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徽医科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50.5KB,团购合买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明确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和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明确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 【学时分配】13学时(其中3学时为视频教学,4学时为实践基地教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播放影像资料等多媒 体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实 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力图以苏联为戒,冲破苏联模式的 束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 这些成果还处于萌芽状态,不够成熟,不够完善,有的在实践中未能实施和坚持, 未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基本未摆 脱苏联模式,未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1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和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明确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 【学时分配】13 学时(其中 3 学时为视频教学,4 学时为实践基地教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播放影像资料等多媒 体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实 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力图以苏联为戒,冲破苏联模式的 束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 这些成果还处于萌芽状态,不够成熟,不够完善,有的在实践中未能实施和坚持, 未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基本未摆 脱苏联模式,未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斯大林计划经济模式的成与败、毛泽东对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初步成果与失误,为邓小平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 的经验与教训,邓小平正是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 理,结合新情况新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邓小平认为只有先解放思想才能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邓小 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开始。 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他指出:“社会 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 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第二阶段:邓小平开始陆续从反面提出什么不是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 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 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 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第三阶段:邓小平逐渐明确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 1985年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 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 致富。” 1990年,他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 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 本质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况,回答了许多问题同时又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问 题。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 力的内在联系

2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斯大林计划经济模式的成与败、毛泽东对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初步成果与失误,为邓小平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 的经验与教训,邓小平正是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 理,结合新情况新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邓小平认为只有先解放思想才能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邓小 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开始。 1980 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他指出:“社会 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 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第二阶段:邓小平开始陆续从反面提出什么不是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 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 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 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第三阶段:邓小平逐渐明确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 1985 年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 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 致富。” 1990 年,他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 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 本质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况,回答了许多问题同时又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问 题。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 力的内在联系

第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 的根本原则。 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 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社会主 义本质这一概括的重要特点是:既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社会 主义生产关系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 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 展过程和最终目的的统一。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 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倾向,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 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 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 同。 第二,在实践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 结合起来。为开辟一条发展更好、人民享受成果更多、能够充分体现出比资本主 义更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打断,从社会 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3 第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 的根本原则。 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 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社会主 义本质这一概括的重要特点是:既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社会 主义生产关系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 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 展过程和最终目的的统一。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 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倾向,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 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 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 同。 第二,在实践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 结合起来。为开辟一条发展更好、人民享受成果更多、能够充分体现出比资本主 义更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 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打断,从社会 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社会制度。 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即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这 就是该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在社 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 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并 巩固下来,归根到底靠的是这一条:社会主义制度要战胜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下 来,同样也要靠这一条。也说是说,社会主义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文化 制度,要巩固和发展,都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 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 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 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 的口号。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的著名论断。他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 术是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进入21世纪,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 “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 家强”等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 2.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

4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社会制度。 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即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这 就是该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在社 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 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并 巩固下来,归根到底靠的是这一条;社会主义制度要战胜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下 来,同样也要靠这一条。也说是说,社会主义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文化 制度,要巩固和发展,都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 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 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1953 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 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 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 的口号。1988 年 9 月,邓小平提出的著名论断。他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 术是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进入 21 世纪,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 “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 家强”等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 2.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

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 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 三、坚持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 学发展。同时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 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并且强调,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 新的水平。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 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与党提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 为本,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 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发 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 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 展。 3.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 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 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

5 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 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 三、坚持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 学发展。同时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 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并且强调,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 新的水平。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 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与党提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 为本,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 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发 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 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 展。 3.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 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 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

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1987年2月,邓小平更切合实际地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改为,到21世纪中 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4月,他在会见西班牙客人 时,第一次使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提法,明确了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根据邓小平的思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 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 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 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 基础上继续前进。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 之差,但意义深远。“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 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 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 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 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 6

6 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1987 年 2 月,邓小平更切合实际地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改为,到 21 世纪中 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 年 4 月,他在会见西班牙客人 时,第一次使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提法,明确了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根据邓小平的思想,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 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 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 基础上继续前进。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 之差,但意义深远。“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在规 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 20 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 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 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 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并 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 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宏伟愿景。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 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体中华儿女要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 人民: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干才能梦想成 真。认真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 实质,坚定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 结的力量。 >

7 三 、 实 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并 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 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宏伟愿景。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 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体中华儿女要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 人民;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干才能梦想成 真。认真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 实质,坚定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 结的力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