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6学段语文学案第5课时编写人:张丽娜审核人:孙义泉 2011.1120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一)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 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梦游天姥吟留别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兒《优化方案》第33页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 个别具浪 2、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 维过程 (一)读准下列字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 瀛洲 青冥暝 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 訇 现于纸上 (二)诗词蓥赏之表现手法(一)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一)诵读领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朗读全诗,注意节奏,体会感情 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二)再次朗读,理清结构 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入梦缘由现实天姥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 2、梦游幻境梦到剡溪 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夜间景象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梦境消失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 3、抒情表态 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三)深思探究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村两种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高二上学期第 6 学段语文学案第 5 课时 编写人:张丽娜 审核人:孙义泉 2011.1120 班级: 姓名: 学号: 1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见《优化方案》第 33 页) 2、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3、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预习积累 (一)读准下列字音: 瀛.洲 剡.溪 渌.水 著 青冥. 暝 鸾 悸 殷 栗 澹 訇 (二)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一) ★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 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 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 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 43 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 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 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 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 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 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 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 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 现于纸上。 诗文品析 (一)诵读领悟 朗读全诗,注意节奏,体会感情。 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再次朗读,理清结构。 1、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2、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白天景象 夜间景象 神仙洞府 梦境消失 3、抒情表态 (三)深思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高二上学期第6学段语文学案第5课时编写人:张丽娜审核人:孙义泉 2011.1120 学号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C.文物的修缮、维护与管理仅靠口头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建立一 D.日前,哈尔滨医大二院“天价药费”案风波终于息事宁人。调查组称:这是一起典型的 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A.5月7日的新华社电讯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认为,北京沙尘的源头是国外一 些地区冬春季翻耕后裸露休闲的农田 B.其实,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社会的呼声看,早已引起 了足够的关注 C.每年一到“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众多家长便使出浑身解数,为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 4、请从构思奇特、恕丰富或语言灵活中选择一个角度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而四处奔忙,演化成愈演愈烈的择校风。 D.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使RNA(核糖核酸)干扰能有效在患者 体内的相应部位进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默写《梦游天姥吟留别》 A.领略聆听零售玲珑剔透高屋见瓴 B.揄扬逾期愉悦瑕不掩瑜不可理喻 C.召唤沼泽韶光昭然若揭千里迢迢 D.宛然剜割惋惜蜿蜒曲折措辞委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凌厉励精图治 靡坚不摧 B.冒昧贸然行事 罪孽深重 C.泻漏水泄不通 连绵不绝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孩子因宠而娇,因宠而做,因溺爱而毁灭的例子俯拾即是。实践证明,溺爱 孩子是害而不是爱 B.曾以环境污染为心腹之患的老工业基地,现在变成了一座清洁美丽、绿意盎然的城市, 包头市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高二上学期第 6 学段语文学案第 5 课时 编写人:张丽娜 审核人:孙义泉 2011.1120 班级: 姓名: 学号: 2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3、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请从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或语言灵活中选择一个角度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课后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领.略 聆.听 零.售 玲.珑剔透 高屋见瓴. B.揄.扬 逾.期 愉.悦 瑕不掩瑜. 不可理喻. C.召.唤 沼.泽 韶.光 昭.然若揭 千里迢迢. D.宛.然 剜.割 惋.惜 蜿.蜒曲折 措辞委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 ) A.凌厉 励精图治 欲盖弥张 靡坚不摧 B.冒昧 贸然行事 战战兢兢 罪孽深重 C.泻漏 水泄不通 随声附和 繁文缛节 D.联袂 连绵不绝 味同嚼蜡 涣然一新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古往今来,孩子因宠而娇,因宠而傲,因溺爱而毁灭的例子俯拾即是 ....。实践证明,溺爱 孩子是害而不是爱。 B.曾以环境污染为心腹之患 ....的老工业基地,现在变成了一座清洁美丽、绿意盎然的城市, 包头市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C.文物的修缮、维护与管理仅靠口头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坐而论道 ....,不如建立一 种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行不悖、互动双赢的机制。 D.日前,哈尔滨医大二院“天价药费”案风波终于息事宁人 ....。调查组称:这是一起典型的 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5 月 7 日的新华社电讯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认为,北京沙尘的源头是国外一 些地区冬春季翻耕后裸露休闲的农田。 B.其实,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社会的呼声看,早已引起 了足够的关注。 C.每年一到“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众多家长便使出浑身解数,为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 而四处奔忙,演化成愈演愈烈的择校风。 D.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使 RNA(核糖核酸)干扰能有效在患者 体内的相应部位进行。 1、 2、 3、 4、 默写《梦游天姥吟留别》
高二上学期第6学段语文学案第5课时编写人:张丽娜审核人:孙义泉 2011.1120 李白诗(一)参考答案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 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诗文品析:〔二)理清结构 (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1入梦缘由现实天姥 课后检测 2梦游幻境梦到剡溪 C(C项中分别读ho、hdo、sho、ho、tioo,字音全不相同。A项中“领”读lng,其 白天景象壮美奇绝 离奇险 神仙洞府壮丽辉煌 余都读lng。B项中“喻”读,y其余都读yu,D项中“剜”读wdn,其余都读wdn) 梦境消失恋怅惘 2.B(A项中“欲盖弥张”的“张”应为“彰”。C项中“泻漏”的“泻”应为“泄”。D项中 3抒情表态蔑视权贵反抗现实 涣然一新”的“涣”应为“焕”。) (三)深思探究 3.D(息事宁人:原指不生事扰民。后多指平事端,使人安宁。此处应用“尘埃落定”才能准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确表明这一“违纪违法的案件”被调查审理结束,并非平息事端以使人安宁。)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4.A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对于C项中“演化成意演愈烈的择校风”语义重复 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 累赘,应改为“择校风愈演愈烈”D项“有效”的语序不当。) 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 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禅理小故事 得开心颜! 不要把心儿给丢了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 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小沙弥 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奇景,塑造说“果核是树木的心脏,不要随手丢了,要把它播种在适宜的泥土里,唤醒一个涅架的再生梦 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 小沙弥就把那个真有些像心脏的杏核深浅适宜地埋在寺院的一个角 两个月之后,那 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如 颗杏核真的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心形的叶片。小沙弥感到由衷的喜悦,就跑去告诉老方丈。 老方丈听后,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悦,他对小沙弥说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树木再生梦,人生 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的种子也可以涅桨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 内在感情 小沙弥思付了片刻,小声说:“我认为是人心 3、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老方丈满意地点点头头,语重心长地说:“人心就是生命的种子,把它播种在佛教里,能生成 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一棵菩提树:把它播种在艺术里,能生成一从风景林。可是,有不少人,在享受生命的同时, 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整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随手就把自己的心儿丢了 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赍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常言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算得上有 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心人呢? 4、请选择一个角度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I)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 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 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高二上学期第 6 学段语文学案第 5 课时 编写人:张丽娜 审核人:孙义泉 2011.1120 班级: 姓名: 学号: 3 李白诗歌(一)参考答案: 诗文品析:(二)理清结构 1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2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 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 梦境消失 留恋怅惘 3抒情表态 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 (三)深思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 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 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 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 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 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 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如 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 内在感情。 3、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 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 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 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4、请选择一个角度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⑴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 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 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 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课后检测: 1.C(C 项中分别读 zhào、zhǎo、sháo、zhāo、tiáo,字音全不相同。A 项中“领”读 lǐng,其 余都读 líng。B 项中“喻”读,yù其余都读 yú,D 项中“剜”读 wān,其余都读 wán) 2.B(A 项中“欲盖弥张”的“张”应为“彰”。C 项中“泻漏”的“泻”应为“泄”。D 项中 “涣然一新”的“涣”应为“焕”。) 3.D(息事宁人:原指不生事扰民。后多指平事端,使人安宁。此处应用“尘埃落定”才能准 确表明这一“违纪违法的案件”被调查审理结束,并非平息事端以使人安宁。) 4.A(B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对于”。C 项中“演化成愈演愈烈的择校风”语义重复 累赘,应改为“择校风愈演愈烈”D 项“有效”的语序不当。) 禅理小故事 不要把心儿给丢了 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小沙弥 说:“果核是树木的心脏,不要随手丢了,要把它播种在适宜的泥土里,唤醒一个涅槃的再生梦。” 小沙弥就把那个真有些像心脏的杏核深浅适宜地埋在寺院的一个角落。一两个月之后,那 颗杏核真的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心形的叶片。小沙弥感到由衷的喜悦,就跑去告诉老方丈。 老方丈听后,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悦,他对小沙弥说:“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树木再生梦,人生 的种子也可以涅槃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 小沙弥思忖了片刻,小声说:“我认为是人心。” 老方丈满意地点点头头,语重心长地说:“人心就是生命的种子,把它播种在佛教里,能生成 一棵菩提树;把它播种在艺术里,能生成一丛风景林。可是,有不少人,在享受生命的同时, 随手就把自己的心儿丢了……” 常言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算得上有 心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