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但本节 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 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 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 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 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在 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 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 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 动状态发生改变。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 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为其他学习作铺垫,所 以应是本节的另外一个核心内容。 难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 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学中用实际操作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尺子、橡皮筋、弹簧测力计、不规则薄板 五、教学流程图 知识结构 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引入:现象分析 课堂反馈:课堂练习、展示交流
1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但本节 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 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 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 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 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在 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 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 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 动状态发生改变。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 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为其他学习作铺垫,所 以应是本节的另外一个核心内容。 难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 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学中用实际操作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尺子、橡皮筋、弹簧测力计、不规则薄板 五、教学流程图: 知识结构 教学活动设计 力 情境引入:现象分析 师生总结:概念得出 课堂反馈:课堂练习、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 重力 小组交流、合作讨论 课堂反馈:课堂练习、展示交流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是出问题,学生讨 六、教学过程 生归纳概括 【导入新课】 【展示】足球场上的射门过程,以足球为研究对象 【讨论】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演示】一把尺子压弯、橡皮筋拉长等 【讨论】尺子、橡皮筋等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论】运动状态的变化和形变描述 【提问】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使物体的发生形变呢? 【知识点归纳】 力: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测量:弹簧测力计 3.单位:牛(N) 【强调】力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物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问】手“推”桌子;手“捏”乒乓球;脚“跺”地:几种实例中哪个是施力物体哪 个是受力物体? 【演示】用不同的大小的力拉橡皮筋 【结论】大小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 【演示】相同大小不同方的力分别作用在同一运动物体上。 【结论】方向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 【展示】一平衡杆,同一力作用在不同的位置 【结论】作用点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 【归纳】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 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 叫做力的作用线 6.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例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A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拉力 作用,该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斜向上,画出力的 图示 【展示学生作业】学生互评作业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并未到下,说明只是甲对乙施加了推理,而乙对甲没有施加力 B甲对以施加了力的作用,甲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带正电的甲球吸引带负电的一球,那乙球也同时吸引乙球 D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足球场上的射门过程,以足球为研究对象 【讨论】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演示】一把尺子压弯、橡皮筋拉长等 【讨论】尺子、橡皮筋等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论】运动状态的变化和形变描述 【提问】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使物体的发生形变呢? 【知识点归纳】 一、力: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测量:弹簧测力计 3.单位: 牛(N) 【强调】力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物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问】手“推”桌子;手“捏”乒乓球; 脚“跺”地;几种实例中哪个是施力物体哪 个是受力物体? 【演示】用不同的大小的力拉橡皮筋. 【结论】大小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 【演示】相同大小不同方的力分别作用在同一运动物体上。 【结论】方向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 【展示】一平衡杆,同一力作用在不同的位置 【结论】作用点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 【归纳】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 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 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 叫做力的作用线。 6.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例 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 A 受到一个大小为 10N 的拉力 作用,该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30 度角斜向上,画出力的 图示。 【展示学生作业】学生互评作业。 【例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并未到下,说明只是甲对乙施加了推理,而乙对甲没有施加力。 B 甲对以施加了力的作用,甲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 带正电的甲球吸引带负电的一球,那乙球也同时吸引乙球。 D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30° 重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合作探究: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 点 小组交流、合作讨论 课堂反馈:课堂练习、展示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师生归纳概括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二.重力 【合作探究】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 ①测量方法: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其大小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竖直 悬绳的拉力。 ②大小:G=ng其中: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察看课本46页“一些地方的重力加速度标准 值”,结论,从赤道带两极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 【思考】在上海称10N的棉花,到赤道上称得仍为10N,试问棉花是受潮了,还是变干了? 先后变化了多少千克? 2方向 【提问】任何一个力都有方向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说明你的依据。 【展示】雨线、垂柳、铅垂线 【小组交流,合作讨论】生活中那些现象和应用方面涉及重力竖直向下的知识? 【归纳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作用点 【讲述】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 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 【强调】我们就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重力,等效地代替了实际作用于物体无数个点上的无数 个微小重力,这种方法叫等效代替。等效代替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还会用到。 【演示】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拿一根细棍,让学生讨论说出该棍受到的重力 集中于哪一个点? 【操作】利用线悬吊细棍使细棍保持水平,让学生分析出棍受到两个力:重力和线的拉 力。重力和拉力一定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得出,悬点就是力的作 用点,细棍各个部分受的重力可以集中看成作用于这一点,这就是重心 【合作探究】(1)找出不规则薄板的重心。 (2)找出环状物体、空心球状物体、三角形框架等物体的重心。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性实验,并且总结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问题: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 【归纳总结】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除跟物体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重心偏向于质量分布大的那一端。 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例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最重的一点。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心,但一定在铁丝上 D重心是物体个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3 二.重力 【合作探究】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 ①测量方法: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其大小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竖直 悬绳的拉力。 ②大小:G=mg 其中: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察看课本 46 页“一些地方的重力加速度标准 值”,结论,从赤道带两极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 【思考】在上海称 105 N 的棉花,到赤道上称得仍为 105 N,试问棉花是受潮了,还是变干了? 先后变化了多少千克? 2.方向 【提问】任何一个力都有方向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说明你的依据。 【展示】雨线、垂柳、铅垂线 【小组交流,合作讨论】生活中那些现象和应用方面涉及重力竖直向下的知识? 【归纳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作用点 【讲述】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 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 【强调】我们就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重力,等效地代替 .....了实际作用于物体无数个点上的无数 个微小重力,这种方法叫等效代替。等效代替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还会用到。 【演示】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拿一根细棍,让学生讨论说出该棍受到的重力 集中于哪一个点? 【操作】利用线悬吊细棍使细棍保持水平,让学生分析出棍受到两个力:重力和线的拉 力。重力和拉力一定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得出,悬点就是力的作 用点,细棍各个部分受的重力可以集中看成作用于这一点,这就是重心。 【合作探究】(1)找出不规则薄板的重心。 (2)找出环状物体、空心球状物体、三角形框架等物体的重心。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性实验,并且总结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问题: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 【归纳总结】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除跟物体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重心偏向于质量分布大的那一端。 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例 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心就是物体最重的一点。 B 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 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心,但一定在铁丝上 D 重心是物体个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例4】如图所示,以饮料杯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 杯连同杯中的水的重心将() 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存在与一切物体之间,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与电荷间和磁极间,其本质是相同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电磁力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思考与讨论】 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 能是什么? 【师生共同探究、归纳概括】 3、强相互作用:能使原子核紧密保持在一起的强大的作用力: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 用急剧减小,它的作用范围只有约10m 4、弱相互作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它的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 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2倍 【介绍】 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已被科学所认识,许多物理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是某种相互作用在不 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就像电和磁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样。为此,人们做了很 多研究工作,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结论。同学们在今后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人类 做出贡献! 【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这节所学的内容 【板书设计】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 概念: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叫重力。 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单位: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N 四、8:重力加速度,会随高度和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概念: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个部分受 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因素: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部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五、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4 【例 4】如图所示,以饮料杯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 杯连同杯中的水的重心将( ) A 一直下降 B 一直上升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存在与一切物体之间,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与电荷间和磁极间,其本质是相同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电磁力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思考与讨论】 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 能是什么? 【师生共同探究、归纳概括】 3、强相互作用:能使原子核紧密保持在一起的强大的作用力;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 用急剧减小,它的作用范围只有约 10-15 m 4、弱相互作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它的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 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 10-12 倍 【介绍】 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已被科学所认识,许多物理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是某种相互作用在不 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就像电和磁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样。为此,人们做了很 多研究工作,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结论。同学们在今后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人类 做出贡献! 【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这节所学的内容 【板书设计】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重力 概念: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叫重力。 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大小:G = mg 方向:竖直向下 单位: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N g::重力加速度,会随高度和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四、重心 概念: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个部分受 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因素: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部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五、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