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北京四中网校 晒客 杨暄 晒客,源自英文“ Share(分享)”,无疑是2007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 8月份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里,就包括了“晒客”。现在,这个群体正 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网站和各种各样的BBS之中。 最初的晒客是那群将自己的工资条拿出来展示的网友,他们往往会在网上公开自 己的工资有多少、奖金是多少、年贴是多少,福利有多少等信息,引来众多应和 者 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上海的一位热能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单,一长串的数字详实 地罗列出了他8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其中最有名的“晒工资”,当属北京大学 副教授阿忆在博客上公布自己月收入4786元的工资条,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老 师收入的争论 除了工资,晒客还热衷于“晒”衣服、“晒”孩子、“晒”感情、“晒”美食, 甚至“晒”基金、“晒”股票 2006年才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晒客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地 从一小群人的词汇变成公认的新群体?一些网民认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自 己的身份,“晒”隐私不仅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宣泄,有时候还能得 到许多网友的真诚安慰,这种方式很好。专家认为,这就是“晒”的魅力。现代 社会中,网络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一个平台,其自由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 表达渠道,晒客说出了现实中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将个人的情感、经历统统拿 出来分享,“晒”出来的真实故事更容易引起旁观者共鸣,实现了网络和现实的 融合。 最近,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晒客中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晒 黑”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记者在一些“晒黑 论坛上发现,“晒黑”的内容各式各样。比如,一名叫“微笑女王”的网友“晒 出了某饭店后厨的一组照片,照片中,这家饭店的露天后厨西边是一个垃圾堆 东边是一个停车场,厨师们就在尘土飞场中洗菜、切菜。此外。哪家超市服务态 度不好,哪家商场不给发票,哪家银行办事效率低等,“晒黑”族都会将它们拎 出来“晒晒太阳”。 针对“晒黑”,有人热烈支持,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就应该拿出来晒晒,揭露丑 恶,促进社会进步。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担心网络言论缺乏监督,“晒黑”言辞 会有偏颇,夸大事实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不利于社会和谐。对此,有关专 家表示,“晒黑”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分析,网络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另一条有效的渠 道,有利于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起来,形成更大的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不 过,也有一些专家对“晒黑”族的做法表示担扰,认为“晒黑”最后容易演变成 场愤怒情绪的集体宣泄,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晒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 2012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北京四中网校 晒 客 杨 暄 晒客,源自英文“Share(分享)”,无疑是 2007 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 8 月份教育部公布的 171 个汉语新词里,就包括了“晒客”。现在,这个群体正 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网站和各种各样的 BBS 之中。 最初的晒客是那群将自己的工资条拿出来展示的网友,他们往往会在网上公开自 己的工资有多少、奖金是多少、年贴是多少,福利有多少等信息,引来众多应和 者。 一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上海的一位热能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单,一长串的数字详实 地罗列出了他 8 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其中最有名的“晒工资”,当属北京大学 副教授阿忆在博客上公布自己月收入 4786 元的工资条,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老 师收入的争论。 除了工资,晒客还热衷于“晒”衣服、“晒”孩子、“晒”感情、“晒”美食, 甚至“晒”基金、“晒”股票…… 2006 年才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晒客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地 从一小群人的词汇变成公认的新群体?一些网民认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自 己的身份,“晒”隐私不仅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宣泄,有时候还能得 到许多网友的真诚安慰,这种方式很好。专家认为,这就是“晒”的魅力。现代 社会中,网络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一个平台,其自由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 表达渠道,晒客说出了现实中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将个人的情感、经历统统拿 出来分享,“晒”出来的真实故事更容易引起旁观者共鸣,实现了网络和现实的 融合。 最近,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晒客中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晒 黑”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记者在一些“晒黑” 论坛上发现,“晒黑”的内容各式各样。比如,一名叫“微笑女王”的网友“晒” 出了某饭店后厨的一组照片,照片中,这家饭店的露天后厨西边是一个垃圾堆, 东边是一个停车场,厨师们就在尘土飞场中洗菜、切菜。此外。哪家超市服务态 度不好,哪家商场不给发票,哪家银行办事效率低等,“晒黑”族都会将它们拎 出来“晒晒太阳”。 针对“晒黑”,有人热烈支持,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就应该拿出来晒晒,揭露丑 恶,促进社会进步。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担心网络言论缺乏监督,“晒黑”言辞 会有偏颇,夸大事实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不利于社会和谐。对此,有关专 家表示,“晒黑”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分析,网络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另一条有效的渠 道,有利于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起来,形成更大的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不 过,也有一些专家对“晒黑”族的做法表示担扰,认为“晒黑”最后容易演变成 一场愤怒情绪的集体宣泄,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晒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工资到股票,参“晒”内容繁多,说明互联网应用的日益丰富,单一的网 民群体开始分化,出现了新“网客” B.“晒客”最初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 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 C.“晒”可以成为网民之间传递情感的渠道,许多在生活中不便与同事朋友交 流的话题可以贴到网上和陌生人交流 D.晒客中的“晒黑”族,就是将社会中的“黑色现象”详细披露在网络上,以 警醒网民或政府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晒客借助网络“晒”出来的隐私内容和真实故事,容易引起网友共鸣,实现 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B.“晒客”晒出的内容丰富多彩,但要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同时,告诫 网民就事论事,不意气用事。 C.“晒黑”族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成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这反映了“晒 黑”族团结的力量 D.人们对“晒黑”族褒贬不一。这说明“晒客”作为新兴的网络群体,应具备 最基本的自律意识。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晒客晒“私”,只要自己愿意、不去伤害别人,并且不违背法律,要“晒” 什么,当然自己可以做主。 B.晒客晒“公”,只要自担责任,也可以依法包容;但“晒”过头了,会扰乱 社会秩序,引发法律纠纷。 C.晒客晒“黑”,须慎重对待,因为这既涉及法律责任,也涉及隐私、机构形 象和社会和谐等问题。 D.晒客不能什么都“晒”,须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网民们应理智地对所 “晒”信息进行客观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 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 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 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 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 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 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 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 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A.从工资到股票,参“晒”内容繁多,说明互联网应用的日益丰富,单一的网 民群体开始分化,出现了新“网客”。 B.“晒客” 最初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 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 C.“晒”可以成为网民之间传递情感的渠道,许多在生活中不便与同事朋友交 流的话题可以贴到网上和陌生人交流。 D.晒客中的“晒黑”族,就是将社会中的“黑色现象”详细披露在网络上,以 警醒网民或政府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晒客借助网络“晒”出来的隐私内容和真实故事,容易引起网友共鸣,实现 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B.“晒客”晒出的内容丰富多彩,但要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同时,告诫 网民就事论事,不意气用事。 C.“晒黑”族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成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这反映了“晒 黑”族团结的力量。 D.人们对“晒黑”族褒贬不一。这说明“晒客”作为新兴的网络群体,应具备 最基本的自律意识。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晒客晒“私”,只要自己愿意、不去伤害别人,并且不违背法律,要“晒” 什么,当然自己可以做主。 B.晒客晒“公”,只要自担责任,也可以依法包容;但“晒”过头了,会扰乱 社会秩序,引发法律纠纷。 C.晒客晒“黑”,须慎重对待,因为这既涉及法律责任,也涉及隐私、机构形 象和社会和谐等问题。 D.晒客不能什么都“晒”,须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网民们应理智地对所 “晒”信息进行客观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 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 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 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 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 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 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 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 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 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髙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 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 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 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 锐十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 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裢:向死者赠衣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 谢: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 击退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 分)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⑥ 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 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 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髙祖、秦王 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 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5分) 译文: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 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 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 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 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 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 谢: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 击退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 分) (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 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 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 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 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 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 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8.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9.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 全诗进行 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朝菌不知晦朔, ,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信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 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具体资料后, 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 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 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 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 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 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 么简单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 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 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8.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 全诗进行 具体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2)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信 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 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具体资料后, 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 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 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 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 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 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 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 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 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 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 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 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 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 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 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 嬴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 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 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 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 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 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 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 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査斯曼使用过的 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 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 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 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 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国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 士埋下了伏笔 B.汉克最初看到斯曼时就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 是将军仇人的儿子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 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 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 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 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 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 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 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 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 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 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 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 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 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 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 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 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 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 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 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 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 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国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 士埋下了伏笔。 B.汉克最初看到斯曼时就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 是将军仇人的儿子
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这是因为将军的言行 给他一种阴险的感觉,让他觉得将军虚伪、造作 D.文章结尾虽然没有交代将军为谁所杀,但却暗示读者:将军为自己的所作所 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副官汉克竟会杀害自己 E.这篇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将军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复仇为暗线 (2)请围绕汉克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6分) 答: (3)请分析小说中将军的形象。(6分) 答: (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 点晴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林天宏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 别:“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 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 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 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 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 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 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 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 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 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 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 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 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 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 教我如何再想他?” 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 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 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这是因为将军的言行 给他一种阴险的感觉,让他觉得将军虚伪、造作。 D.文章结尾虽然没有交代将军为谁所杀,但却暗示读者:将军为自己的所作所 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副官汉克竟会杀害自己。 E.这篇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将军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复仇为暗线。 (2)请围绕汉克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小说中将军的形象。(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 点晴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林天宏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 别:“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 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 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 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 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 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 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 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 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 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 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 30 年 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 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 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 教我如何再想他?” 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 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 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 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 《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 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 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学问既爱好,爱好既学问。 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斧 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 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 谣,编纂《中国通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 “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 人之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 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 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 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有后人评论: “……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 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 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 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 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 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十载凑 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胡适与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都比较讲 究韬略,但两人所采用的韬略却各不相同 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因而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 的流行歌歌词 C.文章标题中“教我如何不想他”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 表达了后人及友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之情 D.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 E.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刘半农生前挚友赵元任写得最为贴切,挽联的字里行 间饱含了他对刘半农的深切怀念之情。 (2)文章第一段叙述了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何作用?(6分) (3)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6分) 答 (4)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同意不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文 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 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 《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 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 3 天。 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学问既爱好,爱好既学问。” 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斧 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 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 谣,编繤《中国通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 “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 人之一。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 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 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 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有后人评论: “……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 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1934 年 6 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 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 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 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 7 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 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十载凑 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胡适与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都比较讲 究韬略,但两人所采用的韬略却各不相同。 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因而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 的流行歌歌词。 C.文章标题中“教我如何不想他”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 表达了后人及友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之情。 D.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 E.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刘半农生前挚友赵元任写得最为贴切,挽联的字里行 间饱含了他对刘半农的深切怀念之情。 (2)文章第一段叙述了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何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同意不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文 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80、90后担当了此次国庆阅兵的重任,尽管训练强度、训练难度都比较大, 但他们却甘之如饴。 B.目前,黑龙江传来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 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已有108人遇难 C.从电影院出来,有人说:“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 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D.2009年央视中秋晚会总导演郭霁红处心积虑,使整台晚会无论是气韵、情趣 还是形式、内容,都无可挑剔。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时下,“两会”热点备受关注,仔细一想,“两会”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因为涉及民生的议题占了很大成分的缘故 B.这是一款待机功能十分突出的商务性手机,内置智能省电程序,能最大限度 节约电量,最终可实现“单电待机”至少40至50天。 C.2009年10月25日,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 成功卫冕,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110米栏三连冠选手。 D.最近海南地产价格连续上涨,新地王不断产生,其中中南建设拍得的地处三 亚湾的一块地皮,竟拍出一平方米高达37500元的天价,一举取得海南地产史上 价位最高的新纪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个爱笑的人,是一个阳光的人; 。这一张张笑脸,犹如友谊的春风,吹向世界。 ①一张张笑脸,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自信,我们的宽容,我们的友善 ②让五千年文明中国的魅力,让中国人的友善如花绽放 ③一个爱笑的民族,是一个阳光的民族 ④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犹如“吹面不寒杨柳风” ⑤阳光,来自积极的心态,源自宽容的胸怀 A.③⑤④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④②①③⑤ D.②①③⑤④ 16.209年9月17日,河北电视台在《今日资讯》这一节目中,揭发了由王宝 强代言的河南绿业电脑学校石家庄分校涉嫌欺诈一事。目前警方已展开调查。观 察下边这幅漫画,针对这种现象,发表你的看法。(5分) 17.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要求:依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式大致相同。(6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答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80、90 后担当了此次国庆阅兵的重任,尽管训练强度、训练难度都比较大, 但他们却甘之如饴。 B.目前,黑龙江传来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 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已有 108 人遇难。 C.从电影院出来,有人说:“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 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D.2009 年央视中秋晚会总导演郭霁红处心积虑,使整台晚会无论是气韵、情趣 还是形式、内容,都无可挑剔。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时下,“两会”热点备受关注,仔细一想,“两会”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因为涉及民生的议题占了很大成分的缘故。 B.这是一款待机功能十分突出的商务性手机,内置智能省电程序,能最大限度 节约电量,最终可实现“单电待机”至少 40 至 50 天。 C.2009 年 10 月 25 日,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男子 110 米栏决赛中,刘翔 成功卫冕,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 110 米栏三连冠选手。 D.最近海南地产价格连续上涨,新地王不断产生,其中中南建设拍得的地处三 亚湾的一块地皮,竟拍出一平方米高达 37500 元的天价,一举取得海南地产史上 价位最高的新纪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一个爱笑的人,是一个阳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一张张笑脸,犹如友谊的春风,吹向世界。 ①一张张笑脸,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自信,我们的宽容,我们的友善 ②让五千年文明中国的魅力,让中国人的友善如花绽放 ③一个爱笑的民族,是一个阳光的民族 ④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犹如“吹面不寒杨柳风” ⑤阳光,来自积极的心态,源自宽容的胸怀 A.③⑤④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④②①③⑤ D.②①③⑤④ 16.2009 年 9 月 17 日,河北电视台在《今日资讯》这一节目中,揭发了由王宝 强代言的河南绿业电脑学校石家庄分校涉嫌欺诈一事。目前警方已展开调查。观 察下边这幅漫画,针对这种现象,发表你的看法。(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要求:依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式大致相同。(6 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 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当今社会,功利化现象严重。教育功利化,应试教育盛行,学术腐败严重;文化 功利化,一切向钱看,充斥着铜臭味;人际交往功利化,唯利是图,真情缺失: 经济建设功利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凡此种种,说明社会大众普遍存在 种浮躁心理,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目标。而古代却不乏淡泊宁静、目光长远者, 如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面 对现实,静思古训,我们该如何立身处世? 请以“宁静致远”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当今社会,功利化现象严重。教育功利化,应试教育盛行,学术腐败严重;文化 功利化,一切向钱看,充斥着铜臭味;人际交往功利化,唯利是图,真情缺失; 经济建设功利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凡此种种,说明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一 种浮躁心理,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目标。而古代却不乏淡泊宁静、目光长远者, 如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面 对现实,静思古训,我们该如何立身处世? 请以“宁静致远”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