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延安大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精品课程电子教案(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第九章 淋巴细胞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73.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九章淋巴细胞 4学时 淋巴细胞是发挥核心作用的最主要的免疫细胞。按其功能不 同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三类 T细胞和B细胞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具有特异 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故称为免疫活性细胞。 NK细胞不需要预先接触抗原,就能杀伤某些被病毒感染的 宿主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 第一节T淋巴细胞 22学时 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不仅负责细胞免疫 对B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也起辅助和调节作用。 、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12学时 )T细胞抗原受体(TCR)和TCR复合体 所有T细胞表面均具有能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称T细 胞抗原受体(TCR)。 TCR+CD3分子+蛋白分子→→TCR-CD3-分子复合体, (TCR复合体) LTCR 异二聚体 见图 组成:a和β链(大多),γ链和δ链(少数) 分区:V区和C区。 V区在细胞外侧,是与抗原多肽MHC分子复合体结合的部 位。C区与细胞膜相连,其羧基末端约有5~12个氨基酸伸入胞 浆内。 每一个成熟T细胞克隆内的各个细胞具有相同的TCR,可识 别同一种特异性抗原。在同一个体内,则可能存在数千万种以上 的T细胞克隆及其特异性的TCR,以适应识别外界各种各样的特 异性抗原。 所有T细胞克隆的特异性TCR的总和称为TCR库,所有T

第九章 淋巴细胞 4 学时 淋巴细胞是发挥核心作用的最主要的免疫细胞。按其功能不 同可分为 T 细胞、B 细胞和 NK 细胞三类。 T 细胞和 B 细胞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具有特异 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故称为免疫活性细胞。 NK 细胞不需要预先接触抗原,就能杀伤某些被病毒感染的 宿主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 第一节 T 淋巴细胞 2.2 学时 T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不仅负责细胞免疫, 对 B 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也起辅助和调节作用。 一、T 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1.2 学时 (一)T 细胞抗原受体(TCR)和 TCR 复合体 所有 T 细胞表面均具有能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称 T 细 胞抗原受体(TCR)。 TCR+ CD3分子+ζ蛋白分子 TCR -CD3-ζ分子复合体, (TCR 复合体) 1.TCR 异二聚体 见图 组成: α和β链(大多) ,γ链和δ链(少数) 分区: V 区和 C 区。 V 区在细胞外侧,是与抗原多肽-MHC 分子复合体结合的部 位。C 区与细胞膜相连,其羧基末端约有 5~12 个氨基酸伸入胞 浆内。 每一个成熟 T 细胞克隆内的各个细胞具有相同的 TCR,可识 别同一种特异性抗原。在同一个体内,则可能存在数千万种以上 的 T 细胞克隆及其特异性的 TCR,以适应识别外界各种各样的特 异性抗原。 所有 T 细胞克隆的特异性 TCR 的总和称为 TCR 库,所有 T

细胞克隆的总和称为T细胞库 2.CD3只分布于成熟的T细胞表面。 见图 由3种肽链组成两对异二聚体(YE和δe)。 胞外区均有一个Ig样结构区 跨膜区含有负电荷的谷氨酸和域天冬氨酸残基 胞浆内末端区均含有一个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与传导TCR结合抗原的信息有关。 3.蛋白分子 见图 +链(多数),由+n链(少数) 链的胞外区仅9个氨基酸;胞浆内末端区则长达113个, 含有3个ITAM:;跨膜区含有负电荷的天冬氨酸。 CD3和ξ分子中的ITAM含有酪氨酸,可与酪氨酸激酶结合。 TCR结合抗原—→酪氨酸激酶活化→→ITAM中的酪氨酸 磷酸化→→启动细胞内的活化过程 CD3和ξ分子起着传导抗原信息的作用。 以上可见,TCR复合体是由4个二聚体组成。其中CD3和 分子中的γ、δ、ε链和ξ链的跨膜区均含负电荷的氨基酸残 基,这与TCR的a和β链(或γ和δ链)的跨膜区中带正电荷的 氨基酸残基发生非共价连接,形成稳定的 TCR-CD3复合物 二)T细胞的膜辅助分子 是协助T细胞与APC的相互接触及参与抗原刺激后的活化 过程的膜分子。大多属于Ig超家族。 1.CD4和CD8——协同受体 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成熟T细胞表面。 []CD4分子 见图 细胞膜表面单链跨膜糖蛋白分子,胞膜外区具有4个Ig样功 能区,有疏水的跨膜区,胞浆区末端有38个氨基酸残基。 CD4能与APC上的MHCⅡ类分子结合,称为MHCⅡ类分 子受体

细胞克隆的总和称为 T 细胞库。 2. CD3 只分布于成熟的 T 细胞表面。 见图 由 3 种肽链组成两对异二聚体(γε和δε)。 胞外区均有一个 Ig 样结构区, 跨膜区含有负电荷的谷氨酸和/或天冬氨酸残基, 胞浆内末端区均含有一个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与传导 TCR 结合抗原的信息有关。 3. ζ蛋白分子 见图 ζ+ζ链(多数),由ζ+η链(少数) ζ链的胞外区仅 9 个氨基酸;胞浆内末端区则长达 113 个, 含有 3 个 ITAM;跨膜区含有负电荷的天冬氨酸。 CD3 和ζ分子中的 ITAM 含有酪氨酸,可与酪氨酸激酶结合。 TCR 结合抗原 酪氨酸激酶活化 ITAM 中的酪氨酸 磷酸化 启动细胞内的活化过程 CD3 和ζ分子起着传导抗原信息的作用。 以上可见,TCR 复合体是由 4 个二聚体组成。其中 CD3 和 ζ分子中的γ、δ、ε链和ζ链的跨膜区均含负电荷的氨基酸残 基,这与 TCR 的α和β链(或γ和δ链)的跨膜区中带正电荷的 氨基酸残基发生非共价连接,形成稳定的 TCR-CD3 复合物。 (二)T 细胞的膜辅助分子 是协助 T 细胞与 APC 的相互接触及参与抗原刺激后的活化 过程的膜分子。大多属于 Ig 超家族。 1. CD4 和 CD8——协同受体 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成熟T细胞表面。 [1] CD4 分子 见图 细胞膜表面单链跨膜糖蛋白分子,胞膜外区具有 4 个 Ig 样功 能区,有疏水的跨膜区,胞浆区末端有 38 个氨基酸残基。 CD4 能与 APC 上的 MHCⅡ类分子结合,称为 MHCⅡ类分 子受体

(T细胞)TCR识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体(APC) CD4胞膜外远端区的两个Ig样区与MHC类分子的非多态 部分结合,具有稳定T细胞与APC结合的作用。 除分布于部分T细胞和胸腺细胞外,某些B细胞、EBV转 化的B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脑细胞的表面也表达。 [2]CD8分子 见图 由α、β两条多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跨膜蛋白。各肽链均含 有1个Ig样功能区的胞外区、穿膜区和胞浆区末端。 CD8分子胞外的Ig样功能区能与APC上的MHCI类分子的 a3区结合,称为MHCI类分子受体。 可以稳定CIL与带有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体的靶细胞 结合。 除分布于部分T细胞外,还分布于胸腺细胞和NK细胞 CD4和CD8分子有粘附分子活性、协同TCR与抗原多肽 MHC分子复合体的结合,因此称为TCR的协同受体。在TCR 结合抗原后迅速发生磷酸化,故在T细胞的活化过程中有传导抗 原刺激信号的重要作用。 2CD28和CTLA4——协同刺激受体 见图 CD28是由二硫键连接的两条肽链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其胞膜 外区含有一个Ig样结构。可表达在静止T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 面,能与B细胞或APC表面的相应配体B7-1(CD80)或B72 (CD86)结合。这种结合为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使已接受 抗原刺激开始活化的T细胞进入完全活化状态 CD28与B7的结合是在T细胞(主要是TH)接受抗原刺激 后的活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二信号,称为协同刺激信号。CD28 称为协同刺激受体 活化T细胞可表达CTLA-4。结构与CD28相同,也能与B7 分子结合。但结合后能阻断CD28的信号传导,有抑制T细胞活 化的作用

(T 细胞)TCR 识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体(APC) CD4 胞膜外远端区的两个 Ig 样区与 MHCⅡ类分子的非多态 部分结合,具有稳定 T 细胞与 APC 结合的作用。 除分布于部分 T 细胞和胸腺细胞外,某些 B 细胞、EBV 转 化的 B 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脑细胞的表面也表达。 [2] CD8 分子 见图 由α、β两条多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跨膜蛋白。各肽链均含 有 1 个 Ig 样功能区的胞外区、穿膜区和胞浆区末端。 CD8 分子胞外的 Ig 样功能区能与 APC 上的 MHCⅠ类分子的 α3 区结合,称为 MHCⅠ类分子受体。 可以稳定 CTL 与带有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体的靶细胞 结合。 除分布于部分 T 细胞外,还分布于胸腺细胞和 NK 细胞。 CD4 和 CD8 分子有粘附分子活性、协同 TCR 与抗原多肽 -MHC 分子复合体的结合,因此称为 TCR 的协同受体。在 TCR 结合抗原后迅速发生磷酸化,故在 T 细胞的活化过程中有传导抗 原刺激信号的重要作用。 2.CD28 和 CTLA-4——协同刺激受体 见图 CD28 是由二硫键连接的两条肽链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其胞膜 外区含有一个 Ig 样结构。可表达在静止 T 细胞和活化的 T 细胞表 面,能与 B 细胞或 APC 表面的相应配体 B7-1(CD80)或 B7-2 (CD86)结合。这种结合为 T 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使已接受 抗原刺激开始活化的 T 细胞进入完全活化状态。 CD28 与 B7 的结合是在 T 细胞(主要是 TH)接受抗原刺激 后的活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二信号,称为协同刺激信号。CD28 称为协同刺激受体。 活化 T 细胞可表达 CTLA-4。结构与 CD28 相同,也能与 B7 分子结合。但结合后能阻断 CD28 的信号传导,有抑制 T 细胞活 化的作用

3. CD2/LAF-2 原称绵羊红细胞受体即E受体,因B细胞无此表面受体,曾 将其作为人T细胞的重要标志。 CD2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AF-2)。其天然配体是 免疫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即LFA-3(CD58)。两 者都是粘附分子 T细胞的CD2(LFA-2)结合APC表面LFA-3(CD58),可 增强TCR与抗原多肽MHC分子复合体的结合。 另外CD2也参与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信号传导作用。 4CD45和CD45R 见图 CD45称白细胞共同抗原,存在于所有白细胞表面,包括T 细胞。仅表达于某些白细胞表面的CD45的异型体是CD45R。 CD45RCD45RA表达于静止的T细胞表面 如未接触过抗原的初始T细胞。 CD45RO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和记忆T细胞 CD45各异型体的结构差别在胞外区。而胞浆末端区均有705 个氨基酸,序列较保守,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活性,能与胞 浆内蛋白激酶相互作用,参与并调节T细胞的活化过程 三)T细胞的其他膜表面分子 1.细胞因子受体主要是IL-1受体、IL-2受体。Ⅱ-2受体 有3种形式,即单独a链、βγ链结合或aβY3条肽链结合的 对IL-2的结合分别为低亲和力、中亲和力和高亲和力 静止T细胞仅表达IL-2受体βγ链。活化T细胞表达a链, 与βγ链组成高亲和力IL-2受体,可使受抗原刺激活化的T细胞 对较低水平的IL-2也能起增殖反应。 2.CD40L表达于活化的CD4细胞及部分CD8+细胞上 是B细胞表面CD40分子(B细胞的协同刺激受体)的配体, 称CD40L,能促使B细胞充分活化。 3丝裂原受体 植物血凝素和刀豆蛋白A受体

3.CD2/LAF-2 原称绵羊红细胞受体即 E 受体,因 B 细胞无此表面受体,曾 将其作为人 T 细胞的重要标志。 CD2 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AF-2)。其天然配体是 免疫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即 LFA-3(CD58)。两 者都是粘附分子。 T 细胞的 CD2(LFA-2)结合 APC 表面 LFA-3(CD58),可 增强 TCR 与抗原多肽-MHC 分子复合体的结合。 另外 CD2 也参与 T 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信号传导作用。 4.CD45 和 CD45R 见图 CD45 称白细胞共同抗原,存在于所有白细胞表面,包括 T 细胞。仅表达于某些白细胞表面的 CD45 的异型体是 CD45R。 CD45R CD45RA 表达于静止的 T 细胞表面 如未接触过抗原的初始 T 细胞。 CD45RO 表达于活化的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 CD45 各异型体的结构差别在胞外区。而胞浆末端区均有 705 个氨基酸,序列较保守,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活性,能与胞 浆内蛋白激酶相互作用,参与并调节 T 细胞的活化过程。 (三)T 细胞的其他膜表面分子 1.细胞因子受体 主要是 IL-1 受体、IL-2 受体。IL-2 受体 有 3 种形式,即单独α链、βγ链结合或αβγ3 条肽链结合的。 对 IL-2 的结合分别为低亲和力、中亲和力和高亲和力。 静止 T 细胞仅表达 IL-2 受体βγ链。活化 T 细胞表达α链, 与βγ链组成高亲和力 IL-2 受体,可使受抗原刺激活化的 T 细胞 对较低水平的 IL-2 也能起增殖反应。 2.CD40L 表达于活化的 CD4+T 细胞及部分 CD8+T 细胞上 是 B 细胞表面 CD40 分子(B 细胞的协同刺激受体)的配体, 称 CD40L,能促使 B 细胞充分活化。 3.丝裂原受体 植物血凝素和刀豆蛋白 A 受体

丝裂原有多克隆刺激作用,能与某一亚群淋巴细胞上相应受 体结合,使该亚群细胞多数克隆活化。 4MHC分子所有T细胞均表达MHCI类分子,受抗原刺 激活化后还能表达Ⅱ类分子。 5.激素和介质受体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组胺和前列腺 素等物质的受体,是外界因素和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系统功能产生 影响的交接站 参见T细胞主要膜表面分子的模式图 二、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0.6学时 根据TCR种类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y8T细胞和aBT细胞 根据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TH)、迟发型 超敏反应性T细胞(TDH/TD)、细胞毒性T细胞( TC/CTL)和 抑制性T细胞(TS) (一)y8T细胞 1.约占外周血T细胞的1%~5%,在肠道粘膜组织T细胞中 约占10%。大多为CD4和CD8。 2对抗原的识别和结合可不受MHC分子限制,还可能识别非 多肽抗原 3.在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方面有一定作用 (二)aBT细胞 lCD4T细胞 CD4T细胞的TCR能识别由APC递呈的抗原肽MHC类分 子复合体,因此CD4T细胞是MHC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 (1)按功能 CD4T细胞、一辅助性T细胞(TH细胞)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 TDTHTD细胞) (2)根据产生淋巴因子的种类 见图 CD4+TH细胞可分为THl和TH2两个亚群,来自TH0细胞 [lTl细胞主要产生IL-2、IFN-Y和TNF-B

丝裂原有多克隆刺激作用,能与某一亚群淋巴细胞上相应受 体结合,使该亚群细胞多数克隆活化。 4.MHC 分子 所有 T 细胞均表达 MHCⅠ类分子,受抗原刺 激活化后还能表达Ⅱ类分子。 5.激素和介质受体 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组胺和前列腺 素等物质的受体,是外界因素和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系统功能产生 影响的交接站。 参见 T 细胞主要膜表面分子的模式图 二、T 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0.6 学时 根据 TCR 种类不同可将 T 细胞分为γδT 细胞和αβT 细胞。 根据功能不同可将 T 细胞分为辅助性 T 细胞(TH)、迟发型 超敏反应性 T 细胞(TDTH/TD)、细胞毒性 T 细胞(TC/CTL)和 抑制性 T 细胞(TS)。 (一)γδT 细胞 1. 约占外周血 T 细胞的 1%~5%,在肠道粘膜组织 T 细胞中 约占 10%。大多为 CD4-和 CD8-。 2.对抗原的识别和结合可不受 MHC 分子限制,还可能识别非 多肽抗原。 3.在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方面有一定作用。 (二)αβT 细胞 1.CD4+T 细胞 CD4+T 细胞的 TCR 能识别由 APC 递呈的抗原肽-MHC 类分 子复合体,因此 CD4+T 细胞是 MHCⅡ类分子限制性 T 细胞。 (1)按功能: CD4+T 细胞 辅助性 T 细胞(TH 细胞)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 T 细胞(TDTH/TD 细胞) (2)根据产生淋巴因子的种类 见图 CD4+TH 细胞可分为 TH1 和 TH2 两个亚群,来自 TH0 细胞。 [1] TH1 细胞 主要产生 IL-2、IFN-γ和 TNF-β

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目前认为THl细胞即是具有TD细胞的作用。 [2]T细胞主要产生IL4、IL-5、IL-10和I-13等。 能协助和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抗 体的产生,在抗细胞外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免疫以及变态反应的 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3]细胞因子对TH和TH2的免疫调节作用 见图 TH细胞产生的I-2和INy对TH1细胞自身有促进分化 和增殖作用,但对TH2细胞的分化有抑制作用。 TH2细胞产生的I-4对TH2细胞自身的分化和增殖有促进作 用,而IL-4和IL-10对ThH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有 抑制作用。 2.CD8+T细胞和Tc细胞 CD8细胞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体, 是MHCI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通常这类细胞对靶细胞具有杀 伤活性,故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或CTL)。 3.抑制性T(Ts)细胞 可产生抗原特异性或抗原非特异性的可溶性抑制因子发挥作 用,可抑制B细胞、T、T和Mφ的功能 目前认为Ts仅是功能上的命名,可能包括某些具有抑制活性 的CD4和CD8T细胞 4.NKT细胞 近来发现少数T细胞除正常表达CD3和TCR分子外,还表 达NK细胞的膜分子NKRP1(人)或NK1.1(小鼠),故称为NKT 细胞或NK11T细胞。 生物学作用 (1)细胞毒作用 表现:不受MHC分子限制(NKT细胞通常并不识别由MHC 分子递呈的蛋白抗原,而是识别由CD1分子递呈的脂类或糖脂类

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目前认为 TH1 细胞即是具有 TD 细胞的作用。 [2] TH2 细胞 主要产生 IL-4、IL-5、IL-10 和 IL-13 等。 能协助和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抗 体的产生,在抗细胞外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免疫以及变态反应的 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3] 细胞因子对 TH1 和 TH2 的免疫调节作用 见图 TH1 细胞产生的 IL-2 和 IFN-γ对 TH1 细胞自身有促进分化 和增殖作用,但对 TH2 细胞的分化有抑制作用。 TH2 细胞产生的 IL-4 对 TH2 细胞自身的分化和增殖有促进作 用,而 IL-4 和 IL-10 对 TH1 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有 抑制作用。 2. CD8+T 细胞和 Tc 细胞 CD8+T细胞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体, 是 MHCⅠ类分子限制性 T 细胞。通常这类细胞对靶细胞具有杀 伤活性,故称为细胞毒性 T 细胞(Tc 细胞或 CTL)。 3. 抑制性 T(Ts)细胞 可产生抗原特异性或抗原非特异性的可溶性抑制因子发挥作 用,可抑制 B 细胞、Tc、TH 和 Mφ的功能。 目前认为 Ts 仅是功能上的命名,可能包括某些具有抑制活性 的 CD4+和 CD8+ T 细胞。 4. NKT 细胞 近来发现少数 T 细胞除正常表达 CD3 和 TCR 分子外,还表 达 NK 细胞的膜分子 NKRP1(人)或 NK1.1(小鼠),故称为 NKT 细胞或 NK1.1T 细胞。 生物学作用: (1)细胞毒作用 表现:不受 MHC 分子限制(NKT 细胞通常并不识别由 MHC 分子递呈的蛋白抗原,而是识别由 CD1 分子递呈的脂类或糖脂类

抗原) 非特异性杀伤效应(TCR多样性不足) (2)免疫调节作用 表现:激活后分泌大量IL-4,诱导TH2细胞分化,促进体液 免疫应答及诱导IgE类别的转换 在1L-12诱导下可分泌IFN-Y,促进Tl细胞分化。 现认为,NKT细胞在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控制感染及抗肿 瘤免疫等方面均可发挥作用。 三、T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与膜表面分子的表达04学时 见图 1胸腺浅皮质层的前T细胞不表达TCR和CD3分子,也不 表达CD4和CD8分子,称为双阴性细胞(DN)。 2进入胸腺深皮质层的大部分胸腺细胞可表达CD3,同时均 表达CD4和CD8分子,称为双阳性细胞(DP)。此时细胞表面也 开始表达TCRαβ分子。 3DP细胞继续移行至深皮质与髓质交接处并进一步进入髓 质分化成熟,成为仅表达CD4或CD8分子的单阳性细胞(SP细 胞),即为成熟的T细胞,输出到外周淋巴组织。 在上述的成熟和分化过程中,DP细胞以及SP细胞须经历阳 性和阴性选择过程。这是通过TCR分子和CD4/8分子与基质细胞 表面的MHC分子及其携带的多肽相互作用实现的。 阳性选择 难点 胸腺细胞表面的TCR 自身MHC分子(基质细胞) 二者结合,这些细胞得到刺激、存活、增殖并继续分化。 者不结合,这些胸腺细胞克隆就在原处自行凋亡 经过阳性选择,获得了自身MHC限制性,即产生了能识别 自身MHC分子的T细胞,输出到外周淋巴组织,成为能识别和 结合自身MHC分子一外来抗原肽复合体的成熟T细胞 阴性选择 难点

抗原) 非特异性杀伤效应(TCR 多样性不足) (2)免疫调节作用 表现:激活后分泌大量 IL-4,诱导 TH2 细胞分化,促进体液 免疫应答及诱导 IgE 类别的转换; 在 IL-12 诱导下可分泌 IFN-γ,促进 TH1 细胞分化。 现认为,NKT 细胞在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控制感染及抗肿 瘤免疫等方面均可发挥作用。 三、T 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与膜表面分子的表达 0.4 学时 见图 1.胸腺浅皮质层的前 T 细胞不表达 TCR 和 CD3 分子,也不 表达 CD4 和 CD8 分子,称为双阴性细胞(DN)。 2.进入胸腺深皮质层的大部分胸腺细胞可表达 CD3,同时均 表达 CD4 和 CD8 分子,称为双阳性细胞(DP)。此时细胞表面也 开始表达 TCRαβ分子。 3.DP 细胞继续移行至深皮质与髓质交接处并进一步进入髓 质分化成熟,成为仅表达 CD4 或 CD8 分子的单阳性细胞(SP 细 胞),即为成熟的 T 细胞,输出到外周淋巴组织。 在上述的成熟和分化过程中,DP 细胞以及 SP 细胞须经历阳 性和阴性选择过程。这是通过 TCR 分子和 CD4/8 分子与基质细胞 表面的 MHC 分子及其携带的多肽相互作用实现的。 阳性选择: 难点 胸腺细胞表面的 TCR 自身 MHC 分子(基质细胞) 二者结合, 这些细胞得到刺激、存活、增殖并继续分化。 二者不结合, 这些胸腺细胞克隆就在原处自行凋亡。 经过阳性选择,获得了自身 MHC 限制性,即产生了能识别 自身 MHC 分子的 T 细胞,输出到外周淋巴组织,成为能识别和 结合自身 MHC 分子—外来抗原肽复合体的成熟 T 细胞 阴性选择: 难点

胸腺细胞表面的TCR 自身多肽MHC分子复合体 (基质细胞) 呈高亲和力结合者,细胞凋亡,这些胸腺细胞克隆就会被除 无高亲和力结合(即阴性反应)的细胞克隆才能继续存活成 熟。 经过阴性选择过程,可除去那些与自身成分起反应的胸腺细 胞。因此,从胸腺输出到外周的T细胞库中没有针对自身成分的 T细胞克隆。这就是成熟个体对自身成分具有自身耐受的重要机 制 第二节B淋巴细胞 08学时 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负责体液免疫。还可将处理的 抗原递呈给T细胞,并提供协同刺激因子使T细胞活化。 、B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06学时 (一)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BCR复合体见图 BCR就是存在于B细胞表面的膜表面Ig(Smlg)。BCR复合 体是BCR与Iga和IgB结合形成的复合体。 1. BCR(SmIg) B细胞的特征性标志 SmlgM和 Smiled 多数B细胞同时携带 Smlgg、 SmIga或 SmIle 少数携带 Smlg均为单体,其Fab段可与抗原结合 Smlg跨膜区,各类Ig长度相同(均为26个氨基酸残基) 胞浆内末端区的长度因Ig种类不同而有差别。 SmIl和 Smiled的胞浆内末端区仅有3个氨基酸残基,与 蛋白酪氨酸激酶相连,后者可启动细胞活化过程的信号传导。 2.Iga和lgB(CD79a和CD79b) 异二聚体。以两对异二聚体与BCR结合形成复合体 lga和lgβ胞浆外区均有一个Ig的功能区,胞浆内末端区均

胸腺细胞表面的 TCR 自身多肽-MHC 分子复合体 (基质细胞) 呈高亲和力结合者,细胞凋亡,这些胸腺细胞克隆就会被除 去。 无高亲和力结合(即阴性反应)的细胞克隆才能继续存活成 熟。 经过阴性选择过程,可除去那些与自身成分起反应的胸腺细 胞。因此,从胸腺输出到外周的 T 细胞库中没有针对自身成分的 T 细胞克隆。这就是成熟个体对自身成分具有自身耐受的重要机 制。 第二节 B 淋巴细胞 0.8 学时 B 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负责体液免疫。还可将处理的 抗原递呈给 T 细胞,并提供协同刺激因子使 T 细胞活化。 一、B 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0.6 学时 (一)B 细胞抗原受体(BCR)和 BCR 复合体 见图 BCR 就是存在于 B 细胞表面的膜表面 Ig(SmIg)。BCR 复合 体是 BCR 与 Igα和 Igβ结合形成的复合体。 1. BCR(SmIg) B 细胞的特征性标志 SmIgM 和 SmIgD 多数 B 细胞同时携带 SmIgG、SmIgA 或 SmIgE 少数携带 SmIg 均为单体,其 Fab 段可与抗原结合。 SmIg 跨膜区,各类 Ig 长度相同(均为 26 个氨基酸残基)。 胞浆内末端区的长度因 Ig 种类不同而有差别。 SmIgM 和 SmIgD 的胞浆内末端区仅有 3 个氨基酸残基,与 蛋白酪氨酸激酶相连,后者可启动细胞活化过程的信号传导。 2. Igα和 Igβ(CD79a 和 CD79b) 异二聚体。以两对异二聚体与 BCR 结合形成复合体。 Igα和 Igβ胞浆外区均有一个 Ig 的功能区,胞浆内末端区均

有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含有酪氨酸,当BCR与相 应抗原结合形成交联时,其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启动B细胞活化 过程的信号传导。 (二)B细胞的膜辅助分子 lCD19和CD21—协同受体复合体 见图 CD19分布于B细胞表面;CD21表达于成熟B细胞、滤泡树 突状细胞(FDC)、部分T细胞和鼻咽部上皮细胞等 CD19常结合CD21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因有信号转导作用, 也称信号转导复合体 CD21——C3b-抗原一BCR,增强BCR与抗原的结合 CD19—B细胞 同时将结合的信号传导给CD19,为B细胞活化提供辅助信 号。CD21也是EB病毒的受体 2CD40一协同刺激受体 见图 异二聚体,为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主要 表达于成熟和不成熟B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APC表面。 CD40的配体是CD40L(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也 表达CD8细胞)。CD40和T细胞上的CD40L结合,可使B细 胞进入充分活化、继而细胞增殖、产生Ig等过程 3CD45一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B细胞表面也有CD45分子,其胞浆内部具有蛋白酪氨酸酶 的活性,在B细胞的活化过程中参与和调节信号转导。 (三)B细胞的其他膜表面分子 1.B7-1(CD80)和B72(CD86) 见图 表达在活化B细胞和其他APC表面。是T细胞表面CD28 分子的配体。 2MHC分子其中Ⅱ类分子参与B细胞处理和递呈抗原的 过程。 3.Fc受体B细胞上是低亲和力的FcγR,可与抗原-抗体

有 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含有酪氨酸,当 BCR 与相 应抗原结合形成交联时,其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启动 B 细胞活化 过程的信号传导。 (二)B 细胞的膜辅助分子 1.CD19 和 CD21—协同受体复合体 见图 CD19 分布于 B 细胞表面;CD21 表达于成熟 B 细胞、滤泡树 突状细胞(FDC)、部分 T 细胞和鼻咽部上皮细胞等。 CD19 常结合 CD21 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因有信号转导作用, 也称信号转导复合体。 CD21—— C3b—抗原—BCR,增强 BCR 与抗原的结合 CD19 ——B 细胞 同时将结合的信号传导给 CD19,为 B 细胞活化提供辅助信 号。CD21 也是 EB 病毒的受体。 2.CD40—协同刺激受体 见图 异二聚体,为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主要 表达于成熟和不成熟B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APC表面。 CD40 的配体是 CD40L(主要表达于活化的 CD4+T 细胞,也 表达 CD8+T 细胞)。CD40 和 T 细胞上的 CD40L 结合,可使 B 细 胞进入充分活化、继而细胞增殖、产生 Ig 等过程。 3.CD45—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B 细胞表面也有 CD45 分子,其胞浆内部具有蛋白酪氨酸酶 的活性,在 B 细胞的活化过程中参与和调节信号转导。 (三)B 细胞的其他膜表面分子 1. B7-1(CD80)和 B7-2(CD86) 见图 表达在活化 B 细胞和其他 APC 表面。是 T 细胞表面 CD28 分子的配体。 2.MHC 分子 其中Ⅱ类分子参与B 细胞处理和递呈抗原的 过程。 3.Fc 受体 B 细胞上是低亲和力的 FcγR,可与抗原-抗体

复合物中IgG的Fc段结合,有利于B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和结合 4.补体受体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 补体受体(B细胞)) 可辅助B细胞捕获已经与Ig结合的抗原。 5.丝裂原受体LPS 小鼠B细胞转化 葡萄球菌A蛋白 人B细胞转化 此外,B细胞表面还有一些重要的受体,如I-1、IL-2和IL-4 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受体、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受体等。 参见B细胞主要的膜表面分子 、B细胞的亚群 0.15学时 根据B细胞的表面标志和功能分为Bl和B2两个亚群 (一)B1细胞(也称CD5B细胞) 1.B1前体细胞在胚胎肝脏发生和分化后迁移到腹腔等部 位 2.BCR主要为SmlM 3.识别和结合抗原TAg后即可发生活化和增殖,不需T细 胞辅助。 4.产生IgM类抗体(多为低亲和力、多反应性自身抗体 或是针对细菌多糖类抗原的天然抗体。) (二)B2细胞或普通B细胞 1.B2前体细胞起源于胚胎肝脏,但分化和发育在骨髓。 2.BCR为 SiGn和 SmIl,无CD5 3.与TDAg结合发生免疫应答,需要T细胞辅助 4.产生IgG类抗体,负责机体体液免疫。 B细胞的分化成熟 005学时 1第一阶段不依赖抗原刺激的骨髓内分化阶段见图 原B细胞—前B细胞→幼稚B细胞→成熟B细胞 (前体B细胞)(Ig的u链)( SiGn)( SiGn和 Sled)

复合物中 IgG 的 Fc 段结合,有利于 B 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和结合。 4.补体受体 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 补体受体(B 细胞)) 可辅助 B 细胞捕获已经与 Ig 结合的抗原。 5.丝裂原受体 LPS 小鼠 B 细胞转化 葡萄球菌 A 蛋白 人 B 细胞转化 此外,B 细胞表面还有一些重要的受体,如 IL-1、IL-2 和 IL-4 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受体、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受体等。 参见 B 细胞主要的膜表面分子 二、B 细胞的亚群 0.15 学时 根据 B 细胞的表面标志和功能分为 B1 和 B2 两个亚群。 (一)B1 细胞(也称 CD5+ B 细胞) 1. B1 前体细胞在胚胎肝脏发生和分化后迁移到腹腔等部 位。 2. BCR 主要为 SmIgM 3. 识别和结合抗原 TIAg 后即可发生活化和增殖,不需 T 细 胞辅助。 4. 产生 IgM 类抗体(多为低亲和力、多反应性自身抗体、 或是针对细菌多糖类抗原的天然抗体。)。 (二)B2 细胞或普通 B 细胞 1. B2 前体细胞起源于胚胎肝脏,但分化和发育在骨髓。 2. BCR 为 SmIgM 和 SmIgD,无 CD5。 3. 与 TDAg 结合发生免疫应答,需要 T 细胞辅助。 4. 产生 IgG 类抗体,负责机体体液免疫。 三、B 细胞的分化成熟 0.05 学时 1.第一阶段 不依赖抗原刺激的骨髓内分化阶段 见图 原 B 细胞 前 B 细胞 幼稚 B 细胞 成熟 B 细胞 (前体 B 细胞)(Ig 的μ链) (SmIgM) (SmIgM 和 SmIgD)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