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心肺复苏 多发性创伤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2个以上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 损伤。这类创伤较严重,其特点:(1)伤势重,死亡率高,若多个内脏器官损伤或出血可迅 速导致死亡;(2)不同的器官创伤可以互相影响,创伤反应较单一者,创伤更为复杂、持久 显著:(3)伤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致残率高:(4)容易漏诊和误诊,表面可见的组织损毁 常常掩盖了内脏损伤的及时诊断 多发性创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工伤事故、意外伤害及战争。急救要点是:及 时正确地现场抢救和复苏:快速运输途中的救护(救护车应具备急救设施和药品以及基本的 监护);急诊室正确的预检分诊:及时正确的急诊救治:必要的监护和围手术期的处理等 意识:能反映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状态。目前临床上对意识障碍的分级主要 有2种方法: 1.传统的方法:将意识障碍分为5个阶段或级别(表1) (表1)意识障碍的分级 意识 清楚模糊 浅昏迷 昏迷深昏迷 语言反应 灵敏迟钝 痛刺激反应灵敏不灵敏迟钝 无 生理反应 无无无无 两便自理能力有 尚可 无 2.昏迷指数测定法( Glasgow) 临床上采用国际通用的监测方法,从睁眼反应、语言行为和运动反应等3方面进行评定, 以3者的积分来表示意识障碍的程度,15分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为3分(见 表2)。 (表2) Glasgow昏迷评分法 睁眼反应 语言行为 运动反应 自发睁眼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6 呼唤睁眼3 回答错误4 定位动作5 刺痛睁眼2 含混不清3 刺伤后回缩4 无反应1 唯有声叹2 刺伤后屈曲3 无反应1 刺伤后伸展2 无反应 、现场救护 对严重多发性创伤的伤员急救处理常常关系到伤员的预后,主要急救原则是救命,为 此尽量缩短院前救护的时间,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将伤员送往医院,为许多严重创伤的濒 死伤员赢得抢救时机 脱离危险环境 迅速排除可以继续造成伤害的原因和搬运伤员时的障碍物,使伤员安全地脱离危险环
1 第 4 讲 心肺复苏 一、 多发性创伤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 2 个以上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 损伤。这类创伤较严重,其特点:(1)伤势重,死亡率高,若多个内脏器官损伤或出血可迅 速导致死亡;(2)不同的器官创伤可以互相影响,创伤反应较单一者,创伤更为复杂、持久、 显著;(3)伤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致残率高;(4)容易漏诊和误诊,表面可见的组织损毁 常常掩盖了内脏损伤的及时诊断。 多发性创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工伤事故、意外伤害及战争。急救要点是:及 时正确地现场抢救和复苏;快速运输途中的救护(救护车应具备急救设施和药品以及基本的 监护);急诊室正确的预检分诊;及时正确的急诊救治;必要的监护和围手术期的处理等。 意识:能反映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状态。目前临床上对意识障碍的分级主要 有 2 种方法: 1. 传统的方法:将意识障碍分为 5 个阶段或级别(表 1)。 (表 1)意识障碍的分级 意识 清楚 模糊 浅昏迷 昏迷 深昏迷 语言反应 灵敏 迟钝 无 无 无 痛刺激反应 灵敏 不灵敏 迟钝 无 无 生理反应 正常 正常 正常 减弱 无 两便自理能力 有 尚可 无 无 无 2. 昏迷指数测定法(Glasgow): 临床上采用国际通用的监测方法,从睁眼反应、语言行为和运动反应等 3 方面进行评定, 以 3 者的积分来表示意识障碍的程度,15 分为意识清醒,8 分以下为昏迷,最低为 3 分(见 表 2)。 (表 2)Glasgow 昏迷评分法 睁眼反应 语言行为 运动反应 自发睁眼 4 回答正确 5 遵命动作 6 呼唤睁眼 3 回答错误 4 定位动作 5 刺痛睁眼 2 含混不清 3 刺伤后回缩 4 无反应 1 唯有声叹 2 刺伤后屈曲 3 无反应 1 刺伤后伸展 2 无反应 1 二、现场救护 对严重多发性创伤的伤员急救处理常常关系到伤员的预后,主要急救原则是救命,为 此尽量缩短院前救护的时间,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将伤员送往医院,为许多严重创伤的濒 死伤员赢得抢救时机。 脱离危险环境 迅速排除可以继续造成伤害的原因和搬运伤员时的障碍物,使伤员安全地脱离危险环
解除呼吸道梗阻 首先要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的积水和呕吐物:舌后坠者将舌头牵出,托起下颌, 将头偏一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立即气管内插管,单纯喉梗阻者可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进行复苏。 控制明显的外出血 一般用加压包扎止血、抬高患肢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必要时使用止血带止血,使用止血 带时要正确操作并标明扎带的时间,每30分钟松开止血带1次,防止发生肢体缺血坏死。 胸部有开放性创伤时,尽快封闭开放性气胸,应迅速用厚敷料严密封闭伤口,变开放 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若发生张力性气胸,应毫不迟疑在患侧胸壁的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穿 刺排气减压,可用指套制成活瓣式的12号针头 抗休克 现场抗休克的主要措施为临时止血,伤肢固定,输液扩容,吸氧,保暖等,必要时使用 抗休克裤。 颅脑损伤的救护 昏迷伤员应防止舌后坠,将其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造成室息,必要时可给予脱水 剂预防脑水肿。开放性颅脑损伤组织溢出者,应注意保护外溢的脑组织,切不可对伤口加压 包扎。有内脏脱出的腹部伤,可先用大块无菌纱布覆盖内脏,再用凹型物(如饭碗)扣上或 用纱布、绷带等做成环状保护圈,再用绷带、三角巾包扎伤口,嘱伤员平卧屈膝,以免内脏 继续脱出 烧伤创面的保护 可用清洁布单或无菌纱布覆盖创面,以防继续污染:创面不涂任何油膏类药物或甲紫(龙 胆紫):对酸、碱灼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浸泡创面约30分钟,以减轻灼伤的程度 其他 肢体骨折或疑有骨折的伤员应作临时夹板固定,对骨端露岀者不可试行整复,以免将污 染带入创面深部,应转送医院彻底清创后才能复位。躯体任何部位的异物(包括锐器或钝性 管棒)穿透伤,一般不应再现场拔除,以免盲目拔除后发生大量出血,待转送医院后再作处 理。保存好断离肢体,伤员断离的肢体可装入塑料袋内,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以减慢组 织的变性和防止细菌孳生繁殖,但切勿使冰水浸入断肢创面和血管内,断肢应随同伤员送往 医院。 、转送途中的救护 选择适当体位 头部、内脏损伤、脊椎伤、骨盆、下肢损伤、休克等重伤员应采取仰卧位。脊椎伤搬运 时,应严防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伸直,必要时头部两侧沙袋固定,将伤员放在 硬质担架上,避免损伤脊髓。损伤性血气胸、连枷胸等应采取伤侧向下的低斜坡卧位,以利 健侧肺呼吸。昏迷的伤员应采取侧卧位,头偏一侧,以免呕吐引起误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有呕吐应及时清除,根据呼吸情况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2
2 境。 解除呼吸道梗阻 首先要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的积水和呕吐物;舌后坠者将舌头牵出,托起下颌, 将头偏一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立即气管内插管,单纯喉梗阻者可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进行复苏。 控制明显的外出血 一般用加压包扎止血、抬高患肢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必要时使用止血带止血,使用止血 带时要正确操作并标明扎带的时间,每 30 分钟松开止血带 1 次,防止发生肢体缺血坏死。 胸部有开放性创伤时,尽快封闭开放性气胸,应迅速用厚敷料严密封闭伤口,变开放 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若发生张力性气胸,应毫不迟疑在患侧胸壁的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穿 刺排气减压,可用指套制成活瓣式的 12 号针头 抗休克 现场抗休克的主要措施为临时止血,伤肢固定,输液扩容,吸氧,保暖等,必要时使用 抗休克裤。 颅脑损伤的救护 昏迷伤员应防止舌后坠,将其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造成窒息,必要时可给予脱水 剂预防脑水肿。开放性颅脑损伤组织溢出者,应注意保护外溢的脑组织,切不可对伤口加压 包扎。有内脏脱出的腹部伤,可先用大块无菌纱布覆盖内脏,再用凹型物(如饭碗)扣上或 用纱布、绷带等做成环状保护圈,再用绷带、三角巾包扎伤口,嘱伤员平卧屈膝,以免内脏 继续脱出。 烧伤创面的保护 可用清洁布单或无菌纱布覆盖创面,以防继续污染;创面不涂任何油膏类药物或甲紫(龙 胆紫);对酸、碱灼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浸泡创面约 30 分钟,以减轻灼伤的程度。 其他 肢体骨折或疑有骨折的伤员应作临时夹板固定,对骨端露出者不可试行整复,以免将污 染带入创面深部,应转送医院彻底清创后才能复位。躯体任何部位的异物(包括锐器或钝性 管棒)穿透伤,一般不应再现场拔除,以免盲目拔除后发生大量出血,待转送医院后再作处 理。保存好断离肢体,伤员断离的肢体可装入塑料袋内,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以减慢组 织的变性和防止细菌孳生繁殖,但切勿使冰水浸入断肢创面和血管内,断肢应随同伤员送往 医院。 三、转送途中的救护 选择适当体位 头部、内脏损伤、脊椎伤、骨盆、下肢损伤、休克等重伤员应采取仰卧位。脊椎伤搬运 时,应严防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伸直,必要时头部两侧沙袋固定,将伤员放在 硬质担架上,避免损伤脊髓。损伤性血气胸、连枷胸等应采取伤侧向下的低斜坡卧位,以利 健侧肺呼吸。昏迷的伤员应采取侧卧位,头偏一侧,以免呕吐引起误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有呕吐应及时清除,根据呼吸情况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适当止痛 疼痛可诱发或加重休克,对伤员精神折磨较大,根据伤情应给予止痛剂。止痛药一般有 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因此对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者慎用或禁用 严密观察伤情变化 运送途中要做到:“一看”即看伤员面色、表情、瞳孔大小、伤口等情况:“二摸”即摸 伤员头部和指(趾)端的温度与湿度、脉搏的快慢及是否有力:“三听”即听伤员有无呻吟 和血压变化等等。发现伤情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注意伤员安全 伤员需注意保暖:对烦躁不安的伤员可适当应用约束带,以防揭除敷料、拔除输液装置 或跌下担架等。救护车尽可能行驶平稳、迅速、不倾斜、少震动 四、复苏 从广义上来讲,一切为了挽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都属于复苏的范畴。而本章所要 重点阐述的是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呼吸、循环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 狭义的复苏,又称心肺脑复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难免回遇到各种疾病或意外事件。因 此,学习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操作和技能是很必要的。早在1963年,美国就成立了心肺复苏 委员会,旨在增加人们预防损伤的知识,教育公众和健康护理专职人员有关心脏骤停和突发 心脏病死亡时的急救措施。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意外事故,如车祸、塌方等意外 所致的严重创伤、溺水、电击、室息等。(2)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急 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及脑出血、脑梗塞等。(3)麻醉意外,麻醉深浅不 当、呼吸道梗阻、强烈的手术刺激、术中牵拉内脏等均可成为触发心跳骤停的因素。(4)严 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血钾过低或过高,严重酸中毒等。(5)药物中毒或过敏 反应,如洋地黄中毒,局麻药过量、青霉素过敏所致休克等。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1)心脏停搏:心脏处于静止状态,EKG呈一直线。(2)心室纤颤:为最严重的心律 失常,心室各部分纤维发生及快而不协调的乱颤,EKG表现为形态、频率、振幅均明显不 规则的波动。(3)心电一机械分离:仅有极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EKG表现为宽 而畸形的QRS波。不论何种类型的心搏骤停,都造成循环的停止,体内随即发生电解质和 酸碱度的急剧变化:由于缺氧导致酸中毒,钾离子外溢造成高钾血症,内环境的紊乱严重威 胁细胞的生存,最终发生线粒体和溶酶体破裂,细胞死亡和自溶 心跳呼吸均停止则为临床死亡,一般认为其期限为4~6分钟,即在此时限之内,各器 官还未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若救治及时,方法恰当,病人尚可得救:若抢救不及时,使 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缺氧性损伤变为不可逆性时,便失去了复苏的机会。事实上,由于 致病原因的不同及个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各有差异,故这一时限并非绝对,我国就曾有不少成 功抢救心跳呼吸停止6分钟以上者的实例。所以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者既要分秒必争,又切不 可过分拘泥于这一时限而轻易放弃抢救机会。 (三)临床表现
3 适当止痛 疼痛可诱发或加重休克,对伤员精神折磨较大,根据伤情应给予止痛剂。止痛药一般有 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因此对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者慎用或禁用。 严密观察伤情变化 运送途中要做到:“一看”即看伤员面色、表情、瞳孔大小、伤口等情况;“二摸”即摸 伤员头部和指(趾)端的温度与湿度、脉搏的快慢及是否有力;“三听”即听伤员有无呻吟 和血压变化等等。发现伤情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注意伤员安全 伤员需注意保暖;对烦躁不安的伤员可适当应用约束带,以防揭除敷料、拔除输液装置 或跌下担架等。救护车尽可能行驶平稳、迅速、不倾斜、少震动。 四、复苏 从广义上来讲,一切为了挽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都属于复苏的范畴。而本章所要 重点阐述的是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呼吸、循环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 狭义的复苏,又称心肺脑复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难免回遇到各种疾病或意外事件。因 此,学习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操作和技能是很必要的。早在 1963 年,美国就成立了心肺复苏 委员会,旨在增加人们预防损伤的知识,教育公众和健康护理专职人员有关心脏骤停和突发 心脏病死亡时的急救措施。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意外事故,如车祸、塌方等意外 所致的严重创伤、溺水、电击、窒息等。(2)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急 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及脑出血、脑梗塞等。(3)麻醉意外,麻醉深浅不 当、呼吸道梗阻、强烈的手术刺激、术中牵拉内脏等均可成为触发心跳骤停的因素。(4)严 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血钾过低或过高,严重酸中毒等。(5)药物中毒或过敏 反应,如洋地黄中毒,局麻药过量、青霉素过敏所致休克等。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1)心脏停搏:心脏处于静止状态,EKG 呈一直线。(2)心室纤颤:为最严重的心律 失常,心室各部分纤维发生及快而不协调的乱颤,EKG 表现为形态、频率、振幅均明显不 规则的波动。(3)心电—机械分离:仅有极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EKG 表现为宽 而畸形的 QRS 波。不论何种类型的心搏骤停,都造成循环的停止,体内随即发生电解质和 酸碱度的急剧变化:由于缺氧导致酸中毒,钾离子外溢造成高钾血症,内环境的紊乱严重威 胁细胞的生存,最终发生线粒体和溶酶体破裂,细胞死亡和自溶。 心跳呼吸均停止则为临床死亡,一般认为其期限为 4~6 分钟,即在此时限之内,各器 官还未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若救治及时,方法恰当,病人尚可得救;若抢救不及时,使 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缺氧性损伤变为不可逆性时,便失去了复苏的机会。事实上,由于 致病原因的不同及个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各有差异,故这一时限并非绝对,我国就曾有不少成 功抢救心跳呼吸停止 6 分钟以上者的实例。所以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者既要分秒必争,又切不 可过分拘泥于这一时限而轻易放弃抢救机会。 (三)临床表现
(1)意识消失:疑有心跳呼吸停止时,可轻摇患者肩部并提简单问题,(如:你 了?),若无反应,即可认为意识甚至神志已消失。(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总动 脉或股动脉的搏动。(3)呼吸停止: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以耳靠近患者的口鼻,既可 听或感觉有无气流,同时又可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若两者皆无,表示呼吸停止 临床上根据以上3点即可作出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除此之外,患者尚可有脸色苍白 或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音、血压消失等症状体征。但须切记诊断必须迅速、 果断,千万不可为求确诊而反复测量血压、听心音、观察瞳孔、作心电图等而延误了抢救时 五、心、肺及脑复苏 心、肺及脑复苏分为3个阶段:初期复苏,即心跳呼吸骤停时的现场应急措施,主要为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二期复苏,即在药物和器械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和稳定呼吸、循 环系统的功能,为初期复苏的继续:后期复苏,即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旨在恢复脑功能及 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时间,在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进行初期复苏 8分钟内进行2期复苏者的恢复出院率最高。 (一)初期复苏 初期复苏可分为3个步骤,分别以A、B、C3个字母概括:A( air way)为保持呼吸道 通畅,B( breath)为人工呼吸,C( circulation)为建立人工循环, 保持呼吸道通畅:为初期复苏的首要措施,亦是进行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昏迷患者很 容易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呼吸道梗阻,最常见的是舌后坠和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其它异物 的梗阻,因此开放气道十分关键。 方法:抢救者位于患者左侧,左手置于患者颈后并向上托起,右手置于患者额部并朝 后弯曲头部,这样可以解除因舌后坠造成的气道梗阻(见图4-1)。若气道内有分泌物或异 物应及时清除。 注意事项:①如怀疑为颈部受伤的患者,宜用下颌推挤法来开放气道,具体方法为两 手分别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抓住患者下颌角,同时上抬,使头部后仰的同时前抬起颌骨。此 法无需压额,是用于疑为颈部受伤的患者最安全开放气道法。②有义齿的患者,如牢固不会 掉落,不必取下,因其能保持正常口腔结构使人工呼吸更顺利,但若发生松脱,则必须取下。 人工呼吸 在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 有效的一种。具体方法为:抢救者一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患者鼻孔,另一手托起下颌并 将患者的口唇张开,然后深吸一口气后,用嘴唇严密罩住患者的嘴巴后用力吹气,看到患者 胸廓抬起则为有效。随后放开鼻孔,使患者凭借胸肺的弹性自行完成呼气,开始时先迅速连 续吹气3~4次,然后以每分钟16~20次的频率进行人工呼吸(见图4-2)。注意在深吸气 时尽量多吸气,吹出时必须用力,但亦不可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气体进入食道和胃造成胃胀 气。这样可使病人的潮气量达800ml,PaCO2达10.7kPa(80mHg),效果优良,缺点是操作 者易感疲乏,最好由两人轮流施救并尽早改用器械人工呼吸法来维持。 若患者牙关紧闭,嘴巴严重受伤或不能密封地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则建议采用口 对鼻人工呼吸法,方法同口对口人工呼吸,但应保证患者口唇紧闭
4 (1)意识消失:疑有心跳呼吸停止时,可轻摇患者肩部并提简单问题,(如:你怎么 了?),若无反应,即可认为意识甚至神志已消失。(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总动 脉或股动脉的搏动。(3)呼吸停止: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以耳靠近患者的口鼻,既可 听或感觉有无气流,同时又可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若两者皆无,表示呼吸停止。 临床上根据以上 3 点即可作出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除此之外,患者尚可有脸色苍白 或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音、血压消失等症状体征。但须切记诊断必须迅速、 果断,千万不可为求确诊而反复测量血压、听心音、观察瞳孔、作心电图等而延误了抢救时 机。 五、心、肺及脑复苏 心、肺及脑复苏分为 3 个阶段:初期复苏,即心跳呼吸骤停时的现场应急措施,主要为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二期复苏,即在药物和器械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和稳定呼吸、循 环系统的功能,为初期复苏的继续;后期复苏,即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旨在恢复脑功能及 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时间,在心跳停止后 4 分钟内进行初期复苏, 8 分钟内进行 2 期复苏者的恢复出院率最高。 (一)初期复苏 初期复苏可分为 3 个步骤,分别以 A、B、C3 个字母概括:A(air way)为保持呼吸道 通畅,B(breath)为人工呼吸,C(circulation)为建立人工循环。 保持呼吸道通畅:为初期复苏的首要措施,亦是进行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昏迷患者很 容易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呼吸道梗阻,最常见的是舌后坠和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其它异物 的梗阻,因此开放气道十分关键。 方法:抢救者位于患者左侧,左手置于患者颈后并向上托起,右手置于患者额部并朝 后弯曲头部,这样可以解除因舌后坠造成的气道梗阻(见图 4-1)。若气道内有分泌物或异 物应及时清除。 注意事项:①如怀疑为颈部受伤的患者,宜用下颌推挤法来开放气道,具体方法为两 手分别用除拇指以外的四指抓住患者下颌角,同时上抬,使头部后仰的同时前抬起颌骨。此 法无需压额,是用于疑为颈部受伤的患者最安全开放气道法。②有义齿的患者,如牢固不会 掉落,不必取下,因其能保持正常口腔结构使人工呼吸更顺利,但若发生松脱,则必须取下。 人工呼吸 在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 有效的一种。具体方法为:抢救者一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患者鼻孔,另一手托起下颌并 将患者的口唇张开,然后深吸一口气后,用嘴唇严密罩住患者的嘴巴后用力吹气,看到患者 胸廓抬起则为有效。随后放开鼻孔,使患者凭借胸肺的弹性自行完成呼气,开始时先迅速连 续吹气 3~4 次,然后以每分钟 16~20 次的频率进行人工呼吸(见图 4-2)。注意在深吸气 时尽量多吸气,吹出时必须用力,但亦不可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气体进入食道和胃造成胃胀 气。这样可使病人的潮气量达 800ml,PaCO2 达 10.7kPa(80mmHg),效果优良,缺点是操作 者易感疲乏,最好由两人轮流施救并尽早改用器械人工呼吸法来维持。 若患者牙关紧闭,嘴巴严重受伤或不能密封地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则建议采用口 对鼻人工呼吸法,方法同口对口人工呼吸,但应保证患者口唇紧闭
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是间接或直接挤压心脏以形成一暂时的人工循环的方法。有效的心脏按压能维 持心脏的充盈和搏出,使重要脏器在较长时间被不致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并可能诱发心 脏的自律搏动。 心脏按压分为胸外心脏按压和胸内心脏按压。后者只有在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或严重创 伤(如肋骨骨折、张力性气胸、心包腔大量出血等而不能作胸外心脏按压时方可考虑施行, 初期复苏中只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效果已被证实相当可靠。若操作正确,动脉压可达10.7~ 13.3KPa(80~100mHg),足以防止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如下:病人平卧于硬质平板上,抢救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沿季 肋摸到剑突,将一只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食指、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 滑移,寻找胸骨下切迹为定位标志),另一只手掌根部叠放在前者上面,手指向上方跷起, 两臂伸直,抢救者凭借自身重力,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随即放松,使胸骨自行 恢复原位。但掌根部不可抬离胸壁,以免再次按压使呈拍击状而分散按压力量,如此反复操 作,形成人工循环。若能触及大动脉搏动,则为有效(见图4-3)。 两人操作,则1人口对口人工呼吸,16~20次/分,另1人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 /分(即1:5)。如为1人操作,频率同上。小儿复苏时,可用单手掌根部按压胸骨中点, 下压2~3cm。对新生儿进行复苏,用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 频率为100次/分。 复苏成功标志:(1)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8.0KPa以上;(2)自主呼吸恢复,神 志恢复:(3)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出现:(4)紫绀减退等 (二)二期复苏 二期复苏为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即在辅助设备和药物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和稳定 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为脑功能的恢复打好基础ε 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 导气管在初期复苏中托下颌、压额等操作虽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但难以持久。因此在 二期复苏中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导气管如口咽或鼻咽导气管,可以容易而且持久地保持气道通 畅 气管插管若条件许可,主张早作气管插管,这样既能获得最佳肺泡通气和供氧,又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吸入异物和胃内容物,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并且可与各类呼吸 器相接以行机械人工呼吸 气管切开对于不宜施行气管内插管的患者,如喉头水肿,咽喉部肿瘤或异物存留,颈 椎骨折脱位,应施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此外。由于气管插管的留置不宜超过 72小时,故超过72小时病情未有改善的气管插管者应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环甲膜穿刺将粗针头刺入环甲膜,接“T”型管输氧,可立即缓解严重缺氧情况,适 用于插管困难而严重室息来不及作气管切开的患者。 呼吸器的应用 便携式人工呼吸器又称简易呼吸器,既便于携带,且效果优良。其中呼吸囊一活瓣一 面罩装置为在简单且有效的人工呼吸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方法为:一手将面罩紧贴患
5 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是间接或直接挤压心脏以形成一暂时的人工循环的方法。有效的心脏按压能维 持心脏的充盈和搏出,使重要脏器在较长时间被不致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并可能诱发心 脏的自律搏动。 心脏按压分为胸外心脏按压和胸内心脏按压。后者只有在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或 严重创 伤(如肋骨骨折、张力性气胸、心包腔大量出血等而不能作胸外心脏按压时方可考虑施行, 初期复苏中只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效果已被证实相当可靠。若操作正确,动脉压可达 10.7~ 13.3KPa(80~100mmHg),足以防止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如下:病人平卧于硬质平板上,抢救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沿季 肋摸到剑突,将一只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以食指、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 滑移,寻找胸骨下切迹为定位标志),另一只手掌根部叠放在前者上面,手指向上方跷起, 两臂伸直,抢救者凭借自身重力,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 4~5cm,随即放松,使胸骨自行 恢复原位。但掌根部不可抬离胸壁,以免再次按压使呈拍击状而分散按压力量,如此反复操 作,形成人工循环。若能触及大动脉搏动,则为有效(见图 4-3)。 两人操作,则 1 人口对口人工呼吸,16~20 次/分,另 1 人胸外心脏按压,80~100 次 /分(即 1:5)。如为 1 人操作,频率同上。小儿复苏时,可用单手掌根部按压胸骨中点, 下压 2~3cm。对新生儿进行复苏,用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 1~2cm, 频率为 100 次/分。 复苏成功标志:(1)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 8.0KPa 以上;(2)自主呼吸恢复,神 志恢复;(3)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出现;(4)紫绀减退等。 (二)二期复苏 二期复苏为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即在辅助设备和药物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和稳定 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为脑功能的恢复打好基础。 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 导气管 在初期复苏中托下颌、压额等操作虽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但难以持久。因此在 二期复苏中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导气管如口咽或鼻咽导气管,可以容易而且持久地保持气道通 畅。 气管插管 若条件许可,主张早作气管插管,这样既能获得最佳肺泡通气和供氧,又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吸入异物和胃内容物,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并且可与各类呼吸 器相接以行机械人工呼吸。 气管切开 对于不宜施行气管内插管的患者,如喉头水肿,咽喉部肿瘤或异物存留,颈 椎骨折脱位,应施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此外。由于气管插管的留置不宜超过 72 小时,故超过 72 小时病情未有改善的气管插管者应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环甲膜穿刺 将粗针头刺入环甲膜,接“T”型管输氧,可立即缓解严重缺氧情况,适 用于插管困难而严重窒息来不及作气管切开的患者。 呼吸器的应用 便携式人工呼吸器 又称简易呼吸器,既便于携带,且效果优良。其中呼吸囊—活瓣— 面罩装置为在简单且有效的人工呼吸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方法为:一手将面罩紧贴患
者口鼻部,另一手挤压呼吸囊,将气体吹入肺内。当送开呼吸囊时,患者的肺被动收缩排出 肺内气体。由于单向活瓣的导向作用,呼出气体只能排入大气而不会被再次吹入肺中。呼吸 囊上还附有供氧用的侧管,与氧气源连接,可提高吸入氧浓度 多功能呼吸器为性能完善、结构精细的自动机械装置,可按要求调节多项呼吸参数, 并有监测和报警系统。用这种仪器进行机械通气,不仅能取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且能改善病 人的某些呼吸功能的病理生理状态,起到呼吸治疗作用。 胸内心脏按压 此法需要一定条件,目前很少应用,仅在胸外心脏按压完全无效或无法进行时才施行 进行时患者平卧或略偏右侧卧位,暴露胸部常规消毒后,快速沿左前胸第四或第5肋间至腋 前线作弧形切口,进胸后立即用胸腔撑开器撑开切口暴露心脏,用单手或双手有节奏地挤压 心脏,尽量使左右心室血液同时排空,术者的手放松时心脏舒张,心腔内血液充盈,挤压频 率为80~100次/分。严禁用手指端挤压,避免挤伤心肌,导致心脏出血或扭转等 药物治疗 用药目的增加心脏血液灌流量,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纠 正酸中毒,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能准确而迅速地达到有效血浆浓度,使药物发挥其效能,故为首选给药途径。 如以有中心静脉置管应由中心静脉给药。 气管内给药有气管内插管而短时间内开放静脉有困难者,可通过此途径给药。许多药 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溴苄胺等均可经气管内给药。常用方法为将药物的常规 用量溶解于10m1注射用水中,经气管插管迅速注入,随后即行正压通气,使药物充分弥散 至两侧支气管系。若用一细导管经气管插管深入到支气管内注药则效果更佳。 心内注射为常规给药途径,因其有不少缺点,如注药时必须中断心肺复苏,操作不当 可发生气胸、血胸、冠状动脉受损、心包积血等。若将肾上腺素注入心肌,可造成顽固性室 颤。因此仅在很少的情况下,如静脉开放困难且气管内插管又未建立时,方考虑心内注射 方法:一般采用心前区注射法,取10m1附有细长针头的注射器,在第四肋间距胸骨左缘约 2cm处(成人),垂直进针,抽得大量:大量回血后注入药液。注意事项:(1)穿刺最好选 右心室,该处室壁较薄,血管少,不易损伤血管。(2)必须抽得回血后方可注药,切勿将药 物注入心肌引起心肌坏死和心律失常。(3)操作必须迅速,尽量缩短心脏按压中断时间 常用药物(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时最常用、效果最好的药物,它既可使停搏心 脏恢复心电活动,又可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电除颤易于生效,并能增加心肌和中 枢神经系统的血液灌注,增强心肌收缩力。每次剂量为0.5~1.0mg(稀释至5~10m1),静 脉或气管内注射,必要时每5分钟可重复1次。(2)利多卡因: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 药物,首次剂量为l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以2~4mg的速度静脉滴注。(3)阿托品:可解 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对窦性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若窦性心动显著过缓, 则异位心电活动亢进,可诱发室颤。用阿托品使心率增至60~80次/分,不仅可防止室颤发 生,还可增加心输出量。首量为0.5mg静脉推注,每隔5分钟重复注射至心跳达60次/分以 上。(4)碳酸氢钠:为复苏过程中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药物,若心跳停止前证实有代谢
6 者口鼻部,另一手挤压呼吸囊,将气体吹入肺内。当送开呼吸囊时,患者的肺被动收缩排出 肺内气体。由于单向活瓣的导向作用,呼出气体只能排入大气而不会被再次吹入肺中。呼吸 囊上还附有供氧用的侧管,与氧气源连接,可提高吸入氧浓度。 多功能呼吸器 为性能完善、结构精细的自动机械装置,可按要求调节多项呼吸参数, 并有监测和报警系统。用这种仪器进行机械通气,不仅能取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且能改善病 人的某些呼吸功能的病理生理状态,起到呼吸治疗作用。 胸内心脏按压 此法需要一定条件,目前很少应用,仅在胸外心脏按压完全无效或无法进行时才施行。 进行时患者平卧或略偏右侧卧位,暴露胸部常规消毒后,快速沿左前胸第四或第 5 肋间至腋 前线作弧形切口,进胸后立即用胸腔撑开器撑开切口暴露心脏,用单手或双手有节奏地挤压 心脏,尽量使左右心室血液同时排空,术者的手放松时心脏舒张,心腔内血液充盈,挤压频 率为 80~100 次/分。严禁用手指端挤压,避免挤伤心肌,导致心脏出血或扭转等。 药物治疗 用药目的 增加心脏血液灌流量,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纠 正酸中毒,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 能准确而迅速地达到有效血浆浓度,使药物发挥其效能,故为首选给药途径。 如以有中心静脉置管应由中心静脉给药。 气管内给药 有气管内插管而短时间内开放静脉有困难者,可通过此途径给药。许多药 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溴苄胺等均可经气管内给药。常用方法为将药物的常规 用量溶解于 10ml 注射用水中,经气管插管迅速注入,随后即行正压通气,使药物充分弥散 至两侧支气管系。若用一细导管经气管插管深入到支气管内注药则效果更佳。 心内注射 为常规给药途径,因其有不少缺点,如注药时必须中断心肺复苏,操作不当 可发生气胸、血胸、冠状动脉受损、心包积血等。若将肾上腺素注入心肌,可造成顽固性室 颤。因此仅在很少的情况下,如静脉开放困难且气管内插管又未建立时,方考虑心内注射。 方法:一般采用心前区注射法,取 10ml 附有细长针头的注射器,在第四肋间距胸骨左缘约 2cm 处(成人),垂直进针,抽得大量;大量回血后注入药液。注意事项:(1)穿刺最好选 右心室,该处室壁较薄,血管少,不易损伤血管。(2)必须抽得回血后方可注药,切勿将药 物注入心肌引起心肌坏死和心律失常。(3)操作必须迅速,尽量缩短心脏按压中断时间。 常用药物 (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时最常用、效果最好的药物,它既可使停搏心 脏恢复心电活动,又可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电除颤易于生效,并能增加心肌和中 枢神经系统的血液灌注,增强心肌收缩力。每次剂量为 0.5~1.0mg(稀释至 5~10ml),静 脉或气管内注射,必要时每 5 分钟可重复 1 次。(2)利多卡因: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 药物,首次剂量为 1mg/kg 静脉注射,必要时以 2~4mg 的速度静脉滴注。(3)阿托品:可解 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对窦性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若窦性心动显著过缓, 则异位心电活动亢进,可诱发室颤。用阿托品使心率增至 60~80 次/分,不仅可防止室颤发 生,还可增加心输出量。首量为 0.5mg 静脉推注,每隔 5 分钟重复注射至心跳达 60 次/分以 上。(4)碳酸氢钠:为复苏过程中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药物,若心跳停止前证实有代谢
性酸中毒的存在,可予使用。首量1mmol/L或按经验公式: NaHco3(mol/L)=停搏时间(min) 体重(kg)×0.1。但不可盲目大量地输注碳酸氢钠而导致更复杂的电解质、酸碱失衡。(4) 其它药物:有氯化钙、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可酌情选用 电除颤 以一定能量的电流使全部或绝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内同时发生除极化,并均匀一致地 进行复极,然后由窦房结或房室结发放冲动,从而恢复有规律的、协调一致的收缩,它是治 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且越早进行越好,应争取院外5分钟内,院内3分钟内完成。 (三)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即持续生命支持,其重点是脑复苏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脑复苏 由于脑组织的高代谢率、高氧耗率和对高血流量的需求,故它在人体各器官中最易受缺 血的伤害。当心跳停止后,脑组织缺血导致脑缺氧和脑水肿,因此脑复苏的关键在于脑水肿 的防治。 低温体温每降低1℃,氧耗率下降5%~6%,故低温疗法可使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增 强。产生脑水肿的关键性时刻是循环停止后的最初10分钟,因此降温应越早越好,超过 小时则疗效不佳。降温前使用中枢抑制药如丙嗪类药、安定、硫贲妥钠等或肌松剂消除寒战 反应,随后用冰帽对头部重点降温,再将冰袋置于颈、腋、腹股沟、胭窝等大血管经过处, 般使体温降至35~33℃为宜,若降得太低(28℃以下)反易诱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 旦降温,则应持续至病人神志恢复。复温时应逐步撤除冰袋,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停用镇 静药物 脱水为减轻脑水肿的主要措施,但应以减少血管外(和细胞内)液为主,血管内液 不仅不应减少,还应保持正常或高于正常并适当稀释。可用20%甘露醇,每次200~250m1 静脉滴注,15~30分钟内滴完,必要时可每6小时重复使用。血浆白蛋白既有利于血浆胶 体渗透压的维持,也有较好的利尿作用,是脑复苏的常用药物。 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神经组织水肿的预防作用较明显,而对于已形成的水肿疗 效则难以肯定,因此宜尽早用药,使用3~4日后即可停药,以免引起不良并发症。地塞米 松为首选药物。 其他(1)促进脑细胞代谢药:如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2)高压氧治疗:将 病人置于2~3个atm的高压氧仓内,可提高脑组织中氧的弥散距离,对脑水肿时脑细胞的 供氧十分有利。 (四)复苏后处理 心跳停止虽只数分钟,但复苏后病人却可有数小时至数日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因此在复苏成功后,仍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及各种处理 1.维持良好及稳定的呼吸功能:及时作血气分析,若结果正常,则认为患者呼吸功能 正常,但仍应吸氧。若结果异常,应以杋械辅助呼吸,并根据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的有关参 数。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在心搏恢复后,常伴有血压不稳定或低血压状态。为了更好 地掌握和了解心血管的功能状况,最好做中心静脉压、血压和尿量的监测,并依据这三者的
7 性酸中毒的存在,可予使用。首量 1mmol/L 或按经验公式:NaHCO3(mmol/L)=停搏时间(min) ×体重(kg)×0.1。但不可盲目大量地输注碳酸氢钠而导致更复杂的电解质、酸碱失衡。(4) 其它药物:有氯化钙、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可酌情选用。 电除颤 以一定能量的电流使全部或绝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内同时发生除极化,并均匀一致地 进行复极,然后由窦房结或房室结发放冲动,从而恢复有规律的、协调一致的收缩,它是治 疗室颤 最有效的方法,且越早进行越好,应争取院外 5 分钟内,院内 3 分钟内完成。 (三)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即持续生命支持,其重点是脑复苏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脑复苏 由于脑组织的高代谢率、高氧耗率和对高血流量的需求,故它在人体各器官中最易受缺 血的伤害。当心跳停止后,脑组织缺血导致脑缺氧和脑水肿,因此脑复苏的关键在于脑水肿 的防治。 低温 体温每降低 1℃,氧耗率下降 5%~6%,故低温疗法可使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增 强。产生脑水肿的关键性时刻是循环停止后的最初 10 分钟,因此降温应越早越好,超过 2 小时则疗效不佳。降温前使用中枢抑制药如丙嗪类药、安定、硫贲妥钠等或肌松剂消除寒战 反应,随后用冰帽对头部重点降温,再将冰袋置于颈、腋、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经过处, 一般使体温降至 35~33℃为宜,若降得太低(28℃以下)反易诱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 一旦降温,则应持续至病人神志恢复。复温时应逐步撤除冰袋,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停用镇 静药物。 脱水 为减轻脑水肿的主要措施,但应以减少血管外(和细胞内)液为主,血管内液 不仅不应减少,还应保持正常或高于正常并适当稀释。可用 20%甘露醇,每次 200~250ml 静脉滴注,15~30 分钟内滴完,必要时可每 6 小时重复使用。血浆白蛋白既有利于血浆胶 体渗透压的维持,也有较好的利尿作用,是脑复苏的常用药物。 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神经组织水肿的预防作用较明显,而对于已形成的水肿疗 效则难以肯定,因此宜尽早用药,使用 3~4 日后即可停药,以免引起不良并发症。地塞米 松为首选药物。 其他 (1)促进脑细胞代谢药:如 ATP、辅酶 A、细胞色素 C 等。(2)高压氧治疗:将 病人置于 2~3 个 atm 的高压氧仓内,可提高脑组织中氧的弥散距离,对脑水肿时脑细胞的 供氧十分有利。 (四)复苏后处理 心跳停止虽只数分钟,但复苏后病人却可有数小时至数日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因此在复苏成功后,仍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及各种处理。 1.维持良好及稳定的呼吸功能:及时作血气分析,若结果正常,则认为患者呼吸功能 正常,但仍应吸氧。若结果异常,应以机械辅助呼吸,并根据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的有关参 数。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在心搏恢复后,常伴有血压不稳定或低血压状态。为了更好 地掌握和了解心血管的功能状况,最好做中心静脉压、血压和尿量的监测,并依据这三者的
结合情况来进行输液治疗 3.防治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留置道尿,测每小时尿量并定时检查血尿素氮、血肌酐浓 度,若有异常及时处理。在只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引起肾血管收缩和对肾功能有损害的 药物,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肾功能。 4.其它处理:(1)治疗原发病:针对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发病,在病情稳定后加紧 治疗,这是促恢复的根本措施。(2)预防感染:复苏后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在各项操作中 应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感染的可能。(3)增加营养:复苏后患者每日的热量不应低于2000 大卡,最好能达4000大卡,必要时可采用TPN再逐渐改为鼻饲及口服。(4)注意有无因心 脏按压而引起的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并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 【附录1】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 开放性损伤,大都会合并出血。出血速度和数量是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 一般急性出血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就会出现头昏眼花、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等休克症状。出血量超过总量的40%~50%就有生命危险。因此,及时准确地止血,常可挽 救患者的生命,然后再进行其他有关方面的急救处理。 出血的种类 按损伤血管的种类分(1)动脉出血:由于动脉血管内血压高,血液从伤口向外喷射 或一股一股地冒出,血色鲜红,流血不止,常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出血,可危及患者的生 命。(2)静脉岀血:血液持续性缓慢外流,血色暗红,静脉岀血的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3)毛细血管出血:是很微小的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地流出,血色也鲜红,常可自动 凝固止血,故危险性小。 按出血的部位分(1)皮下出血:多见于跌、撞、挤、挫伤等,造成皮下组织内出血 形成血肿、淤斑,不久自愈。(2)外出血:外伤后血液从伤口流出,容易发现。(3)内出 血:是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流入体腔内或组织间隙内,从外表看不见,只能根据患 者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内出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威胁较大,必须密切观察处理。 止血方法与护理 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管、静脉或小动脉的出血 用消毒的纱布垫或将干净毛巾、布料折成比伤口稍大布垫覆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 加适当压力进行包扎。必要时可将手掌放在敷料上均匀加压10min左右,基本可以止血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时止血法,适用于靠近骨骼较表浅动脉供血区的 出血。用拇指向骨骼压住出血血管的近心端,使血管压闭,阻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时间不宜过久,应随即采用其他止血方法 各部位的止血:(1)头顶部出血: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压迫颞浅动脉。(2)面 部出血:在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压迫面动脉。若伤在颊部、唇部,可将拇指伸入其口内, 其余四指捏紧面颊,压迫伤口下方之动脉干。(3)头颈部出血: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环状 软骨水平,用力将颈总动脉向后向内按压至椎体上,达到止血目的,但绝对禁止同时压迫 两侧。(4)手掌及手指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桡动脉。(5)前臂与上臂出
8 结合情况来进行输液治疗。 3.防治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留置道尿,测每小时尿量并定时检查血尿素氮、血肌酐浓 度,若有异常及时处理。在只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引起肾血管收缩和对肾功能有损害的 药物,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肾功能。 4.其它处理:(1)治疗原发病:针对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发病,在病情稳定后加紧 治疗,这是促恢复的根本措施。(2)预防感染:复苏后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在各项操作中 应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感染的可能。(3)增加营养:复苏后患者每日的热量不应低于 2000 大卡,最好能达 4000 大卡,必要时可采用 TPN 再逐渐改为鼻饲及口服。(4)注意有无因心 脏按压而引起的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并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 【附录 1】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一、止血 开放性损伤,大都会合并出血。出血速度和数量是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 一般急性出血达到总血量的 20%以上,就会出现头昏眼花、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等休克症状。出血量超过总量的 40%~50%就有生命危险。因此,及时准确地止血,常可挽 救患者的生命,然后再进行其他有关方面的急救处理。 出血的种类 按损伤血管的种类分 (1)动脉出血:由于动脉血管内血压高,血液从伤口向外喷射 或一股一股地冒出,血色鲜红,流血不止,常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出血,可危及患者的生 命。(2)静脉出血:血液持续性缓慢外流,血色暗红,静脉出血的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3)毛细血管出血:是很微小的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地流出,血色也鲜红,常可自动 凝固止血,故危险性小。 按出血的部位分 (1)皮下出血:多见于跌、撞、挤、挫伤等,造成皮下组织内出血 形成血肿、淤斑,不久自愈。(2)外出血:外伤后血液从伤口流出,容易发现。(3)内出 血:是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流入体腔内或组织间隙内,从外表看不见,只能根据患 者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内出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威胁较大,必须密切观察处理。 止血方法与护理 加压包扎止血法 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管、静脉或小动脉的出血。 用消毒的纱布垫或将干净毛巾、布料折成比伤口稍大布垫覆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 加适当压力进行包扎。必要时可将手掌放在敷料上均匀加压 10min 左右,基本可以止血。 指压止血法 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时止血法,适用于靠近骨骼较表浅动脉供血区的 出血。用拇指向骨骼压住出血血管的近心端,使血管压闭,阻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时间不宜过久,应随即采用其他止血方法。 各部位的止血:(1)头顶部出血: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压迫颞浅动脉。(2)面 部出血:在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压迫面动脉。若伤在颊部、唇部,可将拇指伸入其口内, 其余四指捏紧面颊,压迫伤口下方之动脉干。(3)头颈部出血: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环状 软骨水平,用力将颈总动脉向后向内按压至椎体上,达到止血目的,但绝对禁止同时压迫 两侧。(4)手掌及手指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桡动脉。(5)前臂与上臂出
血:在上臂内侧中点(肱二头肌内侧沟),将肱动脉压迫与肱骨。(6)大腿出血:屈起大腿, 肌肉放松,用两手拇指在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将股动脉用力压迫与股骨。(7)足部出血 在踝关节下侧或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动脉搏动部位(足背动脉)用手压紧。 止血带止血法 1.橡皮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是急救时较简单而效果可靠的止血方法, 但是上止血带后,完全阻断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可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因此非必要时不 可轻易使用,使用后应尽早手术止血 方法:上止血带前,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软 的敷料或衣服、毛巾等垫好,以免止血带绞伤皮肤和肌肉。用橡胶止血带时将橡胶管适当 拉长,缠绕肢体两周并固定好末端,借助橡胶管的弹力,压迫血管阻断血流(见图5-2) 注意事项:上止血带的松紧要适当,以使出血停止为度。不然,过紧会损伤皮肤、神 经和血管:过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有时反而可能造成静脉淤血。上止血带后应附加明显 标志,注明开始使用的时间。止血期间应有专人管理,每隔1h放松止血带1~2min,放松 期间局部应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控制出血 2.气囊止血带:常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部位, 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二、包扎 包扎是外伤急救时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加压止血,固定敷料和 夹板以及减轻疼痛等作用 用物:卷轴绷带(三角巾、多头带等),无菌纱布。在紧急情况下,如无绷带和纱布, 可用清洁的毛巾、被单等替代。 卷轴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1、伤员取舒适的卧位,需抬髙肢体时应给予适当托扶物,并且保持于功能位 2、先作简单清创并覆盖无菌纱布,然后再行绷带包扎。根据伤口部位选择宽度合适的 绷带卷,避免湿绷带或沾染的绷带 对骨隆突处、皮肤皱襞处(如腋下、腹股沟)等处,需用纱布或棉垫加以保护 4、包扎方向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包绕,每周应压住前周的1/3~1/2,包扎开始和终了 时均应环行2周。指(趾〕端尽可能外露,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5、包扎时用力均匀,松紧适当,要牢固、美观和舒适 6、出血伤口处包扎时宜稍加压力,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反折部分不可压在伤口或骨隆 突处,以免加重疼痛或引起压疮。 7、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卷轴带的基本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将绷带作环行的重叠缠绕,下周将上周绷带完全遮盖。用于绷带开始 与结束时,或颈、腕部的包扎 2、蛇形包扎法:先环行2周后,然后以绷带宽度为间隔斜行上绕,各周互不遮盖。选 用于简单的固定,夹板固定多用此法。 3、螺旋形包扎法:先环行2周,然后稍倾斜螺旋向上缠绕,每周遮盖上周的13~1/
9 血:在上臂内侧中点(肱二头肌内侧沟),将肱动脉压迫与肱骨。(6)大腿出血:屈起大腿, 肌肉放松,用两手拇指在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将股动脉用力压迫与股骨。(7)足部出血: 在踝关节下侧或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动脉搏动部位(足背动脉)用手压紧。 止血带止血法 1.橡皮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是急救时较简单而效果可靠的止血方法, 但是上止血带后,完全阻断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可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因此非必要时不 可轻易使用,使用后应尽早手术止血。 方法:上止血带前,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软 的敷料或衣服、毛巾等垫好,以免止血带绞伤皮肤和肌肉。用橡胶止血带时将橡胶管适当 拉长,缠绕肢体两周并固定好末端,借助橡胶管的弹力,压迫血管阻断血流(见图 5-2)。 注意事项:上止血带的松紧要适当,以使出血停止为度。不然,过紧会损伤皮肤、神 经和血管;过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有时反而可能造成静脉淤血。上止血带后应附加明显 标志,注明开始使用的时间。止血期间应有专人管理,每隔 1h 放松止血带 1~2min,放松 期间局部应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控制出血。 2.气囊止血带:常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部位, 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二、包扎 包扎是外伤急救时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加压止血,固定敷料和 夹板以及减轻疼痛等作用。 用物:卷轴绷带(三角巾、多头带等),无菌纱布。在紧急情况下,如无绷带和纱布, 可用清洁的毛巾、被单等替代。 卷轴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1、伤员取舒适的卧位,需抬高肢体时应给予适当托扶物,并且保持于功能位。 2、先作简单清创并覆盖无菌纱布,然后再行绷带包扎。根据伤口部位选择宽度合适的 绷带卷,避免湿绷带或沾染的绷带。 3、对骨隆突处、皮肤皱襞处(如腋下、腹股沟)等处,需用纱布或棉垫加以保护。 4、包扎方向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包绕,每周应压住前周的 1/3~1/2,包扎开始和终了 时均应环行 2 周。指(趾)端尽可能外露,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5、包扎时用力均匀,松紧适当,要牢固、美观和舒适。 6、出血伤口处包扎时宜稍加压力,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反折部分不可压在伤口或骨隆 突处,以免加重疼痛或引起压疮。 7、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卷轴带的基本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将绷带作环行的重叠缠绕,下周将上周绷带完全遮盖。用于绷带开始 与结束时,或颈、腕部的包扎。 2、蛇形包扎法:先环行 2 周后,然后以绷带宽度为间隔斜行上绕,各周互不遮盖。选 用于简单的固定,夹板固定多用此法。 3、螺旋形包扎法:先环行 2 周,然后稍倾斜螺旋向上缠绕,每周遮盖上周的 1/3~1/2
用于躯干和四肢的包扎。 4、8字形包扎法:在伤口上下,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重复作“8”字行旋 转缠绕,每周遮盖上周的1/3~1/2。用于包扎关节附近如肩部、腹股沟、髋关节、足跟与 足背等处 5、回返形包扎法:多用来包扎头部、残肢端或指(趾)端。 三、固定 急救时固定的目的:避免骨折断端在搬运时进一步损伤周围软组织;骨折固定后可以 减轻疼痛,防止创伤性休克;便于搬运。 用物:固定最理想的器材是夹板。若抢救现场没有夹板,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 竹竿、木板、树枝等替代,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借助伤员健侧的肢体或躯干进行临时固定。 另外还需准备棉垫、纱布、绷带、三角巾或毛巾等。 骨折的临时固定法: 1、锁骨骨折:用棉垫或毛巾垫于两腋下,用绷带或三角巾(折叠成带状),分别绕两 肩作8字行包扎,尽量使两肩后张 2、肱骨骨折:用长、短两块夹板,长夹板置于上臂的后外侧,短夹板置于前内侧 在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将肘关节屈曲诚90°,使前臂中立位,再用三角巾或布带 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 3、前臂骨折:取两块合适的夹板,嘱伤员屈肘90°拇指向上,将夹板分别置于前臂 的内、外侧,然后用绷带于两端固定,再用三角巾或布带悬吊于胸前 4、大腿骨折:取一长夹板置伤腿外侧,长度自足跟至腰部或腋下,另一块夹板置伤腿 内侧,长度自足跟至大腿根,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分段固定。(见图5-7) 5、小腿骨折:取长、短2块夹板,分别放置在伤腿外、内侧,然后用绷带分段扎牢 紧急情况下无夹板,可将伤员两下肢并拢,两脚对齐,分段绷扎固定在一起。注意在关节 和小腿之间的空隙处需垫纱布或软织物,以防包扎后骨折部位弯曲。 6、脊柱骨折:将伤员俯卧于硬板上,不使移位 固定的注意事项: 1、有出血的伤口,应先止血与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部位。 2、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可把刺出的骨断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用无菌纱布覆 盖伤口,即作临床固定。 3、固定用的夹板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固定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 下两关节。 4、夹板不可直接与皮肤接触,其间应垫棉织物,尤其在夹板两端,骨突处和悬空部位 应加厚衬垫,防止受压或固定不妥当。 5、固定应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四、搬运 现场搬运伤员的基本原则是:及时、迅速、安全将伤员搬至安全地带,防止再负伤。 从整个急救过程来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将搬运作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规范、科学的搬运对伤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
10 用于躯干和四肢的包扎。 4、8 字形包扎法:在伤口上下,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重复作“8”字行旋 转缠绕,每周遮盖上周的 1/3~1/2。用于包扎关节附近如肩部、腹股沟、髋关节、足跟与 足背等处。 5、回返形包扎法:多用来包扎头部、残肢端或指(趾)端。 三、固定 急救时固定的目的:避免骨折断端在搬运时进一步损伤周围软组织;骨折固定后可以 减轻疼痛,防止创伤性休克;便于搬运。 用物:固定最理想的器材是夹板。若抢救现场没有夹板,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 竹竿、木板、树枝等替代,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借助伤员健侧的肢体或躯干进行临时固定。 另外还需准备棉垫、纱布、绷带、三角巾或毛巾等。 骨折的临时固定法: 1、锁骨骨折:用棉垫或毛巾垫于两腋下,用绷带或三角巾(折叠成带状),分别绕两 肩作 8 字行包扎,尽量使两肩后张。 2、肱骨骨折:用长、短两块夹板,长夹板置于上臂的后外侧,短夹板置于前内侧, 在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将肘关节屈曲诚 90°,使前臂中立位,再用三角巾或布带 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 3、前臂骨折:取两块合适的夹板,嘱伤员屈肘 90°拇指向上,将夹板分别置于前臂 的内、外侧,然后用绷带于两端固定,再用三角巾或布带悬吊于胸前。 4、大腿骨折:取一长夹板置伤腿外侧,长度自足跟至腰部或腋下,另一块夹板置伤腿 内侧,长度自足跟至大腿根,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分段固定。(见图 5-7) 5、小腿骨折:取长、短 2 块夹板,分别放置在伤腿外、内侧,然后用绷带分段扎牢。 紧急情况下无夹板,可将伤员两下肢并拢,两脚对齐,分段绷扎固定在一起。注意在关节 和小腿之间的空隙处需垫纱布或软织物,以防包扎后骨折部位弯曲。 6、脊柱骨折:将伤员俯卧于硬板上,不使移位。 固定的注意事项: 1、有出血的伤口,应先止血与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部位。 2、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可把刺出的骨断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用无菌纱布覆 盖伤口,即作临床固定。 3、固定用的夹板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固定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 下两关节。 4、夹板不可直接与皮肤接触,其间应垫棉织物,尤其在夹板两端,骨突处和悬空部位 应加厚衬垫,防止受压或固定不妥当。 5、固定应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四、搬运 现场搬运伤员的基本原则是:及时、迅速、安全将伤员搬至安全地带,防止再负伤。 从整个急救过程来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将搬运作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规范、科学的搬运对伤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