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5156edu.com 巴南区2005—2006学年度下期单元检测 高二语文四册一单元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语文基础及其运用(共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A.寒伧(chen)打烊(yang)箍(ku)桶竦然(s6ng)冠冕堂皇(guan) B.吝啬(se)丛冢(zhng)搭讪(shan)蹩进(bie)惊魂甫定(fu) C.倒嚼(jiωo)拗断(ao)谄媚(chan)誊写(teng)面面相觑(qu) D.癖好(pi)按捺(na)烙印(ldo)信笺(jian)拈轻怕重(nia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曲求全老态龙钟恬退隐忍鞠躬尽粹面面相觑 B.疾言厉色莫名其妙囤积居奇逆情背理惊惶失措 C.冠冕堂皇备尝艰辛箭拔弩张志忑不安自惭形秽 D.无精打彩置之度外满门抄斩窸窸窣窣黄粱美梦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好像有点印象,一时又糊涂难记,只得细细 好不容易才想出了县委吴书记和他 的汽车 ②如果不能深入社会现实,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莫泊桑就很难写出诸如《羊脂球》、《项 链》之类的高的作品 ③有了这次上城的经历,陈奂生的身份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里人都对他 A.琢磨品位刮目B.捉摸品味刮目 C.捉摸品位侧目D.琢磨品味侧目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不可能象动物一样容易满足,我心中燃烧着代代相传的火焰 我要使这团火越烧越旺,向世界宣布我的出类拔萃。 B.她们是一个个高智商的知识分子,饱学多识,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然而一旦踏入纷纭 复杂的社会,却犹如盲人瞎马。 C.某中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经过整整一学期的紧张忙碌,师生们都应该有 段时间养精蓄锐 D.2004年6月7日,赵某两次向同组监考老师塞钱被拒绝。8日上午数学科目考试,当离 交卷还有20余分钟时,赵某又曲突徙薪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感。 B.各地适当搞一些排行榜,对于推介精品、引导时尚、促进消费、繁荣文化市场,谁又能 说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呢? C.焦裕禄一生之所以能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源于他不忘本色,奋发进取,虚心学习, 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http://www.5156edu.com 巴南区 2005———2006 学年度下期单元检测 高二语文四册一单元试题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语文基础及其运用(共 7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寒伧.(chen) 打烊.(yàng) 箍.(kū)桶 竦.然(sǒng) 冠.冕堂皇(guān) B.吝啬.(sè) 丛冢.(zhǒng) 搭讪.(shàn) 蹩.进(bié) 惊魂甫.定(fǔ) C.倒嚼.(jiào) 拗.断(ǎo) 谄.媚(chǎn) 誊.写(téng) 面面相觑.(qù) D.癖.好(pǐ) 按捺.(nà) 烙.印(lào) 信笺.(jiān)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委曲求全 老态龙钟 恬退隐忍 鞠躬尽粹 面面相觑 B.疾言厉色 莫名其妙 囤积居奇 逆情背理 惊惶失措 C.冠冕堂皇 备尝艰辛 箭拔弩张 忐忑不安 自惭形秽 D.无精打彩 置之度外 满门抄斩 窸窸窣窣 黄粱美梦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好像有点印象,一时又糊涂难记,只得细细 ,好不容易才想出了县委吴书记和他 的汽车。 ②如果不能深入社会现实,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莫泊桑就很难写出诸如《羊脂球》、《项 链》之类的高_____的作品。 ③有了这次上城的经历,陈奂生的身份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里人都对他________。 A.琢磨 品位 刮目 B.捉摸 品味 刮目 C.捉摸 品位 侧目 D.琢磨 品味 侧目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不可能象动物一样容易满足,我心中燃烧着代代相传的火焰, 我要使这团火越烧越旺,向世界宣布我的出类拔萃 ....。 B.她们是—个个高智商的知识分子,饱学多识,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然而一旦踏入纷纭 复杂的社会,却犹如盲人瞎马 ....。 C.某中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经过整整一学期的紧张忙碌,师生们都应该有一 段时间养精蓄锐 ....。 D.2004 年 6 月 7 日,赵某两次向同组监考老师塞钱被拒绝。8 日上午数学科目考试,当离 交卷还有 20 余分钟时,赵某又曲突徙薪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感。 B.各地适当搞一些排行榜,对于推介精品、引导时尚、促进消费、繁荣文化市场,谁又能 说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呢? C.焦裕禄一生之所以能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源于他不忘本色,奋发进取,虚心学习, 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
负担过重造成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梁思成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宁愿做一个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也绝不出走 这个电视台将于2005年5月份举行《康佳杯》音乐电视大奖赛的消息一经传出,便有不 少的青年歌手前往报名 C.美国海军和环境保护官员5日表示,他们正在调查这起海豚集体死亡的悲剧是不是由当 时正在附近海域进行演习的“费城”号攻击型核潜艇造成的? D.纵观华夏山水,个性奇丽而丰富:其山,雄、奇、幽、险,各具美质:其水,江、河、 湖、泉,姿态不同。 7.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哈姆雷特》、《羊脂球》、《母亲》分别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法国作家莫泊桑和前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 B.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高 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都是其中的作品。 C.《一件小事》、《故乡》、《社戏》、《药》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祝 福》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彷徨》。 D.高晓声,当代作家,代表作《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类1979年和1980年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二、阅读理解(共22分) (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8—1题。(共12分)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 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 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 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就此前在超市一批新食品中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 的“苏丹红一号”色素,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一号”。 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MA突变。“苏丹红一号”进入生物体 内后,不会很快导致患病。接触到能够导致癌症的物质也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位人员说,与诸如抽烟这样的常见致癌因素相比,“苏丹红一号” 引发癌症的风险是很小的。她说:“人们即使已经吃过列在清单上的食物,也大可不必因此 而恐慌。”但按照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进入任何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 不能含有“苏丹红一号”。不能出示证明的相关货物将被扣留,以供采样和分析。口岸和地方 政府也要随机提取样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必须全部销毁。 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 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苏丹红 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厂家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红色,因为苏丹红是合 成染料,对光线的敏感性不强。比如,天然辣椒素经过光照以后要褪色,而添加苏丹红后, 辣椒就会长期保持鲜红,不容易褪色。在食品中添加的数量微乎其微,就剂量而言,未必足 以致癌。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没有明确的科学 依据。 专家认为,“苏丹红一号虽然会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 食品工业研究专家指出。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 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但长期食用含“苏丹红”食品的消费者,对其身体造成的最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http://www.5156edu.com 负担过重造成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梁思成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宁愿做一个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也绝不出走。” B.这个电视台将于 2005 年 5 月份举行《康佳杯》音乐电视大奖赛的消息一经传出,便有不 少的青年歌手前往报名。 C.美国海军和环境保护官员 5 日表示,他们正在调查这起海豚集体死亡的悲剧是不是由当 时正在附近海域进行演习的“费城”号攻击型核潜艇造成的? D.纵观华夏山水,个性奇丽而丰富:其山,雄、奇、幽、险,各具美质;其水,江、河、 湖、泉,姿态不同。 7.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哈姆雷特》、《羊脂球》、《母亲》分别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法国作家莫泊桑和前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 B.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高 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都是其中的作品。 C.《一件小事》、《故乡》、《社戏》、《药》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祝 福》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彷徨》。 D.高晓声,当代作家,代表作《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类 1979 年和 1980 年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二、阅读理解(共 22 分) (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8——11题。(共12分)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 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 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 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就此前在超市一批新食品中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 的“苏丹红一号”色素,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一号”。 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苏丹红一号”进入生物体 内后,不会很快导致患病。接触到能够导致癌症的物质也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位人员说,与诸如抽烟这样的常见致癌因素相比,“苏丹红一号” 引发癌症的风险是很小的。她说:“人们即使已经吃过列在清单上的食物,也大可不必因此 而恐慌。”但按照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进入任何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 不能含有“苏丹红一号”。不能出示证明的相关货物将被扣留,以供采样和分析。口岸和地方 政府也要随机提取样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必须全部销毁。 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 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苏丹红 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厂家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红色,因为苏丹红是合 成染料,对光线的敏感性不强。比如,天然辣椒素经过光照以后要褪色,而添加苏丹红后, 辣椒就会长期保持鲜红,不容易褪色。在食品中添加的数量微乎其微,就剂量而言,未必足 以致癌。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没有明确的科学 依据。 专家认为,“苏丹红一号’虽然会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 食品工业研究专家指出。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 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但长期食用含“苏丹红”食品的消费者,对其身体造成的最
www.5156edu.com 突出危害可能会使肝部的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因此,有关专家建议,经常食用含 苏丹红食品的消费者,应进行肝部检查。 8.下列对“苏丹红一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化学添加剂,它先用于工业方面,后又普遍用于食品生产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化学色素,专门用于溶解剂、机油、鞋油、蜡等产品的染色。 C.“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常常被用于工业方面,而一般禁止用于食品生产。 D.“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既可用于工业产品的染色,也可作为食品生产的添 加剂,但不能直接食用。 9.下列有关“苏丹红一号”对人体危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对人体的肝细胞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对人体其他细胞没有 危害 B.“苏丹红一号”少量食用对人体并无危害,长期食用可以致癌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C.食用含“苏丹红一号”食品的消费者,对其身体造成的最突出危害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 导致肝部病症。 D.食品中含有的“苏丹红一号”对人体危害隐蔽性很强,因为它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而不会快速致病。 10.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丹红对光线的敏感性不强,因而不容易褪色,厂家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的目的就是增 加红色,并使食品长时间保持红艳 B.接触到能够导致癌症的物质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所以“苏丹红一号”进入生物体 内后,也不见得会很快导致患病 C.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在检查超市一批新食品中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色素,警示消费者 和贸易机构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一号” D.目前,只有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口岸和地方政府要随机提取样品进行检验。如发现进口 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必须当即查封并销毁。 1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癌症研究所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并不会直接引发癌症,因为它比香烟中所含的 致癌物质还要少 B.进入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一旦发现不能出示相关证明的,想退 回都不可能,必须全部销毁。 C.专家对“苏丹红一号”研究,至今尚未明确它对人体有致癌性,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 现有致癌性。 D.“苏丹红一号”食用者虽存在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只要按专家确定的一个安全度,还是 会减少这种风险的。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1214问题。(共10分)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 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 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 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一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 不会来玩;—一亲戚本家早不来了。一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 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 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 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http://www.5156edu.com 突出危害可能会使肝部的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因此,有关专家建议,经常食用含 苏丹红食品的消费者,应进行肝部检查。 8.下列对“苏丹红一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化学添加剂,它先用于工业方面,后又普遍用于食品生产。 B.“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化学色素,专门用于溶解剂、机油、鞋油、蜡等产品的染色。 C.“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常常被用于工业方面,而一般禁止用于食品生产。 D.“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既可用于工业产品的染色,也可作为食品生产的添 加剂,但不能直接食用。 9.下列有关“苏丹红一号”对人体危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对人体的肝细胞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对人体其他细胞没有 危害。 B.“苏丹红一号”少量食用对人体并无危害,长期食用可以致癌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C.食用含“苏丹红一号”食品的消费者,对其身体造成的最突出危害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 导致肝部病症。 D.食品中含有的“苏丹红一号”对人体危害隐蔽性很强,因为它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而不会快速致病。 10.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丹红对光线的敏感性不强,因而不容易褪色,厂家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的目的就是增 加红色,并使食品长时间保持红艳。 B.接触到能够导致癌症的物质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所以“苏丹红一号”进入生物体 内后,也不见得会很快导致患病。 C.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在检查超市—批新食品中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色素,警示消费者 和贸易机构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一号”。 D.目前,只有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口岸和地方政府要随机提取样品进行检验。如发现进口 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必须当即查封并销毁。 1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癌症研究所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并不会直接引发癌症,因为它比香烟中所含的 致癌物质还要少。 B.进入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一旦发现不能出示相关证明的,想退 回都不可能,必须全部销毁。 C.专家对“苏丹红一号”研究,至今尚未明确它对人体有致癌性,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 现有致癌性。 D.“苏丹红一号”食用者虽存在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只要按专家确定的一个安全度,还是 会减少这种风险的。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12——14问题。(共10分)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 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 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 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 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一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 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 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 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
www.5156edu.com 听到我的话,一一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12.华大妈“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这里的“不足”与“空虚”应怎样理解?作 家细致描写华大妈的感受有何用意?(3分) 13.作家细致描写夏四奶奶对花环的“探究”。从“自言自语”到“想了又想”,进而“忽 然又流下泪来”,经历了怎样的历程?(3分) 答 14.选文最后一段描写了坟场上的景物环境。坟场上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段景物环境描写 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15.把下面文言材料中的加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 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 之①译文 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①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3分) ②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2分) 译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4分) ①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②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③山围故国周遭在 (刘禹锡《石头城》 ④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⑤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欢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 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 四、语言表达(13分) 18.下面是一个冗长的单句,请用两个单句表达这个句子的意思。(可适当增减文字)(3 分) 中央电视台将于2004年2月5日和12日在第10套节目15点和第8套节目23点先后 四次播出电视散文《父亲的漓江》 答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http://www.5156edu.com 听到我的话,一一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12.华大妈“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这里的“不足”与“空虚”应怎样理解?作 家细致描写华大妈的感受有何用意?(3 分) 答: 13.作家细致描写夏四奶奶对花环的“探究”。从“自言自语”到“想了又想”,进而“忽 然又流下泪来”,经历了怎样的历程?(3 分) 答: 14.选文最后一段描写了坟场上的景物环境。坟场上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段景物环境描写 的作用是什么?(4 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4 分) 15.把下面文言材料中的加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 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 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①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3 分) 译 文 : ②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2 分) 译 文 : 1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4 分) ①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②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③山围故国周遭在, 。(刘禹锡《石头城》) ④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⑤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欢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 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 。 四、语言表达(13 分) 18.下面是一个冗长的单句,请用两个单句表达这个句子的意思。(可适当增减文字)(3 分) 中央电视台将于 2004 年 2 月 5 日和 12 日在第 10 套节目 15 点和第 8 套节目 23 点先后 四次播出电视散文《父亲的漓江》。 答:
www.5156edu.com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②使人们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 ③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 ④因鲁迅的死 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 ⑥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答 20.请填写下面歇后语的后半部分。(任选三条,有错字该句不给分)(3分) ①巷子里赶猪一 ②小葱拌豆腐 ③擀面杖吹火 ④周瑜打黄盖- 21.用下面提供的几个词语,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生活感悟。(4分) 奔跑树沉醉磨砺 答题卡 题号 案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30分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 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 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 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 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http://www.5156edu.com 。 19.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 分) ①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②使人们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 ③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 ④因鲁迅的死 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 ⑥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答: 。 20.请填写下面歇后语的后半部分。(任选三条,有错字该句不给分)(3 分) ①巷子里赶猪—— 。 ②小葱拌豆腐一一 。 ③擀面杖吹火—— 。 ④周瑜打黄盖—— 。 21.用下面提供的几个词语,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生活感悟。(4 分) 奔跑 树 沉醉 磨砺 答: 。 答题卡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30 分)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 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 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 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 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600 字;⑤不得抄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www.5156edu.com (鱼洞中学彭存明) 参考答案 1.A(箍一gu) 2.B(A项中的“粹”应为“瘁”:C项中的“箭”应为“剑”;D项中的“彩”应为“采”) 3.A(琢磨:思索、考虑。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品位:指物品的质量:文艺 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品味:尝试滋味:品尝。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侧目:不敢从正面看 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4.D(“曲突徙薪”的意思是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句中说“赵某又……” 是说其紧承7日的违法行为继续犯法,故此处应当是“铤而走险”。A项“出类拔萃”:拔, 超出:类,同类:萃,原指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B项“盲人瞎马”:盲人骑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C项“养精蓄锐”:养, 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5.C(A“加强”与“紧迫感与主动感”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增强”。B多重否定不当,课 讲“谁能说……呢?”改为“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D句式杂糅,“是因为……”与…所造 成的”不能混用) 6.D(A.引用的诗句和“右派”应分别加单引号,B.书名号改为引号,C.问号改为句号) 7.A(《哈姆雷特》是戏剧,并非小说) 8.C(A项:无先后之说,也非普遍用于食品生产。B项:“专门”理解有误。D项:不能 用于食品加工中 9.D(A项:“对人体其它细胞没有危害”说法绝对。B项:“长期食用可以致癌也没有明确 的科学依据”没有根据。C项:长期食用并不是一定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从而导致肝部 病症,而是“可能”) 10.D(文中是指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而非英国一家 ll.C(A项:不会直接引发癌症且比香烟所含致癌物质少,无根据。B项:不能出示证明的 相关货物将被扣留,以供采样和分析,并非一定会烧毁。D项:目前专家还无法确定一个安 全度) 12.(1)失落与嫉妒;(2)表现群众愚昧/革命者的悲衰 13.(1)完全疑惑一一努力思索一一找到“答案”(解释) 解析:人物的心理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处反映出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与行动描写即 可得出答案。 14.(1)阴冷肃杀悲凉;(2)渲染悲剧气氛 解析:《药》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 用可分为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等,可结合原文对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作出断定。 15.①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 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 ②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 看) 16.①声断衡阳之浦:②无边落木萧萧下;③潮打空城寂寞回:④杨柳岸晓风残月。⑤别有 幽愁暗恨生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http://www.5156edu.com (鱼洞中学 彭存明) 参考答案 1.A(箍.—gū) 2.B(A 项中的“粹”应为“瘁”;C 项中的“箭”应为“剑”;D 项中的“彩”应为“采”) 3.A(琢磨:思索、考虑。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品位:指物品的质量;文艺 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品味:尝试滋味;品尝。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侧目:不敢从正面看, 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4.D(“曲突徙薪”的意思是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句中说“赵某又……” 是说其紧承 7 日的违法行为继续犯法,故此处应当是“铤而走险”。A 项“出类拔萃”:拔, 超出;类,同类;萃,原指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B 项“盲人瞎马”:盲人骑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C 项“养精蓄锐”:养, 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5.C(A“加强”与“紧迫感与主动感”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增强”。B 多重否定不当,课 讲“谁能说……呢?”改为“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D 句式杂糅,“是因为……”与“……所造 成的”不能混用) 6.D(A.引用的诗句和“右派”应分别加单引号,B.书名号改为引号,C.问号改为句号) 7.A(《哈姆雷特》是戏剧,并非小说) 8.C (A 项:无先后之说,也非普遍用于食品生产。B 项:“专门”理解有误。D 项:不能 用于食品加工中) 9.D(A 项:“对人体其它细胞没有危害”说法绝对。B 项:“长期食用可以致癌也没有明确 的科学依据”没有根据。C 项:长期食用并不是一定会使肝部 DNA 结构变化,从而导致肝部 病症,而是“可能”) 10.D(文中是指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而非英国一家) 11.C(A 项:不会直接引发癌症且比香烟所含致癌物质少,无根据。B 项:不能出示证明的 相关货物将被扣留,以供采样和分析,并非一定会烧毁。D 项:目前专家还无法确定一个安 全度) 12.(1)失落与嫉妒;(2)表现群众愚昧/ 革命者的悲衰 13.(1)完全疑惑——努力思索——找到“答案”(解释) 解析:人物的心理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处反映出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与行动描写即 可得出答案。 14.(1)阴冷 肃杀 悲凉;(2)渲染悲剧气氛 解析:《药》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 用可分为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等,可结合原文对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作出断定。 15.①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 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 ②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 看) 16.①声断衡阳之浦;②无边落木萧萧下;③潮打空城寂寞回;④杨柳岸晓风残月。⑤别有 幽愁暗恨生
www.5156edu.com 17.答案:“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1分),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 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2分)。这里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 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 (孤寂)的心情(2分),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评分标准:找出诗句,1分;叠字在句中的含义,2分;结合诗歌内容正确写出诗人的情感 2分 18.参考答案:中央电视台将于2004年2月5日和12日播出电视散文《父亲的漓江》。播 出的频道和时间是:第10套节目15点;第8套节目23点。 19.③⑥⑤①④② 20.①直来直去②一清二白③一窍不通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示例:生命的追求,引领我们奔跑在人生的征途上。在成长中,我们渴望得到帮助,就 好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一样。然而,我们不能沉醉于生活中的阳光雨露,我们还需要接受生 活中坎坎坷坷的磨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味拥有阳光雨露滋养的幸福,真正感受经 历风雨洗礼的欢乐。(答案供参考)(表意完整、集中,表述)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http://www.5156edu.com 17.答案:“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1 分),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 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2 分)。这里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 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 (孤寂)的心情 (2 分),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评分标准:找出诗句,1 分;叠字在句中的含义,2 分;结合诗歌内容正确写出诗人的情感, 2 分。 18.参考答案:中央电视台将于 2004 年 2 月 5 日和 12 日播出电视散文《父亲的漓江》。播 出的频道和时间是:第 10 套节目 15 点;第 8 套节目 23 点。 19.③⑥⑤①④② 20.①直来直去 ②一清二白 ③一窍不通 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1.示例:生命的追求,引领我们奔跑在人生的征途上。在成长中,我们渴望得到帮助,就 好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一样。然而,我们不能沉醉于生活中的阳光雨露,我们还需要接受生 活中坎坎坷坷的磨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味拥有阳光雨露滋养的幸福,真正感受经 历风雨洗礼的欢乐。(答案供参考)(表意完整、集中,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