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卷(客观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A.恪(ke)守引吭(hong)高歌按捺(ndi)岿(ku)然不动 B.渲(xuan)染良莠(yωu)不齐癖(pi)好惴惴(zhui)不安 C.市侩(kudi)妄自菲(fei)薄档(dang)次猝(cu)不及防 D.愠(wen)色恬(tin)不知耻伎(ji)俩高层建瓴(l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众口铄金闻名遐尔委曲求全顷刻之间 B.五色斑斓如火如荼怡然自得弱不经风 C.出奇制胜扑朔迷离如愿以偿集思广益 D.各行其是编篡资料殒身不恤羽扇纶巾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愉恰当的一组是 (1)中方愿与各方保持 和磋商,推动联合国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2)新华社2005年1月30日 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3)两会期间,许多代表明确提出,对乱收费的现象,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政府 必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这种现象。 A.沟通援权禁止 B.勾通受权制止 C.勾通援权禁止 D.沟通受权制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最美的海岸中,气候宜人、风兴秀美的三亚可以说首当其冲 B.据到过埃及和南非等非洲国家观光与考察的旅游者反映,这些国家的工艺产品包装 非常简单、得体,与中国国内的奢华包装大相径庭。 C.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广告泛滥成灾,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些广告大都良莠不 齐,既误导了消费者,又污染了环境。 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 对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13分5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六号载人飞 船进入了准确预定轨道
1 山西省实验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 A.恪(kè)守 引吭(háng)高歌 按捺(nài)岿(kuī)然不动 B.渲(xuǎn)染 良莠(yǒu)不齐 癖(pǐ)好 惴惴(zhuì)不安 C.市侩(kuài)妄自菲(fēi)薄 档(dàng)次 猝(cù)不及防 D.愠(wēn)色 恬(tián)不知耻 伎(jì)俩 高层建瓴(l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众口铄金 闻名遐尔 委曲求全 顷刻之间 B.五色斑斓 如火如荼 怡然自得 弱不经风 C.出奇制胜 扑朔迷离 如愿以偿 集思广益 D.各行其是 编篡资料 殒身不恤 羽扇纶巾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愉恰当的一组是 ( ) (1)中方愿与各方保持 和磋商,推动联合国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2)新华社 2005 年 1 月 30 日 ,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3)两会期间,许多代表明确提出,对乱收费的现象,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政府 必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这种现象。 A.沟通 援权 禁止 B.勾通 受权 制止 C.勾通 援权 禁止 D.沟通 受权 制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国最美的海岸中,气候宜人、风兴秀美的三亚可以说首当其冲 ....。 B.据到过埃及和南非等非洲国家观光与考察的旅游者反映,这些国家的工艺产品包装 非常简单、得体,与中国国内的奢华包装大相径庭 ....。 C.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广告泛滥成灾,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些广告大都良莠不 ... 齐.,既误导了消费者,又污染了环境。 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 ......,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 对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北京时间 2005 年 10 月 12 日 9 时 13 分 54 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六号载人飞 船进入了准确预定轨道
B.建设部分开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几部热线电话,农民工可以直接投诉,各媒 体、报纸、广播、电视等部门可以监督清理工作。 C.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让领导满意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D.目前,我市已做出规划,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务,多方引进资金,开拓经济 发展的新途径。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6-8题 动物数量调节之谜 俄罗斯有位科学家斯平朗基做过这样—个实验:把小白鼠分成两组,第一组,让几十只 小白鼠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一只伙伴服了过量的毒鼠药以后死了;第二组,他抓住一只小白 鼠,并不把它毒死,只是让它的同伴看着被逮走。从表面看,这两组小白鼠对自己的伙伴的 厄运”并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反应。可是隔了不久发现,第一组小白鼠的受孕怀胎率比第 二组小白鼠的受孕怀胎率高了一倍;在灭鼠实战中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一次灭鼠效果 不怎么好(如灭鼠率只有50%左右),只要经过短短几个月,老鼠密度又很快恢复到灭鼠前 的数量,甚至比以前更猖獗,数量更多。 运动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一些小型哺乳运动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想象:它们的数量有周期性 年变化,如挪威旅鼠每3-4年就岀现一个高峰,棕背鼠毎隔4-5年也岀现一次髙峰,新 疆小家鼠毎隔10年有一次“大爆发”,如果没有动物数量的自然调节,高峰之后,不就是“鼠 灾”了吗?但是自然界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数量高峰之后,紧接着来—一个下降期数量降低 到—一个低限,维持一定时间后再来一个数量上升时期。动物的数量为什么会有这种周期性的 变动呢?是什么因素调节着动物的数量变动? 我们可以把某个动物种群数量看作一个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好像—个暗室,这个暗室有 入口和出口。动物的出生就是入口,动物的死亡就是出口。根据控制论的观点,一个控制系 统(上述的暗室)要长期有效地起作用的话,应该在出口和入口之间存在某种负反馈(逆向 向所以,当一些运动(如毒死的老鼠)被毒杀时,会发现某种信号,传给幸存下来的动物, 这些“漏网分子”接受它们同伴临死时发出的“紧张刺激”,通过感觉通路,作用于性腺、 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胍不,使性激素分泌増加,排卵増多,胚胎着床率也增 大,这样一来,繁殖的数量也就增加,种群密度就上升了。所以杀虫、灭鼠之后会出现暂时 的数量上升。但动物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可通过这种作用,使种群压力上升,动物 性激素分泌减少,排卵少,存活率下降,死亡率増加,动物的种群数量也就下降。就是通过 这种负反馈的作用,调节着动物种群的数量。 (《科学之友》2005年第5期) 6.根据文意,下列对“负反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动物数量控制系统的出口和入口之间存在的逆向联系。 是调节动物种群数量的一种作用力 C.是动物数量周期性变动调节的因素
2 B.建设部分开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几部热线电话,农民工可以直接投诉,各媒 体、报纸、广播、电视等部门可以监督清理工作。 C.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让领导满意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D.目前,我市已做出规划,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务,多方引进资金,开拓经济 发展的新途径。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6—8 题。 动物数量调节之谜 俄罗斯有位科学家斯平朗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小白鼠分成两组,第一组,让几十只 小白鼠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一只伙伴服了过量的毒鼠药以后死了;第二组,他抓住一只小白 鼠,并不把它毒死,只是让它的同伴看着被逮走。从表面看,这两组小白鼠对自己的伙伴的 “厄运”并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反应。可是隔了不久发现,第一组小白鼠的受孕怀胎率比第 二组小白鼠的受孕怀胎率高了一倍;在灭鼠实战中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一次灭鼠效果 不怎么好(如灭鼠率只有 50%左右),只要经过短短几个月,老鼠密度又很快恢复到灭鼠前 的数量,甚至比以前更猖獗,数量更多。 运动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一些小型哺乳运动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想象:它们的数量有周期性 年变化,如挪威旅鼠每 3—4 年就出现一个高峰,棕背鼠每隔 4—5 年也出现一次高峰,新 疆小家鼠每隔 10 年有一次“大爆发”,如果没有动物数量的自然调节,高峰之后,不就是“鼠 灾”了吗?但是自然界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数量高峰之后,紧接着来一个下降期数量降低 到一个低限,维持一定时间后再来一个数量上升时期。动物的数量为什么会有这种周期性的 变动呢?是什么因素调节着动物的数量变动? 我们可以把某个动物种群数量看作一个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好像一个暗室,这个暗室有 入口和出口。动物的出生就是入口,英才动物的死亡就是出口。根据控制论的观点,一个控制系 统(上述的暗室)要长期有效地起作用的话,应该在出口和入口之间存在某种负反馈(逆向)。 向所以,当一些运动(如毒死的老鼠)被毒杀时,会发现某种信号,传给幸存下来的动物, 这些“漏网分子”接受它们同伴临死时发出的“紧张刺激”,通过感觉通路,作用于性腺、 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胍不,使性激素分泌增加,排卵增多,胚胎着床率也增 大,这样一来,繁殖的数量也就增加,种群密度就上升了。所以杀虫、灭鼠之后会出现暂时 的数量上升。但动物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可通过这种作用,使种群压力上升,动物 性激素分泌减少,排卵少,存活率下降,死亡率增加,动物的种群数量也就下降。就是通过 这种负反馈的作用,调节着动物种群的数量。 (《科学之友》2005 年第 5 期) 6.根据文意,下列对“负反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动物数量控制系统的出口和入口之间存在的逆向联系。 B.是调节动物种群数量的一种作用力。 C.是动物数量周期性变动调节的因素。 1 0 0 0 8 0
是促进动物性激素分泌增加,排卵增多的直接因素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种群数量调节是有规律性的,数量高峰之后,紧接着来一个下降期,数量降低 到一个低限,维持一定时间后再来一个数量上升时期,周而复始。 挪威旅鼠、棕背鼠、新疆小家鼠的数量都有周期性的变化,但周期的长短有所不同。 C.本文列举俄罗斯科学家斯平郎基的试验、动物生态学家的研究等实例,意在说明“负 反馈”现象存在于一切动物种群中 D.本文先列举具体例子,再深入揭示动物数量调节之谜,由现象到本质,符合人认知 过程的规律。 8.下列根据原文信息的推断,不符合“负反馈”理论的一项是 A.在捕鱼时,当我们提起满载的渔网时,可以先通一下电,杀死一部分鱼,以使这些 鱼在被电流击灭时对向外逃出的同伴发出负反馈信号,促使他们增加繁殖,这样就 可以增加水域的渔业产量 B.在养蜂时,可以有意弄死一些蜜蜂,蜂王接受负反馈信号后,可产更多的卵,从而 孵出更多的工蜂来增加蜂蜜的产量。 C.鼠类是繁殖的“英雄”,一对褐家鼠一年可繁殖1500只后代。如果一个家庭里有10 只雌鼠,一年就会有后代15000只 D.一块棉田里,撒了许多农药,棉铃虫大量死亡后,会又大群大群地冒出来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9-12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移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乃日:“天子我丈人也。”尽归汉使。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 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 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 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 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慾。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
3 D.是促进动物性激素分泌增加,排卵增多的直接因素。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动物种群数量调节是有规律性的,数量高峰之后,紧接着来一个下降期,数量降低 到一个低限,维持一定时间后再来一个数量上升时期,周而复始。 B.挪威旅鼠、棕背鼠、新疆小家鼠的数量都有周期性的变化,但周期的长短有所不同。 C.本文列举俄罗斯科学家斯平郎基的试验、动物生态学家的研究等实例,意在说明“负 反馈”现象存在于一切动物种群中。 D.本文先列举具体例子,再深入揭示动物数量调节之谜,由现象到本质,符合人认知 过程的规律。 8.下列根据原文信息的推断,不符合“负反馈”理论的一项是 ( ) A.在捕鱼时,当我们提起满载的渔网时,可以先通一下电,杀死一部分鱼,以使这些 鱼在被电流击灭时对向外逃出的同伴发出负反馈信号,促使他们增加繁殖,这样就 可以增加水域的渔业产量。 B.在养蜂时,可以有意弄死一些蜜蜂,蜂王接受负反馈信号后,可产更多的卵,从而 孵出更多的工蜂来增加蜂蜜的产量。 C.鼠类是繁殖的“英雄”,一对褐家鼠一年可繁殖 1500 只后代。如果一个家庭里有 10 只雌鼠,一年就会有后代 15000 只。 D.一块棉田里,撒了许多农药,棉铃虫大量死亡后,会又大群大群地冒出来。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9—12 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移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乃曰:“天子我丈人也。”尽归汉使。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 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 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 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 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燃。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 1 0 0 0 8 0
群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咩半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妇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乃得归 初,武现李陵俱为待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下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 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持…….”武日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 自效,虽蒙斧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 通于天。”因泣不沾襟,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 上饰牦牛尾。③羝,公羊。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我丈人也 丈人:岳父 B.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遗留 C.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雨雪:下雨降雪 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流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C.①使牧羝,羝乃得归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如姬为公子泣,公子必许诺。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②引佩刀自刺 ③举剑欲击之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个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 人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蛮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投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
4 群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畔半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妇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乃得归。 初,武现李陵俱为待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下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 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持……”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 自效,虽蒙斧 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 通于天。”因泣不沾襟,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 上饰牦牛尾。③羝,公羊。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子我丈人..也 丈人:岳父 B.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遗留 C.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雨雪:下雨降雪 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流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C.①使牧羝,羝乃.得归。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如姬为.公子泣,公子必许诺。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 )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②引佩刀自刺 ③举剑欲击之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个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 人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蛮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投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
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 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 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即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第二卷(主观题)(11分) 四、(25分) 13.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4分) 译 (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7分) 长安秋望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杜牧:晚唐诗人。②南山:终南山。③外:上 (1)虚实结合是本诗的在大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性格?(3分) 15.名句默写(任选一题做)(10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离骚》) 生人作死别,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念奴桥·赤壁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 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 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即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第二卷(主观题)(114 分) 四、(25 分) 13.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4 分) 译文: (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7 分)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杜牧:晚唐诗人。②南山:终南山。③外:上 (1)虚实结合是本诗的在大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2)这首诗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性格?(3 分) 答: 15.名句默写(任选一题做)(10 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离骚》) 生人作死别,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念奴桥·赤壁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0 0 0 8 0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古人之观于天、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 禅山记》) (2)唯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瞑》) 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扬州慢》)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则吾秦人食之不 得下咽也。(《六国论》)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 五、(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 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到:凄凄切切的秋虫又在响起了。可是一点影响也 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儿 听,凭着窗沿听,甚至巾着墙角听,总听不见-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 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啊,不容留秋虫的 地方!秋虫所以不屑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的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 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清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晩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 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世间唯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虫儿们的合奏。它们高、低、 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的无可批评,踌躇满志。 其实它们毎—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 秋虫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 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 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祈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 假如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 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
6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古人之观于天、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 禅山记》) (2)唯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瞑》) 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扬州慢》)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则吾秦人食之不 得下咽也。(《六国论》)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游褒禅山记》) 五、(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7 题。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 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到:“凄凄切切的秋虫又在响起了。”可是一点影响也 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儿 听,凭着窗沿听,甚至巾着墙角听,总听不见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 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啊,不容留秋虫的 地方!秋虫所以不屑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的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 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清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晚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 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世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虫儿们的合奏。它们高、低、 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的无可批评,踌躇满志。 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 秋虫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 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 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祈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 假如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 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 哭胜于哀乐两忘。但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 里只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又况劳人、秋土、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的人, 们当然也是酷嗜味道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妙美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池,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而 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 觉得象征的意义丰富极了。 1923年8月31日作 【注】鹁鸽,鸽子的一种,通称家鸽。 16.阅读全文,第①段中“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是什么地方?(3分) 答 17.文中出现的“鹁鸽箱”“井底”“没有秋虫的地方”象征着什么?(3分) 答 18.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他心中理想秋的境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19.联系全文,概括出本文的主旨。(5分) 答 六、(12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语序,语意最连贯的一组是()(3分)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①面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②因为知识都是有 限的,③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④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⑤严格地说ε想象力是科学硏究 的实在因 A.⑤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⑤C.③④②①⑤D.①③②⑤④ 21.下面是从《生活与艺术》一文中摘下的一段文字,请根据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开 头划线处添加一句能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3分) 要 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
7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 哭胜于哀乐两忘。但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 里只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又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的人,他 们当然也是酷嗜味道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妙美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池,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而 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 觉得象征的意义丰富极了。 1923 年 8 月 31 日作 【注】鹁鸽,鸽子的一种,通称家鸽。 16.阅读全文,第①段中“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是什么地方?(3 分) 答: 17.文中出现的“鹁鸽箱”“井底”“没有秋虫的地方”象征着什么?(3 分) 答: 18.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他心中理想秋的境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答: 19.联系全文,概括出本文的主旨。(5 分) 答: 六、(12 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语序,语意最连贯的一组是( )(3 分)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①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②因为知识都是有 限的,③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④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⑤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 的实在因素。” A.⑤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⑤ C.③④②①⑤ D.①③②⑤④ 21.下面是从《生活与艺术》一文中摘下的一段文字,请根据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开 头划线处添加一句能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3 分) 。要 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
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段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 陈水,但你拥有了一股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 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答 (不超过 15字) 22.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 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6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字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只填序号) 理由 七、(60分) 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这幅漫画所蕴含的哲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 写一篇不少于在800字的文章(60分) 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 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8 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段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 陈水,但你拥有了一股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 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答: (不超过 15 字) 22.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 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6 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字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只填序号) 理由: 七、(60 分) 2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这幅漫画所蕴含的哲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 写一篇不少于在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参考答案 二三,(36分,每小题3分) 1.B(A捺na:C菲fi、D愠yin) 2.C(A迩B禁D纂) 5.D(A语序不当B逻辑不明C“这样”指代不明) 6.D 9.D(A项“丈人”是古代对老年人的通称:B项意为“赠送”:C项“雨”为动词,意思 是“下雪”。) 10.B(B项两上“因”都译为“乘机”。A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第二个“以”连 词,表并列;C项第一个“乃”译为“才”,第二个“乃”译为“于是”;D项第一个“为” 是个介词“替”,第二个“为”译为“对着”。) 11.B(①句汉武帝嘉奖的是单于,③句是卫律潜剑要杀张胜,⑤句说的也是卫律。②④⑥ 句都是表现苏武爱国气节的言行。) 2.C(张胜最后投降了匈奴。) 四、(25分) 13.(4分) (1)(汉武帝)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旄节出使护送那些被扣留在汉匈奴使者, 并借此机会给单于传送去年丰厚的礼物,回应他的好意(“美意”或“和平意向”。) (“遣”“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句意各项1分)(4分) (2)你身为汉臣,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反叛君主,背弃亲友,在蛮夷做投降的 俘虏,我凭什要(怎么会)见你?(“衅”“这降虏于蛮夷”“何以”“为”各1分) 4.(4分) (1)答:高远寥廓的秋空和南山是实写,秋色是虚写。(1发)“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 高”一句,作者通过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将有形之山与 无形秋色两相比高)(1分)以虚是实,虚实相生。(1分)不但写出了南山的峻拔
9 参考答案 一二三,(36 分,每小题 3 分) 1.B(A 捺 nà;C 菲 fěi、D 愠 yùn) 2.C(A 迩 B 禁 D 纂) 3.D 4.B 5.D(A 语序不当 B 逻辑不明 C“这样”指代不明) 6.D 7.C 8.C 9.D(A 项“丈人”是古代对老年人的通称;B 项意为“赠送”;C 项“雨”为动词,意思 是“下雪”。) 10.B(B 项两上“因”都译为“乘机”。A 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第二个“以”连 词,表并列;C 项第一个“乃”译为“才”,第二个“乃”译为“于是”;D 项第一个“为” 是个介词“替”,第二个“为”译为“对着”。) 11.B(①句汉武帝嘉奖的是单于,③句是卫律潜剑要杀张胜,⑤句说的也是卫律。②④⑥ 句都是表现苏武爱国气节的言行。) 12.C(张胜最后投降了匈奴。) 四、(25 分) 13.(4 分) (1)(汉武帝)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旄节出使护送那些被扣留在汉匈奴使者, 并借此机会给单于传送去年丰厚的礼物,回应他的好意(“美意”或“和平意向”。) (“遣”“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句意各项 1 分)(4 分) (2)你身为汉臣,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反叛君主,背弃亲友,在蛮夷做投降的 俘虏,我凭什要(怎么会)见你?(“衅”“这降虏于蛮夷”“何以”“为”各 1 分) 14.(4 分) (1)答:高远寥廓的秋空和南山是实写,秋色是虚写。(1 发)“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 高”一句,作者通过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将有形之山与 无形秋色两相比高)(1 分)以虚是实,虚实相生。(1 分)不但写出了南山的峻拔
具体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也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1分) (2)(3分)答:诗人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高远、寥廓、 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现 秋色一种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峻拔向上的性格气质 15.(10分)略(每空1分) 五、(17分) 16.(3分)“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 17.(2分)象征冷漠室息的环境。 18.(6分)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把记忆中秋虫鸣曲的美妙与现实寂寞无声的无 虫之秋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造成审美心量的反差,强化了作者不甘沉寂、积极达观 的人生态度。(2分) 19.(6分)作者通过对记忆中“鄙野的乡间”的秋虫鸣曲的描摹,抒发了对现实淡漠(或生 气、无活力)生活的厌倦,从而表达出一种不甘寂寞、积极达观的人生追求 六、(12分) 20.B解析:概括题干中提供的重要内容,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表达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所 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放在最前面,起总括作用,然后再通过比较,说明原因 21.生活的艺术是平衡的艺术。或生活有时需要放弃以获得新的美丽 22.(1)通过“典”与“点”谐音无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2)以对 仗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3)运用排比,突出了 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内容与形式方面各2分 七、作文(60分)(略) 参考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受父荫而任职,兄弟一同被保为郎官,后来苏武逐渐升迁,做 了移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刚继位,害怕汉朝乘机袭击,便说:“汉明天子是我的长辈。 将所扣留的汉使全部放回。汉武帝赞赏他的义行,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旄节岀使护 送那此被扣留在汉在匈奴使者,并借此机会给送去丰厚的礼物,回应他的和平意向。苏武与 副中郎将张胜以及常惠一同随行。到匈奴以后,将带来的礼物呈送给单于。(可见)单于更 加傲慢无礼,并非汉朝所希望的样子。正在(匈奴)准备派使者送苏武等人回国时,适逢缑 王和虞常等人于匈奴谋反,准备要杀死卫律。缑王曾私下拜访了张胜。单于大怒,要杀掉汉 使者,他手下有人说:“最好是让他们投降。”单于便派卫律提审苏武,苏武对常惠等人说 如果丧失气节有辱君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拔出佩刀自杀。卫律惊
10 具体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也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1 分) (2)(3 分)答:诗人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高远、寥廓、 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现 秋色一种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峻拔向上的性格气质。 15.(10 分)略(每空 1 分) 五、(17 分) 16.(3 分)“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 17.(2 分)象征冷漠窒息的环境。 18.(6 分)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 分)把记忆中秋虫鸣曲的美妙与现实寂寞无声的无 虫之秋形成鲜明的对比,(2 分)造成审美心量的反差,强化了作者不甘沉寂、积极达观 的人生态度。(2 分) 19.(6 分)作者通过对记忆中“鄙野的乡间”的秋虫鸣曲的描摹,抒发了对现实淡漠(或生 气、无活力)生活的厌倦,从而表达出一种不甘寂寞、积极达观的人生追求。 六、(12 分) 20.B 解析:概括题干中提供的重要内容,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表达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所 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放在最前面,起总括作用,然后再通过比较,说明原因。 21.生活的艺术是平衡的艺术。或生活有时需要放弃以获得新的美丽。 22.(1)通过“典”与“点”谐音无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2)以对 仗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3)运用排比,突出了 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内容与形式方面各 2 分) 七、作文(60 分)(略) 参考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受父荫而任职,兄弟一同被保为郎官,后来苏武逐渐升迁,做 了移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刚继位,害怕汉朝乘机袭击,便说:“汉明天子是我的长辈。” 将所扣留的汉使全部放回。汉武帝赞赏他的义行,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旄节出使护 送那此被扣留在汉在匈奴使者,并借此机会给送去丰厚的礼物,回应他的和平意向。苏武与 副中郎将张胜以及常惠一同随行。到匈奴以后,将带来的礼物呈送给单于。(可见)单于更 加傲慢无礼,并非汉朝所希望的样子。正在(匈奴)准备派使者送苏武等人回国时,适逢缑 王和虞常等人于匈奴谋反,准备要杀死卫律。缑王曾私下拜访了张胜。单于大怒,要杀掉汉 使者,他手下有人说:“最好是让他们投降。”单于便派卫律提审苏武,苏武对常惠等人说: “如果丧失气节有辱君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拔出佩刀自杀。卫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