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观点。 2.辨析本文的比喻、举例、对比论证的方法。 3.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1.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观点。 2.辨析本文的比喻、举例、对比论证的方法。 3.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学习目标
区走近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 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人称他 为“亚圣”,他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观点。其言论和行为的记载,保留在《孟子》 书中
走近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 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人称他 为“亚圣”,他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观点。其言论和行为的记载,保留在《孟子》 一书中
区字词积累 为宫室之美为之 wei wei 所恶莫甚于死者w 得我与 yu 箪食 dan 蹴尔而与之 cu
字词积累 为宫室之美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 得我与 一箪食 蹴尔而与之 wèi wéi yú dān cù wù
区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能愿动词,喜爱。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 生命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大义 舍弃 取义者也
整体感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 能愿动词,喜爱。 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 生命 大义 舍弃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译文】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 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 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 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译文】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 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 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 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动词,超过、胜过 做,干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荀得也;死 祸患,灾难 苟且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同“避”,躲避 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 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 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 不躲避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动词,超过、胜过 做,干 苟且 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 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 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 不躲避
假如,假使 那么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做,干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 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 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件不可以做呢?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假如,假使。 那么 做,干 【译文】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 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 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件不可以做呢?
由于这个原因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碎患而有不 因为这个缘故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背采 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 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 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 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于这个原因 因为这个缘故 【译文】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 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 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 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 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