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讲稿 在科学的门口,正像在地狱的门口一样,必须提出如下一个要求: 在这里一切的疑惧都须抛弃,一切怯懦的念头都须化除。 一一马克思 学习目的: 《新闻评论》是广电新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继新闻采访与新闻 写作之后开设的新闻实务课程,对学生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 程。 广播新闻评论和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广播、电视媒介 结合的产物,广播评论以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见长,电视评论见长于 形象与声音的视听兼备,其本质依然是新闻评论。所以想要从广播、 电视媒介的传播特点出发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新闻评论这种体裁,首先 必须从整体上了解新闻评论。 学好新闻评论,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去写,而不是记住一些评论写 作的基本要领、背出各种条条杠杠,而在于把这些东西运用于实践, 注重在写作练习中认真体会,摸索规律,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 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关键之处在于大家要多练,敢于写,勤 写,开始的时候可以从一事一议、三言两语开始,慢慢发现规律,逐 渐写出比较正式的新闻评论。 教学目的: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本课程既强调学生新闻评论基本 素质的培养,又重视新闻评论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讲授新闻评论的基 1
1 新闻评论讲稿 在科学的门口,正像在地狱的门口一样,必须提出如下一个要求: 在这里一切的疑惧都须抛弃,一切怯懦的念头都须化除。 ——马克思 学习目的: 《新闻评论》是广电新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继新闻采访与新闻 写作之后开设的新闻实务课程,对学生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 程。 广播新闻评论和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广播、电视媒介 结合的产物,广播评论以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见长,电视评论见长于 形象与声音的视听兼备,其本质依然是新闻评论。所以想要从广播、 电视媒介的传播特点出发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新闻评论这种体裁,首先 必须从整体上了解新闻评论。 学好新闻评论,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去写,而不是记住一些评论写 作的基本要领、背出各种条条杠杠,而在于把这些东西运用于实践, 注重在写作练习中认真体会,摸索规律,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 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关键之处在于大家要多练,敢于写,勤 写,开始的时候可以从一事一议、三言两语开始,慢慢发现规律,逐 渐写出比较正式的新闻评论。 教学目的: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本课程既强调学生新闻评论基本 素质的培养,又重视新闻评论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讲授新闻评论的基
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具体作品或案例,训练学生对于新 闻价值与评论价值的敏感性与判断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评论意识与创新思维。在讲授不同评论体裁、样式的特点及写作、 制作要求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上讨论 相结合,作业练习与作业讲评相结合,以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教材: 马少华老师这本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案例化”。他用生动的写 作实例来说明评论写作的一般规律。他针对学生还没有多少评论写作 经验的情况,先教大家如何读评论,然后再教如何写。 马少华老师曾长期担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中国新闻名专栏 “冰点时评”编辑,并与同伴一起创办了中国较早出现的报纸言论版 “青年话题”。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讲新闻评论课 程。并在教学研究之余,先后在《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法 制日报》、《北京青年报》撰写评论专栏。可以说马少华老师编写的新 闻评论教材是来自一线工作经验的总结。 讲理看起来比说情冰冷,讲逻辑看起来不如讲道德高蹈,但讲理和讲逻辑恰是努力 接近道德的,因为在公共生活里面,道德的基本要求在于实现不偏不倚性,说情容易被情绪 捆绑变成煽情,直接以讲道德求道德是悖论,盲人摸象,因此,在一个复杂情境里,讲理和 讲逻辑是较为道德的。 2
2 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具体作品或案例,训练学生对于新 闻价值与评论价值的敏感性与判断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评论意识与创新思维。在讲授不同评论体裁、样式的特点及写作、 制作要求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上讨论 相结合,作业练习与作业讲评相结合,以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教材: 马少华老师这本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案例化”。他用生动的写 作实例来说明评论写作的一般规律。他针对学生还没有多少评论写作 经验的情况,先教大家如何读评论,然后再教如何写。 马少华老师曾长期担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中国新闻名专栏 “冰点时评”编辑,并与同伴一起创办了中国较早出现的报纸言论版 “青年话题”。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讲新闻评论课 程。并在教学研究之余,先后在《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法 制日报》、《北京青年报》撰写评论专栏。可以说马少华老师编写的新 闻评论教材是来自一线工作经验的总结。 讲理看起来比说情冰冷,讲逻辑看起来不如讲道德高蹈,但讲理和讲逻辑恰是努力 接近道德的,因为在公共生活里面,道德的基本要求在于实现不偏不倚性。说情容易被情绪 捆绑变成煽情,直接以讲道德求道德是悖论,盲人摸象,因此,在一个复杂情境里,讲理和 讲逻辑是较为道德的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新闻评论的一些基本规律,从介 绍新闻评论的定义、功能入手,强调人人都应该学写新闻评论,这是 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第二节简要介绍了新 闻评论的思维特点和写作特点。第三节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回顾了新闻 评论由“论说”向“时评”的演进。 第一节新闻评论是认识和意见表达的文本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马少华:新闻评论是认识和意见表达的文本。新闻评论是新闻体 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 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林大椿:新闻为事实的客观记载,评论为基于事实而发表的意见。 范荣康: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 却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 的评论文章。(1988年) “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 的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阐述自己观点、立场的新 闻文体。”(1996年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刘根生: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工具对当前重大问题和典型新闻事 件进行批评论说的议论文,是新闻媒体上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 编后、专栏评论、述评诸种评论形式的总称。“ 综合这些定义,简单地说,新闻评论就是基于新闻事实的意见表 3
3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新闻评论的一些基本规律,从介 绍新闻评论的定义、功能入手,强调人人都应该学写新闻评论,这是 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第二节简要介绍了新 闻评论的思维特点和写作特点。第三节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回顾了新闻 评论由“论说”向“时评”的演进。 第一节 新闻评论是认识和意见表达的文本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马少华:新闻评论是认识和意见表达的文本。新闻评论是新闻体 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 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林大椿:新闻为事实的客观记载,评论为基于事实而发表的意见。 范荣康: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 却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 的评论文章。(1988 年) “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 的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阐述自己观点、立场的新 闻文体。”(1996 年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刘根生: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工具对当前重大问题和典型新闻事 件进行批评论说的议论文,是新闻媒体上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 编后、专栏评论、述评诸种评论形式的总称。“ 综合这些定义,简单地说,新闻评论就是基于新闻事实的意见表
达。 但是,“要写出一篇好的评论,仅有一个观点是不够的。你要展 示你手边能够掌握的这个话题的相关知识、背景材料,以及你对特定 主题的敏感,而专业技术则帮助你把这篇文章写得值得一读或值得一 听。”想一想,什么是写评论的“专业技术”呢?同学们可以从己经 学过的新闻学知识一一即写新闻报道的“专业技术”一一开始联想, 浅层地触及新闻评论的写作规律,比如:叙事的功力、论点突出前置、 结构清晰可辨、论证符合逻辑,等等。 其实,选择这样一个问题,无非是为了在上课一开始就创造了一 次与同学交流的机会。从而避免从新闻评论的性质讲起容易造成的抽 象与单调。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思维特点与写作特点 一、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实的记载,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的” 六要素“(五个W和一个H)为基本条件,其中事实是否确凿可靠, 能否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只表达客观性的信息。 新闻评论:是基于事实而发表的意见,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 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阐明的是对 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表达主观性信息。 思考: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这个问题可以多方面考虑:强烈的新闻性、时新性(时间新鲜、 4
4 达。 但是,“要写出一篇好的评论,仅有一个观点是不够的。你要展 示你手边能够掌握的这个话题的相关知识、背景材料,以及你对特定 主题的敏感,而专业技术则帮助你把这篇文章写得值得一读或值得一 听。”想一想,什么是写评论的“专业技术”呢?同学们可以从已经 学过的新闻学知识——即写新闻报道的“专业技术”——开始联想, 浅层地触及新闻评论的写作规律,比如:叙事的功力、论点突出前置、 结构清晰可辨、论证符合逻辑,等等。 其实,选择这样一个问题,无非是为了在上课一开始就创造了一 次与同学交流的机会。从而避免从新闻评论的性质讲起容易造成的抽 象与单调。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思维特点与写作特点 一、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实的记载,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的” 六要素“(五个 W 和一个 H)为基本条件,其中事实是否确凿可靠, 能否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只表达客观性的信息。 新闻评论:是基于事实而发表的意见,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 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阐明的是对 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表达主观性信息。 思考: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这个问题可以多方面考虑:强烈的新闻性、时新性(时间新鲜
内容新鲜)、显著性(人物显著、事件显著、时间显著、空间显著)入、 重要性(影响人数多、范围广、时间长、程度深)、接近性(地域接 近、利益接近、心理接近)、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针对具有政治 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着重 从政治、思想、伦理、规律的角度发言)、广泛的公众性、内容的广 泛性和接近性、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吸引广大公 众直接参与评论工作等等。 二、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追求观点的表达效率 效率:收益与成本之比。就新闻评论而言,有效率的表达就是要 尽可能简洁明了地表达传递你的观点。新闻评论文体的效率性体现在 结构和语言中。 就结构而言,就是“开门见山”体,把文章的论点放在最前面 有的评论文章标题就是论点。 就语言而言,需要简洁明了的表达,避免过多的修辞及曲笔。 三、新闻评论的思维特征 基本的思维方式有两种:发散型和收敛型。 写散文等文艺作品时,需要发散式的运思,需要联想和想象。新 闻评论的写作需要收敛运思,需要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以及较强 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 1.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属于收敛型,集中体现在:第一,集中 于对象即新闻事件;第二,集中于论点即对新闻事件的判断。 注意:人们的”忽然想到”和”忽然理解”,往往是发散型思维 5
5 内容新鲜)、显著性(人物显著、事件显著、时间显著、空间显著)、 重要性(影响人数多、范围广、时间长、程度深)、接近性(地域接 近、利益接近、心理接近)、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针对具有政治 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着重 从政治、思想、伦理、规律的角度发言)、广泛的公众性、内容的广 泛性和接近性、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吸引广大公 众直接参与评论工作等等。 二、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追求观点的表达效率 效率:收益与成本之比。就新闻评论而言,有效率的表达就是要 尽可能简洁明了地表达传递你的观点。新闻评论文体的效率性体现在 结构和语言中。 就结构而言,就是“开门见山”体,把文章的论点放在最前面。 有的评论文章标题就是论点。 就语言而言,需要简洁明了的表达,避免过多的修辞及曲笔。 三、新闻评论的思维特征 基本的思维方式有两种:发散型和收敛型。 写散文等文艺作品时,需要发散式的运思,需要联想和想象。新 闻评论的写作需要收敛运思,需要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以及较强 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 1.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属于收敛型,集中体现在: 第一,集中 于对象即新闻事件;第二,集中于论点即对新闻事件的判断。 注意:人们的”忽然想到”和”忽然理解”,往往是发散型思维
的表征,在新闻评论的思维和写作中一定要加以小心。 人类的思维形态:逻辑的、形象(想象)的与直觉的。新闻评论 的思维规律是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这一思维方式具有很高的确 定性,从而能有效率地传播对新闻事件的认识结果。 2.现代新闻评论以逻辑思维为基本特征 它以逻辑推理作为认识问题和说服读者的主要手段。联想和比喻在表 达传播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它们不能够代替推理论证 第三节从中国新闻评论史看新闻评论的演进 一、从“论说”到时评 古代论说文文体:时效性不强、文风冗长拖沓,一般采用曲笔, 隐晦地表达观点意见,因为在古代向掌权者提出意见尤其是批评性意 见风险较大。 时评:是一种时事短评文体,一般论点鲜明,表达简明扼要,好 读易懂。 二、从传播思想到判断事实 早期的政论文以传播新思想,开启明智,在民众间进行思想启蒙 为基本任务,议题往往是关乎国家社会普遍利益的重大问题。 时评则具有“事评”特征,议题以具体的新闻事件为主,一般 事一评,一事一议,走向“新闻本位”。 “新闻评论的性质与思维特征”,主要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新闻评 论的思维与表达特征。“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形式特征”,是从动态角 度一一历时态的角度来展示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6
6 的表征,在新闻评论的思维和写作中一定要加以小心。 人类的思维形态:逻辑的、形象(想象)的与直觉的。新闻评论 的思维规律是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这一思维方式具有很高的确 定性,从而能有效率地传播对新闻事件的认识结果。 2.现代新闻评论以逻辑思维为基本特征 它以逻辑推理作为认识问题和说服读者的主要手段。联想和比喻在表 达传播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它们不能够代替推理论证。 第三节 从中国新闻评论史看新闻评论的演进 一、从“论说”到时评 古代论说文文体:时效性不强、文风冗长拖沓,一般采用曲笔, 隐晦地表达观点意见,因为在古代向掌权者提出意见尤其是批评性意 见风险较大。 时评:是一种时事短评文体,一般论点鲜明,表达简明扼要,好 读易懂。 二、从传播思想到判断事实 早期的政论文以传播新思想,开启明智,在民众间进行思想启蒙 为基本任务,议题往往是关乎国家社会普遍利益的重大问题。 时评则具有“事评”特征,议题以具体的新闻事件为主,一般一 事一评,一事一议,走向“新闻本位”。 “新闻评论的性质与思维特征”,主要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新闻评 论的思维与表达特征。 “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形式特征”,是从动态角 度――历时态的角度来展示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实际上,任何一种新闻文体一一包括报纸版面、消息标题等传播 形式,其形式都不是一开始就完备的,而是在传播的历史实践中逐步 尝试着摸索到的。正是历史过程,特别能够体现规律性。 新闻文体是“人造物”,属于人的规律,而不是自然规律。人的 规律只能在人的历史实践中得以展现。那些经过摸索而稳定下来的传 播形式,肯定是符合规律的,尽管它们产生的时候显得偶然。比如, “倒金字塔”这种现代消息的特殊形式结构,最初是产生于美国南北 战争期间,具体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电报常常中断,所以必须得趁着电 报中断前赶紧把重要的事情先发出去。但到如今,没有电报中断的技 术事故了,美国60%的消息仍然采用“倒金字塔”。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种在历史中“偶然发现”的形式符合某种传播和接受的规律: 人们总是愿意最先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或者事情最严重的方面。现在 我们知道,这是“注意力”这个永恒的稀缺性资源在作怪,哪怕传播 技术和传播资源如何开翻地覆、日新月异。 那么,新闻评论,有没有类似于消息的“倒金字塔”那样的形式 规律呢? 在课上向同学们提出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不一。有同学认为: 新闻评论不能像消息那样。因为消息只是传递事实信息、客观信息: 新闻评论要传递观点信息、主观信息。它有复杂的认识过程和论证过 程,因此,最重要的信息一论点,并不一定要像消息那样放在最前头。 这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同学注意到,确实许多评论都把论点放在标题 中或是首段。 7
7 实际上,任何一种新闻文体――包括报纸版面、消息标题等传播 形式,其形式都不是一开始就完备的,而是在传播的历史实践中逐步 尝试着摸索到的。正是历史过程,特别能够体现规律性。 新闻文体是“人造物”,属于人的规律,而不是自然规律。人的 规律只能在人的历史实践中得以展现。那些经过摸索而稳定下来的传 播形式,肯定是符合规律的,尽管它们产生的时候显得偶然。比如, “倒金字塔”这种现代消息的特殊形式结构,最初是产生于美国南北 战争期间,具体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电报常常中断,所以必须得趁着电 报中断前赶紧把重要的事情先发出去。但到如今,没有电报中断的技 术事故了,美国 60%的消息仍然采用“倒金字塔”。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种在历史中“偶然发现”的形式符合某种传播和接受的规律: 人们总是愿意最先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或者事情最严重的方面。现在 我们知道,这是“注意力”这个永恒的稀缺性资源在作怪,哪怕传播 技术和传播资源如何开翻地覆、日新月异。 那么,新闻评论,有没有类似于消息的“倒金字塔”那样的形式 规律呢? 在课上向同学们提出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不一。有同学认为: 新闻评论不能像消息那样。因为消息只是传递事实信息、客观信息; 新闻评论要传递观点信息、主观信息。它有复杂的认识过程和论证过 程,因此,最重要的信息—论点,并不一定要像消息那样放在最前头。 这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同学注意到,确实许多评论都把论点放在标题 中或是首段
那么,无论是消息还是评论,他们的形式规律最终受什么制约 呢?当然是受众。消息之所以要求高效率的表达形式(如倒金字塔), 那是因为消息的受众是一些“匆匆忙忙”的人。这些人的阅读节奏非 常紧张。那么,读评论的人不也是这些人吗?当然,有一些人只读消 息而不读评论。但总体而言,新闻文体的受众是“一群人”,他们有 共同的内心节奏与接受特征,这种节奏和特征与看小说、看电影、读 诗歌的人完全不同。前者就是紧张,后者就是松弛。正是这种紧张的 节奏决定着新闻文体的结构与节奏,尽管表现在消息和评论中有所不 同。 讲新闻评论的的形式发展,其实只是以中国新闻评论一百多年作 为一个参照系,因为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新闻评论史相对较短,比 较容易看得清楚。这一百年新闻评论的形式演进,是以“从论说到时 评”这个早在上一个世纪上半叶就已完成了的历史过程来做说明的。 近代报刊中的“论说”什么样?几乎与古代策论无异。如《东方 杂志》的一篇“社说”《论中日分合之关系》。1904年后《时报》产 生的“创体”一一“时评”,以及胡适在《十七年的回顾》中对“时 评形式特征的精彩描述: “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 目了然,不消费工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工夫寻思考索。当日报人 的程度正在幼稚时代,这种明快冷刻的短评正合当时的需要。” “时报出这种制度之后,十几年之中,全中国的日报都跟着变 了。” 8
8 那么,无论是消息还是评论,他们的形式规律最终受什么制约 呢?当然是受众。消息之所以要求高效率的表达形式(如倒金字塔), 那是因为消息的受众是一些“匆匆忙忙”的人。这些人的阅读节奏非 常紧张。那么,读评论的人不也是这些人吗?当然,有一些人只读消 息而不读评论。但总体而言,新闻文体的受众是“一群人”,他们有 共同的内心节奏与接受特征,这种节奏和特征与看小说、看电影、读 诗歌的人完全不同。前者就是紧张,后者就是松弛。正是这种紧张的 节奏决定着新闻文体的结构与节奏,尽管表现在消息和评论中有所不 同。 讲新闻评论的的形式发展,其实只是以中国新闻评论一百多年作 为一个参照系,因为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新闻评论史相对较短,比 较容易看得清楚。这一百年新闻评论的形式演进,是以“从论说到时 评”这个早在上一个世纪上半叶就已完成了的历史过程来做说明的。 近代报刊中的“论说”什么样?几乎与古代策论无异。如《东方 杂志》的一篇“社说”《论中日分合之关系》。1904 年后《时报》产 生的“创体”――“时评”,以及胡适在《十七年的回顾》中对“时 评形式特征的精彩描述: “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一 目了然,不消费工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工夫寻思考索。当日 报人 的程度正在幼稚时代,这种明快冷刻的短评正合当时的需要。” “时报出这种制度之后,十几年之中,全中国的日报都跟着变 了
梁启超《新民丛报·本报告白》和《国风报叙例》对“论说“与” 时评“不同功能的也作了描述, “论说必取政事学问之关于大理大原切于时用者乃著为论” “国闻短评择中国外国近事之切要者略加绪论,谈言微中,闻 者足戒” “三年蓄艾,一秋餐菊,杜牧罪言,贾生痛哭,录论说第二” “见兔顾犬,知人论世,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录时评第三” “凡论说所论,则事之应取措者也,凡时评所评,则事之已举措 也。” 一一为的是引出后面徐宝璜、张友渔和郭步陶对社论与时评 最终融和的论述: “或称时评,或称新评,二者原为社论外之短评,今则渐变成社 论之体制矣。” “社论,社评、时评、评坛、评论,这五个名词,看来好像有些 分别,但就实际说,各家报纸用它们,总是当作一个名词。” 一一他们不是在混淆不同评论文体的界线,而是这个界线已经消 失了。“时评“这个最初作为区别于传统“论说”而产生的独特文体, 由于其比前者更代表了新闻评论的传播规律和接受规律,因此具有比 前者更大的生命力,并最初代替前者,而成为当代新闻评论的普遍形 式。 一百年中国新闻评论的演进轨迹,可以一言概之,就是:“时评 化”。时评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重新兴起,只是这个规律的重演而 9
9 梁启超《新民丛报•本报告白》和《国风报叙例》对“论说“与” 时评“不同功能的也作了描述, “论说 必取政事学问之关于大理大原切于时用者乃著为论” “国闻短评 择中国外国近事之切要者略加绪论,谈言微中,闻 者足戒” “三年蓄艾,一秋餐菊,杜牧罪言,贾生痛哭,录论说第二” “见兔顾犬,知人论世,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录时评第三” “凡论说所论,则事之应取措者也,凡时评所评,则事之已举措 也。” ――为的是引出后面徐宝璜、张友渔和郭步陶对社论与时评 最终融和的论述: “或称时评,或称新评,二者原为社论外之短评,今则渐变成社 论之体制矣。” “社论,社评、时评、评坛、评论,这五个名词,看来好像有些 分别,但就实际说,各家报纸用它们,总是当作一个名词。” ――他们不是在混淆不同评论文体的界线,而是这个界线已经消 失了。“时评“这个最初作为区别于传统“论说”而产生的独特文体, 由于其比前者更代表了新闻评论的传播规律和接受规律,因此具有比 前者更大的生命力,并最初代替前者,而成为当代新闻评论的普遍形 式。 一百年中国新闻评论的演进轨迹,可以一言概之,就是:“时评 化”。时评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重新兴起,只是这个规律的重演而
已。没有比“重演”一一一个事物形态虽经中断,再重发生一一更能 说明它是规律的反映了。 这一讲的内容,可从两篇论文得其大概和资料:《时评的历史与 规范》(《新闻大学》2002年秋季号)和《早期的时评一一论我国 近代新闻评论发生发展的形式规律》(《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5期) 没有历史感,就没有规律感。规律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发现和 展开的。新闻的形式规律也是这样。由于新闻的形式发展变化在中国 近现代一百多年里比较短,其规律看得也就别的东西看得清楚一些。 20世纪初年“时评”起步。20世纪中叶,由于新闻环境的恶化, 时评消失。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时评重新复兴一一看得短的人以 为它是新东西。其实再没有同一事物在历史上两次出现更能说明它是 规律了。 第二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第一节论点的表现形式是判断 一、观点与论点: 观点:表达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判断、见解。它普遍地出现在新 闻评论作品中。 论点:强调某一个观点在全篇作品中的核心地位。 (一)观点、论点的辨识 1、从内容上看: 它们是评论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认识,或由新闻事件所触发的认 识
10 已。没有比“重演”――一个事物形态虽经中断,再重发生――更能 说明它是规律的反映了。 这一讲的内容,可从两篇论文得其大概和资料:《时评的历史与 规范》 (《新闻大学》2002 年秋季号)和《早期的时评--论我国 近代新闻评论发生发展的形式规律》(《国际新闻界》2003 年第 5 期) 没有历史感,就没有规律感。规律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发现和 展开的。新闻的形式规律也是这样。由于新闻的形式发展变化在中国 近现代一百多年里比较短,其规律看得也就别的东西看得清楚一些。 20 世纪初年“时评”起步。20 世纪中叶,由于新闻环境的恶化, 时评消失。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时评重新复兴--看得短的人以 为它是新东西。其实再没有同一事物在历史上两次出现更能说明它是 规律了。 第二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第一节 论点的表现形式是判断 一、观点与论点: 观点:表达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判断、见解。它普遍地出现在新 闻评论作品中。 论点:强调某一个观点在全篇作品中的核心地位。 (一)观点、论点的辨识 1、从内容上看: 它们是评论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认识,或由新闻事件所触发的认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