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炭疽芽隐杆菌 (3.artracis) 需氧芽胞杆菌属: 需氧,形成芽胞,革兰阳性大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炭疽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其他:不致病 枯草芽胞杆菌 或条件致病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第三节 炭疽芽胞杆菌 ( B.anthracis ) • 需氧芽胞杆菌属: 需氧,形成芽胞,革兰阳性大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炭疽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其他: 不致病 枯草芽胞杆菌 或条件致病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是 炭疽 人人类最早认识和研究的重要疫病之一。 该病对现代微生物学的奠基和发展具有重要历 史意义 1、1876年,Koch首次以该病作为描述细菌 性病因的第一种模型。 2、该病病原菌炭疽杆菌是用显微镜从染病动 物材料中检出的第一种微生物
是 炭疽 人人类最早认识和研究的重要疫病之一。 该病对现代微生物学的奠基和发展具有重要历 史意义 1、1876年,Koch首次以该病作为描述细菌 性病因的第一种模型。 2、该病病原菌炭疽杆菌是用显微镜从染病动 物材料中检出的第一种微生物
3、该病是以纯培养物在实验动物中人 工感染成功的第一种疫病。 4、1880年~1881年巴斯德用该病原研制 成功第一种活菌减毒疫苗,并有力的 推动了现代免疫学的发展。 郭霍法则(Koch's postulates,1884年)
3、该病是以纯培养物在实验动物中人 工感染成功的第一种疫病。 4、1880年~1881年巴斯德用该病原研制 成功第一种活菌减毒疫苗,并有力的 推动了现代免疫学的发展。 郭霍法则(Koch’s postulates,1884年)
,生物学 性状 致病菌中 最大的革 兰阳性粗 大杆菌; 有氧环境 产生芽胞 芽孢杆菌属,炭疽芽孢杆菌的芽孢是椭圆形,位于菌体中 间
致病菌中 最大的革 兰阳性粗 大杆菌; 有氧环境 产生芽胞 一 .生物学 性状
有毒株在 体内和血 清培养基 产生荚膜 炭疽芽孢杆菌,荚膜染成紫红色
有毒株在 体内和血 清培养基 产生荚膜
9tt 25 生长在琼脂培养基炭疽芽孢杆菌光滑型和粗糙型菌落。左侧:野生型菌 株6602:右侧:变异株R1
抗原结构 1.结构抗原 荚膜多肽抗原、菌体多糖抗原和芽胞特异抗原 (抗吞噬、血清学诊断价值、Asco热沉淀反应) 2.炭疽毒素复合物 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组成 三者结合才能发挥毒性作用
•抗原结构 1.结构抗原 荚膜多肽抗原、菌体多糖抗原和芽胞特异抗原 (抗吞噬、血清学诊断价值、Ascoli热沉淀反应) 2 .炭疽毒素复合物 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组成 三者结合才能发挥毒性作用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强 煮沸10min或干热140°C3h灭活; 在干燥土壤或皮毛中能存活数年至20年; 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强(5%石炭酸5d杀死); 对碘及氧化剂较敏感; *繁殖体的抵抗力弱 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敏感 (青霉素串珠试验)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强 煮沸10min或干热140ºC 3h灭活; 在干燥土壤或皮毛中能存活数年至20年; 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强(5%石炭酸5d杀死); 对碘及氧化剂较敏感; *繁殖体的抵抗力弱 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敏感 (青霉素串珠试验)
致病性与晚疫性 致病物质:主要有二种 荚膜:由质粒编码,具有抗吞噬作用 炭疽毒素:由质粒编码(致死主要因素) 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 水肿因子 (edema factor,EF) 致死因子 (lethal factor,LF)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主要有二种 荚膜:由质粒编码,具有抗吞噬作用 炭疽毒素:由质粒编码(致死主要因素) 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 水肿因子 (edema factor , EF) 致死因子 (lethal factor,LF)(Lethal factor,LF)
•致病机理 1.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 加,局部出现水肿. 2.微循环回流血量减少,血液呈高凝状态, 导致DIC和感染性休克. 3.炭疽杆菌可阻塞毛细血管,使组织缺氧、 缺血,形成血栓
•致病机理 1.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 加,局部出现水肿. 2.微循环回流血量减少,血液呈高凝状态, 导致DIC和感染性休克. 3.炭疽杆菌可阻塞毛细血管,使组织缺氧` 缺血,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