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 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granger) 【英国,60】(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罗伯特恩格尔( Robert engle) 【美国,69】(纽约大学) 第十章跨期选择 Slide 1
第十章 跨期选择 Slide 1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获奖者: ◼ 克莱夫-格兰杰(Clive Granger) ⚫ 【英国,60】(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le) ⚫ 【美国,69】(纽约大学)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贡献 ●处理“时间序列变量的研究方法上取得重大 突破 【“时间序列变量是每隔一定间隔记录的数据。】 第十章跨期选择 Slide 2
第十章 跨期选择 Slide 2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主要贡献 ⚫ 处理“时间序列”变量的研究方法上取得重大 突破。 ⚫ 【“时间序列”变量是每隔一定间隔记录的数据。】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因由 于他们在计量经济学上的贡献而获得 200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十章跨期选择 Slide 3
第十章 跨期选择 Slide 3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因由 于他们在计量经济学上的贡献而获得 200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3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平均年龄(1969-1999):67.3 ■最年轻的获奖者 ●1997:罗伯特·默顿( ROBERT O. MERTON)美国人 (1944 ●1970: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0N)美国 人(1915-) ■最年老的获奖者: ●1996:威廉·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美国人 (1914-1996) 第十章跨期选择 Slide 4
第十章 跨期选择 Slide 4 2003诺贝尔经济学奖 ◼ 获奖者平均年龄(1969-1999):67.3 ◼ 最年轻的获奖者: ⚫ 1997: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美国人 (1944- ) ⚫ 1970: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美国 人 (1915- ) ◼ 最年老的获奖者: ⚫ 1996: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国人 (1914-1996)
第十章 跨期选择 版权所有:夏纪军2003 保留所有权利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第十章 跨期选择 © 版权所有:夏纪军 2003 保留所有权利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跨期选择 ■利率与储蓄 现值分析 无风险资产市场 第十章跨期选择 Slide 6
第十章 跨期选择 Slide 6 跨期选择 ◼ 利率与储蓄 ◼ 现值分析 ◼ 无风险资产市场
利率与储蓄 ■储蓄: ●储蓄的含义:延期消费 ●收入流:(m,m2) ●消费流:(c1c2) ●利率F: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价格) 第十章跨期选择 Slide 7
第十章 跨期选择 Slide 7 利率与储蓄 ◼ 储蓄: ⚫ 储蓄的含义:延期消费 ⚫ 收入流: ⚫ 消费流: ⚫ 利率 :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价格) ( , ) m1 m2 ( , ) 1 2 c c r
利率与储蓄 ■预算约束 ●支出贴现总量=收入贴现总值 现值形式 C t 72 1+r 1+r +P)C1+ 未来值形式:(1+r)c1+C2=(+r)m1+m2 C1+ 2 1+r 第十章跨期选择 Slide 8
第十章 跨期选择 Slide 8 利率与储蓄 ◼ 预算约束 ⚫ 支出贴现总量=收入贴现总值 r m m r c c + = + + + 1 1 2 1 2 1 r c c + + 1 2 1 1 2 (1+ r)c + c k = − ( 1+ r ) m1 m2 1 2 1 2 (1+ r)c + c = (1+ r)m + m 现值形式: 未来值形式:
利率与储蓄 ■最优消费流选择 max u(C)+ pu(c2) St:c1+,2 阶条件:(c1)=(1+r)pl'(c2) 第十章跨期选择 Slide 9
第十章 跨期选择 Slide 9 利率与储蓄 ◼ 最优消费流选择 max ( ) ( ) 1 2 , 1 2 u c u c c c + s.t : r m m r c c + = + + + 1 1 2 1 2 1 ( ) (1 ) ( ) 1 2 一阶条件: u c = + r u c
利率与储蓄 ■人们偏好比较平滑的消费流 如果P=1,r=0,那么c1=c2 +r(c2 → OCL= <0 (1+r)mn"(c2)+l"(c1) 第十章跨期选择 Slide 10
第十章 跨期选择 Slide 10 利率与储蓄 ◼ 人们偏好比较平滑的消费流 ⚫ 如果 =1,r = 0 ,那么 * 2 * 1 c = c 0 (1 ) ( ) ( ) (1 ) ( ) 2 1 2 1 2 + + + = r u c u c c r u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