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8.气体吸收 §8.1.概述 工业中的吸收过程 吸收分类 (1)依溶质与溶剂的结合形式分类: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K2CO3+CO2+H2O→2KHCO3 (2)依组分数分类 单组分吸收 多组分吸收 (3)依温度变化分类 等温吸收 非等温吸收 2.工业吸收过程 (1)原料气的处理:合成氨及合成甲醇工艺中H2S、CO2的脱除 (2)生产产品:碳氨、尿素、盐酸、硝酸、硫酸的生产,炼油工艺中吸收稳定… 3)回收有用组分:合成氨工艺中回收CO2,用以生产尿素或碳氨 (4)废气的处理: 聚氯乙烯生产尾气中HCl处理; 磷酸厂尾气中No处理; 锅炉尾气中SO2处理…。 吸收流程和吸收剂 1.完整的吸收过程~吸收+解吸 2.多级吸收 3.吸收剂 挥发性小~溶剂损失少 腐蚀性小~设备选材易 毒性小~操作环境好 容量大、易解吸~吸收剂用量少 价格低、能耗小 §8.2.基本理论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1 §8. 气体吸收 §8.1. 概述 一. 工业中的吸收过程 ⒈ 吸收分类 ⑴ 依溶质与溶剂的结合形式分类: z 物理吸收 z 化学吸收 K2CO3+CO2+H2O⇔2KHCO3 ⑵ 依组分数分类 z 单组分吸收 z 多组分吸收 ⑶ 依温度变化分类 z 等温吸收 z 非等温吸收 ⒉ 工业吸收过程 ⑴ 原料气的处理:合成氨及合成甲醇工艺中 H2S、CO2 的脱除… ⑵ 生产产品:碳氨、尿素、盐酸、硝酸、硫酸的生产,炼油工艺中吸收稳定… ⑶ 回收有用组分:合成氨工艺中回收 CO2,用以生产尿素或碳氨… ⑷ 废气的处理: z 聚氯乙烯生产尾气中 HCl 处理; z 磷酸厂尾气中 Nox 处理; z 锅炉尾气中 SO2 处理…。 二. 吸收流程和吸收剂 ⒈ 完整的吸收过程~吸收+解吸 ⒉ 多级吸收 ⒊ 吸收剂 z 挥发性小~溶剂损失少 z 腐蚀性小~设备选材易 z 毒性小~操作环境好 z 容量大、易解吸~吸收剂用量少 z 价格低、能耗小 §8.2. 基本理论 一.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1.相律 若气相中不溶解的物质及不挥发溶剂分别作为一个组分 F=n-+2=3-2+2=3 A, B, PA CA =f(P, TPA) 对于工业吸收过程:P= constant TP A S, CA 若吸收在等温条件下进行, 即:7= constant 图8-1:吸收气液相平衡 则:CA=PpA)或pA=(CA 2.相平衡关系 设T= constant 1)溶解度曲线 P27页图9-3 (2)亨利定律 对于稀溶液溶解度曲线为直线用亨利定律描述相平衡关系: CA=A→H~溶解度系数 kmol/m3-Pa pA=EXA→E=C∥亨利系数Pa或at yA=mxA→)m=EP~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非线性相平衡 对于高浓度或非理想溶液,用相平衡曲线或经验式来描述相平衡关系 传质速率方程 1.传质机理与双膜理论 (1)吸收传质机理 溶质A:气相对流传质→相界面传质→液相对流传质 (2)有效膜理论~双膜理论 双膜理论假设 I:在相界面两侧存在着稳定的气膜和液 相界面 膜(即浓度边界层),形成传质的主要阻力 Ⅱ:相界面传质阻力为零即相界面始终处 于相平衡。 Pai f(Cai) 气膜传质速率:NA=k(PAPA)(1) 相界面传质:PA=f(CA)(2) 图88-2:吸收传质双膜理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2 ⒈ 相律 若气相中不溶解的物质及不挥发溶剂分别作为一个组分 F=n-φ+2=3-2+2=3 CA * =f(P,T,pA) 对于工业吸收过程:P=constant 则:C A * =f(T,pA) 若吸收在等温条件下进行, 即: T= constant 则:C A * =f(pA) 或 pA * =f(C A) ⒉ 相平衡关系 设 T= constant ⑴ 溶解度曲线 P27 页图 9-3 ⑵ 亨利定律 对于稀溶液,溶解度曲线为直线,用亨利定律描述相平衡关系: C A * =HpA → H~溶解度系数 kmol/m3 -Pa pA * =ExA → E=C/H~亨利系数 Pa 或 atm y A * =mxA →m=E/P~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⑶ 非线性相平衡 对于高浓度或非理想溶液,用相平衡曲线或经验式来描述相平衡关系 二. 传质速率方程 ⒈ 传质机理与双膜理论 ⑴ 吸收传质机理 溶质 A :气相对流传质→相界面传质→液相对流传质 ⑵ 有效膜理论~双膜理论 双膜理论假设: Ⅰ:在相界面两侧存在着稳 定的气膜和液 膜(即浓度边界层),形成传质的主要阻力; Ⅱ:相界面传质阻力为零,即相界面始终处 于相平衡。 pAi= f(CAi) 那么: 气膜传质速率:NA=kG(pA-pAi) (1) 相界面传质: pAi= f(CAi) (2) T,P A , B , pA A , S , CA 图8-1:吸收气液相平衡 p A G L p Ai NA δe δL CAi C A 相界面 图 8-8-2: 吸收传质双膜理论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液膜传质速率:NA=k1(CA-CA)(3) 低浓度吸收传质速率方程 对于低浓度吸收,假设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即 PAi 4) PA 且:CA=PA(如图) 图8-3:亨利定律 利用上式消除速率方程中的不可测的量PA1与Ca推导总传质速率方程 (1)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 N 由(1)式得 将(4)、(5)式代入()式得:N=PA-PA (7)+(8)得:NA=△-PA=K(P4-PA) 其中: kmol K。~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m2.sPa (2)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 将(4)、(6)式代入(1)式得 N,H A= CAICA (12) k 合并得: (13) IHI 其中 KL~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m/s KG=HKL (15) (3)以摩尔分率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 设气相符合理想气体特性,则: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3 液膜传质速率:NA=kL(CAi-CA) (3) ⒉低浓度吸收传质速率方程 对于低浓度吸收,假设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即: CAi=H pAi (4) 且:CA=HpA * (如图) (5) 或: pA= H C* A (6) 利用上式消除速率方程中的不可测的量 pAi 与 Cai 推导总传质速率方程。 ⑴ 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 由(1)式得: L A Hk N = pA - pAi (7) 将(4)、(5)式代入(3)式得: N Hk A L = pAi - pA * (8) (7)+(8)得:NA= p p 1 k 1 Hk A A G L − + ∗ =KG(pA - pA * ) (9) 其中: 1 K 1 k 1 GG L Hk = + (10) KG~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kmol m s Pa 2 ⋅ ⋅ ⑵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 将(4)、(6)式代入(1) 式得: G A k N H =C* A - Cai (11) = L A k N CAi-CA (12) 合并得:NA= G L A A k 1 k H C C + −∗ =KL(C* A-CA) (13) 其中: L G L k 1 k H K 1 = + (14) KL~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m/s KG=HKL (15) ⑶ 以摩尔分率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 设气相符合理想气体特性, 则: pA CA * CA CAi pA * pAi 图8-3:亨利定律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PAVAP PAiA P 代入(1)式:N=Pk0)→k=B%kmol 代入(3)式:NA=Ck1(xAxA)=k(xAx)→k=Ckmo 相平衡关系为:y=mxA(或x4=yAm) VAi-mXAi 同理可推出: NA=KAy)→ (16) NA=k(xAxA)→ K mk k Kx、K,~以摩尔分率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KmK 3.总传质速率方程分析 H kmol 式中:{kG}≈103~10 {k}≈10 Sa tm 可以认为具有相同数量级 (1)气膜控制 当溶质溶解度较大时(如SO3、NH3…),H较大 HK, 总传质阻力接近于气膜传质阻力,传质过程由气膜传质所控制液相浓度均匀。称为气膜控制, 总传质速率表示为 同理:NA= K, A-y)=k0yAyA)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4 pA=yAP pAi=yAiP 代入(1)式: NA=PkG(yA-yAi)=ky(yA-yAi) → ky= PkG kmol m s 2 ⋅ 取:CA=xAC CAi=xAiC 代入(3)式: NA=CkL(xAi-xA)=kx(xAi-xA) → kx= CkL kmol m s 2 ⋅ 相平衡关系为: ∗ A y =mxA (或 ∗ A x =yA/m) yAi=mxAi 同理可推出: NA=Ky(yA- yA ∗ ) → y y x k m k 1 K 1 = + (16) NA=Kx( ∗ A x -xA) → x y x k 1 mk 1 K 1 = + (17) Kx、Ky~以摩尔分率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Kx=mKy (18) ⒊总传质速率方程分析 1 K 1 k 1 GG L Hk = + L G L k 1 k H K 1 = + 式中: {kG}≈10-3~10-4 kmol m s a tm 2 ⋅ ⋅ {kL}≈10-4 m/s 可以认为具有相同数量级 ⑴ 气膜控制 当溶质溶解度较大时(如 SO3、NH3…), H 较大 G HkL 1 k 1 >> G G L Gk 1 Hk 1 k 1 K 1 = + ≈ 总传质阻力接近于气膜传质阻力, 传质过程由气膜传质所控制,液相浓度均匀。称为气膜控制, 总传质速率表示为: NA=KG(pA - pA * )=kG(pA - pA * ) 同理: NA=Ky(yA- yA ∗ ) = ky(yA- yA ∗ )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2)液膜控制 当溶质溶解度较小时,H较小,若 H 1 总传质阻力接近于液膜传质阻力,传质过程由液膜传质所控制气相浓度均匀。称为液膜控制 总传质速率表示为 NA=KL(C A-CA)KL(CA-CA 同理: NAK(XA-XA)=k(XA-XA) 4.高浓度吸收 由于溶解热,使得吸收过程温度发生变化;另外,对于非理想溶 液,当浓度较高时气液相平衡关系为曲线。即使kG、k保持不变 KG、KL也不能保持常数。若kG、kL随浓度变化不大,则可以采用 膜传质速率方程进行近似计算: NA=KG(PA- Pai) 图8-4:相界面浓度 NA=KL(CAI-CA) 其中相界面浓度可用如下方法近似计算 P-P ku Pai=f(CAi) 对于气膜控制或液膜控制,讨论方法与前相同 GR L §8.3.吸收(或脱吸)塔的计算 y Ⅹ 填料塔设计命题:(如图 工艺条件:T、P、G、b 工艺要求:ya G L 工程决策: 计算目标:h(或M、D 物料衡算 1.填料塔吸收过程分析(如图) B 假设连续稳态流动 Yb X m G~气体摩尔通量 图8-5:填料塔流程图 m. s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5 ⑵ 液膜控制 当溶质溶解度较小时, H 较小,若 H k 1 G L k << 1 K H k 1 k 1 k L GL L =+≈ → KL≈ kL 总传质阻力接近于液膜传质阻力, 传质过程由液膜传质所控制,气相浓度 均匀。称为液膜控制, 总传质速率表示为: NA= KL(C* A-CA)=kL(C* A-CA) 同理: NA=Kx( xA ∗ -xA) =kx( xA ∗ -xA) ⒋ 高浓度吸收 由于溶解热,使得吸收过程温度发生变化; 另外, 对于非理想溶 液, 当浓度较高时气液相平衡关系为曲线。即使 kG、kL保持不变, KG、KL也不能保持常数。若 kG、kL随浓度变化不大,则可以采用 膜传质速率方程进行近似计算: NA=kG(pA-pAi) NA=kL(CAi-CA) 其中相界面浓度可用如下方法近似计算: G L Ai A Ai A k k C C p p = − − − 而:pAi=f(CAi) 对于气膜控制或液膜控制, 讨论方法与前相同。 §8.3. 吸收(或脱吸)塔的计算 一. 填料塔设计命题:(如图) z 工艺条件:T、P、G、yb z 工艺要求:ya z 工程决策:xa、L z 计算目标:h0(或 N)、DT 二. 物料衡算 ⒈ 填料塔吸收过程分析(如图) 假设连续稳态流动, G~气体摩尔通量 kmol m s 2 ⋅ p A pA ,CA p Ai,CAi CA 图8-4:相界面浓度 GB ya Ya LS xa Xa L x G y LS xb Xb GB yb Yb 图8-5:填料塔流程图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L~液体摩尔通量 m2.~也称为液流强度 下标a~塔顶参数(低浓度参数) 下标b~塔底顶参数(高浓度参数) G=G(1y)~惰性组分流动通量kmol Ls=L(1-x)~溶剂流动通量 2.部分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设逆流流动,取塔中部任一截面与塔顶作物料衡算,有: GBY+LsA=GBYa+Lsy 则:Y=SX+(Y2-Sx) 为线性方程,且经过点(Xa,Ya如图) 3.全塔物料衡算与吸收剂用量 取X6=X,Yb=Y 则有: Ls 或GB(Yb-Y=Ls(Xb-Xa) 当Y当不变时, 图8-6:吸收塔最小液气比 ↑→Ⅺ→Δ↑→加,动力消耗增加,脱吸塔负荷增加 ↓→个→Δ以→h↑,液体负荷下降, 当X=b时→A=0→h Y-y 此时得到最小液气比: 理论上应综合设备大小、能量消耗等因素,以生产利润(或费用)为 目标函数确定最适宜液气比Lopt。实际设计时,根据生产经验实际液 气比取 1.1~1 Lmin Lopt 图8-7:最适宜吸收剂用量 低浓度吸收计算 当x、y<0.1时体系可以作为低浓度处理,可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6 L~液体摩尔通量 kmol m s 2 ⋅ ~ 也称为液流强度 下标 a~塔顶参数(低浓度参数) 下标 b~塔底顶参数(高浓度参数) GB=G(1-y)~惰性组分流动通量 kmol m s 2 ⋅ LS=L(1-x)~溶剂流动通量 kmol m s 2 ⋅ ⒉ 部分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设逆流流动,取塔中部任一截面与塔顶作物料衡算,有: GBY+LSXa=GBYa+LSX 则: Y= B S G L X+(YaB S G L Xa) 为线性方程,且经过点(Xa,Ya)(如图) ⒊ 全塔物料衡算与吸收剂用量 取 Xb=X, Yb=Y 则有: Yb= B S G L Xb+(YaB S G L Xa) 或 GB(Yb-Ya)=LS(Xb-Xa) 当 Yb 当不变时, B S G L ↑ → Xb↓ → ∆X↑ → h0↓, 动力消耗增加,脱吸塔负荷增加; B S G L ↓ → Xb↑ → ∆X↓ → h0↑,液体负荷下降, 当 Xb=X* b 时 →∆X=0 → h0=∞ 此时,得到最小液气比: B min S G L = b a b a X X Y Y − − ∗ 理论上应综合设备大小、能量消耗等因素, 以生产利润(或费用)为 目标函数确定最适宜液气比 Lopt。实际设计时,根据生产经验,实际液 气比取: B S G L =(1.1~1.5) B min S G L 三. 低浓度吸收计算 当 x、y < 0.1 时,体系可以作为低浓度处理,可设: Yb Ya Xb * Xa Xb 图8-6: 吸收塔最小液气比 费 用 t c o Lmin Lopt 图8-7:最适宜吸收剂用量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X 那么操作线方程 x+( 微分物料衡算 传质面积与填料层高度: A=av=-Drah 设:Kx、Ky、G、L不随h变化, 由于x、y以及NA沿h变化需要用微元法计算 adh 在距塔顶h处取微元体dh,其传质面积 ytdy xtax d=D2adh,假设N不变,对气相作物料衡算: G L 输入量=D2G+dy) 图8-8:填料塔微分物料衡算 (输出量)=D2Gy (消失量=NAdA'=D2 Nadh~在h内由气相进入液相 (积累量)=0 代入物料衡算方程,整理得: 若取速率方程为:NA=Ky-y) 则:K1ayy)dh=(dy BC∴:h~0-+hy~ya→>b 积分得:h= GdG小 yav-y 若取速率方程为:NA=k1OAyA) 积分得:≈G y 对于液相同样推导可得到 X Nadh=dx→hKa3(x-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7 G ≈ GB , L ≈ LS x ≈ X, y ≈ Y 那么操作线方程: y= G L x+(yaG L xa) ⒈ 微分物料衡算 传质面积与填料层高度: A'=aV= 4 π DT 2 ah 设:Kx、Ky、G、L 不随 h 变化, 由于 x、y 以及 NA沿 h 变化,需要用微元法计算。 在距塔顶 h 处取微元体 dh, 其传质面积 dA'= 4 π DT 2 adh, 假设 NA不变,对气相作物料衡算: (输入量)= 4 π DT 2 G(y+dy) (输出量)= π 4 DT 2 Gy (消失量)=NAdA' = π 4 DT 2 NAadh~在 dh 内,由气相进入液相 (积累量)=0 代入物料衡算方程,整理得: Gdy= NAadh 若取速率方程为: NA= Ky(y-y* ) 则:Kya(y-y* )dh=Gdy B.C.: h~0→h0 y~ya→yb 积分得: h0= ( ) ∫ ∗ − b a y y y y y dy K a G = ( ) ∫ ∗ − b a y y y y y dy K a G 若取速率方程为: NA= ky(yA-yAi) 积分得:h0== ( ) ∫ − b a y y y Ai y y dy k a G 对于液相同样推导,可得到: Naadh=Ldx → h0= ( ) L K a d x x x x x a b x ∗ − ∫ ya xa h y x dh y+dy x+dx yb xb G L 图8-8:填料塔微分物料衡算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L d x 2.填料层高度计算 (1)平均推动力法 以气相总传质推动力计算 平衡线为直线时,即y=mx 那么,Ay~x关系也为直线(△y=yy),设为 B→d△y)=a 假设操作线方程形式为:y=αx+β"→dy=ad (4y) △y ya )Vb y A Ay~△ya→>△y 积分得 图8-9:吸收过程推动力 则: d(y) Ay,-Aya dy y-y 对积分d 进行变量代换 y y=ya AyAya yyb AyAyb V6-) d(Ay) Ayb-Ay 了中=-了“-1-hn4B2= y 4 其中.A,少,-4 传质平均推动力 Ay 那么:h= G yb-ya 4 以液相总传质推动力计算 同样,对于以液相摩尔分率为推动力时填料层高度为 ka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8 或: h0= ( ) L a d x x x x x a b k x Ai − ∫ ⒉ 填料层高度计算 ⑴ 平均推动力法 z 以气相总传质推动力计算 平衡线为直线时,即 y=mx 那么,∆y~x 关系也为直线(∆y=y-y* ),设为: ∆y=αx+β → d(∆y)=αdx 假设操作线方程形式为:y=α'x+β' → dy=α'dx d y ( ) dy ∆ = ′ α α =constant B.C. : y~ya→yb ∆y~∆ya→∆yb 积分得: α ∆ ∆ α ′ = − − b a b a y y y y 则: ( ) = dy d ∆y b a b a y y y y − ∆ − ∆ 对积分 ( ) ∫ ∗ − b a y y y y dy 进行变量代换: y=ya ∆y=∆ya y=yb ∆y=∆yb dy= b a b a y y y y ∆ − ∆ − d(∆y) ( ) ∫ ∗ − b a y y y y dy = b a b a y y y y ∆ − ∆ − ( ) ( ) ∫ ∗ − b a y y y y d y ∆ ∆ ∆ = b a b a y y y y ∆ − ∆ − a b y y ∆ ∆ ln = m b a y y y ∆ − 其中:∆ym= a b b a y y y y ∆ ∆ ∆ ∆ ln − ~ 传质平均推动力 那么: h0= K a G y m b a y y y ∆ − z 以液相总传质推动力计算 同样,对于以液相摩尔分率为推动力时,填料层高度为: h0= m b a x x x x K a L ∆ − yb ya ∆ya ∆yb ∆y 图8-9:吸收过程推动力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其中: ·以气膜传质推动力计算 ho= g yb k a 4 ln三 以液膜传质推动力计算 In (2)传质单元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传质单元高度 如,~表示气相浓度变化相当于平均推动力的数目,假如以每个平均推动 y)4y 力作为一个传质单元计,那么,积分相就定义为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 无因次 y 而具有高度因次(m,表示每个传质单元所具有的填料层高度定义为气相总传质单元 K 高度H 则填料层高度为: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传质单元高度 同理有 hoHOL- Nol 其中 L dx 气膜传质单元数和膜传质单元高度 其中 G dy HG a 液膜传质单元数和膜传质单元高度 ho=HL-NL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9 其中: ∆xm= a b b a x x x x ∆ ∆ ∆ ∆ ln − z 以气膜传质推动力计算 h0= k a G y im b a y y y ∆ − → ∆yim= ia ib ib ia y y y y ∆ ∆ ∆ ∆ ln − z 以液膜传质推动力计算 h0= im b a x x x x k a L ∆ − → ∆xim= ia ib ib ia x x x x ∆ ∆ ∆ ∆ ln − ⑵ 传质单元 z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传质单元高度 ( ) ∫ ∗ − b a y y y y dy = m b a y y y ∆ − ~表示气相浓度变化相当于平均推动力的数目, 假如以每个平均推动 力作为一个传质单元计, 那么, 积分相就定义为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NOG 即 NOG= ( ) ∫ ∗ − b a y y y y dy 无因次 而 K a G y 具有高度因次(m), 表示每个传质单元所具有的填料层高度,定义为气相总传质单元 高度 HOG 即 HOG = K a G y 则填料层高度为: h0=HOG-NOG z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传质单元高度 同理有 h0=HOL-NOL 其中 HOL = K a L x NOL = ( ) ∫ − ∗ b a x x x x d x z 气膜传质单元数和膜传质单元高度 h0=HG-NG 其中 HG = k a G y NG = ( ) ∫ − b a y y Ai y y dy z 液膜传质单元数和膜传质单元高度 h0=HL-NL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d x 其中HL= 各种传质单元之间的关系 L 定义:A= 吸收因子 1_mG~脱吸 因子 A L 则有 HoG=HG+SHL 同理由 可得到HOoL=AH(+H1 SHol=SAHG+SHi= HG+SHL 由即由得 HoG=SHoL→HoL=AHo h。= HoG- NoG=HOL-NoL o=ANo或 (3)吸收因子法 设平衡线方程为 而操作线方程可变为:x=(-ya)+x G 那么 y=m-0-ya)+mxaSy-ya)+mxa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dy dy x (1-S)y+sy 积分得:NoG (1-Sy,+Sy,-mx 1-S1(1-S)y+S 1r(-S) (1-S) VA-mr 1X1 A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化工原理授课提纲 8.气体吸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用 8-10 其中 HL = k a L x NL= ( ) ∫ − b a x x Ai x x d x z 各种传质单元之间的关系 y y x k m k 1 K 1 = + → k a L L mG k a G K a G y y x = + 定义: A= mG L ~吸收因子 S= L mG A = 1 ~脱吸因子 则有: HOG=HG+SHL 同理由 x y x k 1 mk 1 K 1 = + 可得到 HOL=AHG+HL 由: SHOL=SAHG+SHL= HG+SHL 即 HOG=SHOL → HOL=AHOG 由 ho= HOG-NOG=HOL-NOL 得 NOG=ANOL 或 NOL= SNOG ⑶ 吸收因子法 设平衡线方程为: y* = mx 而操作线方程可变为:x = L G (y - ya) + xa 那么: y* = m L G (y - ya) + mxa=S(y - ya)+mxa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NOG= ( ) ∫ ∗ − b a y y y y dy = ( ) ( ) ∫ − − − b a y y a mxa y S y y dy = ( ) ∫ − + − b a y y a mxa S y sy dy 1 积分得: NOG = ( ) ( ) − + − − + − − a a a b a a S y Sy mx S y Sy mx S 1 1 ln 1 1 = ( ) − − + − + − − a a b a a a a y mx S y Sy mx Smx Smx S 1 ln 1 1 = ( ) + − − − − S y mx y mx S S a a b a ln 1 1 1 = + − − − − y mx A y mx A A A a a 1 b a 1 ln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