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三月份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三、六单元) 题号 四 五总分 得分 语文听力测试(30分 温馨提示:认真听读,用心作答,祝你成功。毎道题读两遍,你可以边听边作 1、听读下面一则名言,请把它记录下来。(3分) 答 2、听读下面词语,选出读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妥帖 融融泄泄 B、盈眶 喋喋不休 C、差使 文质彬彬 D、陨落 俯拾皆是 3、听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写出它的中心句。(3分) 答 听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回答4-6题。 4、信宜市第五届运动会于 晚在 开幕。第五届运动 会距第四届运动会相隔了 年。(3分) 5、本届运动会有 个代表队参加,有运动员、裁判员 多人 竞赛的项目有 (写出三个)(5分) 6、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大意。(3分) 答: 听读下面一段对话,然后回答7—9题。 7、袁隆平取得成功的秘诀是: (八个字)(3分) 8、简要概括袁隆平应对压力的方法。(3分) 9、你对袁隆平的成功之路有什么看法?请谈谈自己的感受。(4分) 基础知识积累(16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琐屑(sυo)休憩(qi)摇曳(ye)B、黯然(an)倔强( Jlang)采撷(jie) C、迤俪(yi)序跋(ba)秾丽(nong)D、魔爪(zhao)阴霾(mai)啜泣(chuo)
1 九年级语文三月份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二、三、六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 语文听力测试(30 分) 温馨提示:认真听读,用心作答,祝你成功。每道题读两遍,你可以边听边作 答。 1、听读下面一则名言,请把它记录下来。(3 分) 答: 2、听读下面词语,选出读音有误的一项。( )(3 分) A 、妥帖 融融泄泄 B、盈眶 喋喋不休 C、差使 文质彬彬 D、陨落 俯拾皆是 3、听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写出它的中心句。(3 分) 答: 听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回答 4—6 题。 4、信宜市第五届运动会于 晚在 开幕。第五届运动 会距第四届运动会相隔了 年。(3 分) 5、本届运动会有 个代表队参加,有运动员、裁判员 多人 竞赛的项目有 、 、 。(写出三个)(5 分) 6、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大意。(3 分) 答: 听读下面一段对话,然后回答 7—9 题。 7、袁隆平取得成功的秘诀是: (八个字)(3 分) 8、简要概括袁隆平应对压力的方法。(3 分) 9、你对袁隆平的成功之路有什么看法?请谈谈自己的感受。(4 分) 二、基础知识积累(16 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 分) A、琐屑(suo)休憩(qi)摇曳(ye) B、黯然(an)倔强( jiang)采撷(jie) C、迤俪(yi)序跋(ba)秾丽(nong) D、魔爪( zhao)阴霾(mai)啜泣(chu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急风骤雨瞬息万变星辉斑澜B、惟妙惟肖如火如茶相形见拙 C、琳琅满目墨守成规获益匪浅D、一视同人胜卷在握耳闻目睹 3、选出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 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在根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多么诱人啊,小树林里的一切! B、他想知道“铁块比木块重”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C、我们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D、你是喜欢看书呢?还是喜欢大球? 6、古诗词默写。(6分) (1)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 见欢》 (3)白居易《钱糖湖春行》中描写鸟儿迎春的诗句是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14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望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1、写出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 风烟俱净(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窥谷望反(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
2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急风骤雨 瞬息万变 星辉斑澜 B、惟妙惟肖 如火如茶 相形见拙 C、琳琅满目 墨守成规 获益匪浅 D、一视同人 胜卷在握 耳闻目睹 3、选出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2 分) 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B 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 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2 分) A、在根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多么诱人啊,小树林里的一切! B、他想知道“铁块比木块重”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C、我们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D、你是喜欢看书呢?还是喜欢大球? 6、古诗词默写。(6 分) (1)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 , ,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 见欢》 (3)白居易《钱糖湖春行》中描写鸟儿迎春的诗句是: , 。 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14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望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1、写出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2 分) 风烟俱净 ( ) 负势竞上 ( ) 互相轩邈 ( ) 窥谷望反 (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以动写静, 表现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 (3分) 4、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序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 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 他说得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 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 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 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 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有爱, 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着排山之势,向 着惟一的海流去。这惟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 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 加在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 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 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 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 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构 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我不能够明确地正指 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礼里面去找它。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 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 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 么地方去! l、第二自然开始写:“事实并不是这样”,其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事 实是怎样的呢?这句话在结构方面起什么作用?(3分)
3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以动写静, 表现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 。(3 分) 4、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2 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四、 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 序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 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生命?罗曼 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 他说得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 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 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 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 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有爱, 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着排山之势,向 着惟一的海流去。这惟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 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 加在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 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 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 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 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构 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我不能够明确地正指 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礼里面去找它。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 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 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 什么地方去! 1、第二自然开始写:“事实并不是这样”,其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事 实是怎样的呢?这句话在结构方面起什么作用?(3 分)
2、文中写“我跟所有的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 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 度? 3、对课文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这篇《序》是作为《激流三步曲》的总序发表的,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 的思想。 B、作者创作《家》乃至《激流三步曲》的动机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 人们前进 C、由于当时思想的局限,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对前途的朦胧感 D、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是矛盾的,他认为生活既是一个悲剧,又是一场搏斗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一一它吸收太阳释放 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 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 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 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 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 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 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 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 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 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 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 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 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 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 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 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 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 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一一这也是许多城市中 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 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 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
4 2、文中写“我跟所有的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 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 度? 3、对课文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4 分) A、这篇《序》是作为《激流三步曲》的总序发表的,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 的思想。 B、作者创作《家》乃至《激流三步曲》的动机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 人们前进。 C、由于当时思想的局限,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对前途的朦胧感。 D、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是矛盾的,他认为生活既是一个悲剧,又是一场搏斗。 (二)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 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 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 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 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 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 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 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 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 3 个氧原子。大气 中 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 10~50 千米,这 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 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 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 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 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 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 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 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 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 2005 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 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 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 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 0.05ppm,入院就医人 数平均上升 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
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 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 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 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 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 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 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①ppm:百万分之 8、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2分) 9、把第②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3分) 臭氧是 的微量气体。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 氧污染。 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 害人类健康 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 面影响 11、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三)春来正是读书时 古今中外,书作为人类的精神富矿受到人们极高的礼赞。我国汉代文学家 向称:“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形象地把书比作“人 类进步的阶梯”。书不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而且也是人们成就事业的辅翼。然 而,近年来,市场经济大潮波及校园,一些学子经不起物欲诱惑,把心思花在 怎样赚钱上,做家教、当导游、炒股票、搞传销….,他们放松基础知识学习, 读的书越来越少,甚至冷落了课本。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历来为做学问者所忌讳。 某大报曾在一所大学做过一次课外阅读调查,57%的学生没有读过我国四 大古典文学名著。一些大学生把进大学看作是为了掌握一门专业或技能,有个 谋生手段,从而助长了重理工技术、轻人文社科的价值取向,导致一部分大学 生将ABC很好,熟悉美圆、英镑,却不懂长城、黄河,不知道文天祥,不知道 《论语》。大学生坐拥书城,却不珍惜读书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现在,一些大学生不好读书,却要装腔拿势“写文章”。可是自己知之甚少
5 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 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 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 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 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 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 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8、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 8 个字)。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把第②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3 分) 臭氧是 的微量气体。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 氧污染。 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 害人类健康。 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 面影响。 11、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 分)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 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 7%~10%。 (三)春来正是读书时 古今中外,书作为人类的精神富矿受到人们极高的礼赞。我国汉代文学家 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形象地把书比作“人 类进步的阶梯”。书不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而且也是人们成就事业的辅翼。然 而,近年来,市场经济大潮波及校园,一些学子经不起物欲诱惑,把心思花在 怎样赚钱上,做家教、当导游、炒股票、搞传销……他们放松基础知识学习, 读的书越来越少,甚至冷落了课本。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历来为做学问者所忌讳。 某大报曾在一所大学做过一次课外阅读调查,57%的学生没有读过我国四 大古典文学名著。一些大学生把进大学看作是为了掌握一门专业或技能,有个 谋生手段,从而助长了重理工技术、轻人文社科的价值取向,导致一部分大学 生将 ABC 很好,熟悉美圆、英镑,却不懂长城、黄河,不知道文天祥,不知道 《论语》。大学生坐拥书城,却不珍惜读书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现在,一些大学生不好读书,却要装腔拿势“写文章”。可是自己知之甚少
又焉能授之于人?即使写出几篇文章发表了,也难说有什么品位,能给读者多 大启迪。“腹有诗书气自华”,毛泽东之所以博古通今,满腹韬略,留下许多经 典著作,是因为他终其一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并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历史上靠读书成大器者不胜枚举,但很少听说过有不读书而成为大家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博闻强识,才能文思泉涌, 写出沉甸甸的作品。 鲁迅先生的散文名著《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这个“三味”就是取自“读书 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xI hai)”的古语。古人受历史 局限,读书仅此“三味,而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版业空前繁荣,读书远 不止“三味”,读书之乐也丰富而多彩了。 书海浩瀚,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读其一二。所以,读书不能没有选择。 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善辨良莠,择其善者而读之。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读书方 法,结合专业特点,广泛涉猎,争取最好的读书效益,切不可陷入“闲书”消遣 中虚掷光阴,更不能沉没在“黄书”中难以自拔,而应结合学政治、学科学、学 文化,用现代髙科技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惟其如此, 才能“读有所用,学有所成”。 明代大文人徐渭,曾写过一副读书奇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我们正处在青年时代,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又有旺盛的求知欲,何不趁青 春年少多读些好书呢? 春天正是读书的好时令,我们应珍惜春光,只争朝夕,多读书,读好书 9.从全文来看,文题“春来正是读书时”中的“春是指的什么内容?全文的中心 观点是什么?(4分) 1].你是如何理解划线句子“读书远不止三味”的?(3分) 12.你积累了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文中不算),写出两则,向别人推荐。(3分) 五、作文(60分) 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它使人感 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精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精彩一幕”、“精彩瞬间”、“精彩人生 等),再下笔作文
6 又焉能授之于人?即使写出几篇文章发表了,也难说有什么品位,能给读者多 大启迪。“腹有诗书气自华”,毛泽东之所以博古通今,满腹韬略,留下许多经 典著作,是因为他终其一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并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历史上靠读书成大器者不胜枚举,但很少听说过有不读书而成为大家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博闻强识,才能文思泉涌, 写出沉甸甸的作品。 鲁迅先生的散文名著《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这个“三味”就是取自“读书 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的古语。古人受历史 局限,读书仅此“三味”,而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版业空前繁荣,读书远 不止“三味”,读书之乐也丰富而多彩了。 书海浩瀚,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读其一二。所以,读书不能没有选择。 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善辨良莠,择其善者而读之。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读书方 法,结合专业特点,广泛涉猎,争取最好的读书效益,切不可陷入“闲书”消遣 中虚掷光阴,更不能沉没在“黄书”中难以自拔,而应结合学政治、学科学、学 文化,用现代高科技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惟其如此, 才能“读有所用,学有所成”。 明代大文人徐渭,曾写过一副读书奇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我们正处在青年时代,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又有旺盛的求知欲,何不趁青 春年少多读些好书呢? 春天正是读书的好时令,我们应珍惜春光,只争朝夕,多读书,读好书。 9.从全文来看,文题“春来正是读书时”中的“春”是指的什么内容?全文的中心 观点是什么?(4 分) 11.你是如何理解划线句子“读书远不止‘三味’”的?(3 分) 12.你积累了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文中不算),写出两则,向别人推荐。(3 分) 五、作文(60 分) 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 它使人感 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精彩”为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精彩一幕”、“精彩瞬间”、“精彩人生” 等),再下笔作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