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附中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2007年10月12日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ke)罗绮(yi)荡漾(ying)橘子洲(j) B粗糙(cao)长篙(gao)幽咽(ye) 残羹冷炙(zhi) C.佝偻(10u)倾圮(q1)春帷(wei) 跫音不响( qiong) D.漪沦(yi) 踟蹰(zhu)稻穗(shui)竞自由(jing)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笙箫( sheng)发酵(xiao)漫溯(shuo)挥斥方遒(qi) B.笑涡(w) 纤绳(xian)深邃(shui)岁月稠(chou) C.屏息(bing) 眷属(juan)青荇(xing)怅寥廓(liao) D.雾霭(ai) 慰藉(j)憧憬( chong)做窠鸣叫(chao) 3.下列诗句中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 的容光。 (2)好像是朋友的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3)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 的声调,你的 的音响 A.忧郁娇美阴沉深渊 B.娇美忧郁深渊阴沉 C.娇美忧郁阴沉深渊 D.忧郁娇美深渊阴沉 4.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过了桥,就是那幢新哥德式的大楼,从小船上望过去, 透过河畔婆娑的柳 影,好像望见剑桥往日的岁月。我不由得惊呼:“这柳树怎么会长得这么大?” ①天高云淡,地阔草荣, ②地阔草荣,天高云淡 ③秀美的风景令人屏息。 ④风景的秀美令人屏息。 ⑤我的视线也随着舟行而展开 ⑥随着舟行,我的视线也随之展开 A.①③⑤ B.⑤①③C.②④⑥D.①④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作者通过对一些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了对尘世幸福生活 的向往 B.张教授热衷于研究徐志摩,是因为挚爱徐志摩的诗所造成的。 C.普希金的《致大海》把大海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倾诉了自己被流放后对自由的向往和 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D.郑愁予、余光中的很多诗作都告诉我们,海峡绝对阻挡不了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热 忱愿望和澎湃的心。 6.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及词语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落笔,诗人便将自己置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之 中,当然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属于写实兼写虚手法。 B.“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一一这是近观和远眺 还包括长天的鹰、水底的鱼一一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 广度、深度和透明度。 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不仅是对上述各物象的总结,也是将物象提升为意象的一个概 共11页第1页
共 11 页 第 1 页 河南师大附中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2007 年 10 月 12 日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kē) 罗绮.(yǐ) 荡漾.(yànɡ) 橘.子洲(jú) B.粗糙.(cāo) 长篙.(gāo) 幽咽.(yè) 残羹冷炙.(zhì) C.佝偻.(lóu) 倾圮.(qǐ) 春帷.(wéi) 跫.音不响(qióng) D.漪.沦(yī) 踟蹰.(zhú) 稻穗.(shuì) 竞.自由(jìn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笙.箫(shēng) 发酵.(xiào) 漫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 B.笑涡.(wō) 纤.绳(xiàn) 深邃.(shuì) 岁月稠.(chóu) C.屏.息(bǐnɡ) 眷.属(juàn) 青荇.(xìnɡ) 怅寥.廓(liáo) D.雾霭.(ǎi) 慰藉.(jí) 憧.憬(chōng) 做窠.鸣叫(cháo) 3.下列诗句中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____________的容光。 (2)好像是朋友的____________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3)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____________的声调,你的____________的音响。 A.忧郁 娇美 阴沉 深渊 B.娇美 忧郁 深渊 阴沉 C.娇美 忧郁 阴沉 深渊 D.忧郁 娇美 深渊 阴沉 4.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过了桥,就是那幢新哥德式的大楼,从小船上望过去, 透过河畔婆娑的柳 影,好像望见剑桥往日的岁月。我不由得惊呼:“这柳树怎么会长得这么大?” ①天高云淡,地阔草荣, ②地阔草荣,天高云淡, ③秀美的风景令人屏息。 ④风景的秀美令人屏息。 ⑤我的视线也随着舟行而展开: ⑥随着舟行,我的视线也随之展开: A.①③⑤ B.⑤①③ C.②④⑥ D.①④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作者通过对一些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了对尘世幸福生活 的向往。 B.张教授热衷于研究徐志摩,是因为挚爱徐志摩的诗所造成的。 C.普希金的《致大海》把大海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倾诉了自己被流放后对自由的向往和 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D.郑愁予、余光中的很多诗作都告诉我们,海峡绝对阻挡不了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热 忱愿望和澎湃的心。 6.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及词语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落笔,诗人便将自己置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之 中,当然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属于写实兼写虚手法。 B.“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近观和远眺; 还包括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 广度、深度和透明度。 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不仅是对上述各物象的总结,也是将物象提升为意象的一个概
括。“万类”中,无论是静态物,还是动态物,诗人均赋予它们灵性,一个“竞自由”,便使 万类”鲜活起来。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侣”们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一些激 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各路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万户侯一一本为汉朝设置的一种高级 爵位,此处指代大军阀、大官僚。 7.下面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牌,是词人填词所依据的曲调的名称。词牌的得名,大都有具体来源,如“沁园春”。 宋以前的词均为单调;宋以后分上下阕,且又派生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本词114字,属长调。 B.上阕重在绘景。以“看”和“怅”作为构筑词上阕的线索。“看”总领七句,刻画出 幅立体的、辽阔无垠的、色彩绚烂的江南秋景;秋景虽然活泼,充满生机,而诗人的心情却 是惆怅的一一山河越是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呼唤革命的到来。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作为构筑词下阕的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 引领七句,极写豪迈之情,使下阕中的人物举动与上阕中的物象与意象相呼应,突现了“竞 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将诗的情调推向更美的意境。 D.诗人善于以色彩搭配来活画景物的盎然生机调动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所进 行的描写,催生出读者全方位的美感享受,使读者在感受感伤情调的同时也感受到壮美。 8.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以乱易整,不武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夫晋,何厌之有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0.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少益耆食最少,不肖 B.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徐公何能及君也 妇人异甚王之蔽甚矣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老妇必唾其面 12.加点的词与“赵王之子孙侯者”中的“侯”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B.朝服衣冠 C.质于齐 D.其继有在者乎 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少益耆食 B.必勿使反 C.没死以闻 D.曾不能疾走 1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唯利是图 B.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忌不自信。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5.下列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词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蕃:生息、繁殖 C.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能够没有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建造宫阙 16.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行李之往来B.国之孺子之游者C.四方之士来者D.马之千里者 17.下列加点词语表示谦称的是 A.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二、背诵翻译(35分,其中默写题每句1分,共10分) 共11页第2页
共 11 页 第 2 页 括。“万类”中,无论是静态物,还是动态物,诗人均赋予它们灵性,一个“竞自由”,便使 “万类”鲜活起来。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侣”们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一些激 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各路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万户侯——本为汉朝设置的一种高级 爵位,此处指代大军阀、大官僚。 7.下面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牌,是词人填词所依据的曲调的名称。词牌的得名,大都有具体来源,如“沁园春”。 宋以前的词均为单调;宋以后分上下阕,且又派生出长调(91 字以上)、中调(59~90 字)、 小令(58 字以内)。本词 114 字,属长调。 B.上阕重在绘景。以“看”和“怅”作为构筑词上阕的线索。“看”总领七句,刻画出一 幅立体的、辽阔无垠的、色彩绚烂的江南秋景;秋景虽然活泼,充满生机,而诗人的心情却 是惆怅的——山河越是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呼唤革命的到来。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作为构筑词下阕的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 引领七句,极写豪迈之情,使下阕中的人物举动与上阕中的物象与意象相呼应,突现了“竞 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将诗的情调推向更美的意境。 D.诗人善于以色彩搭配来活画景物的盎然生机调动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所进 行的描写,催生出读者全方位的美感享受,使读者在感受感伤情调的同时也感受到壮美。 8.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以乱易整,不武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夫晋,何厌之有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10.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少.益耆食 最少.,不肖 B.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徐公何能及.君也 C.妇人异甚. 王之蔽甚.矣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老妇必唾其面. 12.加点的词与“赵王之子孙侯者”中的“侯”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B.朝服.衣冠 C.质.于齐 D.其继.有在者乎 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少益耆食 B.必勿使反 C.没死以闻 D.曾不能疾走 1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唯利是图 B.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忌不自信。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5.下列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 是:判断词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蕃:生息、繁殖。 C.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能够没有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建造宫阙 16.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行李之往来 B.国之孺子之游者 C.四方之士来者 D.马之千里者 17.下列加点词语表示谦称的是 A.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B.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D.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二、背诵翻译(35 分,其中默写题每句 1 分,共 10 分)
18.《左传》,又名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历史著作,也是 优秀的散文著作。 19.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数月之 后 ;期年之后, 20.携来百侣曾游 挥 斥方遒 21、把下面所选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22.把下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 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 变而合时也。(《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3分) (2)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4分) (3)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6分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 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 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 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 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 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 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 共11页第3页
共 11 页 第 3 页 18.《左传》,又名《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历史著作,也是 优秀的散文著作。 19.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 ;数月之 后, ;期年之后, 。 20.携来百侣曾游。 。 , ; ,挥 斥方遒。 21、把下面所选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 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22.把下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 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 变而合时也。(《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3 分) (2)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4 分) (3)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6 分)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 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 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 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 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 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 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
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 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內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 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 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 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遺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 言中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 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 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 确立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23.在第一段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 (1)这句话的含义是 (2)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24.在第二段指出了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什么?(4分) 25.第二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6.第四段中说: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 的艺术转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27.根据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忽略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就是抹煞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 B.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词语、体式、音乐、韵律、色彩等方面。 C.从古典诗歌中寻根探源,不只是指向古典诗歌学习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 D.诗人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是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现:诗人的造诣就在于 既能熟练掌握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又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 E.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是诗人在创作实践中,认识由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 (1—28题答案请答在第二张试卷上,只交第二张试卷。) 共11页第4页
共 11 页 第 4 页 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 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 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 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 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 言中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 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 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 确立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23.在第一段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 (1)这句话的含义是 (2 分) (2)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2 分) 24.在第二段指出了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什么?(4 分) 25.第二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2 分) 26.第四段中说: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 的艺术转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 分) 27.根据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忽略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就是抹煞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 B.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词语、体式、音乐、韵律、色彩等方面。 C.从古典诗歌中寻根探源,不只是指向古典诗歌学习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 D.诗人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是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现;诗人的造诣就在于 既能熟练掌握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又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 E.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是诗人在创作实践中,认识由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 (1—28 题答案请答在第二张试卷上,只交第二张试卷。)
、选择题(34分) 1-5 6-10 16-17 二、背诵翻译(35分,其中默写题每句1分,共10分) 18.《左传》,又名《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历史著作 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19.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月之后, ;期年之后, 20.携来百侣曾游。 挥斥方遒 21、把下面所选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22.把下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3分) (2)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4分) (3)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3分) 23.在第一段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 (1)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 共11页第5页
共 11 页 第 5 页 一、选择题(34 分) 1—5 6—10 11—15 16-17 二、背诵翻译(35 分,其中默写题每句 1 分,共 10 分) 18.《左传》,又名《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历史著作, 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19.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 ;数 月之后, ;期年之后, 。 20.携来百侣曾游。 。 , ; , 挥斥方遒。 21、把下面所选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 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22.把下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3 分) (2)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4 分) (3)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3 分) 23.在第一段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 (1)这句话的含义是 (2 分)
(2)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24.在第二段指出了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什么?(4分) 25.第二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6.第四段中说: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 舞”的艺术转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27.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四、语言运用(16分) 28.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正确断句。(4分)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于是高后 患之乃使使召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 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 29.仿照示例,批评腊梅,并另选对象分别从褒扬和批评的角度各写一个句子。(6分) 示例蜡烛褒扬:每燃烧·段,都贡献一份光和热。 批评:过分地炫耀,终究会被泪水淹没 ①腊梅褒扬:每开放一次,都展现出傲霜的风骨和不屈的气节。 批 评 褒 扬 批 30.下面是一个中学生写给王力先生的信的正文,有三处措辞不妥,请找出并修改。(6分) 我能给您写信,很为您感到荣幸①。您是大语言学家,知识渊博,写了那么多书②,给 我们这些初生牛犊③以很深的影响④。我喜欢读您的书,可当地⑤偏僻,很难买到。请您受 劳⑥为我邮一本您写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恳请⑦您复信教诲⑧ 共11页第6页
共 11 页 第 6 页 (2)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2 分) 24.在第二段指出了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什么?(4 分) 25.第二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2 分) 26.第四段中说: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 舞”的艺术转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 分) 27.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四、语言运用(16 分) 28.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正确断句。(4 分) 高 祖 崩 吕 太 后 使 使 召 赵 王 其 相 周 昌 令 王 称 疾 不 行 于 是 高 后 患 之 乃 使 使 召 周 昌 至 谒 高 后 高 后 怒 而 骂 周 昌 曰 尔 不 知 我 之 怨 戚 氏 乎 而 不 遣 赵 王 何 29.仿照示例,批评腊梅,并另选对象分别从褒扬和批评的角度各写一个句子。(6 分) [示例]蜡烛 褒扬:每燃烧一段,都贡献一份光和热。 批评:过分地炫耀,终究会被泪水淹没。 ①腊 梅 褒扬:每开放一次,都展现出傲霜的风骨和不屈的气节。 批 评: ② 褒 扬: 批 评: 30.下面是一个中学生写给王力先生的信的正文,有三处措辞不妥,请找出并修改。(6 分) 我能给您写信,很为您感到荣幸①。您是大语言学家,知识渊博,写了那么多书②,给 我们这些初生牛犊③以很深的影响④。我喜欢读您的书,可当地⑤偏僻,很难买到。请您受 劳⑥为我邮一本您写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恳请⑦您复信教诲⑧
五、作文(50分)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个和尚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条小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 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过 了5年。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的和尚没在意。哪知第二天、第三天、 每四天……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左边山上的和尚都没有下山挑水,右边山上的和尚急了,他 爬上左边那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只见他的老朋友正在打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 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水?”左边山上的和尚 带他进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5年来,我毎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 即使有时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来了,当然不必再去山下挑水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但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注 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共11页第7页
共 11 页 第 7 页 五、作文(50 分)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个和尚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条小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 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过 了 5 年。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的和尚没在意。哪知第二天、第三天、 每四天……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左边山上的和尚都没有下山挑水,右边山上的和尚急了,他 爬上左边那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只见他的老朋友正在打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 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水?”左边山上的和尚 带他进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 5 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 即使有时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来了,当然不必再去山下挑水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但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注 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⑤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共11页第8页
共 11 页 第 8 页
「工 附中高一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2007年10月12日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B2.C3.C解析:首先看第(3)句,“深渊的声调”搭配不当,可以排除B、D两项; 再看第(1)、(2)两句,“忧郁的容光”与“娇美的怨诉”都搭配不当,可以排除A项,故选 C项。这里列举出的只是一种方法,最好能根据语言环境及所给词语的意思一一作出判断 4.D(①句观察顺序由下而上,更好衔接下文;接下来“令人屏息”的是风景的美的程度 宜选④;接下来是“视线”的拓展,⑤比⑥主语更明确。做排序连贯题要注意五个步骤, 首先确定语段的性质,明确是属于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哪一类,就为正确做题打下了基 础:二要抓住关键性字词,理出文脉思路;三要找出主干句、支撑句;四要找准代词指代对 象,确定局部或整体的首尾句;五要借助语感,最后认真仔细的读两遍。) 5.A解析:B项句式杂糅,“是因为……所造成的”仅能选择一种说法;C项偷换了主语,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致大海》”,后一分句的主语应为“普希金”;D项搭配不当,去掉 “和澎湃的心” 6.A,解析:A项中末句的表述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 并未点明时间、事件,“寒秋”点明时间。非写虚手法。 7.D,解析:D“使读者在感受感伤情调的同时也感受到壮美”表述有误。 8.B9.B10.D11.C12.D13.D14.D15.B16.A,解析:A无特殊之处,其他 项为定语后置句。17.C 二、背诵翻译(35分,其中默写题每句1分,共10分) 18—20略 共11页第9页
共 11 页 第 9 页 附中高一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 2007 年 10 月 12 日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B 2. C 3.C 解析:首先看第(3)句,“深渊的声调”搭配不当,可以排除 B、D 两项; 再看第(1)、(2)两句,“忧郁的容光”与“娇美的怨诉”都搭配不当,可以排除 A 项,故选 C 项。这里列举出的只是一种方法,最好能根据语言环境及所给词语的意思一一作出判断。 4.D(①句观察顺序由下而上,更好衔接下文;接下来“令人屏息”的是风景的美的程度, 宜选④;接下来是“视线”的拓展,⑤比⑥主语更明确。做排序连贯题要注意五个步骤,一 首先确定语段的性质,明确是属于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哪一类,就为正确做题打下了基 础;二要抓住关键性字词,理出文脉思路;三要找出主干句、支撑句;四要找准代词指代对 象,确定局部或整体的首尾句;五要借助语感,最后认真仔细的读两遍。) 5.A 解析:B 项句式杂糅,“是因为……所造成的”仅能选择一种说法;C 项偷换了主语,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致大海》”,后一分句的主语应为“普希金”;D 项搭配不当,去掉 “和澎湃的心”。 6.A,解析:A 项中末句的表述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 并未点明时间、事件,“寒秋”点明时间。非写虚手法。 7.D,解析:D“使读者在感受感伤情调的同时也感受到壮美”表述有误。 8.B 9.B 10.D 11.C 12.D 13.D 14.D 15.B 16.A,解析:A 无特殊之处,其他 三项为定语后置句。17.C 二、背诵翻译(35 分,其中默写题每句 1 分,共 10 分) 18—20 略
21.(1)如果使郑国灭亡而对你有利,冒昧的用这种方式麻烦你。(若,亡,以之 (2)已经在东边是郑国成为他的边境,又想扩大它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 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东,封,阙,焉) (3—6)略,注意要直译,抓住关键字词、句式 22.(1)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也)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 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得分点:①以、为,②互文见义) (2)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的;教导他人不厌倦,是用来 培养别人的。(得分点:①学问,②所以,③治) (3)(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为了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得分点:①所以, 得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6分) 23.【答案】(1)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2)提出中心论点。【解析】此题考 查对语句的理解。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诗的意义与本质,总是包含于 语言形式之中。整篇文章谈的就是诗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性,作者在第一段中以问句的形式提 了出来 24.【答案】①外形式与内形式不可分。②无外形式,内形式失去依托;无内形式,外形式 成空壳。【解析】此题考査对段落内容的概括能力。第二段主要谈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 段中的几个句子很明显地表现了这种关系,仔细读一读,是能够找到答案的。 25.【答案】指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解析】此题考查对词 语的语境义的理解。段中说“没有‘内形式',“外形式’就成了空壳”,而“内形式”是“对 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所以这个“空壳”指的是,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 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 26.【答案】为使新诗创作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更要高度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解析】此题 考査对比喻的理解能力。从“走路”到“跳舞”的艺术转变,也就是指新诗创作,由不自由 和不甚自由到自由的创作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就在于“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 η7.【答案】AE【解析】此题考査对文中观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诗体语言是诗歌形式因 素之一,忽略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的艺术转化,有可能抹煞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A 项把可能性说成了现实性。对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的认识过程,文章没有涉及;文章主要谈 了“确立新诗形式本体意识”的重要性,所以E项是错误的。 四、语言运用(16分) 28.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正确断句。(4分)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 19.仿照示例,批评腊梅,并另选对象分别从褒扬和批评的角度各写一个句子。(6分) ①过分地清髙孤傲,终究不能成为春天百花园中的一员。②例如赞美彩虹:哪怕只有 瞬间的绚丽,也要把美丽留给人间 25.(6分)①处的“很为您”,删去。③处的“初生牛犊”,改为“后生(或学生)”。⑤处 的“当地”,改为“本地”。【解析】本题考査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做本题第一要 共11页第10页
共 11 页 第 10 页 21.(1)如果使郑国灭亡而对你有利,冒昧的用这种方式麻烦你。(若,亡,以之) (2)已经在东边是郑国成为他的边境,又想扩大它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 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东,封,阙,焉) (3—6)略,注意要直译,抓住关键字词、句式。 22.(1)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也)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 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得分点:①以、为,②互文见义) (2)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的;教导他人不厌倦,是用来 培养别人的。(得分点:①学问,②所以,③治) (3)(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为了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得分点:①所以,② 得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6 分) 23.【答案】(1)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2)提出中心论点。【解析】此题考 查对语句的理解。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诗的意义与本质,总是包含于 语言形式之中。整篇文章谈的就是诗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性,作者在第一段中以问句的形式提 了出来。 24.【答案】①外形式与内形式不可分。②无外形式,内形式失去依托;无内形式,外形式 成空壳。【解析】此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概括能力。第二段主要谈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 段中的几个句子很明显地表现了这种关系,仔细读一读,是能够找到答案的。 25.【答案】指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解析】此题考查对词 语的语境义的理解。段中说“没有‘内形式’,‘外形式’就成了空壳”,而“内形式”是“对 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所以这个“空壳”指的是,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 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 26.【答案】为使新诗创作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更要高度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解析】此题 考查对比喻的理解能力。从“走路”到“跳舞”的艺术转变,也就是指新诗创作,由不自由 和不甚自由到自由的创作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就在于“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 27.【答案】AE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观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诗体语言是诗歌形式因 素之一,忽略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的艺术转化,有可能抹煞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A 项把可能性说成了现实性。对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的认识过程,文章没有涉及;文章主要谈 了“确立新诗形式本体意识”的重要性,所以 E 项是错误的。 四、语言运用(16 分) 28.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正确断句。(4 分)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 19.仿照示例,批评腊梅,并另选对象分别从褒扬和批评的角度各写一个句子。(6 分) ①过分地清高孤傲,终究不能成为春天百花园中的一员。②例如赞美彩虹:哪怕只有一 瞬间的绚丽,也要把美丽留给人间。 25.(6 分)①处的“很为您”,删去。③处的“初生牛犊”,改为“后生(或学生)”。⑤处 的“当地”,改为“本地”。【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做本题第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