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 布局。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选择;分配制度改革、政治 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生态文明。 【学时分配】13学时(其中3学时为交流读书报告)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教学互动、播放影像资料等多媒 体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演示和分析有关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内容。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 放开始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 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传统观点: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 西。 新观点: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 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 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 布局。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选择;分配制度改革、政治 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生态文明。 【学时分配】13 学时(其中 3 学时为交流读书报告)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教学互动、播放影像资料等多媒 体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演示和分析有关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 放开始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 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传统观点: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 西。 新观点: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 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 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 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 度的标志。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各有优势,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需 结合使用。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 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与不同社会制度结合会有不同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 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历程: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 初步建立。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 明确目标任务。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 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 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是市场还是政 府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市 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 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推 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 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 义服务。 2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 度的标志。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各有优势,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需 结合使用。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 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与不同社会制度结合会有不同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 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历程: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 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 初步建立。2003 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 明确目标任务。2007 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 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 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2012 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是市场还是政 府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市 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 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推 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 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 义服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阐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时,强调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具有 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现阶段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观点。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 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第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第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 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 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第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 有制实现形式,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 第五,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和创造力。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有 利于社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四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五是促进了 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 用。 第六,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个经济 组织当中,不同所有制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经济形式。党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阐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时,强调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具有 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现阶段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观点。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 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第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第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 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 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第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 有制实现形式,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 第五,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和创造力。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有 利于社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四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五是促进了 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 用。 第六,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个经济 组织当中,不同所有制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经济形式。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 有制经济是我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改革的一大亮 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和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 结果。”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 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的特点 有:按性质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并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按 实现程度看,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行:按尺度看, 还不能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按实现形式看,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性质和条件决定的。首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 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分配制度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性质的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 配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客观反映和体现。这两个“主体”地位是一致 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其次,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的。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创造极丰富的社 会财富,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不能实行惟 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只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再次,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公有制经济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直接原因。由此
4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 有制经济是我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改革的一大亮 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和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 结果。”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 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的特点 有:按性质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并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按 实现程度看,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行;按尺度看, 还不能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按实现形式看,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性质和条件决定的。首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 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分配制度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性质的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 配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客观反映和体现。这两个“主体”地位是一致 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其次,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的。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创造极丰富的社 会财富,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不能实行惟 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只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再次,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公有制经济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直接原因。由此
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居主体外,还存在其他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资分配,即投入生产经营过 程中的资金、厂房建筑、土地等非劳动要素获得的收益。其主要形式有利润、利 息、股息红利、租金等。(2)按经营权分配,指在多种经营方式中享有经营权的 人获得风险和机会等报酬。(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指采取雇工经营的非公有制 企业,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实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有其客观必然 性。就我们这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而言,鼓励按生产 要素分配,主要就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的内在客观要求这两方面决定 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遵循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主线。 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 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二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路。 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 活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内涵式以全 5
5 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居主体外,还存在其他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资分配,即投入生产经营过 程中的资金、厂房建筑、土地等非劳动要素获得的收益。其主要形式有利润、利 息、股息红利、租金等。(2)按经营权分配,指在多种经营方式中享有经营权的 人获得风险和机会等报酬。(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指采取雇工经营的非公有制 企业,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实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有其客观必然 性。就我们这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而言,鼓励按生产 要素分配,主要就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的内在客观要求这两方面决定 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遵循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主线。 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 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二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路。 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 活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内涵式以全
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十八大报告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项要求之一: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 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四是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 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 发展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 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改革征地制度,加快完善城乡 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 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 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这一重 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历 史性、现实性、未来性依据。 从历史性依据来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 形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 环境变化中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程 中勇于探索实践的结果。 从现实性依据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 时代潮流,是唯一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 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十八大报告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项要求之一: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 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四是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 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 发展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 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改革征地制度,加快完善城乡 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 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 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这一重 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历 史性、现实性、未来性依据。 从历史性依据来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 形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 环境变化中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程 中勇于探索实践的结果。 从现实性依据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 时代潮流,是唯一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正确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 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 效治理国家:就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 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就要弘 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所谓国体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 位。人民民主专政即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实 行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的国家政权。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和毛泽东在领导我国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是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另一方面是对 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在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系中,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国家政权 的主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就是要保证占人口绝大多 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人民不仅享有言论、出 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各项自由,而且有管理国家、管理企业、管理文化 教育等各项事业的权利。在人民内部坚持按民主原则办事,实行民主集中制。对 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使人民群众通过这种方法教育 和改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要求,使广大人民增 强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各项事业顺利进行。人民民主
7 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正确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 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 效治理国家;就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 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就要弘 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所谓国体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 位。人民民主专政即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实 行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的国家政权。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和毛泽东在领导我国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是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另一方面是对 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在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系中,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国家政权 的主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就是要保证占人口绝大多 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人民不仅享有言论、出 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各项自由,而且有管理国家、管理企业、管理文化 教育等各项事业的权利。在人民内部坚持按民主原则办事,实行民主集中制。对 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使人民群众通过这种方法教育 和改造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要求,使广大人民增 强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各项事业顺利进行。人民民主
专政还包括对敌人实行专政。 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 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所谓政体就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它 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 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一,人民代表选举制度。它通过公民依法 行使选举和被选举权,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人民代表大会组织运行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组织结构上实行一院制;全国 人大设有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设有专门委员会:它的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行 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批准和决定国家其他重大事项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同级人民 代表大会产生,向它负责、受它监督。第四,人大代表的监督和罢免制度。我国 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 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人民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即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同行政、审判、检察等其他国家机 关的关系,后者由前者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还可由它罢免;三是中央 和地方的关系,即中央国家机构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 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我国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适合国国情 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
8 专政还包括对敌人实行专政。 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 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所谓政体就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它 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 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一,人民代表选举制度。它通过公民依法 行使选举和被选举权,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人民代表大会组织运行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组织结构上实行一院制;全国 人大设有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设有专门委员会;它的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行 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批准和决定国家其他重大事项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同级人民 代表大会产生,向它负责、受它监督。第四,人大代表的监督和罢免制度。我国 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 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人民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即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同行政、审判、检察等其他国家机 关的关系,后者由前者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还可由它罢免;三是中央 和地方的关系,即中央国家机构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 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我国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适合国国情 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 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他还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 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 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这方面是我 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任何国家的民主,都要受到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 制度的制约。我们的民主不是抽象的民主,而是具体的民主;不是照搬资本主义 国家的民主,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明确地 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是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的资本民主, 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 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 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 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 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 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 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 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相互监督, 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这种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独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方式和特征。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通过 参加国家政权与国家事务管理等途径,与共产党实行政治合作、民主协商、相互 监督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要方式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 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国家管理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
9 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 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他还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 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 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这方面是我 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任何国家的民主,都要受到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 制度的制约。我们的民主不是抽象的民主,而是具体的民主;不是照搬资本主义 国家的民主,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明确地 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是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的资本民主, 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 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 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 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 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 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 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 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相互监督, 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这种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独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方式和特征。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通过 参加国家政权与国家事务管理等途径,与共产党实行政治合作、民主协商、相互 监督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要方式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 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国家管理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
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分子 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政治体 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进行友好合作 的参政党。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自己 的纲领中,都明确规定其性质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第三,实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第四,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 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 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五,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 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 独立的平等地位。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多党制。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 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 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我国长 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也 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党和国家统一领导下, 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其主要特点是:首先,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党和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任 何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要维护国家的统一,服从中央的领导,执行国家宪法 和法律。其次,民族区域自治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不是各少 数民族以民族为单位进行自治,也不同于一般的“自治地方”,而是区域自治与 民族自治相结合。再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机关,既是少数民族实行区域 自治的自治机关,又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这种自治机关有大于一般地方 机关的自主权。 10
10 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分子 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政治体 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进行友好合作 的参政党。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自己 的纲领中,都明确规定其性质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第三,实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第四,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 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 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五,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 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 独立的平等地位。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多党制。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 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 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我国长 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也 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党和国家统一领导下, 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其主要特点是:首先,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党和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任 何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要维护国家的统一,服从中央的领导,执行国家宪法 和法律。其次,民族区域自治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不是各少 数民族以民族为单位进行自治,也不同于一般的“自治地方”,而是区域自治与 民族自治相结合。再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机关,既是少数民族实行区域 自治的自治机关,又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这种自治机关有大于一般地方 机关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