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 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 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 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 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 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 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课文《七律长征》 (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课文《老山界》 (2课时) 课文《草》 (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 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 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 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 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 10 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 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 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 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 14 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 课时) 课文《七律 长征》 (1 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 (1 课时) 课文《老山界》 (2 课时) 课文《草》 (2 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 (2 课时) 诵读欣赏 (1 课时) 写作 (3 课时) 口语交际 (1 课时) 一 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疏通字词 音:逶迤岷min山难nan困难,难能可贵横heng横竖 nan苦难,难兄难弟 heng蛮横 更gng更加 蒙meng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eng更新 meng蒙騙,欺上蒙下 meng内蒙古 磅png磅礴 尽jin尽管 bng磅秤 jn尽心 形:崖悬崖 岷岷山逶逶迤 涯天涯 泯泯灭 诿推诿 睚睚眦必报 萎萎缩 义:逶迤磅礴走泥丸开颜 等闲一—(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悠闲:主要用于态度从容、闲适 有悠然自得之意。两者都可表示自在的心态和神情。)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悬崖:主要形容山势陡峭。两者都 有山势陡峭险峻的意思。) 颜一一脸,脸上的表情。 明确本单元各篇课文的文体,介绍本课文体常识 1.《七律·长征》一一七言律诗 2.《两首》一—歌词 3.《老山界》一一回忆录(回忆性叙事散文) 4.《草》一—短篇小说 5.《节选》一一电视文学剧本(节选)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 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平、阳平、上、去、入顶1)也有规定 背景介绍 1.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 2.观看长征影片,了解历史: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 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 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疏通字词 音:逶迤 岷 mín 山 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 横 h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更 gèng 更加 蒙 méng 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ēng 更新 mēng 蒙骗,欺上蒙下 měng 内蒙古 磅 páng 磅礴 尽 jǐn 尽管 bàng 磅秤 jìn 尽心 形:崖 悬崖 岷 岷山 逶 逶迤 涯 天涯 泯 泯灭 诿 推诿 睚 睚眦必报 萎 萎缩 义:逶迤 磅礴 走泥丸 开颜 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悠闲:主要用于态度从容、闲适, 有悠然自得之意。两者都可表示自在的心态和神情。)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悬崖:主要形容山势陡峭。两者都 有山势陡峭险峻的意思。) 颜——脸,脸上的表情。 二. 明确本单元各篇课文的文体,介绍本课文体常识 (一) 1. 《七律·长征》——七言律诗 2. 《两首》——歌词 3. 《老山界》——回忆录(回忆性叙事散文) 4. 《草》——短篇小说 5. 《节选》——电视文学剧本(节选) (二)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 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 三. 背景介绍 1. 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 2. 观看长征影片,了解历史:1934 年 10 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 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 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3.解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 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 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整体感知 1.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教师出示节奏表,供学生修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騰/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儼暖,大渡/桥横/铁索/麇。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颜。 2.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参考〗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那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 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那样在脚下滚动。金沙江两岸都是髙耸入 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热气腾腾;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 寒气逼人。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 开。——感情基调:豪迈、激昂… 3.跟随范读,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诗歌 五 具体研读 1.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在下面的 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这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参考〗句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一一跋涉万水千山(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 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在诗中具体表现在过五岭、乌 蒙,渡金沙、大渡河,翻越千里岷山。面对这一切艰难困苦,红军是“不怕”、“只等闲 客观环境与主观心理的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坚毅精 神 2.由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发现,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与下面六 句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参考〗全诗总纲,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日之长(——“远”、“万”、“千”)和途中 所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难”),“不怕”、“只等闲”为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 不凡的基调。后六句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具体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威武雄壮的“征 难图”。 3.颔联写山,颈联写水,首联为何不写成“千山万水只等闲”呢? 〖参考〗从红军长征途经路线看,越五岭在前,渡金沙江在后;从律诗的格律要求看,“水”与 上句的“军”,“山”与上句的“怕”构成平仄相对的关系 请你用 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 场景,并选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参考〗(跋涉二万里、战斗千万次的红军英姿图)、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图、巧渡金沙图、飞
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3. 解说:这首诗写于 1935 年 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 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 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四. 整体感知 1. 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教师出示节奏表,供学生修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 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参考〗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那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 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那样在脚下滚动。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 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热气腾腾;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 寒气逼人。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 开。——感情基调:豪迈、激昂…… 3. 跟随范读,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诗歌 五. 具体研读 1. 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在下面的 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这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参考〗句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跋涉万水千山(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 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在诗中具体表现在过五岭、乌 蒙,渡金沙、大渡河,翻越千里岷山。面对这一切艰难困苦,红军是“不怕”、“只等闲”, 客观环境与主观心理的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坚毅精 神。 2. 由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发现,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与下面六 句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参考〗全诗总纲,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日之长(——“远”、“万”、“千”)和途中 所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难”),“不怕”、“只等闲”为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 不凡的基调。后六句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具体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威武雄壮的“征 难图”。 3. 颔联写山,颈联写水,首联为何不写成“千山万水只等闲”呢? 〖参考〗从红军长征途经路线看,越五岭在前,渡金沙江在后;从律诗的格律要求看,“水”与 上句的“军”,“山”与上句的“怕”构成平仄相对的关系。 4. 请你用” 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 场景,并选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参考〗(跋涉二万里、战斗千万次的红军英姿图)、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图、巧渡金沙图、飞
夺泸定图、喜过岷/雪山图。谈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可从场景的描绘、用字的锤炼、修 辞的使用、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5.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参考〗(红军长征,是中国和世界革命史上空前的壮举和奇迹,包括对敌武装的斗争和冲破自 然环境的险阻两个方面,要用56个字来描写长征丰富浩大的历史内容和不可胜数的英雄 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必须选择最能表现红军伟大精神和不朽业绩的典型 战例场景。)这些片段和场景如实、概括、形象地体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 军战士的英雄壮举,礼赞了长征精神—一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六.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 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①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 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②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 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 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2)本诗巧用夸 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 义风格 七.再次朗诵诗歌,要求慷慨激昂、高亢有力,播放《七律·长征》歌曲,学生学唱歌 曲。总结全课: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 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真 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 八.作业 1.词语积累 2.预习“诵读欣赏”: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和资料,如:作者是何许人;诗中化用的诗句(“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望断南飞雁”“梅 花漫天”“北国风光”等),分别出自毛泽东的哪一首诗词
夺泸定图、喜过岷/雪山图。谈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可从场景的描绘、用字的锤炼、修 辞的使用、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5.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参考〗(红军长征,是中国和世界革命史上空前的壮举和奇迹,包括对敌武装的斗争和冲破自 然环境的险阻两个方面,要用 56 个字来描写长征丰富浩大的历史内容和不可胜数的英雄 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必须选择最能表现红军伟大精神和不朽业绩的典型 战例场景。)这些片段和场景如实、概括、形象地体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 军战士的英雄壮举,礼赞了长征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六. 总结归纳 1. 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 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 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①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 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②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 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 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2)本诗巧用夸 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 义风格。 七. 再次朗诵诗歌,要求慷慨激昂、高亢有力,播放《七律·长征》歌曲,学生学唱歌 曲。总结全课: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 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真 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 八. 作业: 1. 词语积累 2. 预习“诵读欣赏”: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和资料,如:作者是何许人;诗中化用的诗句(“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望断南飞雁”“梅 花漫天”“北国风光”等),分别出自毛泽东的哪一首诗词
二《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chui毯tan侵qin 似s1水似银似乎 重 chong重飞渡 sh似的 hng重兵 zha扎营盘 乘」 cheng乘机,乘人之危 za包扎 heng千乘之国 行hang行情,欺行霸市奇m1奇怪 xing行囊,行云流水 奇数 jie解送 jie解嘲 xie跑马卖解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 ∫饥充饥饥饿饥荒 喝喝水喝彩 肌肤肌肉肌体 皑皑皑 袭袭击 铠铠甲 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 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 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一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一一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一一逼近 境一一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一一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一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一一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一一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一一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二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教学目标: 1、 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一. 字词检测: 音:黔 皑皑 毡 炊 chuī 毯 tǎn 侵 qīn 似 sì 水似银 似乎 重 chóng 重飞渡 shì 似的 zhòng 重兵 扎 zhā 扎营盘 乘 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 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 行 háng 行情,欺行霸市 奇 qí 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 奇数 解 jiè 解送 jiě 解嘲 xiè 跑马卖解 形: 渴 解渴 渴求 渴望 饥 充饥 饥饿 饥荒 喝 喝水 喝彩 肌 肌肤 肌肉 肌体 皑 皑皑 袭 袭击 铠 铠甲 垄 垄断 锤 千锤百炼 钢 钢铁 捶 捶胸顿足 刚 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 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 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 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 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 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 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三.背景资料 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 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 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 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 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 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 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 门打狗”之计……) 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 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 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 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 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 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 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欣赏歌曲、读懂诗歌 1.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 2.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1)书后练习二—一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从而明确歌词的主题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 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 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 年为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30 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 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 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 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 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 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三. 背景资料: 1.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 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 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 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 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 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 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 门打狗”之计……) 2.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 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 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 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 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 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 长、顾问。1961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 欣赏歌曲、读懂诗歌 1. 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 2. 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1)书后练习二——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从而明确歌词的主题
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 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 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 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 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意在突出一个“奇”字,赞扬毛泽东 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过雪山草地》描写红军(在百困交加 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的惊世壮举,意在表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2)请根据你的理解把这两首歌词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 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一一因为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是红军四渡 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靠的是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 的精神,靠的是人民的支持帮助,靠的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第二部分(第617行), 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 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 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路难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重兵重重封锁,是红军 战士们面临的更大困难。)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 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战士双脚走 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总述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以下五句 基本按照战斗的先后顺序来写。(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牵着敌人鼻子走 调动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 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昆明逼贵阳”这两句分别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 乌江的故事和声东击西佯攻贵阳又转向昆明进发从而牵动敌人的大批兵力让敌人疲于 奔命的故事。这正是毛泽东声东击西战略的具体实施。) 《过雪山草地》: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第 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并且由表及里,揭 示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同甘共苦、充满理想。 五、研读歌曲,赏析亮点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 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 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 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 “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 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 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 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 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 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 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意在突出一个“奇”字,赞扬毛泽东 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过雪山草地》描写红军(在百困交加 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的惊世壮举,意在表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2)请根据你的理解把这两首歌词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第 1-5 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 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因为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是红军四渡 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靠的是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 的精神,靠的是人民的支持帮助,靠的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第二部分(第 6-17 行), 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 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 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 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路难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重兵重重封锁,是红军 战士们面临的更大困难。)第二层(10-17 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 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战士双脚走 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总述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以下五句 基本按照战斗的先后顺序来写。(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牵着敌人鼻子走, 调动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 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昆明逼贵阳”这两句分别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 乌江的故事和声东击西佯攻贵阳又转向昆明进发从而牵动敌人的大批兵力让敌人疲于 奔命的故事。这正是毛泽东声东击西战略的具体实施。) 《过雪山草地》:第一部分(1—4 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第 二部分(5—12 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并且由表及里,揭 示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同甘共苦、充满理想。 五、研读歌曲,赏析亮点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 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 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 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 “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 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 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过雪山草地》: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 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 “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 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 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六、比较感知 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 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 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 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 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不同:《过雪 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 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我们也读了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请你思考一下:故事与歌词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故事需有完整情节,以叙事、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叙事生动具体,篇幅长;诗歌语言 凝练,重在抒情。 七、情感迁移 1.这一课的学习对我们的启发:学习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战胜 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 2.书后练习三(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 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改革开放跟长征一样都是处在 历史转折时期,同样是气势宏伟,影响深广,新的长征路比几十年前的长征更曲折、更艰难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只有发扬长征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或〖改 革开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是一次新的“长征”,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依,需要我们 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实在在地努力奋斗开创未来。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 困难挫折,才会真正实现人民的富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 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 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我们应当发扬艰苦奋斗、忘我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始终依靠全体人民的 聪明才智,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重,发扬齐心协力、同甘共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发扬长征的优良传统,去开创美好幸福的明天。〗) 八、创新训练 如果把这两首歌编制成MTV电视片,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九、拓展赏析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过雪山草地》: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 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 “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 “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 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 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六、比较感知 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 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 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 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 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 [不同:《过雪 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 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我们也读了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请你思考一下:故事与歌词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故事需有完整情节,以叙事、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叙事生动具体,篇幅长;诗歌语言 凝练,重在抒情。 七、 情感迁移 1. 这一课的学习对我们的启发:学习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战胜 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 2. 书后练习三(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 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改革开放跟长征一样都是处在 历史转折时期,同样是气势宏伟,影响深广,新的长征路比几十年前的长征更曲折、更艰难,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只有发扬长征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或〖改 革开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是一次新的“长征”,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依,需要我们 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实在在地努力奋斗开创未来。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 困难挫折,才会真正实现人民的富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 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 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我们应当发扬艰苦奋斗、忘我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始终依靠全体人民的 聪明才智,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重,发扬齐心协力、同甘共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发扬长征的优良传统,去开创美好幸福的明天。〗) 八、 创新训练 如果把这两首歌编制成 MTV 电视片,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九、 拓展赏析: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 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降神兵( 扫敌骑( 手携手( 2.概括一下这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红军战士经过千辛万苦,胜利到达吴起镇大会师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3.这首歌词开头的两句连用4个三字短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 气诵读? 4个三字短语激昂、欢快,表达出军民同庆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宜用欢快、自豪的 语气来读。 4.请你谈谈这首歌词与课文所选二首歌词的共同之处,谈两点即可 可从思想感情与表现形式两方面入手 十、布置作业 1.“调虎离山”是我国古代用兵“三十六计”之一。你还能写出“三十六计”中其他计策 吗?请写出4个。(苦肉计、声东击西、打草惊蛇、连环计、围魏救赵等) 2.学唱《长征组歌》 三老山界 陆定一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 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降.神兵( ) 扫敌骑.( ) 手携.手( ) 2. 概括一下这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红军战士经过千辛万苦,胜利到达吴起镇大会师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3. 这首歌词开头的两句连用 4 个三字短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 气诵读? 4 个三字短语激昂、欢快,表达出军民同庆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宜用欢快、自豪的 语气来读。 4. 请你谈谈这首歌词与课文所选二首歌词的共同之处,谈两点即可。 可从思想感情与表现形式两方面入手。 十、 布置作业: 1. “调虎离山”是我国古代用兵“三十六计”之一。你还能写出“三十六计”中其他计策 吗?请写出 4 个。(苦肉计、声东击西、打草惊蛇、连环计、围魏救赵等) 2. 学唱《长征组歌》 三 老 山 界 陆定一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 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 、预习交流: (一)关于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 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二)关于背景。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 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 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一一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 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三)关于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 惊惶( 欺侮( )酣()然入梦蜷( )矗立( 咀嚼( )呜咽() 澎湃( )骨碌() 缀( 2、多音字组词: )1uo(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 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难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事]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四)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段落 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记叙内容 文章主旨 2-11节 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一山脚同瑶民的攀谈表现红军不怕困 12-23节 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一山腰爬山的艰苦以及d难、艰苦奋斗的 雷公岩前露宿 坚强意志和革命 24-31节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公若一山越雷公岩乐观主义精神 32-33节 登上山顶以后山顶一山下 下山的情景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 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 一、预习交流: (一)关于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 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 年 5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 (二) 关于背景。 1934 年 10 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 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 纵横 11 个省,于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 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三)关于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惊惶.( ) 欺侮.( ) 酣.( )然入梦 蜷.( )矗.立( ) 咀嚼.( ) 呜咽.( ) 澎湃..( )骨碌..( ) 缀.( ) 2、多音字组词: 嚼:jiáo ( ) jué( ) 咽:yān( ) yàn ( ) yè( ) 落:là( ) luò( ) lào ( )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 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难 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事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 (三)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四)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段落 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记叙内容 文章主旨 2-11 节 当天下午至天黑 山沟—山脚 同瑶民的攀谈 表现红军不怕困 难、艰苦奋斗的 坚强意志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12-23 节 天黑后至黎明前 山脚—山腰 爬山的艰苦以及在 雷公岩前露宿 24-31 节 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 攀越雷公岩 32-33 节 登上山顶以后 山顶—山下 下山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