏宁懋石室的图像与功能,林圣智 《画史》集注(七)第一七一条─第一九八条,古原宏伸 从南唐到北宋─ 期间江南和四川地区绘画势力的发展,陈葆真 记热兰遮城遗址出土的十七世纪欧洲和日本陶瓷,谢明良 第十九期,2005 年 商周「稀有」青铜器类的文化意涵 —所谓「边缘」文化研究的意义,陈芳妹 汉代画象胡汉战争图的构成、类型与意义,邢义田 张瑞图(1570—1641)行草书风之形成与书法应酬,何炎泉 遗老书法与新出土书法材料 —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发展的契机,张惠仪 第二十期,2006 年 太阳之德,林巳奈夫 佛利尔本《淳化阁帖》及其系统研究,何碧琪 文殊菩萨与两界曼荼罗 —末法时代的文殊信仰与图像,巫佩蓉 再现与改造历史- 1935 年博览会中的「台湾历史画」,黄琪惠 第二十一期,2006 年 《魏文朗造像碑》考释,缪哲 易长观世音像考,李玉珉 《心写治平》— 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和相关议题的探讨,陈葆真 绘画、观众与国难: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画家,石守谦 第二十二期,2007 年 遗留在台湾的东南亚古陶瓷—从几张老照片谈起,谢明良 十七世纪前后台湾烟草、烟斗与玻璃珠饰的输入网络—一个新的交换阶段,王淑津 刘益昌 物质文化与族群识别关系问题—以鄞山寺八卦文铁香炉为例,陈芳妹 日治时期寺庙建筑的新旧冲突─1917 年彰化南瑶宫改筑事件,颜娟英 第二十三期,2007 年 从辽宁本《洛神赋图》看图像转译文本的问题,陈葆真 洛神赋图:一个传统的行塑与发展,石守谦 没落的典范:「集王行书」在北宋的流传与改变,高明一 台湾传统建筑结构隐含的中国南北建筑文化,黄兰翔 4
第二十四期,2008年 墓葬、宗教与区域作坊一试论北魏墓葬中的佛教图像,林圣智 金学、石刻与法帖传统的交会一《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宋拓石本残叶的文化史意义, 陈芳妹 玉涧「潇湘八景图」东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衣若芬 建立典范:王时敏与《小中现大册》,王静灵 中介于地方与中央之间:《盛世滋生图》的双重性格,马雅贞 第二十五期,2008年 越南后江流域Nh?n Thanh遗址的发掘成果分析Nishimura Masanari,,Nguy?n Duy T?, Hu?nh ?inh Chung 越南早期历史的印度教图像学,Le Thi Lien 模仿陕西耀州窑系与广西严关窑青瓷的越南陶瓷一以河内郊外Kim Lan遗迹、Nam Dinh省 出土资料为中心的分析一,西野范子 印尼爪哇的越南装饰瓷砖初探(1),土反井隆 云南地区青花瓷器的变迁一兼谈其与江西景德镇和越南青花瓷的关连,施静菲 第二十六期,2009年 以笔墨合天地:对十八世纪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新理解,石守谦 汉碑图画出文章一从济宁州学的汉碑谈十八世纪后期的访碑活动,卢慧纹 荻安.阿勃斯的惊异万圣节:唐氏症女人的返魅与融聚,刘瑞琪 「界画」在宋元时期的转折:以王振鹏的界画为例,陈韵如 「猴与马」造型母题:一个草原与中原艺术交流的古代见证,邢义田 第二十七期,2009年 漢代藝術中的正面車馬,繆哲 鬼子母在中國一從考古資料探索其圖像的起源與變遷,謝明良 Sweeping in the Sacred Grove:the Buddhist Monk in Jin Nong's Painting,Hsu Ginger Cheng-chi 從《墨林今話》的编輯看明治初年中日書畫圈的往來,賴毓芝 第二十八期,2010年 伊兒汗國早期美術所見的東西交流,木舛屋友子 Archive of Power:The Qing Dynasty Imperial Garden-Palace at Rehe,Cary Y.Liu 乾隆皇帝《御肇盤山圖》與唐岱,傅申 從四幅「歲朝圖」的表現問題談到乾隆皇帝的親子關係,陳葆真 陳師曾《北京風俗圖》中的日本啟示,虚宣妃
第二十四期,2008 年 墓葬、宗教与区域作坊—试论北魏墓葬中的佛教图像,林圣智 金学、石刻与法帖传统的交会─《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宋拓石本残叶的文化史意义, 陈芳妹 玉涧「潇湘八景图」东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衣若芬 建立典范:王时敏与《小中现大册》,王静灵 中介于地方与中央之间:《盛世滋生图》的双重性格,马雅贞 第二十五期,2008 年 越南后江流域 Nh?n Thanh 遗址的发掘成果分析 Nishimura Masanari, Nguy?n Duy T?, Hu?nh ?inh Chung 越南早期历史的印度教图像学,Le Thi Lien 模仿陕西耀州窑系与广西严关窑青瓷的越南陶瓷─以河内郊外 Kim Lan 遗迹、Nam Dinh 省 出土资料为中心的分析─,西野范子 印尼爪哇的越南装饰瓷砖初探 (1),土反井隆 云南地区青花瓷器的变迁—兼谈其与江西景德镇和越南青花瓷的关连,施静菲 第二十六期,2009 年 以笔墨合天地:对十八世纪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新理解,石守谦 汉碑图画出文章—从济宁州学的汉碑谈十八世纪后期的访碑活动,卢慧纹 荻安.阿勃斯的惊异万圣节:唐氏症女人的返魅与融聚,刘瑞琪 「界画」在宋元时期的转折:以王振鹏的界画为例,陈韵如 「猴与马」造型母题:一个草原与中原艺术交流的古代见证,邢义田 .第二十七期,2009 年 漢代藝術中的正面車馬,繆哲 鬼子母在中國—從考古資料探索其圖像的起源與變遷,謝明良 Sweeping in the Sacred Grove: the Buddhist Monk in Jin Nong’s Painting,Hsu Ginger Cheng-chi 從《墨林今話》的編輯看明治初年中日書畫圈的往來,賴毓芝 第二十八期,2010 年 伊兒汗國早期美術所見的東西交流,木舛屋友子 Archive of Power: The Qing Dynasty Imperial Garden- Palace at Rehe,Cary Y. Liu 乾隆皇帝《御筆盤山圖》與唐岱,傅申 從四幅「歲朝圖」的表現問題談到乾隆皇帝的親子關係,陳葆真 陳師曾《北京風俗圖》中的日本啟示,盧宣妃 5
第二十九期,2010年 山水隨身:十世紀日本摺扇的傳入中國與山水畫扇在十五至十七世紀的流行,石守謙 宋人的陶瓷賞鑑及建盞傳世相關問題,謝明良 大理國張勝溫《梵像卷》羅漢声研究,李玉珉 應酬與表演:有關王鐸創作情境的一項研究,薛龍春 張大千早期(1920一1940)的青綠山水:傳統青綠山水在二十世紀的復興,馮幼衡 第三十期,2011年 太一生水小、「太一出行」與「太一坐」:讀郭店簡、馬王堆帛畫和定邊、靖邊漢墓壁畫的聯 想,邢義田 南宋官窯瓷器與「極其精緻」、「油色瑩徹」一有關南宋官窯瓷器的製作技術的幾個問題, 李喜寬 臺灣宜蘭淇武蘭遺址出土的十六至十七世紀外國陶瓷,謝明良 臺灣板橋林本源園林的真假與虛實,黄蘭翔 葛杭維的《另一世界》:自然史觀與社會諷喻,曾少千 色彩與文化:蒙德理安與戰後巴黎的「回歸秩序」論,劉巧楣。 6
第二十九期,2010 年 山水隨身:十世紀日本摺扇的傳入中國與山水畫扇在十五至十七世紀的流行,石守謙 宋人的陶瓷賞鑑及建盞傳世相關問題,謝明良 大理國張勝溫《梵像卷》羅漢畫研究,李玉珉 應酬與表演:有關王鐸創作情境的一項研究,薛龍春 張大千早期(1920—1940)的青綠山水:傳統青綠山水在二十世紀的復興,馮幼衡 第三十期,2011 年 太一生水」、「太一出行」與「太一坐」:讀郭店簡、馬王堆帛畫和定邊、靖邊漢墓壁畫的聯 想,邢義田 南宋官窯瓷器與「極其精緻」、「油色瑩徹」-有關南宋官窯瓷器的製作技術的幾個問題, 李喜寬 臺灣宜蘭淇武蘭遺址出土的十六至十七世紀外國陶瓷,謝明良 臺灣板橋林本源園林的真假與虛實,黃蘭翔 葛杭維的《另一世界》:自然史觀與社會諷喻,曾少千 色彩與文化:蒙德理安與戰後巴黎的「回歸秩序」論,劉巧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