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徽医科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36.5KB,团购合买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强意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和平统一的理论和政策,积极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任务,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强意 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和平统一的理论和政策,积极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贡献力量。 【重点与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解决 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授课中,师生教学互动,并就学习重点难点问题进 行讨论和交流;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 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有利于 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王室衰微、诸侯力征、天下混乱的局面,孟子说:“定 于一。”荀子说:“一天下。”墨家提出“尚同”说,法家主张“兼天下”,杂家贵 “执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国家统一的问题。秦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 封建专制制度,有力推动了国家的统一。此后,虽然历代王朝分分合合,政权更 替变迁,但追求国家统一的思想始终没有变。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在中国历史上

1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任务,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强意 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和平统一的理论和政策,积极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贡献力量。 【重点与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解决 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学时分配】6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授课中,师生教学互动,并就学习重点难点问题进 行讨论和交流;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 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有利于 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王室衰微、诸侯力征、天下混乱的局面,孟子说:“定 于一。”荀子说:“一天下。”墨家提出“尚同”说,法家主张“兼天下”,杂家贵 “执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国家统一的问题。秦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 封建专制制度,有力推动了国家的统一。此后,虽然历代王朝分分合合,政权更 替变迁,但追求国家统一的思想始终没有变。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在中国历史上

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 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的影响,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族人民以坚韧 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实现 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 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6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 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港澳回归后,由于各种原因, 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进入新世纪,完成祖国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 任务之一。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 得了历史性突破。我们应该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更大进展。 可以说,现在我们有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我们也更有件积极推动祖 国和平统一进程。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盐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 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 任何名义、任对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 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 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 是中国内政。习近平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 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

2 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 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的影响,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族人民以坚韧 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实现 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 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6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 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港澳回归后,由于各种原因, 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进入新世纪,完成祖国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 任务之一。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 得了历史性突破。我们应该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更大进展。 可以说,现在我们有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我们也更有件积极推动祖 国和平统一进程。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盐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 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 任何名义、任对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 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 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 是中国内政。习近平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 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

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我们党在解 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的过程。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 “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 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 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2月党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 出1950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 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承认美国军事 干涉和占领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于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 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美国政府于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 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 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美蒋在合作中出现 矛盾。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 主张。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的方针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 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 非法代表。1978年12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

3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我们党在解 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的过程。 1949 年 3 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 “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 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 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新中国诞生后,1949 年 12 月党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 出 1950 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1953 年 7 月朝鲜战争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承认美国军事 干涉和占领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9 月 3 日开始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 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美国政府于 12 月与蒋介石集团签 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 一。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 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美蒋在合作中出现 矛盾。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 主张。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20 世纪 70 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的方针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 通过第 2758 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 非法代表。1978 年 12 月,中美决定自 1979 年 1 月 1 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 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12月,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 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 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 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 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 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 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 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 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条所载明的“设立特别行政 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时明确指出:“我 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5年3 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 主权不容侵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 第二,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 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

4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 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 年 12 月,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 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 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 1981 年 9 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 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1982 年 1 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 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 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 年 12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 第 31 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 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条所载明的“设立特别行政 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4 年 6 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时明确指出:“我 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5 年 3 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 主权不容侵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 第二,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 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

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他们可以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 利,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以和平的方式实 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此要积极促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 独立”图谋的。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 涉台湾问题。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 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2.“和平统上、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 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间提供了新 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 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 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 澳门的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 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香港、澳门的 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 可行的。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

5 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他们可以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 利,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以和平的方式实 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此要积极促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 独立”图谋的。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 涉台湾问题。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 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2.“和平统上、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 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间提供了新 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 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1997 年 7 月 1 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葡两国政府 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 400 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 澳门的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 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香港、澳门的 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 可行的。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1992 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

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 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1993年4月,“汪辜会谈”举行,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 性的重要一步。但其后“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逐步增强。 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了题为《为促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 主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 要求。此后,我们党陆续发表了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2005年3 月,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勢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 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 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 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 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同年四五月间,党中央和胡锦涛邀请中国 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 话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 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地区选举 中遭到重挫下台,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 系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取得了重大突破。同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 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的思想,指出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 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携手 共进,戮力同心,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后,面对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 跃、共同利益更广泛的新形势,我们党多次表示,要珍借历史机遇,保持两岸关 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 路提出了四点意见: 6

6 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 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1993 年 4 月,“汪辜会谈”举行,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 性的重要一步。但其后“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逐步增强。 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江泽民于 1995 年 1 月 30 日发表了题为《为促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 主张。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 要求。此后,我们党陆续发表了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2005 年 3 月,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勢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 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 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 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 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同年四五月间,党中央和胡锦涛邀请中国 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 话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 2008 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地区选举 中遭到重挫下台,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 系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取得了重大突破。同年 12 月,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 同胞书》发表 30 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的思想,指出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 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携手 共进,戮力同心,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后,面对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 跃、共同利益更广泛的新形势,我们党多次表示,要珍惜历史机遇,保持两岸关 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2013 年 6 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 路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7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