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初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书写(4分) 亲爱的同学,字如名片,请你在答题时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 美观。本题将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浙江精神世代传承演化,历久弥新。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从大禹的因 (shi)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xin)尝胆、励精图治;从岳飞、 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儒、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 的(b6)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都给浙江 精神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yun) 2、下面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津津乐道家喻户晓巧夺天工鲜为人知 B、抑扬顿挫世外桃园孜孜不倦谈笑风声 C、拔山涉水历历在目锋芒必露冥思遐想 D、与日具增载歌载舞不求甚解正禁危坐 3、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句子是()(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 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4、古诗文填空(6分) (1)白居易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达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 物的诗句是: 2)诗句 。”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 义的崇高精神。(文天祥《过零丁洋》)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4)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5、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2分)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 化,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 著。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方部分流域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成绝对 性短缺。”这位负责人说,“我国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 20年前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 水资源总量减少25%” 6、名著阅读。(2分)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 写的,作品主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
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初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书写(4 分) 亲爱的同学,字如名片,请你在答题时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 美观。本题将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与运用(2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浙江精神世代传承演化,历久弥新。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从大禹的因 (shì) 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xīn) 尝胆、励精图治;从岳飞、 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儒、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 的(bó) 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都给浙江 精神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yùn) 。 2、下面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津津乐道 家喻户晓 巧夺天工 鲜为人知 B、抑扬顿挫 世外桃园 孜孜不倦 谈笑风声 C、拔山涉水 历历在目 锋芒必露 冥思遐想 D、与日具增 载歌载舞 不求甚解 正禁危坐 3、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句子是( )(2 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 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4、古诗文填空(6 分) (1)白居易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达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 物的诗句是: , 。 (2)诗句:“ , 。”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 义的崇高精神。(文天祥《过零丁洋》)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4)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5、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字数不超过 20 个)。(2 分)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 化,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 著。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方部分流域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成绝对 性短缺。”这位负责人说,“我国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 20 年前减少 17%,水资源总量减少 12%,其中海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 41%, 水资源总量减少 25%”。 6、名著阅读。(2 分)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 写的,作品主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
琪罗和 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 神 7、仿照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2分) 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 的阴影;它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它是 能 。有了谅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类 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8、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藤野先生(15分)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 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一一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 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 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 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 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 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 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 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 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 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2 琪罗和 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 神。 7、仿照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2 分) 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 的阴影;它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它是 , 能 。有了谅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类 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8、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2 分) 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藤野先生(15 分)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 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 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 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 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 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 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 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 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 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 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 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 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髙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 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 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 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9、本文段选自鲁迅的 集(文章体例)《 》。(2分) 10、“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 (2分) 1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 了一惊” 我”又因何“感到一种 不安” (2分) 12、“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和 对科学的 态度。(2分)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4分) (2) (3) (4) 14、本文段主要采用 描写、 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本文段的 记叙顺序是_(3分) (二)苹果皮(15分) 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 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 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 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 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3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 了,同学 100 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 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 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 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 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9、本文段选自鲁迅的 集(文章体例)《 》。(2 分) 10、“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 。(2 分) 1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 了一惊” ;“我”又因何“感到一种 不安” 。(2 分) 12、“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 和 对科学的 态度。(2 分)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4 分) (1) (2) (3) (4) 14、本文段主要采用 描写、 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本文段的 记叙顺序是 。(3 分) (二)苹果皮(15 分) ①那是 30 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 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 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 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 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 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 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 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 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 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 “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 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 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 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模了模 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 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 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 笑着说:“奶奶,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 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 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 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 笑盈盈他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 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 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 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 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 里,一边嚼,一边高兴他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 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
4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 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 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 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 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 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 “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 80 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 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 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模了模 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 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 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 笑着说:“奶奶,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 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 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 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 笑盈盈他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 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 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 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 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 里,一边嚼,一边高兴他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 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
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5、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3 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橫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2分) 17、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 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3分) 18、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你读后 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3分) ①“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怎么样? ②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③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情调或氛围? 19、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 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2分) 20、最能表现本文主题思想的一项是:()(2分) A、歌颂伟大的母爱 B、应发扬“尊敬老人,疼爱子女”的美德 C、不能溺爱孩子 D、过分尊敬老人已不合时宜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1、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5 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5、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3 分) 。 1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2 分) 。 17、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 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 40 个左右。(3 分) 。 18、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你读后 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3 分) ①“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怎么样? 。 ②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 ③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情调或氛围? 。 19、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 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2 分) 。 20、最能表现本文主题思想的一项是:( )(2 分) A、歌颂伟大的母爱 B、应发扬“尊敬老人,疼爱子女”的美德 C、不能溺爱孩子 D、过分尊敬老人已不合时宜 四、文言文阅读(16 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8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1、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22、下面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既加冠(帽子) 执经叩问(磕头) B.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俟其欣悦(等待) D.录毕,走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2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其真不知马也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4、文中语段从两方面表现作者的“嗜学”,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二)齐景公出猎(8分)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 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 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 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③为不祥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与:在其中 ②如:到,往。③曷:怎么 25、解释句中的加点词:(2分) (1)是不与焉 (2)用而不任 26、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召晏子而问之曰”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何陋之有 C、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马之千里者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28、从晏子的话中可以体会到治国的关键是什么?(2分) 五、写作(30分)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 “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 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6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22、下面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既加冠.(帽子) 执经叩.问(磕头) B.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俟.其欣悦(等待) D.录毕,走.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2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其.真不知马也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4、文中语段从两方面表现作者的“嗜学”,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2 分) 。 (二)齐景公出猎(8 分)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 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 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 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③为不祥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①与:在其中。 ②如:到,往。 ③曷:怎么 25、解释句中的加点词:(2 分) (1) 是.不与焉 (2) 用而不任. 26、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召晏子而问之曰”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何陋之有 C、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D、马之千里者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 28、从晏子的话中可以体会到治国的关键是什么?(2 分) 。 五、写作(30 分)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 “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 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书写(4分) 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清楚,得4分;较好的得 3分;较差的得1~2分。(规范的修改不扣分;1~2分从严控制。)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势、薪、博、蕴 2、A 3、B 4、古诗文填空(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千里共婵娟 (4)策之不以其道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6、罗曼·罗兰列夫·托尔斯泰 7、它是一抹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凝结在心中的坚冰。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9、散文、朝花夕拾 10、“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 11、、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 先生费神 严格、严谨 13、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图;了解裹脚 14、语言、行动(动作)、顺叙 15、例如:①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 ②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③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 ④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 ⑤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闻等(每写对一句得1分) 16、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 17、例如:①妈妈心里很矛盾: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应该吃;而奶奶80 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看来也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 ②妈妈心里很内疚:孩子这么想吃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一尝苹果,作 为母亲是不是太狠心了……(要求所描写的心理合乎情理,语句通顺,酌情给分)
7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500 字。 参考答案 一、 书写(4 分) 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清楚,得 4 分;较好的得 3 分;较差的得 1~2 分。(规范的修改不扣分;1~2 分从严控制。) 二、积累与运用(20 分) 1、势、薪、博、蕴 2、A 3、B 4、古诗文填空(6 分)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千里共婵娟 (4) 策之不以其道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6、罗曼•罗兰 列夫•托尔斯泰 7、它是一抹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凝结在心中的坚冰。 8、C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9、散文、朝花夕拾 10、“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 11、、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 先生费神 12、严格、严谨 13、、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图;了解裹脚 14、语言、行动(动作)、顺叙 15、例如:①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 ②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③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 ④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 ⑤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闻等(每写对一句得 1 分) 16、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 17、例如:①妈妈心里很矛盾: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应该吃;而奶奶 80 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看来也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 ②妈妈心里很内疚:孩子这么想吃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一尝苹果,作 为母亲是不是太狠心了……(要求所描写的心理合乎情理,语句通顺,酌情给分)
18、①满嘴香甜 ②苹果皮本来是甜的,哥哥故意说“苦”,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 苹果皮的香甜滋味。 ③温馨甜蜜,和谐融洽 19、尊敬老人,疼爱子女(答出“尊敬老人,给2分;仅答出”疼爱子女“给1 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23、D 24、(1)借书读,每次都抄下来,且及时归还。(2)不怕路途遥远,拜师求学。 25、(!)这(2)信任 26、C 27、去老虎的藏身之地,去蛇的藏身之所(洞穴),看见它们,有什么不吉利呢? 28、为政,要举贤任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五、写作(30分) 根据中考标准评分
8 18、①满嘴香甜 ②苹果皮本来是甜的,哥哥故意说“苦”,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 苹果皮的香甜滋味。 ③温馨甜蜜,和谐融洽 19、尊敬老人,疼爱子女(答出“尊敬老人,给 2 分;仅答出”疼爱子女“给 1 分) 20、B 四、文言文阅读(16 分) 21、C 22、A 23、D 24、(1)借书读,每次都抄下来,且及时归还。(2)不怕路途遥远,拜师求学。 25、(!)这 (2) 信任 26、C 27、去老虎的藏身之地,去蛇的藏身之所(洞穴),看见它们,有什么不吉利呢? 28、为政,要举贤任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五、写作(30 分) 根据中考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