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导学案 主备人:时越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 原名 出生 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 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 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 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 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 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2.写作背景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当时作者是 20多岁的大学生,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 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 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 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自主学习案 、秋天,会使人联想到漫山遍野的红叶,想到麦浪滚滚的农田,想到硕果累 累的山野 秋天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秋天,会使我联想到 想到 想 到 (提示:可以填一个词、一句诗、一幅画、一首曲) 2、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后的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 《秋天》导学案 主备人:时越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 、 、 。原名 ,出生 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 年到 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 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 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 年他与卞之琳、 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 1937 年出版, 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 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2.写作背景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当时作者是 20 多岁的大学生,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 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 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 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自主学习案 1、秋天,会使人联想到漫山遍野的红叶,想到麦浪滚滚的农田,想到硕果累 累的山野 ……秋天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秋天,会使我联想到 ,想到 ,想 到 。 (提示:可以填一个词、一句诗、一幅画、一首曲) 2、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后的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读准字音 肥硕()栖息()乌桕()梦寐()清洌()枯涸()寥廓() (2)释义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洌 3、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日图景,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捕捉诗中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品析,如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的露珠、冷 雾、白霜;体现农家特色的稻香、镰刀等。 从 一句(或几句)诗中 我看到了一幅 的秋日图景。 4、再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节奏。 方法链接 (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3)生自由朗读课文。 5.这首诗只有短短三节,却勾画了秋天特有的韵味,描绘了三幅既流动 又整合的画面,试分析一下课文的结构 合作探究案 (一)、品味语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方法链接 品味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用词的贴切、准确(2)修辞 的运用(3)句式特点(4)表达的感情 示例: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 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
2 ﹙1﹚读准字音。 肥硕﹙ ﹚栖息﹙ ﹚乌桕﹙ ﹚梦寐﹙ ﹚清洌﹙ )枯涸﹙ ﹚寥廓﹙ ﹚ (2)释义。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洌: 3、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日图景,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捕捉诗中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品析,如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的露珠、冷 雾、白霜;体现农家特色的稻香、镰刀等。 从 一句(或几句)诗中, 我看到了一幅 的秋日图景。 4、再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节奏。 方法链接 (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3)生自由朗读课文。 5.这首诗只有短短三节,却勾画了秋天特有的韵味,描绘了三幅既流动 又整合的画面,试分析一下课文的结构。 合作探究案 (一)、品味语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方法链接 品味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用词的贴切、准确(2)修辞 的运用(3)句式特点(4)表达的感情 示例: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 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1、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一一 4、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一 5、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品析诗歌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主旨。 方法链接 如何体味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 图景的和谐统一的结果。体味意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 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是什么 、三节诗又是三幅画,请你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尽情发挥想象,用富有文 采的笔调描绘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并为你的画拟写一个漂亮的标题。 2.这首诗诗画和谐统一,营造了一个清远、清净、清甜、清柔的意境,描绘 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秋,给人以深刻印象。 朗读诗歌,体会诗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说说诗人通过这首诗为我们 创设了怎样的意境,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 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 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3 2、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4、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5、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品析诗歌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主旨。 方法链接 如何体味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 图景的和谐统一的结果。体味意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 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是什么。 1、三节诗又是三幅画,请你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尽情发挥想象,用富有文 采的笔调描绘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并为你的画拟写一个漂亮的标题。 2.这首诗诗画和谐统一,营造了一个清远、清净、清甜、清柔的意境,描绘 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秋,给人以深刻印象。 朗读诗歌,体会诗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说说诗人通过这首诗为我们 创设了怎样的意境,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 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 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14、《秋天》当堂检测案 主备人:时越班级: 姓名: 组别: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伐木声工工()栖息()青鳊鱼()乌柏()枯涸() )谷 )刀背()竹()芦()蟋( 2.解释下列词语。 肥硕: 寥阔: 清洌 梦寐 枯涸 3.填空 《秋天》选自 作者是_ 现代家 人 家。著作主要有散文集 诗集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并获得《大 公报》文艺金奖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5.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2)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4 14、《秋天》当堂检测案 主备人:时越 班级: 姓名: 组别: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伐木声丁丁..( ) 栖息( ) 青鳊鱼( ) 乌桕( ) 枯涸( ) yōu lián lǒu lí péng shuài ( )谷 ( )刀 背( ) 竹( ) 芦( ) 蟋( ) 2.解释下列词语。 肥硕: 寥阔: 清洌: 梦寐: 枯涸: 3.填空。 《秋天》选自 ,作者是 , 现代 家、 人、 家。著作主要有散文集 诗集 1936 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并获得《大 公报》文艺金奖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5.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