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统计热力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统计热力学》是化材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习《统计 热力学》的目的是研究热运动的规律,研究与热运动有关的性质及宏 观物质系统的演化。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统计热力学》的基 本原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一些重要方法,并具有用这些方法解决较简 单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对与热现象有关的物质宏观物理性质的唯象理论和 统计理论的特点与联系有较全面的认识: 2.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 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的基本规律,麦克斯韦关系及其应 用,气体的节流膨胀与绝热膨胀,基本热力学函数,特性函数,平衡 辐射热力学,磁介质热力学,热动平衡判据,开放系的热力学基本方
《统计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统计热力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 课程教学目的 《统计热力学》是化材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习《统计 热力学》的目的是研究热运动的规律,研究与热运动有关的性质及宏 观物质系统的演化。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统计热力学》的基 本原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一些重要方法,并具有用这些方法解决较简 单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对与热现象有关的物质宏观物理性质的唯象理论和 统计理论的特点与联系有较全面的认识; 2. 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 三、 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 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四、 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的基本规律,麦克斯韦关系及其应 用,气体的节流膨胀与绝热膨胀,基本热力学函数,特性函数,平衡 辐射热力学,磁介质热力学,热动平衡判据,开放系的热力学基本方
程,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吉布斯相律,热力学第三定律, 粒子和系统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与量子描述,等几率原理,分布与微 观状态,三种统计分布热力学量的统计表示,热力学量的统计表示,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 体的内能,弱简并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光子气体,玻色一爱因斯坦 凝聚,金属自由电子气,相空间,刘维尔定理等。 本课程理论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系统状态的宏观描述方法:重 点掌握嫡变的计算,嫡增加原理的应用;重点掌握微正则分布,正则 分布,巨正则分布。其中,理想气体的速度分布和空间分布,麦克斯 韦关系及其应用,最概然分布及其应用,能量均分定理等内容是本课 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注意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及普通物理的相关内 容的衔接与联系,做到学科之间有机的统一; 2.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 学,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实现使学生多渠道、多 形式学习统计热力学的目的: 3.因学时有限内容较多,因此讲授内容只能精简,有一部分内 容要求学生自学,该部分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自学部分采用学生课后自学,分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教师课后解答 的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
程,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吉布斯相律,热力学第三定律, 粒子和系统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与量子描述,等几率原理,分布与微 观状态,三种统计分布热力学量的统计表示,热力学量的统计表示,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 体的内能,弱简并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光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 凝聚,金属自由电子气,相空间,刘维尔定理等。 本课程理论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系统状态的宏观描述方法;重 点掌握熵变的计算,熵增加原理的应用;重点掌握微正则分布,正则 分布,巨正则分布。其中,理想气体的速度分布和空间分布,麦克斯 韦关系及其应用,最概然分布及其应用,能量均分定理等内容是本课 程的难点。 五、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注意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及普通物理的相关内 容的衔接与联系,做到学科之间有机的统一; 2.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 学,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实现使学生多渠道、多 形式学习统计热力学的目的; 3.因学时有限内容较多,因此讲授内容只能精简,有一部分内 容要求学生自学,该部分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自学部分采用学生课后自学,分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教师课后解答 的方式。 六、 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4学时) 1.教学内容 (1)掌握平衡态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2)根据热平衡定律建立温度的严格概念,并掌握定量量度法: (3)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及其对应的热力学函数的意义: (4)热力学中的过程量与状态量的区别与联系。 2.重、难点提示 (1)物态方程的三个系数的定义式,应用它们求解物态方程的方法: (2)热力学基本方程的意义及应用: (3)二元函数、偏导数循环关系及全微分性质在热力学中应用: (4)平衡态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第2章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5学时) 1.教学内容 ()热力学函数的定义式、全微分表达式、偏导数公式及对应麦氏关系: (2)用实验方法确定基本热力学函数的一般方法: (3)用理论方法确定热力学函数的方法一特性函数法: (4)上述两种热力学理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重、难点提示 (I)热力学函数(U、H、F、G等)的定义式、全微分表达式、偏导数公式: (2)等容热容、等压热容的熵表达式: (3)用全微分条件得出各热力学量间的关系。 第3章单元系的相变(4学时) 1.教学内容 (1)热力学平衡判据的几种形式,如熵判据、自由能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等: (2)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3)从气一液一固相图理解单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及其性质: (4)气一液两相转变的过程及其临界条件以及液滴的形成过程。 2,重、难点提示 (1)热力学平衡判据的几种形式:
第 1 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掌握平衡态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2) 根据热平衡定律建立温度的严格概念,并掌握定量量度法; (3)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及其对应的热力学函数的意义; (4) 热力学中的过程量与状态量的区别与联系。 2.重、难点提示 (1) 物态方程的三个系数的定义式,应用它们求解物态方程的方法; (2) 热力学基本方程的意义及应用; (3) 二元函数、偏导数循环关系及全微分性质在热力学中应用; (4) 平衡态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第 2 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5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热力学函数的定义式、全微分表达式、偏导数公式及对应麦氏关系; (2) 用实验方法确定基本热力学函数的一般方法; (3) 用理论方法确定热力学函数的方法—特性函数法; (4) 上述两种热力学理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重、难点提示 (1) 热力学函数(U、H、F、G 等)的定义式、全微分表达式、偏导数公式; (2) 等容热容、等压热容的熵表达式; (3) 用全微分条件得出各热力学量间的关系。 第 3 章 单元系的相变(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热力学平衡判据的几种形式,如熵判据、自由能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等; (2) 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3) 从气—液—固相图理解单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及其性质; (4) 气—液两相转变的过程及其临界条件以及液滴的形成过程。 2.重、难点提示 (1) 热力学平衡判据的几种形式;
(2)用最基本的熵判据形式得出热力学平衡条件: (3)了解一级相变的特点和相变分类。 第4章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3学时) 1.教学内容 (1)多元系的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2)多元单相系的平衡条件和多元复相系的平衡条件: (3)吉布斯相律及其应用: (4)混合气体的性质及其理想气体的化学平衡条件。 2.重、难点提示 (1)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绝对熵的表达式: (3)理想气体的化学平衡条件。 第5章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4学时) 1.教学内容 (1)粒子的经典描述和量子描述: (2)三种系统微观状态数的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3)等概率原理的基本内容: (4)宏观分布与微观状态数的区别与联系。 2.重、难点提示 (1)玻尔兹曼、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的表达式: (2)玻尔兹曼、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相互转化的条件: (3)由概率法得到三种分布。 第6章波耳兹曼统计(5学时) 1.教学内容 (1)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2)配分函数的作用及意义: (3)用配分函数推导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4)应用理想气体内能和热容量的表达式
(2) 用最基本的熵判据形式得出热力学平衡条件; (3) 了解一级相变的特点和相变分类。 第 4 章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3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多元系的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2) 多元单相系的平衡条件和多元复相系的平衡条件; (3) 吉布斯相律及其应用; (4) 混合气体的性质及其理想气体的化学平衡条件。 2.重、难点提示 (1)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绝对熵的表达式; (3) 理想气体的化学平衡条件。 第 5 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粒子的经典描述和量子描述; (2) 三种系统微观状态数的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3) 等概率原理的基本内容; (4) 宏观分布与微观状态数的区别与联系。 2.重、难点提示 (1) 玻尔兹曼、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的表达式; (2) 玻尔兹曼、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相互转化的条件; (3) 由概率法得到三种分布。 第 6 章 波耳兹曼统计(5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2) 配分函数的作用及意义; (3) 用配分函数推导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4) 应用理想气体内能和热容量的表达式
2.重、难点提示 (1)固体热容量的爱因斯坦理论的内容: (2)顺磁性固体及负温度状态的简单知识: (3)理解能量均分定理。 第7章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5学时) 1.教学内容 (1)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2)巨配分函数在统计物理中作用及意义: (3)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现象: (4)普朗克公式以及在不同频率区相应的两种表示形式。 2.重、难点提示 (1)光子气体的能量密度: (2)利用平衡热辐射过程推导热辐射定律: (3)利用费米统计的相关特点讨论自由电子气。 第8章系综理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微正则分布的经典表达式、量子表达式和半经典表达式: (2)正则分布的推导过程及其物理意义: (3)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及简单应用: (4)相空间。 2.重、难点提示 (1)正则分布、微正则分布、巨正则分布的区别: (2)相空间及刘维尔定理内容。 七、 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4 0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5 0 三 单元系的相变 4 0 四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3 0
2.重、难点提示 (1) 固体热容量的爱因斯坦理论的内容; (2) 顺磁性固体及负温度状态的简单知识; (3) 理解能量均分定理。 第 7 章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5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2) 巨配分函数在统计物理中作用及意义; (3)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 (4) 普朗克公式以及在不同频率区相应的两种表示形式。 2.重、难点提示 (1) 光子气体的能量密度; (2) 利用平衡热辐射过程推导热辐射定律; (3) 利用费米统计的相关特点讨论自由电子气。 第 8 章 系综理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微正则分布的经典表达式、量子表达式和半经典表达式; (2) 正则分布的推导过程及其物理意义; (3) 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及简单应用; (4) 相空间。 2.重、难点提示 (1) 正则分布、微正则分布、巨正则分布的区别; (2) 相空间及刘维尔定理内容。 七、 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4 0 二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5 0 三 单元系的相变 4 0 四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3 0
五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4 0 六 波耳兹曼统计 5 0 七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5 0 八 系综理论 2 0 总计 32 0 八、 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出勤等情况,综合给予评定。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统计物理学》,苏汝铿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热力学简程》,王竹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64: [4]《统计物理学导论》,王竹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五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4 0 六 波耳兹曼统计 5 0 七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5 0 八 系综理论 2 0 总计 32 0 八、 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出勤等情况,综合给予评定。 九、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统计物理学》,苏汝铿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热力学简程》,王竹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64; [4]《统计物理学导论》,王竹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审核意见 执笔人: 课程所属系: 系主任意见: 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院意见: 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审 核 意 见 执笔人: 课程所属系: 系主任意见: 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院意见: 院长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