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墨家的经验论 哲学与名家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1 第五章 墨家的经验论 哲学与名家
墨家思規渊源与概况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2 一、 墨家思想渊源与概况
(一)思想渊源 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 夷九州也.禹亲自操稟耜(音 si)而九杂天下之川l;腓无拔, 胫无毛,沐甚雨,栉(zhi)疾 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 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 以裘褐为衣,以为服,日夜不 休,以自苦为极,日:不能如此, 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3 (一)思想渊源 • “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 夷九州也……禹亲自操稾耜(音 si)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拔, 胫无毛,沐甚雨,栉(zhi)疾 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 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 以裘褐为衣,以 为服,日夜不 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 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
《兼爱下》 禹日:济济有众,咸听朕 非唯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 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 对诸群,以征有苗。禹之征有 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贵,千福 禄,乐耳目也。以求兴天下之 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 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禹求 焉,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4 • 《兼爱下》: • 禹曰:济济有众,咸听朕言。 非唯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 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 对诸群,以征有苗。禹之征有 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贵,千福 禄,乐耳目也。以求兴天下之 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 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禹求 焉
(二)墨子生平与著述 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活动年代约在孔 孟之间 墨子熟悉木工和多种手工业技术,其技艺之 髙堪与古代的鲁班相媲美。《墨子·公输》载: “须臾斫(zhuo)三寸之木, 而任五十石之重。”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5 (二)墨子生平与著述 • 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活动年代约在孔 孟之间。 • 墨子熟悉木工和多种手工业技术,其技艺之 高堪与古代的鲁班相媲美。《墨子·公输》载: • “须臾斫(zhuo)三寸之木, 而任五十石之重
以墨子为代表的一派学人, 史称墨家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 中《尚贤》《兼爱》等十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墨子的 思想,其它则是其后人记录 墨子言行或者发挥其思想的 作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6 • 以墨子为代表的一派学人, 史称墨家。 •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 中《尚贤》《兼爱》等十一 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墨子的 思想,其它则是其后人记录 墨子言行或者发挥其思想的 作品
二、前期墨家的主要 思想主张 (一)墨子的技术活动与认识论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7 二、前期墨家的主要 思想主张 • (一)墨子的技术活动与认识论
子墨子日:天下从事者,不可以 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 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 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 绳,正以悬,平以水。无巧工不 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 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 从事,犹逾己。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8 •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 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 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 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 绳,正以悬,平以水。无巧工不 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 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 从事,犹逾己
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 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 度。此皆不若百工辯也 天 ●●●●@● 之所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 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既以天为法,天之行作有为,必 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之 所不欲则止之。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9 • 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 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 度,此皆不若百工辩也。……天 之所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 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既以天为法,天之行作有为,必 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之 所不欲则止之
“三表法”: 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 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言日:有本之者,有原之 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 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 废(发)以为刑政,观在中国家 百姓人民之利。 2/22/2021501AM
2/22/2021 5:01 AM 10 • “三表法”: • 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 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 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 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 废(发)以为刑政,观在中国家 百姓人民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