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调味品 第一节 酱 油 原料选择→种曲制备→制曲→发酵→ 浸出→加热与配制→防霉→包装
第三章 调味品 第一节 酱 油 原料选择→种曲制备→制曲→发酵→ 浸出→加热与配制→防霉→包装
酱油分类表
酱油分类表
一、原 料 1、蛋白质原料 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 2、淀粉质原料 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 粟、高粱等。 3、食盐 4、水
一、原 料 1、蛋白质原料 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 2、淀粉质原料 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 粟、高粱等。 3、食盐 4、水
二、微生物 (一)霉菌 1.米曲霉 蛋白酶、α-淀粉酶、糖化酶及谷氨酰胺酶这 四种酶与酱油的质量及原料的利用率关系密切。 米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2~35℃,适宜pH 为6.5~6.8。好氧微生物
二、微生物 (一)霉菌 1.米曲霉 蛋白酶、α-淀粉酶、糖化酶及谷氨酰胺酶这 四种酶与酱油的质量及原料的利用率关系密切。 米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2~35℃,适宜pH 为6.5~6.8。好氧微生物
用于酱油生产的米曲霉菌株应符合的要求(P368) (1)不产黄曲霉毒素 (2)不产异味 (3)抗杂菌能力强,培养条件粗放,生长快速。 (4)蛋白酶、淀粉酶的活力高,有谷氨酰胺酶 2.酱油曲霉 3.黑曲霉
用于酱油生产的米曲霉菌株应符合的要求(P368) (1)不产黄曲霉毒素 (2)不产异味 (3)抗杂菌能力强,培养条件粗放,生长快速。 (4)蛋白酶、淀粉酶的活力高,有谷氨酰胺酶 2.酱油曲霉 3.黑曲霉
(二)酵母菌 1.鲁氏酵母:大豆结合酵母、酱醪结合酵母 2.球拟酵母 (三)细菌 嗜盐片球菌(Pediococcus halophilus) 酱油四联球菌(Tetracoccus sojae)、 植质乳杆菌(Lactodacillus plantanum)
(二)酵母菌 1.鲁氏酵母:大豆结合酵母、酱醪结合酵母 2.球拟酵母 (三)细菌 嗜盐片球菌(Pediococcus halophilus) 酱油四联球菌(Tetracoccus sojae)、 植质乳杆菌(Lactodacillus plantanum)
(四)有害菌 1.霉菌 ①毛霉 ②根霉 ③青霉 2.酵母菌 ①毕赤酵母 ②醭酵母 ③圆酵母 3.细菌 ①小球菌 ②粪链球菌 ③枯草芽孢杆菌
(四)有害菌 1.霉菌 ①毛霉 ②根霉 ③青霉 2.酵母菌 ①毕赤酵母 ②醭酵母 ③圆酵母 3.细菌 ①小球菌 ②粪链球菌 ③枯草芽孢杆菌
三、种曲制备 • 制种曲,首先要选择优良的菌株,菌株必 须具备无毒安全、蛋白酶活力高、酶系适合酱 油生产、适应环境能力强等条件
三、种曲制备 • 制种曲,首先要选择优良的菌株,菌株必 须具备无毒安全、蛋白酶活力高、酶系适合酱 油生产、适应环境能力强等条件
(一)纯种的扩大培养 米曲霉AS3.951,AS3.863 三角瓶培养→接种→曲料发白结饼 →摇瓶一次→至全部长满黄绿色孢子
(一)纯种的扩大培养 米曲霉AS3.951,AS3.863 三角瓶培养→接种→曲料发白结饼 →摇瓶一次→至全部长满黄绿色孢子
(二)种曲制备 麸皮、面粉、水→混合→蒸料→过筛→摊晾 →接种→装匾→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 →揭去纱布或草帘→种曲
(二)种曲制备 麸皮、面粉、水→混合→蒸料→过筛→摊晾 →接种→装匾→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 →揭去纱布或草帘→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