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语文 第一部分必考部分(54分)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 桃花鱼 刘醒龙 (1)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 就懂了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 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 触发了,才会明白 (2)多年以前的个夏天,我曾经奔着桃花鱼而去,那是奔流不息的长江为桃花鱼 最后一次涨水。秭归的朋友在电话里告诫,这几天不来看,就只能永远地遗憾了。依照家 在三峡的朋友们的说法,桃花鱼也不是想见就能见到,排除了当地人,许多专门奔桃花鱼 而来的人,两眼空空来与去的实在太多了。朋友所指人与桃花鱼的缘分,不是俗来俗去的 所谓桃花运。就连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时辰,同样的水流,体态婀娜 的桃花鱼有时候出来,有时候却不肯露面。我去的时候,小妖样的桃花鱼,偏偏一身小 资气质地现形了。多年以后,只要有审美的需要,就会情不自禁想到此种细细的九亿年前 的尤物。譬如柔曼,譬如玉洁冰清,譬如款款盈盈,再也没有比得过这汪洋蓝碧之中所荡 漾的了 (3)现在,我当然懂得,任何的绝色无不属于天籁。人的荒唐就在于,不时地就会 冲动,想着那些非分之想。失去桃花鱼的不是桃花鱼本身。后来的一些日子里,偶尔谈论
常州市 2008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语文 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54 分) 一、现代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4 题。 桃 花 鱼 刘醒龙 (1)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 就懂了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 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 触发了,才会明白。 (2)多年以前的一个夏天,我曾经奔着桃花鱼而去,那是奔流不息的长江为桃花鱼 最后一次涨水。秭归的朋友在电话里告诫,这几天不来看,就只能永远地遗憾了。依照家 在三峡的朋友们的说法,桃花鱼也不是想见就能见到,排除了当地人,许多专门奔桃花鱼 而来的人,两眼空空来与去的实在太多了。朋友所指人与桃花鱼的缘分,不是俗来俗去的 所谓桃花运。就连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时辰,同样的水流,体态婀娜 的桃花鱼有时候出来,有时候却不肯露面。我去的时候,小妖一样的桃花鱼,偏偏一身小 资气质地现形了。多年以后,只要有审美的需要,就会情不自禁想到此种细细的九亿年前 的尤物。譬如柔曼,譬如玉洁冰清,譬如款款盈盈,再也没有比得过这汪洋蓝碧之中所荡 漾的了。 (3)现在,我当然懂得,任何的绝色无不属于天籁。人的荒唐就在于,不时地就会 冲动,想着那些非分之想。失去桃花鱼的不是桃花鱼本身。后来的一些日子里,偶尔谈论
或者是在书文中阅读桃花鱼,总也免不了会猜度,没有见过桃花鱼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当 他们与那早已成为虚空的桃花鱼相逢时,传说中由王昭君涕泪洒入香溪河中幻化而生的精 灵,是否会被想像成北冰洋边人所尽知的美人鱼! (4)那一天,去到江西永修境内的柘林湖。徐徐退去云雾的水坝旁,露岀一块标示 牌:桃花水母繁殖基地。叫桃花鱼的人与叫桃花水母的人不同,只要开口就不难分辨岀 是天下人文故事的口口相传者,还是治学古生物的专家。那块标示牌不动声色地为我更换 了一种旷远、静谧的背景。这样一片浩瀚的水面,宛如-本智者的大书。清澈水波,被风 吹起,仿佛薄薄霜色铺陈大地;自然湖光,被山收拢,一似翩跹秋叶装点森林。 (5)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些让城市永远无法企及的成份,随风入怀,汪洋肆意, 毫无顾忌地游走在总是渴求一片冰蓝的情怀里。 (6)于是,我在想,在桃花鱼古老的生命里,真正古老的是那份不与任何尘俗同流 合污的高贵。宁可死于每一点来历不明的污染,也不改清洁的秉性。宁可葬身万劫不复的 沧浪,也不放弃尊严随波逐流。与柘林湖水同游,时常有滴水成线的细微瀑布,送来深厚 修养的轻轻一瞥;翡翠玛瑙散开的小岛大岛,也会端明了九百九十几个情爱,没有任何阴 谋地坦荡说来。高贵是桃花鱼生命中惟一的通行证,舍此别无选择,这一点常常让人类汘 颜。有桃花鱼的柘林湖,理所当然值得每一个有心人去景仰,并且还要深深感谢它,用怡 情的清洁,用梦想的冰蓝,用仰止的浩然,在大地苍茫的时刻,为滋养种高贵,细致地 保养着她所必需的墒情。 (《文学界》2007年第0期 注:桃花鱼,无脊椎低等多细胞腔肠动物,水母类,学名桃花水母,主要呈淡粉红色、淡紫色、白 色。目前,全球范围内,桃花水母仅存于屈原、王昭君的故乡秭归县境内。据研究称,每年在桃花盛开
或者是在书文中阅读桃花鱼,总也免不了会猜度,没有见过桃花鱼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当 他们与那早已成为虚空的桃花鱼相逢时,传说中由王昭君涕泪洒入香溪河中幻化而生的精 灵,是否会被想像成北冰洋边人所尽知的美人鱼! (4)那一天,去到江西永修境内的柘林湖。徐徐退去云雾的水坝旁,露出一块标示 牌:桃花水母繁殖基地。叫桃花鱼的人与叫桃花水母的人不同,只要开口就不难分辨出, 是天下人文故事的口口相传者,还是治学古生物的专家。那块标示牌不动声色地为我更换 了一种旷远、静谧的背景。这样一片浩瀚的水面,宛如一本智者的大书。清澈水波,被风 吹起,仿佛薄薄霜色铺陈大地;自然湖光,被山收拢,一似翩跹秋叶装点森林。 (5)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些让城市永远无法企及的成份,随风入怀,汪洋肆意, 毫无顾忌地游走在总是渴求一片冰蓝的情怀里。 (6)于是,我在想,在桃花鱼古老的生命里,真正古老的是那份不与任何尘俗同流 合污的高贵。宁可死于每一点来历不明的污染,也不改清洁的秉性。宁可葬身万劫不复的 沧浪,也不放弃尊严随波逐流。与柘林湖水同游,时常有滴水成线的细微瀑布,送来深厚 修养的轻轻一瞥;翡翠玛瑙散开的小岛大岛,也会端明了九百九十几个情爱,没有任何阴 谋地坦荡说来。高贵是桃花鱼生命中惟一的通行证,舍此别无选择,这一点常常让人类汗 颜。有桃花鱼的柘林湖,理所当然值得每一个有心人去景仰,并且还要深深感谢它,用怡 情的清洁,用梦想的冰蓝,用仰止的浩然,在大地苍茫的时刻,为滋养一种高贵,细致地 保养着她所必需的墒情。 (《文学界》2007 年第 l 0 期) 注:桃花鱼,无脊椎低等多细胞腔肠动物,水母类,学名桃花水母,主要呈淡粉红色、淡紫色、白 色。目前,全球范围内,桃花水母仅存于屈原、王昭君的故乡秭归县境内。据研究称,每年在桃花盛开
之际浮上江水表层,桃花殒落之时潜入水里,故称“桃花鱼”。 1、作者为什么说桃花鱼“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请结合全义简要分析。(4分) 2、文章第(3)节说“失去桃花鱼的不是桃花鱼本身”,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6分) 3、第(4)节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4、作者写桃花鱼的用意是什么?请对本文的表达特色作简要评价。(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 土,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 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后为谒者。会武陵蛮反,围武威将军刘尚。诏使均乘传发江夏奔命三千人往救之。既 至而尚已没。会伏波将军马援至,诏因令均监军,与诸将俱进,贼拒厄不得前。及马援卒 于师,军土多温湿疾病,死者太半。均虑军遂不反,乃与诸将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 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伏地莫敢应。均日:“夫忠臣出竟,有可以安国家,专 之可也。”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λ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 后。蛮夷震怖,即共斩其大帅而降,于是入贼营,散其众,遺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均 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光武嘉其功,迎赐以金帛,令过家上冢。其后每有四方异议,数 访问焉
之际浮上江水表层,桃花殒落之时潜入水里,故称“桃花鱼”。 1、作者为什么说桃花鱼“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请结合全义简要分析。(4 分) 2、文章第(3)节说“失去桃花鱼的不是桃花鱼本身”,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6 分) 3、第(4)节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 分) 4、作者写桃花鱼的用意是什么?请对本文的表达特色作简要评价。(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8 分)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 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 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后为谒者。会武陵蛮反,围武威将军刘尚。诏使均乘传发江夏奔命三千人往救之。既 至而尚已没。会伏波将军马援至,诏因令均监军,与诸将俱进,贼拒厄不得前。及马援卒 于师,军士多温湿疾病,死者太半。均虑军遂不反,乃与诸将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 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伏地莫敢应。均曰:“夫忠臣出竟.,有可以安国家,专 之可也。”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入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 后。蛮夷震怖,即共斩其大帅而降,于是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均 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光武嘉其功,迎赐以金帛,令过家上冢。其后每有四方异议,数 访问焉
迁上蔡今。时府下记,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一者。今有 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客授颍川。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 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 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收郎缚格之。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 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小黄门在傍,入具以闻。帝善其 不挠,即令贳郎,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 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 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 言而造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钟离宋寒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权承制降之何如 权:暂且 B.夫忠臣出竟 竟:通“境 C.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阙:朝廷 D.不喜文法 文:形成义字的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均“性宽和,不喜文法”的一组是(3分) ①散其众,遣归本郡 ②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③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 ④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⑤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⑥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均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通过拜师学习,通晓了《诗经》、《礼经》,擅长在论辩 中解决难题。 B.宋均在与反叛的武陵蛮夷作战时,果断地假传皇命使叛军归降,事后主动就此向 皇上请罪,最终得到光武帝的嘉奖。 C.宋均在处理政事时,曾经删减了一些有疑问的事,而没有向皇上汇报,从而激怒
迁上蔡今。时府下记,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一者。今有 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客授颍川。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 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 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收郎缚格之。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 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小黄门在傍,入具以闻。帝善其 不挠,即令贳郎,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 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 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 言而造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钟离宋寒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欲权.承制降之何如 权:暂且 B.夫忠臣出竟. 竟:通“境” C.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阙:朝廷 D.不喜文.法 文:形成义字的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均“性宽和,不喜文法”的一组是(3 分) ①散其众,遣归本郡 ②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③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 ④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⑤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 ⑥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均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通过拜师学习,通晓了《诗经》、《礼经》,擅长在论辩 中解决难题。 B.宋均在与反叛的武陵蛮夷作战时,果断地假传皇命使叛军归降,事后主动就此向 皇上请罪,最终得到光武帝的嘉奖。 C.宋均在处理政事时,曾经删减了一些有疑问的事,而没有向皇上汇报,从而激怒
了皇帝。宋均遭受“冤狱”时,却能忠贞不贰,视死如归 D.宋均把是否对百姓宽容厚道作为评判官员的主要标准,但他在做尚书令期间,因 政治环境严酷而未能将这观点向皇上力谏。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 (2)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 (3)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二)古代诗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 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 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 (4)子曰:“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第二部分选考部分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 holiday,含有神圣 (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 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 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
了皇帝。宋均遭受“冤狱”时,却能忠贞不贰,视死如归。 D.宋均把是否对百姓宽容厚道作为评判官员的主要标准,但他在做尚书令期间,因 政治环境严酷而未能将这观点向皇上力谏。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 (2)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 (3)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二)古代诗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 分) 蝶恋花 王 诜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 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 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4)子曰:“ ,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第二部分 选考部分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 holiday,含有神圣 (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 动。2005 年 11 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 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
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 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 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 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 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 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 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 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 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 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 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 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 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 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 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 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 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 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 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 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 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 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 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文汇报》2007,11,18) 1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 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 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 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 “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12.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 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
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 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 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 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 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 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 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 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 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 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 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 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 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 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 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 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 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 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 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 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 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 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 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文汇报》2007,l1,l8) 1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 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 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 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 “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l2.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 分)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 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
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 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 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13.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6分) 14.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两兄弟 林语堂 煕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前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 这时在陈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 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最能 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 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 开阔、好辨、天真、不顾后果—一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由各自的才气上 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 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 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子由没 有哥哥才气的一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 大家。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苏 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 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空闲不 见得是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 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哥哥却回答道:“可是我就是闲不住。我一发现什么 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莱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婉劝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予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 接受的。但是问题是他不是。我们论到苏东坡就不能避免孟子所说的“气”这个字。以苏 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 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精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 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与 矛盾遭遇,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 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
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 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 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13.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6 分) 14.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6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 5~l 8 题。 两兄弟 林语堂 熙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前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 这时在陈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 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最能 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 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 开阔、好辨、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由各自的才气上 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 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 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子由没 有哥哥才气的一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 大家。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苏 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 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空闲不 见得是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 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哥哥却回答道:“可是我就是闲不住。我一发现什么 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莱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婉劝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予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 接受的。但是问题是他不是。我们论到苏东坡就不能避免孟子所说的“气”这个字。以苏 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 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精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 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与 矛盾遭遇,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 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
尖锐,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与子由及家人共度一个中秋后就要奔赴新任了。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 送兄长至颖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颖州。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河的船 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 直到他去世,就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节选自林语堂英文版《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15.选出下列对义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这句话形象地突出了 苏东坡好辩、喜欢不顾后果发议论的特点。 B.“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中的“幻想状”惟妙惟肖地刻画 出苏东坡天真的一面。 C.“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一句中的“这”指亨利·詹姆斯的心理推理小 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D.最后一节的划线句运用否定句式,将词语叠用,同时“一个地方”和“三年以上 的时光”对举,表达了对苏东坡命运的深切同情 16.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文章第一节巧妙地借情况介绍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 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 B.文章采用“点一面”相映的手法,既概括地介绍了两兄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往 具体的事件中再现了人物形象 C.作者认为苏东坡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历史的背景下 客观写出了苏东坡形象的丰富性 D.苏东坡之所以“生如飞蓬”,主要缘于他“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 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的性格。 17.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两兄弟分别像文中提到的哪一位西方作家?为什 么?(6分) 8.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两兄弟各有什么样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苏东坡性格 中“闲不住”的特性的?(6分) 第三部分必考部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尖锐,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与子由及家人共度一个中秋后就要奔赴新任了。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 送兄长至颖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颖州。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河的船 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 直到他去世,就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节选自林语堂英文版《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l5.选出下列对义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这句话形象地突出了 苏东坡好辩、喜欢不顾后果发议论的特点。 B.“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中的“幻想状”惟妙惟肖地刻画 出苏东坡天真的一面。 C.“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一句中的“这”指亨利·詹姆斯的心理推理小 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D.最后一节的划线句运用否定句式,将词语叠用,同时“一个地方”和“三年以上 的时光”对举,表达了对苏东坡命运的深切同情。 16.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 分) A.文章第一节巧妙地借情况介绍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 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 B.文章采用“点—面”相映的手法,既概括地介绍了两兄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往 具体的事件中再现了人物形象。 C.作者认为苏东坡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历史的背景下 客观写出了苏东坡形象的丰富性。 D.苏东坡之所以“生如飞蓬”,主要缘于他“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 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的性格。 l7.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两兄弟分别像文中提到的哪一位西方作家?为什 么?(6 分) 18.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两兄弟各有什么样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苏东坡性格 中“闲不住”的特性的?(6 分) 第三部分 必考部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l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恪守贿赂洛阳纸贵束之高阁 弹劾核心骇人听闻言简意赅 C.桔梗拮据佶屈聱牙请责问难 D.渎职尺牍买椟还珠穷兵黩武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我们深邃的民间里,几乎每一分钟都有些许民间文艺和非物质义化遗产在崩坏 和消逝,抢救与保护它们,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B.近日,在报纸上看到,有中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秋天了,人们在地里忙着采油菜 花。”我们的年轻人对大自然无知,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C.与丰富的文物遗迹相比,京杭大运河沿线已经完成了数量可观的重建、复建或者 仿古的商业性项目,希望依托运河遗产招商引资的项目更多,破坏性建设屡见不鲜。 D.城市全景实景地图的功能十分神奇。你可以通过移动鼠标实现360度的旋转,任 意选择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设身处地作一番虚拟游览。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 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B.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一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参与 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 C.有一部分家长自己省吃俭片,供孩子吃喝玩乐。正是因为这种过分的溺爱,才造 成很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奢侈浪赞的后果。 D.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凡符合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左右或连续订立二次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现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求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事实 个不能投入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 ①在投入现代潮流的同时,我们要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 ②我们还生活在历史和宇宙中,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 ③对于我们的行为,我们不能只用交换的价值来衡量,应有更加开阔久远的参照系。 ④但是,这不是全部的事实 23.展开想,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要求修辞和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内容一致。(5分) 春天的雨,象南国少女的爱,温婉如水,含蓋娇媚;夏天的雨 春天的雨 夏天的雨,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悠远的 天游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春天的雨,缠绵,温柔,纤细;夏天的雨,豪爽,酣畅,粗犷 六、写作(70分) 24.请以“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A.恪.守 贿赂. 洛.阳纸贵 束之高阁. B.弹劾. 核.心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C.桔.梗 拮.据 佶.屈聱牙 诘.责问难 D.渎.职 尺牍. 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我们深邃的民间里,几乎每一分钟都有些许民间文艺和非物质义化遗产在崩坏 和消逝,抢救与保护它们,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B.近日,在报纸上看到,有中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秋天了,人们在地里忙着采油菜 花。”我们的年轻人对大自然无知,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C.与丰富的文物遗迹相比,京杭大运河沿线已经完成了数量可观的重建、复建或者 仿古的商业性项目,希望依托运河遗产招商引资的项目更多,破坏性建设屡见不鲜。 D.城市全景实景地图的功能十分神奇。你可以通过移动鼠标实现 360 度的旋转,任 意选择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设身处地作一番虚拟游览。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 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B.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一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参与 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 C.有一部分家长自己省吃俭片,供孩子吃喝玩乐。正是因为这种过分的溺爱,才造 成很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奢侈浪赞的后果。 D.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凡符合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10 年左右或连续订立二次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 分) 现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求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事实。 一个不能投入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 ①在投入现代潮流的同时,我们要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 ②我们还生活在历史和宇宙中,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 ③对于我们的行为,我们不能只用交换的价值来衡量,应有更加开阔久远的参照系。 ④但是,这不是全部的事实。 23.展开想,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要求修辞和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内容一致。(5 分) 春天的雨,象南国少女的爱,温婉如水,含蓄娇媚;夏天的雨 。 春天的雨, ;夏天的雨,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悠远的信 天游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春天的雨,缠绵,温柔,纤细;夏天的雨,豪爽,酣畅,粗犷。 六、写作(70 分) 24.请以“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