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测试卷 积累与运用(3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惊心动魄 )xuin序渐进 蹒跚( 顷刻() 扶ydo直上()问dng苍穹()亘古(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 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来要表达的意思。)(4分) 2013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正式施行。①通过新交规实施,机动车黄灯抢 行现象大为减少,交通事故数量成倍下降,行人安全感增加。同时,一项规定的施行也需要 完善的配套和严格的执行来保证②公 些网友反映的交通信号设 置问题,将认真听取意见,不断改进、积极采纳,带来文眀交通新气象。 修改① 修改② 3.诗、文名句填空(8分) ①荷叶罗裙一色裁 。(唐王昌龄《采莲曲》) ②多谢浣纱人未折, 。(唐郑谷《莲叶》) ③ ,卷舒开合任天真。(唐李商隐《赠荷花》) ④无情有恨何人觉? 唐陆龟蒙白莲》 ⑤ 未抵西湖泛野航。(宋苏轼《莲》) ⑥花果山福地, (《西游记》) ⑦山中无甲子, 。(《西游记》) ⑧ 玉宇澄清万里埃。(《西游记》) 4.语文综合性学习(9分)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项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 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 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 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5.名著阅读(6分) 简述《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或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情节。(任选一个故事情节, 100字左右) 阅读(65分) (一)阅读《爱莲说》,完成6~9题。 四)爱莲说(22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淸,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七年级语文(下)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8 分) 惊心动魄. ( ) xún 序渐进( ) 蹒跚.( ) 顷.刻( ) 扶 yáo 直上( ) 问 dǐnɡ苍穹 ( ) 亘.古( ) 俯 kàn( )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 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来要表达的意思。)(4 分) 2013 年 1 月 1 日,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正式施行。①通过新交规实施,机动车黄灯抢 行现象大为减少,交通事故数量成倍下降,行人安全感增加。同时,一项规定的施行也需要 完善的配套和严格的执行来保证。②公安部交管局 2 日表示,对一些网友反映的交通信号设 置问题,将认真听取意见,不断改进、积极采纳,带来文明交通新气象。 修改①: 修改②: 3.诗、文名句填空(8 分) ①荷叶罗裙一色裁, 。(唐 王昌龄《采莲曲》) ②多谢浣纱人未折, 。(唐郑谷《莲叶》) ③ ,卷舒开合任天真。(唐 李商隐《赠荷花》) ④无情有恨何人觉? 。(《唐 陆龟蒙白莲》) ⑤ ,未抵西湖泛野航。(宋 苏轼《莲》) ⑥花果山福地, 。 (《西游记》) ⑦山中无甲子, 。(《西游记》) ⑧ ,玉宇澄清万里埃。(《西游记》) 4.语文综合性学习(9 分)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项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 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 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 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5.名著阅读(6 分) 简述《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或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情节。(任选一个故事情节, 100 字左右) 二、阅 读(65 分) (一)阅读《爱莲说》,完成 6~9 题。 (四)爱莲说(22 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不蔓不枝 ②亭亭净植 ③可爱者甚蕃 ④出淤泥而不染 7.翻译下列句子(9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4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爱莲说》和《卜算予·咏梅》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阅读《三个太阳》节选,完成10~14题 三个太阳(节选)(23分) ①1986年12月28日上午9时正,“极地号”驶进了乔治岛的民防湾。 ②呵,这就是南极!茫茫草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亘古不 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 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 ③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 在微微发颤。 10.请简要概括所选语段所写的内容。(5分) 11.第①语段交代到达乔治岛民防湾的具体日期,详细到了“上午九时正”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4分) 12.第②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当女画家走上南极岛的时候为什么会“迟迟不敢迈步”?(5分) 14.“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这一句子表 现了女画家怎样的情感?(5分) 三)阅读《自主招生考试,“想说爱你不容易”》,完成15~18题。(20分) 自主招生考试,“想说爱你不容易 ①2013年元旦期间。高校自主招生拉开帷幕,北大、清华、复旦等诸多名校考试时间发 生“撞车”,为求上名校,众多考生连日奔波。而自主招生考题中频频出现的新奇考题,也成为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不蔓不枝. ②亭亭净植. ③可爱者甚蕃. ④出淤泥而不染. 7.翻译下列句子(9 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4 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 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爱莲说》和《卜算子•咏梅》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阅读《三个太阳》节选,完成 10~14 题。 三个太阳 (节选)(23 分) ①1986 年 12 月 28 日上午 9 时正,“极地号”驶进了乔治岛的民防湾。 ②呵,这就是南极!茫茫草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亘古不 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 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 ③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 在微微发颤。 10.请简要概括所选语段所写的内容。(5 分) 11.第①语段交代到达乔治岛民防湾的具体日期,详细到了“上午九时正”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4 分) 12.第②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 分) 13.当女画家走上南极岛的时候为什么会“迟迟不敢迈步”?(5 分) 14.“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这一句子表 现了女画家怎样的情感? (5 分) (三)阅读《自主招生考试,“想说爱你不容易”》,完成 15~18 题。(20 分) 自主招生考试,“想说爱你不容易” ①2013 年元旦期间。高校自主招生拉开帷幕,北大、清华、复旦等诸多名校考试时间发 生“撞车”,为求上名校,众多考生连日奔波。而自主招生考题中频频出现的新奇考题,也成为
人们议论的焦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究竟有没有给考生带来实惠?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带着这 些问题,记者对自主招生单位及考生和家长进行了采访。 考题新奇是否可取 ②专家告诉记者,这次“扎堆”元旦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虽然大多数考题均在高中教学内 容范围内,但知识点的覆盖面之广、对思考能力的要求之高,远远超过了高考。 ③不少走出考场的学生都反映“有些题目是书本上完全找不到的,如果要考好,一定要读 好社会这本大书”。北京大学的作文题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驳斥“腐败无害论”观点。规 定其中至少要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同时句子改错也涉及公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如要求考 生从语法角度分析“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和周杰伦《青花瓷》中的“素胚勾勒出青花 笔锋浓转淡”这两例病句错在何处。在复旦的语文卷中。有一道题是给繁体字文言文加标点。 清华的考题则出现了将杜甫的《旅夜书怀》翻译成英文等题目,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 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④不少中学老师认为,清华、北大等高校本次自主招生相关试题强调学生要具有国际视 野,具备对现实社会进行分析、评判的能力,这是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独立思考,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这样可能会“负面”引导学生,比如说用英 文表述过多容易构成对母语“不够尊重” ⑤记者点评: 学生是否得实惠 ⑥记者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现场了解到,在元旦这个小假期,不少家长自叹“比上班还累”。 位陪儿子到南京参加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外地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连续三天 辗转于几个考场。“我们花了不少钱。花费是小事,关键是孩子忙着复习考试,还要到处赶场 这有点吃不消了。”对于自主招生考试的费用,一些专家表示,几千元的路费食宿费时经济条 件好的家庭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贫困家庭或农村家庭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一些 优秀生因经济问题不能赶考,有可能造成考试机会有失平等。 ⑦此外,自主招生考试赶上高考复习的关键期,考生在花费大量精力准备高校自主招生 考试时,难免会打乱正常的高考复习计划。在分秒必争的高考冲刺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 精力去争取自主招生的20分”是否值得,这是一个需要各方认真思考的问题。南京市某中学 位高三班主任老师就直截了当地表示了担忧:“我们班上有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参加了 自主招生考试,多一次尝试就多一次机会,但我担心的是一旦没有录取,或多或少会影响学 生们随后高考的备考信心 ⑧记者点评:高校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增加了筹码,如果考生能正确理性地对 待,将会是一条出路,但如果对其寄予过大期望,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自主招生考试是否取得成效 有专家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是依靠自己的方式选拔适合自己的考生,它打破了高考“ 考定终身”的录取方式。扩大了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面。同时,也给一些在某方面确有专长 的学生,甚至是偏才、怪才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高校招生主要 实行“二次高考”:第一次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主办的全国统一学历考试:第二次为大学单独考 试。实践表明,高校自主招生与统一考试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取长补短。 ⑩但是在我国,目前这种扎堆式的自主招生考试。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还有待于各高 校不断探索和完善。有人提出,现在自主招生只是一些知名大学的“专利”。这对于其他实力相 对较弱的学校显得不公平。还有人认为。自主招生虽然可以消除原来高考体制的一些弊端 不过一旦操作不好。会成为高校招生腐败、暗箱操作的温床。针对有些人提出的实行自主招 生联考机制,还有专家提出了异议:“这等于将各种考试混成一锅粥,与传统的高考又有何区 别呢?不如取消自主招生算了 αD记者点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客观上使一些优秀考生拿到了继续深造的“入场券”。如果 有关方面能在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杜绝幕后猫腻,相信成效会更好。 15.这篇新闻的总标题有什么特点?以此为题有什么效果?(5分)
人们议论的焦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究竟有没有给考生带来实惠?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带着这 些问题,记者对自主招生单位及考生和家长进行了采访。 考题新奇是否可取 ②专家告诉记者,这次“扎堆”元旦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虽然大多数考题均在高中教学内 容范围内,但知识点的覆盖面之广、对思考能力的要求之高,远远超过了高考。 ③不少走出考场的学生都反映“有些题目是书本上完全找不到的,如果要考好,一定要读 好社会这本大书”。北京大学的作文题要求写一篇 800 字的文章,驳斥“腐败无害论”观点。规 定其中至少要有 5 处正确引用古诗文。”同时句子改错也涉及公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如要求考 生从语法角度分析“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和周杰伦《青花瓷》中的“素胚勾勒出青花 笔锋浓转淡”这两例病句错在何处。在复旦的语文卷中。有一道题是给繁体字文言文加标点。 清华的考题则出现了将杜甫的《旅夜书怀》翻译成英文等题目,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 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④不少中学老师认为,清华、北大等高校本次自主招生相关试题强调学生要具有国际视 野,具备对现实社会进行分析、评判的能力,这是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独立思考,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这样可能会“负面”引导学生,比如说用英 文表述过多容易构成对母语“不够尊重”。 ⑤记者点评: 学生是否得实惠 ⑥记者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现场了解到,在元旦这个小假期,不少家长自叹“比上班还累”。 一位陪儿子到南京参加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外地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连续三天 辗转于几个考场。“我们花了不少钱。花费是小事,关键是孩子忙着复习考试,还要到处赶场, 这有点吃不消了。”对于自主招生考试的费用,一些专家表示,几千元的路费食宿费时经济条 件好的家庭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贫困家庭或农村家庭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一些 优秀生因经济问题不能赶考,有可能造成考试机会有失平等。 ⑦此外,自主招生考试赶上高考复习的关键期,考生在花费大量精力准备高校自主招生 考试时,难免会打乱正常的高考复习计划。在分秒必争的高考冲刺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 精力去争取自主招生的“20 分”是否值得,这是一个需要各方认真思考的问题。南京市某中学 一位高三班主任老师就直截了当地表示了担忧:“我们班上有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参加了 自主招生考试,多一次尝试就多一次机会,但我担心的是一旦没有录取,或多或少会影响学 生们随后高考的备考信心。” ⑧记者点评:高校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增加了筹码,如果考生能正确理性地对 待,将会是一条出路,但如果对其寄予过大期望,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自主招生考试是否取得成效 ⑨有专家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是依靠自己的方式选拔适合自己的考生,它打破了高考“一 考定终身”的录取方式。扩大了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面。同时,也给一些在某方面确有专长 的学生,甚至是偏才、怪才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高校招生主要 实行“二次高考”:第一次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主办的全国统一学历考试;第二次为大学单独考 试。实践表明,高校自主招生与统一考试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取长补短。 ⑩但是在我国,目前这种扎堆式的自主招生考试。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还有待于各高 校不断探索和完善。有人提出,现在自主招生只是一些知名大学的“专利”。这对于其他实力相 对较弱的学校显得不公平。还有人认为。自主招生虽然可以消除原来高考体制的一些弊端, 不过一旦操作不好。会成为高校招生腐败、暗箱操作的温床。针对有些人提出的实行自主招 生联考机制,还有专家提出了异议:“这等于将各种考试混成一锅粥,与传统的高考又有何区 别呢?不如取消自主招生算了。” ⑾记者点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客观上使一些优秀考生拿到了继续深造的“入场券”。如果 有关方面能在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杜绝幕后猫腻,相信成效会更好。 15.这篇新闻的总标题有什么特点?以此为题有什么效果? (5 分)
16.“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一条最根本的规律。试举两例分析这篇新闻是如何体现这一规 律的。(5分) 17.这篇新闻的主体三个部分后面分别有一段“记者点评”,请仿照后两段“记者点评”的模式, 补写出第一部分的点评。(5分) 18.这篇新闻第三部分的最后一段列出了针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三种看法,对此,你有什 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5分) 三、推荐作文 一声叮咛,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段美丽的误会,一份绵长的牵挂… 长辈,老师,亲友,可爱的陌路人,甚至书本,影画,自然物语…都可能在你感恩的世界 里划下一个个令你感怀的惊叹号,那么,怀着感恩的心拿起你的笔吧。 请以“我拿什么回报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文中如需出现人 名校名时请注意回避
16.“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一条最根本的规律。试举两例分析这篇新闻是如何体现这一规 律的。(5 分) 17.这篇新闻的主体三个部分后面分别有一段“记者点评”,请仿照后两段“记者点评”的模式, 补写出第一部分的点评。(5 分) 18.这篇新闻第三部分的最后一段列出了针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三种看法,对此,你有什 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5 分) 三、推荐作文 一声叮咛,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段美丽的误会,一份绵长的牵挂…… 长辈,老师,亲友,可爱的陌路人,甚至书本,影画,自然物语……都可能在你感恩的世界 里划下一个个令你感怀的惊叹号,那么,怀着感恩的心拿起你的笔吧。 请以“我拿什么回报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体裁不限,文中如需出现人 名校名时请注意回避
参考答案 1po循 shan qing摇 gen 瞰 2.成倍去掉:将认真听取意见,积极采纳,不断改进 ①芙蓉向脸两边开②雨中留得盖鸳鸯③惟有绿荷红菡萏④月晓风清欲堕时 ⑤城中担上卖莲房⑥水帘洞洞天⑦寒尽不知年⑧金猴奋起千钧棒 4.略 5三打白骨精:能写出孙悟空三次打死“变村姑”“变老妇人”“变老头”的白骨精即可。 三借芭蕉扇:能写出孙悟空“变虫子”“变牛魔王”“借天神”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即可 6①长冗枝②树立③多④被沾染 7①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②可以在远处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玩弄。 ③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好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8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等 9.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10写了踏上南极岛的时间,所见和所感 11这是通讯的要求。也表现了它的意义非同寻常 12烘托了女画家惊喜和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南极的美丽,也表现了南极对人类的亲近和欢迎 13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到了南极的激动兴奋之情。 14突出女画家的激动之情,可以体会了她梦想成真以后,生怕惊醒了好梦的小心。 15特点:总标题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引用了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 效果: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人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突出了人们对高校自主 招生考试的矛盾看法 16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对事实的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让事实亲自站出来 说话”。在这篇新闻中,为了说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考题新奇,作者引用了北大、复旦、 清华的考题做事实论据。为了说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对考生的影响。作者采访了考生家长和 班主任老师。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规律。 17考题的新奇,拓宽了考生的视野;答案的丰富多彩,便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过各自 为战,求奇、求怪、求偏恐怕不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18提示:可以选择文中的任何一种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根据文本或现实提出其他观点,但 都要言之成理 「写作导引选材,要触及灵魂。作为命题作文,“我拿什么回报您”在选取材料时应特 别关注那些触及自我灵魂,将自己深感亏欠的人与事再现出来,这是写好文题最关键的前提。 组材,要注意取舍。关键要看你掌握材料的多寡:如果回忆之中触及灵魂的此类事件多, 你可以以“我拿什么回报您”为中心,将事件串联起来,表达自己对施恩者深深的敬意;也 可以将“感恩”的对象虚化为书本、山川草木、历代伟人,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之下表达自己 对文化(或自然)的感恩之心。如果回忆之中触及灵魂的此类人物(或事件)不多,则可在 细节上下功夫,通过与人物的交往的细节反映自己承受恩惠的心灵重荷,并在体察对方的希 冀之中提升自我的成长意识 主题,宜似迷惘实明晰。无论是在感恩之中反映亲情、友情还是师生情,都不宜将“我 拿什么回报您”片面地理解为简单的疑问。材料中主人公为“我”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应是写 作的重心,在抒发“我拿什么回报您”的情感时不宜写得过于冗长,但也不宜一笔带过,以 我拿什么回报您”的语气表达自己无以为报的感恩之心,但实际上对如何回报施恩者应该 是极其明晰的—一—尽管这样的回报不能使他(她)在物质方面受益
参考答案 1.pò 循 shān qǐnɡ 摇 鼎 ɡèn 瞰 2.成倍去掉;将认真听取意见,积极采纳,不断改进、 3. ①芙蓉向脸两边开②雨中留得盖鸳鸯 ③惟有绿荷红菡萏④月晓风清欲堕时 ⑤城中担上卖莲房⑥水帘洞洞天⑦寒尽不知年⑧金猴奋起千钧棒 4.略 5.三打白骨精:能写出孙悟空三次打死“变村姑”“变老妇人”“变老头”的白骨精即可。 三借芭蕉扇:能写出孙悟空“变虫子”“变牛魔王”“借天神”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即可。 6.①长冗枝 ②树立 ③多 ④被沾染 7①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②可以在远处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玩弄。 ③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好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8 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9.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10.写了踏上南极岛的时间,所见和所感。 11.这是通讯的要求。也表现了它的意义非同寻常。 12.烘托了女画家惊喜和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南极的美丽,也表现了南极对人类的亲近和欢迎。 13.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到了南极的激动兴奋之情。 14.突出女画家的激动之情,可以体会了她梦想成真以后,生怕惊醒了好梦的小心。 15.特点:总标题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引用了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 效果: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人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突出了人们对高校自主 招生考试的矛盾看法。 16.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对事实的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让事实亲自站出来 “说话”。在这篇新闻中,为了说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考题新奇,作者引用了北大、复旦、 清华的考题做事实论据。为了说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对考生的影响。作者采访了考生家长和 班主任老师。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规律。 17.考题的新奇,拓宽了考生的视野;答案的丰富多彩,便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过各自 为战,求奇、求怪、求偏恐怕不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18.提示:可以选择文中的任何一种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根据文本或现实提出其他观点,但 都要言之成理。 [写作导引] 选材,要触及灵魂。作为命题作文,“我拿什么回报您”在选取材料时应特 别关注那些触及自我灵魂,将自己深感亏欠的人与事再现出来,这是写好文题最关键的前提。 组材,要注意取舍。关键要看你掌握材料的多寡:如果回忆之中触及灵魂的此类事件多, 你可以以“我拿什么回报您”为中心,将事件串联起来,表达自己对施恩者深深的敬意;也 可以将“感恩”的对象虚化为书本、山川草木、历代伟人,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之下表达自己 对文化(或自然)的感恩之心。如果回忆之中触及灵魂的此类人物(或事件)不多,则可在 细节上下功夫,通过与人物的交往的细节反映自己承受恩惠的心灵重荷,并在体察对方的希 冀之中提升自我的成长意识。 主题,宜似迷惘实明晰。无论是在感恩之中反映亲情、友情还是师生情,都不宜将“我 拿什么回报您”片面地理解为简单的疑问。材料中主人公为“我”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应是写 作的重心,在抒发“我拿什么回报您”的情感时不宜写得过于冗长,但也不宜一笔带过,以 “我拿什么回报您”的语气表达自己无以为报的感恩之心,但实际上对如何回报施恩者应该 是极其明晰的——尽管这样的回报不能使他(她)在物质方面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