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20121 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学分:1.5 总学时:28 理论学时:16 见习学时:12 先修课程要求:诊断学、病理学 适应专业:08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材: l、皮肤性病学,张学军主编,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参考资料: 2、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第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4月 3.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clinical dermatology. Richard B. Odom William D. James and Timothy G Beryer. 9th ed. Science Press, Harcourt A sia, W.B. Saunders, 2001 ,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皮肤性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官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以及性传播疾病的 科学,它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同时又与其他临床学科之 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重要科目。其任务是使 学生掌握皮肤性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诊断思维 方法、检査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重症病人的抢救程序、处理方法、了解皮肤 性病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1)掌握皮肤的结构,了解其生理功能 (2)掌握皮肤性病的症状、体征,熟悉皮肤性病的诊断原则和步骤。 (3)掌握外用药物的剂型、作用、使用方法和治疗原则 (4)了解皮肤性病科常用内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作用、方法和治疗原则。 (5)掌握下列皮肤性病科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疣、传染性软疣、脓疱疮、头癣、浅部真菌病、接触性皮炎、湿疹、 荨麻疹、药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20121 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 学分:1.5 总学时:28 理论学时:16 见习学时:12 先修课程要求:诊断学、病理学 适应专业:08 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材: 1、皮肤性病学,张学军主编,第 7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6 月 参考资料: 2、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第 3 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年 4 月 3、Andrews、Diseases of the Skin-clinical dermatology. Richard B. Odom, William D. James and Timothy G Beryer. 9th ed.Science Press,Harcourt A sia,W.B. Saunders,2001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皮肤性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官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以及性传播疾病的 科学,它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同时又与其他临床学科之 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重要科目。其任务是使 学生掌握皮肤性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诊断思维 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重症病人的抢救程序、处理方法、了解皮肤 性病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1)掌握皮肤的结构,了解其生理功能。 (2)掌握皮肤性病的症状、体征,熟悉皮肤性病的诊断原则和步骤。 (3)掌握外用药物的剂型、作用、使用方法和治疗原则。 (4)了解皮肤性病科常用内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作用、方法和治疗原则。 (5)掌握下列皮肤性病科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疣、传染性软疣、脓疱疮、头癣、浅部真菌病、接触性皮炎、湿疹、 荨麻疹、药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
疹、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 (6)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毛囊炎、疖、痈、 花斑癣、念珠菌病、孢子细菌病、疥疮、隐翅虫皮炎、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 性皮炎、婴儿湿疹、血管性水肿、瘙痒病、慢性单纯性苔藓、白色糠疹、玫瑰 糠疹、过敏性紫癜、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斑秃、白癜风、黄褐斑、雀 斑、鱼鳞病、毛周角化病、癌细胞痣、血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粟丘疹、艾滋 病等 2、基本技能 (1)掌握体股癣的直接真菌显微镜检技术、醋酸白试验。 (2)了解皮肤斑贴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3)了解淋球菌的革兰氏染色镜检技术。 (4)了解冷冻、激光术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学时分配 内容 总学时理论学时见习学时备注 皮肤性病学总论4 病毒性皮肤炎,细菌性皮 真菌性皮肤病4 022 肤病、动物性皮肤病、物理性 皮炎和湿疹 222222 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皮肤 药疹 434 附属器疾病、色素性皮肤病等 银屑病 在见习中安排 大疱性皮肤病3 性传播疾病 6 12 四、考核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理论考核8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篇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皮肤性病的症状; 3.掌握皮肤性病的诊断原则和步骤 3.掌握皮肤病外用药物的剂型、作用、治疗原则及使用方法 4熟悉皮肤的解剖、常用外用药剂型、抗组胺药种类及作用机理 5.了解皮肤的常见检查技术
疹、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 (6)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毛囊炎、疖、痈、 花斑癣、念珠菌病、孢子细菌病、疥疮、隐翅虫皮炎、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 性皮炎、婴儿湿疹、血管性水肿、瘙痒病、慢性单纯性苔藓、白色糠疹、玫瑰 糠疹、过敏性紫癜、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斑秃、白癜风、黄褐斑、雀 斑、鱼鳞病、毛周角化病、癌细胞痣、血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粟丘疹、艾滋 病等。 2、基本技能 (1)掌握体股癣的直接真菌显微镜检技术、醋酸白试验。 (2)了解皮肤斑贴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3)了解淋球菌的革兰氏染色镜检技术。 (4)了解冷冻、激光术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学时分配 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见习学时 备注 皮肤性病学总论 4 4 0 病毒性皮肤炎,细菌性皮 肤病、动物性皮肤病、物理性 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皮肤 附属器疾病、色素性皮肤病等 在见习中安排。 真菌性皮肤病 4 2 2 皮炎和湿疹 4 2 2 药疹 3 2 1 银屑病 4 2 2 大疱性皮肤病 3 2 1 性传播疾病 6 2 4 总计 28 16 12 四、考核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20%,理论考核 8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篇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皮肤性病的症状; 3.掌握皮肤性病的诊断原则和步骤; 3.掌握皮肤病外用药物的剂型、作用、治疗原则及使用方法; 4.熟悉皮肤的解剖、常用外用药剂型、抗组胺药种类及作用机理 5.了解皮肤的常见检查技术
6.熟悉皮肤性病的内用药物、物理治疗。 [讲课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一)皮肤的结构 1、表皮:表皮细胞的变形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黑色素细胞和郎格 汉斯细胞。 2、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细胞。 3、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小叶 4、皮肤附属器 (1)毛发:毛发和毛囊的组织解剖及生长周期 (2)皮脂腺:皮脂腺与毛囊的解剖关系、结构及其功能。 (3)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的分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功能。 (4)甲 5、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1)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及其功能 (2)血管:皮肤血管网的结构及其功能 (3)淋巴管:浅部和深部淋巴管的结构及其功能 (4)肌肉:平滑肌和横纹肌及其功能 (二)皮肤的功能 1、皮肤的屏障功能:物理性损伤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 用,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 2、皮肤的吸收功能:影响因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含程度,被吸 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外界环境因素 3、皮肤的感觉功能 4、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小汘腺的分泌和排泄,顶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皮 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5、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6、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 7、皮肤的免疫功能:免疫细胞成分、免疫分子成份、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 附分子、其他分子。 (三)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
6.熟悉皮肤性病的内用药物、物理治疗。 [讲课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 (一)皮肤的结构 1、表皮:表皮细胞的变形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黑色素细胞和郎格 汉斯细胞。 2、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 、细胞。 3、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小叶。 4、皮肤附属器: (1)毛发:毛发和毛囊的组织解剖及生长周期。 (2)皮脂腺:皮脂腺与毛囊的解剖关系、结构及其功能。 (3)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的分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功能。 (4)甲. 5、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1)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及其功能。 (2)血管:皮肤血管网的结构及其功能。 (3)淋巴管:浅部和深部淋巴管的结构及其功能。 (4)肌肉:平滑肌和横纹肌及其功能。 (二)皮肤的功能 1、皮肤的屏障功能:物理性损伤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 用,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 2、皮肤的吸收功能:影响因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含程度,被吸 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外界环境因素。 3、皮肤的感觉功能。 4、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小汗腺的分泌和排泄,顶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皮 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5、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6、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 7、皮肤的免疫功能:免疫细胞成分、免疫分子成份、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 附分子、其他分子。 (三)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皮肤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瘙痒、烧灼感、疼痛、麻木、感觉障碍等。 (2)体征:即皮肤损伤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包括:斑 疹、丘疹、斑块、水疱、大疱、脓疱、结节、风团、囊肿。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 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等。 2、皮肤性病的诊断 (1)病史: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2)体格检査:全身系统检査,视诊包括皮肤形态、大小、数目、颜色、表面、 基底、边缘、排列及分布、是否对称、毛发、指甲,触诊包括皮损的深度、硬 度、波动感、温度、压痛及感觉 (3)特殊检查手段: 真菌直接镜检、皮肤划痕试验、斑贴试验及常见性病的实验室检査。 (四)皮肤性病的治疗 1、内用药物治疗 (1)组胺抗药物:作用机理,常用的第一代、第二代组胺抗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2)糖皮质激素:激素的作用、适应症、种类、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3)其他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 制剂、免疫调节剂等的作用、常见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2、外用药物治疒 (1)外用药物的性能(种类):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角质促成剂、角质 剥脱剂、收敛剂、腐蚀剂、抗菌剂、抗真菌剂、抗病毒剂、杀虫剂、遮光剂、 脱色剂、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 (2)外用药物的剂型:溶液、酊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 硬膏、涂抹剂、凝胶、气雾剂。 (3)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A.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B.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各期湿疹皮炎(急性皮 炎、亚急性皮炎、慢性皮炎)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3、物理疗法: (1)光化学疗法,光疗法 (2)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氦氖激光、YAG激光、脉冲激光 (3)光动力疗法; (4)微波疗法;
(1)症状:瘙痒、烧灼感、疼痛、麻木、感觉障碍等。 (2)体征:即皮肤损伤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包括:斑 疹、丘疹、斑块、水疱、大疱、脓疱、结节、风团、囊肿。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 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等。 2、皮肤性病的诊断 (1)病史: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2)体格检查:全身系统检查,视诊包括皮肤形态、大小、数目、颜色、表面、 基底、边缘、排列及分布、是否对称、毛发、指甲,触诊包括皮损的深度、硬 度、波动感、温度、压痛及感觉。 (3)特殊检查手段: 真菌直接镜检、皮肤划痕试验、斑贴试验及常见性病的实验室检查。 (四)皮肤性病的治疗 1、内用药物治疗 (1)组胺抗药物:作用机理,常用的第一代、第二代组胺抗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2)糖皮质激素:激素的作用、适应症、种类、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3)其他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维 A 酸类药物、免疫抑 制剂、免疫调节剂等的作用、常见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2、外用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的性能(种类):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角质促成剂、角质 剥脱剂、收敛剂、腐蚀剂、抗菌剂、抗真菌剂、抗病毒剂、杀虫剂、遮光剂、 脱色剂、维 A 酸类、糖皮质激素。 (2)外用药物的剂型:溶液、酊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 硬膏、涂抹剂、凝胶、气雾剂。 (3)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A.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B.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各期湿疹皮炎(急性皮 炎、亚急性皮炎、慢性皮炎)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3、物理疗法: (1)光化学疗法,光疗法; (2)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氦氖激光、YAG 激光、脉冲激光; (3)光动力疗法; (4)微波疗法;
(5)冷冻疗法; (6)水疗、浴疗、放射治疗。 4、皮肤外科治疗 (1)皮肤移植术; (2)毛发移植术 (3)体表外科手术。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甲真菌病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 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了解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防治。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l、头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表现及特点、诊断、真菌直接镜检、 wood灯检査。治疗方法:服、搽、洗、剪、消。 2、体、股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3、手足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4、甲真菌病:常见致病真菌、临床分型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5、花斑癣:马拉色菌、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6、念珠菌病:常见念珠菌,皮肤及粘膜念珠菌的临床表现,念珠菌检査、诊断 及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7、孢子丝菌病:申克氏孢子丝菌、各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 预防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十四章皮炎和湿疹 第一节接触性皮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原发性刺激反应和接触性致敏反应的共同特点及发 病机制。 2.熟悉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掌握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5)冷冻疗法; (6)水疗、浴疗、放射治疗。 4、皮肤外科治疗 (1)皮肤移植术; (2)毛发移植术; (3)体表外科手术。 [教学方法] (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授课 第十一章 真菌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甲真菌病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 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 了解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防治。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1、头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表现及特点、诊断、真菌直接镜检、 wood 灯检查。治疗方法:服、搽、洗、剪、消。 2、体、股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3、手足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4、甲真菌病:常见致病真菌、临床分型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5、花斑癣:马拉色菌、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 6、念珠菌病:常见念珠菌,皮肤及粘膜念珠菌的临床表现,念珠菌检查、诊断 及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7、孢子丝菌病:申克氏孢子丝菌、各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 预防。 [教学方法] (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授课 第十四章 皮炎和湿疹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原发性刺激反应和接触性致敏反应的共同特点及发 病机制。 2.熟悉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掌握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刺激和接触性致敏,常用接触性致敏物。 2.临床表现:急性、亚急性、慢性接触性皮炎及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的症状特 点 3.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皮损特点、斑贴试验与湿疹等的鉴别 4.治疗原则和方法:停止接触、清除或中和接触物,抗炎及抗过敏治疗,根据 皮疹特点选用外用药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二节湿疹 [目的要求] 1了解有关发生湿疹的各种因素。 2掌握湿疹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与接触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癣、手足癣 的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与发病机制: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的症状特点,特殊类型湿疹的表现。 3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的临床特点、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 与慢性单纯性苔藓、手足湿疹与手足癣的鉴别。 4治疗:内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三节特应性皮炎 第四节自身敏感性皮炎 [目的要求] 1了解特应性皮炎和自身敏感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0.5课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 0.5 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刺激和接触性致敏,常用接触性致敏物。 2.临床表现:急性、亚急性、慢性接触性皮炎及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的症状特 点。 3.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皮损特点、斑贴试验与湿疹等的鉴别。 4.治疗原则和方法:停止接触、清除或中和接触物,抗炎及抗过敏治疗,根据 皮疹特点选用外用药物。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二节 湿 疹 [目的要求] 1 了解有关发生湿疹的各种因素。 2 掌握湿疹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与接触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癣、手足癣 的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 1 学时 [教学内容] 1 病因与发病机制: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变态反应。 2 临床表现: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的症状特点,特殊类型湿疹的表现。 3 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的临床特点、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 与慢性单纯性苔藓、手足湿疹与手足癣的鉴别。 4 治疗:内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授课 第三节 特应性皮炎 第四节 自身敏感性皮炎 [目的要求] 1 了解特应性皮炎和自身敏感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 0.5 课时 [教学内容]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特应性皮炎:遗传学说、免疫学说、环境因素、遗传过敏性 (2)自身敏感性皮炎:原发皮损、外界因素诱发、免疫反应。 2临床表现 (1)特应性皮炎: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各期的主要皮损特点。 (2)自身敏感性皮炎:原发皮损、感染因素、局部处理不当引起皮损 3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史、临床特点、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 4治疗:一般注意事项、外用药物、内用药物治疗。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十六章药疹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2掌握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3熟悉常见类型药疹的临床特点 4熟悉药疹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个体因素、常见致敏药物、变态反应、非变态反应性药疹。 2临床表现: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药疹、麻疹型和猩红热型药疹及其他类型药 疹的常见致敏药物和临床特点 3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用药史、潜伏史、典型临床皮损与相关皮肤病的鉴别。 4治疗与预防:停用可疑药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十九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三节银屑病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 2掌握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3了解其他类型的银屑病的临床特点。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 特应性皮炎:遗传学说、免疫学说、环境因素、遗传过敏性 (2) 自身敏感性皮炎:原发皮损、外界因素诱发、免疫反应。 2 临床表现: (1) 特应性皮炎: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各期的主要皮损特点。 (2) 自身敏感性皮炎:原发皮损、感染因素、局部处理不当引起皮损。 3 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史、临床特点、特应性皮炎 的诊断标准。 4 治疗:一般注意事项、外用药物、内用药物治疗。 [教学方法] (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授课 第十六章 药疹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2 掌握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3 熟悉常见类型药疹的临床特点。 4 熟悉药疹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1 病因及发病机制:个体因素、常见致敏药物、变态反应、非变态反应性药疹。 2 临床表现: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药疹、麻疹型和猩红热型药疹及其他类型药 疹的常见致敏药物和临床特点。 3 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用药史、潜伏史、典型临床皮损与相关皮肤病的鉴别。 4 治疗与预防:停用可疑药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 [教学方法] (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授课 第十九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三节 银屑病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本病的病因。 2 掌握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3 了解其他类型的银屑病的临床特点。 [讲课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l病因: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 2临床表现: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静止期及退行期)、脓疱型、关节病型及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甲变化型、 Auspitz型。 3组织病理特点。 4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脂溢性皮炎、头癣、二期梅毒疹 扁平苔藓、慢性湿疹的鉴别。 5治疗:治疗原则、一般治疗、全身治疗、药物疗法(UVB光疗、浴疗、光化 学疗法)、外用药物。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二十一章大疱性皮肤病 第一节天疱疮 [目的要求] 1.了解天疱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各型天疱疮的临床特点 3.了解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 4.熟悉天疱疮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天疱疮抗体、表皮内水疱。 2.临床表现:寻常型、增殖型、红斑型。落叶型及特殊类型天疱疮的临床特点 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表皮内水疱、棘层松懈细胞、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 疫荧光。 4.诊断与鉴别诊断:典型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与大疱性类天 疱疮、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松懈症的鉴别 5.治疗:一般治疗、支持疗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局部 护理及外用药物。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二节大疱性类天疱疮 [目的要求] 1.了解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因: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 2 临床表现: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静止期及退行期)、脓疱型、关节病型及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甲变化型、Auspitz 型。 3 组织病理特点。 4 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脂溢性皮炎、头癣、二期梅毒疹、 扁平苔藓、慢性湿疹的鉴别。 5 治疗:治疗原则、一般治疗、全身治疗、药物疗法(UVB 光疗、浴疗、光化 学疗法)、外用药物。 [教学方法] (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授课 第二十一章 大疱性皮肤病 第一节 天疱疮 [目的要求] 1.了解天疱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各型天疱疮的临床特点。 3.了解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 4.熟悉天疱疮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天疱疮抗体、表皮内水疱。 2.临床表现:寻常型、增殖型、红斑型。落叶型及特殊类型天疱疮的临床特点 3.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表皮内水疱、棘层松懈细胞、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 疫荧光。 4.诊断与鉴别诊断:典型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与大疱性类天 疱疮、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松懈症的鉴别。 5.治疗:一般治疗、支持疗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局部 护理及外用药物。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目的要求] 1.了解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 3.熟悉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 4熟悉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表皮下水疱。 2.临床表现:好发年龄、部位、水疱特点等 3.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表皮内水疱、棘层松懈细胞、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 疫荧光。 4.治疗:一般治疗、支持疗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局部 护理及外用药物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授课 第二十八章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概论 [目的要求] 1.了解性传播疾病的定义、常见病因。 2.了解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防治。 [教学时数]0.1学时 [教学内容] 定义:性传播疾病指主要通过性传播、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 疾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发生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系统生 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器官。 我国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规定的性传播疾病包括淋病、梅毒、尖锐湿疣、非淋 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组织肿和艾滋病 等八种 l.病因: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人类乳头瘤病毒、傻眼病原体、解脲支原 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流行病学:流行趋势。常见的性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间接接触、血液和 血液制品、母婴垂直、医源性、器官移植和人工受精等。 3.诊断及鉴别诊断:病原学、临床特点。与生殖器非感染性疾病、皮肤肿瘤等 的鉴别。 4.防治:完善法律保障、重视宣传教育、规范疫情报告、加强行为干预
2.掌握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 3.熟悉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 4.熟悉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表皮下水疱。 2.临床表现:好发年龄、部位、水疱特点等。 3.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表皮内水疱、棘层松懈细胞、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 疫荧光。 4.治疗:一般治疗、支持疗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局部 护理及外用药物。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授课 第二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目的要求] 1.了解性传播疾病的定义、常见病因。 2.了解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防治。 [教学时数]0.1 学时 [教学内容] 定义:性传播疾病指主要通过性传播、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 疾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发生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系统生 殖 器 官 所 属 的 淋 巴 结 , 甚 至 通 过 血 行 播 散 侵 犯 全 身 各 重 要 器 官 。 我国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规定的性传播疾病包括淋病、梅毒、尖锐湿疣、非淋 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组织肿和艾滋病 等八种 1.病因: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人类乳头瘤病毒、傻眼病原体、解脲支原 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流行病学:流行趋势。常见的性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间接接触、血液和 血液制品、母婴垂直、医源性、器官移植和人工受精等。 3.诊断及鉴别诊断:病原学、临床特点。与生殖器非感染性疾病、皮肤肿瘤等 的鉴别。 4.防治:完善法律保障、重视宣传教育、规范疫情报告、加强行为干预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二节梅毒 [目的要求] 1.熟悉梅毒的病因、传染方式和途径。 2.了解梅毒的分期及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治疗方法。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苍白霉素螺旋体。致病性可能与其表面的粘多糖酶有关 2.传染途径:性接触、垂直传播、其他途径 3.临床表现:梅毒〔获得性、先天性及潜伏梅毒)的分期及临床特点。 4.实验室检査:螺旋体暗视野检査、血清学检査(非特异性抗原梅毒血清试验、 特异性梅毒血清试验、脑脊液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感染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 6.治疗:苄星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使用法 7.随访:定期复查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三节淋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淋病的病因、传染方式和途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 2.熟悉淋病的治愈标准。 [教学时数]0.3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淋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球菌主要侵犯黏膜, 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黏膜有亲和力。 2.传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少数间接接触传播传染,新生儿产道感染等, 3.临床表现:无并发症淋病(男性急性淋病传播,女性急性淋病、淋菌性肝门 直肠炎、淋菌性结膜炎、淋菌性咽炎);淋病并发症(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 精囊炎、淋菌性附睾炎); 4.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与淋巴患者共用物品及新 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等)、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涂片、培养)。 5.治疗: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及其他抗生素治疗及判愈标准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二节 梅毒 [目的要求] 1.熟悉梅毒的病因、传染方式和途径。 2.了解梅毒的分期及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治疗方法。 [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苍白霉素螺旋体。致病性可能与其表面的粘多糖酶有关 2.传染途径:性接触、垂直传播、其他途径。 3.临床表现:梅毒(获得性、先天性及潜伏梅毒)的分期及临床特点。 4.实验室检查:螺旋体暗视野检查、血清学检查(非特异性抗原梅毒血清试验、 特异性梅毒血清试验、脑脊液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感染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6.治疗:苄星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使用法 7.随访:定期复查。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第三节 淋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淋病的病因、传染方式和途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 2.熟悉淋病的治愈标准。 [教学时数]0.3 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淋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球菌主要侵犯黏膜, 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黏膜有亲和力。 2.传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少数间接接触传播传染,新生儿产道感染等。 3.临床表现:无并发症淋病(男性急性淋病传播,女性急性淋病、淋菌性肝门 直肠炎、淋菌性结膜炎、淋菌性咽炎);淋病并发症(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 精囊炎、淋菌性附睾炎); 4.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与淋巴患者共用物品及新 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等)、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涂片、培养)。 5.治疗: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及其他抗生素治疗及判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