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总复习之《穿》《杞》 填空 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 》,《吕氏春秋》又称 》,是战国时期秦相集 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是先秦(儒家、法家、墨家、杂家)代表作品 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 3、《杞人忧天》选自《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 作者是 时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重点词语解释 穿 溉汲 汲 国人: 道之 宋君令人: 对曰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崩坠: 身亡所寄: 因往晓之 积气 行止 奈何: 天果积气 只使: 亦不能 中伤: 积块 充塞 四虚 步 舍然 、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9、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10、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11、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1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3、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期末总复习之《穿》《杞》 一、填空 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 》,《吕氏春秋》又称《 》,是战国时期秦相 集 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是先秦 (儒家、法家、墨家、杂家)代表作品。 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 3、《杞人忧天》选自《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 。作者是 ,战国 时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二、重点词语解释 穿: 溉汲: 溉: 汲: 及: 国人: 道.之: 宋君令.人: 对.曰: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崩坠: 身亡.所寄: 因.往晓.之: 积气: 若: 行止: 奈何 : 天果.积气: 只使: 亦.不能: 中伤: 积块: 充塞: 四虚: 躇: 步: 跐: 蹈: 舍然 : 舍: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9、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10、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11、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1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3、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末总复习之《穿》《杞》 14、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课文内容理解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有什么作用? 6、《穿井得一人》中,你认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言?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7、文中杞国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 就“天”解说的内容是 就“地”解说的内容是 8、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9、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 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 10、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11、《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科学?你如何评价? 12、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 种理解? 13、《杞人忧天》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期末总复习之《穿》《杞》 14、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5、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有什么作用? 6、《穿井得一人》中,你认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言?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7、文中杞国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 就“天”解说的内容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地”解说的内容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9、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 。 10、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11、《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科学?你如何评价? 12、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 种理解? 13、《杞人忧天》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末总复习之《穿》《杞》 填空2、以论传讹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3、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的明君 5、总结全文,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告诉人们:道听途说的事情不可轻信。 6、(1)①丁氏表述不够清楚;②“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导致丁氏的话发生变化:③“国 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2)面对道听途说的信息,我们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随便传播,一定要多方查证,辨别信息的真伪, 实事求是,弄清真相。 7、原文 8、说明他内心忧虑重重 、杞人明白道理、解除了忧虑后的喜悦之情:晓之者为能成功说服杞人,解除他的忧虑而高兴。 10、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11、就现在的科学水平来看,“晓之者”地天地等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在当 时,他认为天地是一种物质存在,其思想也算是相当进步的了 12、(1)我认为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的人。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如此。我们不应该为没有根据的或不必 要的担忧而忧虑。应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 (2)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其实都是“杞人忧天”,在今天也十分必要,如果每个 人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多一点替别人着想的意识,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 13、语言描写(对话描写)杞人:庸人自扰、忧虑重重。晓之者:热心解忧、悉心劝解
期末总复习之《穿》《杞》 填空 2、以论传讹 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3、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的明君。 4、D 5、总结全文,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告诉人们:道听途说的事情不可轻信。 6、(1)①丁氏表述不够清楚;②“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导致丁氏的话发生变化;③“国 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2)面对道听途说的信息,我们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随便传播,一定要多方查证,辨别信息的真伪, 实事求是,弄清真相。 7、原文 8、说明他内心忧虑重重。 9、杞人明白道理、解除了忧虑后的喜悦之情;晓之者为能成功说服杞人,解除他的忧虑而高兴。 10、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11、就现在的科学水平来看,“晓之者”地天地等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在当 时,他认为天地是一种物质存在,其思想也算是相当进步的了。 12、(1)我认为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的人。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如此。我们不应该为没有根据的或不必 要的担忧而忧虑。应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 (2)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其实都是“杞人忧天”,在今天也十分必要,如果每个 人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多一点替别人着想的意识,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 13、语言描写(对话描写)杞人:庸人自扰、忧虑重重。晓之者:热心解忧、悉心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