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 2021/2/22
2021/2/22 1 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
从公元589年到公元960年,中国经历了隋 朝、唐朝与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隋朝历史虽 短,但在思想上采取“三教并用”的政策,使 三教鼎立的格局在隋朝基本形成。唐王朝更加 注意实施儒释道三教并用的政策。道教受到大 力提倡,佛教发展出现强劲气势,儒家思想在 治国中的地位依然如故。“安史之乱”使意识 形态出现一些矛盾与冲突。五代十国,华夏恢 宏气势烟消云散 2021/2/22
2021/2/22 2 从公元589年到公元960年,中国经历了隋 朝、唐朝与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隋朝历史虽 短,但在思想上采取“三教并用”的政策,使 三教鼎立的格局在隋朝基本形成。唐王朝更加 注意实施儒释道三教并用的政策。道教受到大 力提倡,佛教发展出现强劲气势,儒家思想在 治国中的地位依然如故。 “安史之乱”使意识 形态出现一些矛盾与冲突。五代十国,华夏恢 宏气势烟消云散
第 隋朝至初唐政治哲学的主要建树 2021/2/22
2021/2/22 3 第一章 隋朝至初唐政治哲学的主要建树
政治哲学就是从哲学理论的高度对其政治体制 以及治国方略进行论证的学说。就理论形态看,中 国历史上并没有独立的政治哲学,但在有关的著作 中却大量涉及这个学科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观察 隋朝至初唐的文化,我们可以发现一部分有益的资 料。之所以把隋朝与初唐联系起来,是因为隋朝尽 管短促,但却在政治文化体制上为初唐的思想建设 奠定了基础。就政治哲学的建树而言,隋朝的许多 学者在研讨传统经学时往往花费诸多笔力以阐发自 己的见解。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是王通的论著。 2021/2/22
2021/2/22 4 政治哲学就是从哲学理论的高度对其政治体制 以及治国方略进行论证的学说。就理论形态看,中 国历史上并没有独立的政治哲学,但在有关的著作 中却大量涉及这个学科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观察 隋朝至初唐的文化,我们可以发现一部分有益的资 料。之所以把隋朝与初唐联系起来,是因为隋朝尽 管短促,但却在政治文化体制上为初唐的思想建设 奠定了基础。就政治哲学的建树而言,隋朝的许多 学者在研讨传统经学时往往花费诸多笔力以阐发自 己的见解。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是王通的论著
王通的王道政治论 2021/2/22
2021/2/22 5 一、王通的王道政治论
王通,字仲淹(580-617 约生于北周大象 年(一说生于隋 开皇四年即584 年),卒于隋大业 十三年,门人称之 曰“文中子”。 2021/2/22
2021/2/22 6 王通,字仲淹(580-617) 约生于北周大象 二年(一说生于隋 开皇四年即584 年),卒于隋大业 十三年,门人称之 曰“文中子”
(一)王通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 王通的政治哲学的内容可能从三个方 面加以考察 2021/2/22
2021/2/22 7 (一)王通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 王通的政治哲学的内容可能从三个方 面加以考察
1、尚古的社会理想 王通政治哲学的着眼点是他对社会制度 的理想化。他说: 古昔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 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是以至治之 代,五典潜,五礼措,五服不章。人知饮食 不知盖藏。人知群居,不知爱敬,上如标枝 下如野鹿。何哉?盖上无为,下自足故也 (《中说》卷九) 2021/2/22
2021/2/22 8 1、尚古的社会理想 王通政治哲学的着眼点是他对社会制度 的理想化。他说: 古昔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 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是以至治之 代,五典潜,五礼措,五服不章。人知饮食, 不知盖藏。人知群居,不知爱敬,上如标枝, 下如野鹿。何哉?盖上无为,下自足故也。 (《中说》卷九)
紧接着对社会之更替进行对比性的说明: 昔舜禹继轨而天下朴,夏桀承之而天下诈。 成汤放桀而在下平,殷纣承之而天下陂。文武 治而幽厉散,文景宁而桓灵失。斯则治乱相易 浇淳有由。(《中说》卷九) 2021/2/22
2021/2/22 9 紧接着对社会之更替进行对比性的说明: 昔舜禹继轨而天下朴,夏桀承之而天下诈。 成汤放桀而在下平,殷纣承之而天下陂。文武 治而幽厉散,文景宁而桓灵失。斯则治乱相易, 浇淳有由。(《中说》卷九)
2、确立儒家正统 王通的贡献在于,重新评估南北学派之中哪 家代表正统政权的儒教观念。他说: 晋制命者之罪也,苻秦何逆!昔周制至公 命,故齐桓、管仲不得而背也。晋制至私之命, 故苻秦王猛不得而事也。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 乎!是以武王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纣,齐桓不敢 逆天命背人而黜周。故曰晋之罪也,苻秦何逆! (《中说》卷四) 2021/2/22
2021/2/22 10 2、确立儒家正统 王通的贡献在于,重新评估南北学派之中哪 一家代表正统政权的儒教观念。他说: 晋制命者之罪也,苻秦何逆!昔周制至公之 命,故齐桓、管仲不得而背也。晋制至私之命, 故苻秦王猛不得而事也。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 乎!是以武王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纣,齐桓不敢 逆天命背人而黜周。故曰晋之罪也,苻秦何逆! (《中说》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