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县期末及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东城区: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1分) 忆江南° 纳兰容若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时所 做。③嵯峨(cou白):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南妤,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2)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转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 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5分) 12.(1)C(强调“故物“在,而盛景不再,意在感概人世沧桑)(3分) (2)这两个字都体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兴衰更替的凭吊(3分) (3)答题要点:主旨:都是对兴替的凭吊 手法:《忆江南》相对更含蓄隐晦一些 具体结合诗句进行讲解,意思对即可(4分) 语言表达1分 海淀区: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一③题。(10分) 暗香①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 词笔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③,正寂寂。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①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
. 北京市各区县期末及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东城区: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1 分) .忆江南① .纳兰容若②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 时所 做。③嵯峨(cǒu é):高峻。 .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 A.江南好,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 (2)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 . . . (3)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转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 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5 分) 12.(1)C(强调“故物“在,而盛景不再,意在感概人世沧桑)(3 分) (2)这两个字都体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兴衰更替的凭吊(3 分) (3)答题要点:主旨:都是对兴替的凭吊。 手法:《忆江南》相对更含蓄隐晦一些。 具体结合诗句进行讲解,意思对即可(4分)。 语言表达 1 分。 海淀区: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一③题。(10 分) 暗 香①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 词笔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③,正寂寂。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①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 2 0 0 9 0 1 1 5
曲。该词为其一。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 吟咏其下。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③江国,指江南水乡。 ①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上阕“旧时月色”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写月下梅边吹笛的情景,引起了词人对美好 往事的回忆 B.“何逊而今渐老”以下四句,词人以何逊自比表明自己诗情锐减,但眼前竹映疏梅冷香浮动, 撩起了词人的情思。 C.下阕“江国”至“夜雪初积”四句写远方之人折梅投赠,因路遥积雪,元从寄达,词人顿觉冷 清寂寞 D.“翠尊易泣,红尊无言耿相忆”两句,词人托物寄情,将深婉的相思之情移于“翠尊”“红 尊”之上。 E结句“几时见得”,包含了两层意思:梅花落了何时再开故人分别何时重逢。言外有意 韵味深长。 ②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上阕主要运用了 表现手法。(2分) ③“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12.(10分) ①(4分)AC ②(2分)虚实结合(对比)(1分)用典(1分) ③(4分)“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人回忆当年西湖繁梅盛开的情景。一个“压”字,写出 了梅之繁盛,令人赏之不尽(1分)。“寒碧”则写出了湖水的清冷似冰,澄澈如玉(1分)。千树 红梅与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着热烈(1分)。显示出旧时情景之美好,更衬出今日思念之 情深(1分)。意思对即可。 昌平区: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释:①蘋(pin):一种水草。②醒( che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来往议阴晴:行人来来往往,都在讨论着天气变化。 B.荷雨洒衣湿:听得雨打荷上,才发现下雨,才发现衣服被雨洒湿 C.鹊声喧日出:喜鹊喧闹,似乎在告诉人们太阳出来了 D.鸥性狎波平:波平如镜,生性爱水的鸥在水面尽情地玩乐 ②“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情感?(4分) ③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 简要分析。(4分)
曲。该词为其一。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 吟咏其下。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③江国,指江南水乡。 ①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上阕“旧时月色”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写月下梅边吹笛的情景,引起了词人对美好 往事的回忆。 B.“何逊而今渐老”以下四句,词人以何逊自比表明自己诗情锐减,但眼前竹映疏梅,冷香浮动, 撩起了词人的情思。 C.下阕“江国”至“夜雪初积”四句,写远方之人折梅投赠,因路遥积雪,元从寄达,词人顿觉冷 清寂寞。 D.“翠尊易泣,红尊无言耿相忆”两句,词人托物寄情,将深婉的相思之情移于“翠尊” “红 尊”之上。 E.结句“几时见得”,包含了两层意思:梅花落了何时再开,故人分别何时重逢。言外有意, 韵味深长。 ②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上阕主要运用了 和 的 表现手法。(2 分) ③“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4 分) 12.(10 分) ①(4 分)A C ②(2 分)虚实结合(对比)(1 分)用典(1 分) ③(4 分)“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人回忆当年西湖繁梅盛开的情景。一个“压”字,写出 了梅之繁盛,令人赏之不尽(1 分)。“寒碧”则写出了湖水的清冷似冰,澄澈如玉 (1 分)。千树 红梅与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着热烈(1 分)。显示出旧时情景之美好,更衬出今日思念之 情深(1 分)。意思对即可。 昌平区: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 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①蘋(pín):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来往议阴晴:行人来来往往,都在讨论着天气变化。 B.荷雨洒衣湿:听得雨打荷上,才发现下雨,才发现衣服被雨洒湿。 C.鹊声喧日出:喜鹊喧闹,似乎在告诉人们太阳出来了。 D.鸥性狎波平:波平如镜,生性爱水的鸥在水面尽情地玩乐。 ②“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情感?(4 分) ③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 简要分析。(4 分)
12.①A(首联用拟人手法,意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在忙着议论究竟是阴好,还是晴 好)(2分) ②第一问:用了拟人和夸张。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4分。一问2 ③不矛盾。简要分析: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 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 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4分。答出“不矛盾”1分,答出“线索”1分 答出“所写内容”1分,答出“是作者的经历、感受”1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一③题。(10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①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是 (1分) ②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答 ③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 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 向”这一句的?(5分) 答 12.(10分 ①七言绝句。(1分,答出绝句即可得分) ②“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 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 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4分,意思对即可) ③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 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 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5分,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1分,说出 如何拱向给3分,语言表达1分) 诗歌赏析 郎士元,字君胄,是中唐大历年间(766年—779年)的知名诗人。他的《柏林寺南望》 诗通过写登临柏林寺南望见到壮美的远山图景,表达了无限风光往往就在幽僻难行之处的
12.①A(首联用拟人手法,意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在忙着议论究竟是阴好,还是晴 好)(2 分) ②第一问:用了拟人和夸张。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4 分。一问 2 分) ③不矛盾。简要分析: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 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 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4 分。答出“不矛盾”1 分,答出“线索”1 分, 答出“所写内容”1 分,答出“是作者的经历、感受”1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一③题。(10 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①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是 。(1 分) ②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 分) 答: 。 ③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 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 向”这一句的?(5 分) 答: 。 12.(10 分) ①七言绝句。(1 分,答出绝句即可得分) ② “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 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 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4 分,意思对即可) ③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 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 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5 分,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 1 分,说出 如何拱向给 3 分,语言表达 1 分) 诗歌赏析 郎士元,字君胄,是中唐大历年间(766 年—779 年)的知名诗人。他的《柏林寺南望》 一诗,通过写登临柏林寺南望见到壮美的远山图景,表达了无限风光往往就在幽僻难行之处的
人生感受。 全诗的结构依次是:溪上闻钟——微径度林—一青山白云一一西南诸峰。前三句如 水曲折流来,到第四句方才水落潭中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临柏林寺的经过。首句说诗人从溪上乘舟来游远远地就听到了此 寺的钟声。“精舍”,在此指僧人的居所柏林寺。“遥闻精舍钟”,点明了诗人来游的目的地也写 出了此寺对诗人的吸引力。第二句说诗人泊舟上岸,沿着山间小路向上攀登穿越过一大片幽 深的松林终于到达了柏林寺。从“微径度深松”,可以想见此寺地点的幽僻和诗人登临的艰辛 接着诗人在诗的第三、四句就写寺前南望。从诗题中“南望”二字,可知柏林寺当是筑在北面 的山岭上的,故不能远望四周,只能南望。而从第三句的“霁后”二字,则知在诗人登临前此地曾 下过一场雨。诗人在历尽艰辛后立在寺前向南眺望,视野顿时从近景的幽昧中转为开阔,一幅 壮美的远山图景尽收眼底:雨过天睛,远处山岭显得格外青翠,山峦间白云缭绕,西南边的四五 座山峰兀然突起,就像是那飘动的白云描画出来似的。诗的第三句,以“青山”和“云”来概括地 涂抹出“霁后”远山的壮丽。而第四句,则重点描绘出“西南四五峰”的隽秀,一个“画”字,写出了 云彩的灵动和山峰的美妙,更传达了诗人登高远眺难得望见无限风光的惊奇和喜悦之情。 海淀区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23.(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 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 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 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搬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 (4分)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 好?请简述理由。(2分) 答 24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4分
人生感受。 全诗的结构依次是:溪上闻钟——微径度林——青山白云——西南诸峰。前三句如一 水曲折流来,到第四句方才水落潭中。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临柏林寺的经过。首句说诗人从溪上乘舟来游,远远地就听到了此 寺的钟声。“精舍”,在此指僧人的居所柏林寺。“遥闻精舍钟”,点明了诗人来游的目的地,也写 出了此寺对诗人的吸引力。第二句说诗人泊舟上岸,沿着山间小路向上攀登,穿越过一大片幽 深的松林,终于到达了柏林寺。从“微径度深松”,可以想见此寺地点的幽僻和诗人登临的艰辛。 接着诗人在诗的第三、四句就写寺前南望。从诗题中“南望”二字,可知柏林寺当是筑在北面 的山岭上的,故不能远望四周,只能南望。而从第三句的“霁后”二字,则知在诗人登临前此地曾 下过一场雨。诗人在历尽艰辛后立在寺前向南眺望,视野顿时从近景的幽昧中转为开阔,一幅 壮美的远山图景尽收眼底:雨过天晴,远处山岭显得格外青翠,山峦间白云缭绕,西南边的四五 座山峰兀然突起,就像是那飘动的白云描画出来似的。诗的第三句,以“青山”和“云”来概括地 涂抹出“霁后”远山的壮丽。而第四句,则重点描绘出“西南四五峰”的隽秀,一个“画”字,写出了 云彩的灵动和山峰的美妙,更传达了诗人登高远眺,难得望见无限风光的惊奇和喜悦之情。 海淀区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23.(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 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 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搬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 好?请简述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4分)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2)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 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译文:(1) (2) 23.(1)幽静(1分)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2 分)自然清新质朴(1分)。(2)2分,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答出理由的、对原句理解错误 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 24.接触到它之后,才能了解它:亲自实践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艰难(2分)翻越阅五岳画 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2分 潞河中学12月月考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2分) ②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3分) ③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12①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 ②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淸),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答对一点得一分,答对2点得三分) ③以动写静,或反衬。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 北京四中期中试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⑴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⑵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 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幽静(1 分)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2 分)自然清新质朴(1 分)。(2)2 分,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答出理由的、对原句理解错误 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 24.接触到它之后,才能了解它;亲自实践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艰难(2 分)翻越阅五岳画 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2 分〉 潞河中学 12 月月考: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8 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2 分) ②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3 分) ③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 分) 12①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 ②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答对一点得一分,答对 2 点得三分) ③以动写静,或反衬。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 北京四中期中试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 分)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Φ向晩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闻游子唱离歌:游子,泛指岀外远游的人,即作者李颀。离歌,离别之歌。 B.云山况是客中过:对于游子而言,云山带来的是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之感 C.关城树色催寒近:运用拟人,城头那已经开始枯黄的树叶是在催促严寒快点 到来。 D.御苑砧声向晚多:秋深了,天凉了,人们在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 ②请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 (4分) ③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 ①A ②“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③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 光 东城区一模: 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10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朝闻游子唱离歌:游子,泛指出外远游的人,即作者李颀。离歌,离别之歌。 B.云山况是客中过:对于游子而言,云山带来的是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之感。 C.关城树色催寒近:运用拟人,城头那已经开始枯黄的树叶是在催促严寒快点 到来。 D.御苑砧声向晚多:秋深了,天凉了,人们在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 ② 请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 (4 分) 答: ③ 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 分) 答: 12. ①A ②“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③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 光。 东城区一模: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 分)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 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①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 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 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己”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 树林中曾几何时也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 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②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3分) ③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 加以具体分析。(5分) 12.(10分)①、C(2分)都说要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 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不想动的人。 ②(3分)“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1分)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 我逐,斯文已荡然殆尽,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2分) ③(5分)“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 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1分)不是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吧,可也没见得挂冠 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2分) 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作宦 者。(2分) 1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咏笼莺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栖栖”既记述了黄莺被困笼中之事,又描绘了黄莺惶惶不安之态。 B.颔联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黄莺的美好愿望,“无计”一句则揭示了它焦躁的缘 C.“缄”字写出了黄莺的无助悲哀,满腹怨恨却欲言不得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 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①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 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 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 树林中曾几何时也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 史上 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②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3 分) ③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 加以具体分析。(5 分) 12.(10 分)①、C(2 分)都说要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 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不想动的人。 ②(3 分)“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1 分)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 我逐,斯文已荡然殆尽,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2 分) ③(5 分)“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 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1 分)不是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吧,可也没见得挂冠 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2 分) “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作宦 者。(2 分) 17.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③题。(10 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D)(2 分) A.“栖栖”既记述了黄莺被困笼中之事,又描绘了黄莺惶惶不安之态。 B.颔联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黄莺的美好愿望,“无计”一句则揭示了它焦躁的缘 由。 C.“缄”字写出了黄莺的无助悲哀,满腹怨恨却欲言不得
D.作者咏物言志,将自己孤苦无依的痛楚寄寓在了笼中孤莺的身上。 ②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 的用意。(4分) 【参考答案】运用反村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 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基”),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 感情(2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③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 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分。要点“长翅膀少 四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分。要 点 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分。要点“无奈”或 苦”)。意思对即可
D.作者咏物言志,将自己孤苦无依的痛楚寄寓在了笼中孤莺的身上。 ②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 的用意。(4 分) 【参考答案】运用反衬的手法(1 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 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 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 感情(2 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③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 分) 【参考答案】“空”字意为“白白地”(1 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 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 分。要点“长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 分。要 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 分。要点“无奈”或“痛 苦”)。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