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达 吕叔湘
说达 吕叔湘
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丹阳市 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 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 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 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1952 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 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名誉所长。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 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 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 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 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 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 叔湘先生是我国最具社会影响的词典《现代 语词典》的前期主编和我国第一部语法词典 《现代汉语八百词》的主编, 国近代汉语 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 吕叔湘(1904-1998) ,江苏省丹阳市 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 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 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 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1952 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 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名誉所长。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 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 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 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 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 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最具社会影响的词典《现代 汉语词典》的前期主编和我国第一部语法词典 《现代汉语八百词》的主编 ,是我国近代汉语 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文章如何引入正题? 用苏东坡论“达”之难,能达则境界高的论断,为下文张 本 “辞至于达,足矣,不可以有加矣。” 、“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辞者, 达是而已矣。”(答俞括书) 译文:事物本来是有这道理的,只担心你不知道它,知道它了 又担心不能用口和动手表达出来。所谓文章,能够表达意思就 行了。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 影。使是物了然于心 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是物 了然子百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 译文:既然说能达意就够了,就怀疑好像不用讲究文采,这是 很不对的。探求事物的奥妙,就象系风捕影,能够在心里清楚 地了解所写事物的人,大概千万人中遇不到一个,何况能够口 说和手写都表达得清楚 的人呢?这就是所说的辞达。辞到 能够达意,那么文采就不可多用了
文章如何引入正题? ———用苏东坡论“达”之难,能达则境界高的论断,为下文张 本。 • “辞至于达,足矣,不可以有加矣。” • “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辞者, 达是而已矣。”(答俞括书) • 译文:事物本来是有这道理的,只担心你不知道它,知道它了 又担心不能用口和动手表达出来。所谓文章,能够表达意思就 行了。 •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 影。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是物 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 矣。 • 译文:既然说能达意就够了,就怀疑好像不用讲究文采,这是 很不对的。探求事物的奥妙,就象系风捕影,能够在心里清楚 地了解所写事物的人,大概千万人中遇不到一个,何况能够口 说和手写都表达得清楚明白的人呢?这就是所说的辞达。辞到 了能够达意,那么文采就不可多用了
阅读第二段,概括苏东坡所说的 “达”的含义 “达”有两个方面:一是“所达”,就是他 所说的事物固有之“理 是“能达”, 就是“辞”。也就是说:要能对所要表达 的事物有深入的认识,还要能够用恰当的 言语把这个认识表达出来
阅读第二段,概括苏东坡所说的 “达”的含义 • “达”有两个方面:一是“所达”,就是他 所说的事物固有之“理”;一是“能达”, 就是“辞”。也就是说:要能对所要表达 的事物有深入的认识,还要能够用恰当的 言语把这个认识表达出来
阅读第三段,对于“认识与表达哪 个更难”这一问题,苏东坡和作 者观点一致吗?你赞成谁的,结合 自己的实际说说为什么? 苏东坡:表达比认识更难 作者:认识事物的真实比表达更难
阅读第三段,对于“认识与表达哪 一个更难”这一问题,苏东坡和作 者观点一致吗?你赞成谁的,结合 自己的实际说说为什么? • 苏东坡:表达比认识更难 • 作者:认识事物的真实比表达更难
第四段 解释“真实”一词的含义:“真”是本质, “实”是外貌;“实”是“真”的基础 “真”是“实”的提高。并强调“实”的 重要。(以绘画为例)
第四段 • 解释“真实”一词的含义:“真”是本质, “实”是外貌;“实”是“真”的基础, “真”是“实”的提高。并强调“实”的 重要。(以绘画为例)
第五段 以文章创作为例,论述什么观点? 提示:开头“把这个道理应用到写文章上 来 第四段:“真比实更重要,可是离开 实也很难得到真。” 请分析例子是如何和观点结合的
第五段 • 以文章创作为例,论述什么观点? • 提示:开头“把这个道理应用到写文章上 来 ” • ——第四段:“真比实更重要,可是离开 实也很难得到真。” • 请分析例子是如何和观点结合的
第六段 议论文比别种文字更难写,关键在于取得对 事物的认识。 作者的理由: 1要对与此有关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 2弄清楚这些事物相互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3作出价值判断 4把自己得到这样一种认识的一切依据条分缕析 地说给别人,使他不得不信服 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
第六段 • ——议论文比别种文字更难写,关键在于取得对 事物的认识。 • 作者的理由: • 1.要对与此有关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 • 2.弄清楚这些事物相互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 3.作出价值判断 • 4.把自己得到这样一种认识的一切依据条分缕析 地说给别人,使他不得不信服 • 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
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写的问题,这里边还有一个追求 真理服从真理的问题。凡是认识不清,或者不肯、不 敢认识清楚,或者不肯、不敢照所认识的去写,都是 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 思考:为什么不是“认识事物的真实比表达更难”? 文章的结构? (1-3)围绕苏轼的论断,论述“认识事物的真实 比表达更难”。(侧重认识) (4-6)进一步论述“认识事物的真实比表达更 难”。(侧重表达) (7)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文章的中心论点? • 写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写的问题,这里边还有一个追求 真理服从真理的问题。凡是认识不清,或者不肯、不 敢认识清楚,或者不肯、不敢照所认识的去写,都是 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 • 思考:为什么不是 “认识事物的真实比表达更难” ? 文章的结构? • 一.(1-3)围绕苏轼的论断,论述“认识事物的真实 比表达更难” 。(侧重认识) • 二.(4-6)进一步论述“认识事物的真实比表达更 难”。(侧重表达) • 三.(7)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原文是:“要能对所要表达的事物有深入的认识,还要能够用恰 当的言语把这个认识表达出来。”递进关系颠倒错位 是他所说的手 理 是“能达”,就是“辞 也可以说是这里有咧个问题:要能用恰当的言语把这个认识 表达出来,还要能够对所要表达的事物有深入的认识。 B苏东坡所说的“固有之理”或“物之妙”,用现在的话来 说就是事物的本相,事物的真实性。文艺理论里的“写真实” 含有不回避真实的意思,涉及文艺创作的方向问题。写真实 是适用于一切文章的写作的。 原文是:“如果撇开这一层意思,那末,写真实是适用于一切文 章的写作的。”改变范围。 D写一个人不仅是要写他的音容笑貌,写他如何工作,如何 娱乐,更要紧的是要写出他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流”分析 样,往往在一两句话、一两件小事情上流露出来,抓住这 个,一个人就写活了 原文是:“倒不一定要通过大段的“意识流”的分析,却往往在 两句话、一两件小事情上流露出来。”曲解文意
• 课后练习二、下列概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按苏东坡的意思,“达”有两个方面:一是“所达”,就 是他所说的事物固有之“理”;一是“能达”,就是“辞”。 也可以说是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能用恰当的言语把这个认识 表达出来,还要能够对所要表达的事物有深入的认识。 • B.苏东坡所说的“固有之理”或“物之妙”,用现在的话来 说就是事物的本相,事物的真实性。文艺理论里的“写真实” 含有不回避真实的意思,涉及文艺创作的方向问题。写真实 是适用于一切文章的写作的。 • C. “真”是真情,是本质,“实”是实况,是外貌;实是真 的基础,真是实的提高。真比实更重要,可是离开实也很难 得到真。 • D.写一个人不仅是要写他的音容笑貌,写他如何工作,如何 娱乐,更要紧的是要写出他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流”分析 一样,往往在一两句话、一两件小事情上流露出来,抓住这 个,一个人就写活了。 C 原文是:“要能对所要表达的事物有深入的认识,还要能够用恰 当的言语把这个认识表达出来 。”递进关系颠倒错位。 原文是:“如果撇开这一层意思,那末,写真实是适用于一切文 章的写作的。”改变范围。 原文是:“倒不一定要通过大段的“意识流”的分析,却往往在 一两句话、一两件小事情上流露出来。”曲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