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练习 解释加点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6.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ll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二翻译下面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5.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6.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
天时不如地利练习 一 解释加点字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 ( )( )( )( )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 ( ) ( ) ( ) 3.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 ) ( ) ( ) 4.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 ) ( ) 5.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 ( ) 6. 兵. 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 ( ) ( ) ( ) ( ) 7.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 ( ) ( ) ( ) 8.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 )( )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 ) 10.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 ) 1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 ) 1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14.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 1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 二 翻译下面句子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0.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孟子,名 时期的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世尊称为 。《孟子》是 所著。南宋朱熹将《孟子》 并称为“四书”。“五经”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孟子用“ 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和主观条件,并强 调 ”的重要性。 4文中用“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 ”的观点 5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要巩固国家的根本方法是 6攻打包围着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城 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却被打败,原因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 手法论证了 “得道”的重要性。 8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是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 9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2)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___,孟子,名___,___时期的___家。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世尊称为___。《孟子》是_________所著。南宋朱熹将《孟子》、_____、 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五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用“___”“___”“___”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和主观条件,并强 调“___”的重要性。 4.文中用“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________”和“_ _______”的观点。 5.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_____”,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 _”。要巩固国家的根本方法是________。 6.攻打包围着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城 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防御一方的“___”,却被打败,原因______。 7.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_____手法论证了 “得道”的重要性。 8.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是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