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化学》_风味化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57,文件大小:595.5KB,团购合买
8.1食品滋味与呈味物质 8.2食品的香气和呈香物质 8.3食用香料与香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八章风味亿学 食品的滋味与香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食品的香气 除了用鼻腔可以直接闻到外。在咀嚼食品中,香气进 入鼻咽部与呼出的气体一起通过鼻小孔进入鼻腔。人 们把鼻腔直接闻到的称香气;食物进入口腔后,进入 鼻腔感觉到的称香味。食品的香气、滋味和入口获得 香味统称为食品风味(狭义上)。广义上的食品风 味是视觉、味觉、和触觉等多方面感觉的综合反映 因为风味是一种感觉现象,所以食品风味带 有了强烈的个人爱好、地区的和民族的倾向

第八章 风味化学 食品的滋味与香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食品的香气 除了用鼻腔可以直接闻到外,在咀嚼食品中,香气进 入鼻咽部与呼出的气体一起通过鼻小孔进入鼻腔。人 们把鼻腔直接闻到的称香气;食物进入口腔后,进入 鼻腔感觉到的称香味。食品的香气、滋味和入口获得 的香味统称为食品风味(狭义上)。广义上的食品风 味是视觉、味觉、和触觉等多方面感觉的综合反映。 因为风味是一种感觉现象,所以食品风味带 有了强烈的个人爱好、地区的和民族的倾向

88.1食品落味与星味物质 签 88.2食品的香气和呈香物质 §8.3食用香料与香精

§ 8.1 食品滋味与呈味物质 § 8.2 食品的香气和呈香物质 § 8.3 食用香料与香精

§1.食品滋味与呈味物质 食品滋味的形成(味的生理学、影响 味的因素) 1.味觉的生理学 食品中的味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由于食品中可溶性 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的溶液刺激舌表面的味蕾,再经过味 神经纤维送到大脑的味觉中枢,经过大脑的分析产生味觉 味神经纤维 (可溶性成分 味蕾 味觉中枢 大脑一“味觉)

§1 .食品滋味与呈味物质 一、食品滋味的形成(味的生理学、影响 味的因素) 1.味觉的生理学 (可溶性成分 味蕾 味觉中枢 大脑 味觉) 味神经纤维 食品中的味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由于食品中可溶性 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的溶液刺激舌表面的味蕾,再经过味 神经纤维送到大脑的味觉中枢,经过大脑的分析产生味觉

味蕾 ①味蕾是一种微结构,具 有味孔,并与味觉神经相 通。正常成人口腔中约有9 千个味蕾,主要在舌头表 面的乳头中,另有一个部 分在上颚、咽喉、会咽等 部位。它的味孔与口腔相 通 ②数目:成人约有九千多 个味蕾。大部分布在舌头 表面的味乳头中;少部分 颁布在软颚、咽喉和会咽 处

味蕾 ①味蕾是一种微结构,具 有味孔,并与味觉神经相 通。正常成人口腔中约有9 千个味蕾,主要在舌头表 面的乳头中,另有一个部 分在上颚、咽喉、会咽等 部位。它的味孔与口腔相 通。 ② 数目:成人约有九千多 个味蕾。大部分布在舌头 表面的味乳头中;少部分 颁布在软颚、咽喉和会咽 处

③构成:味蕾由40~60个椭圆形细胞构成细胞膜含蛋 白质,是味觉感受器与呈味物质相互作用的部位。味觉 感受器是由味蕾和味神经纤维构成,味蕾是一种微结构, 具有味孔,并与味觉神经相通。正常成人口腔中约有9 千个味蕾,主要在舌头表面的乳头中,另有一个部分在 上颚、咽喉、会咽等部位 试验证明,从刺激味感受器开始至感受到味,需 1.5~4.0毫秒。其中咸味感觉最快、苦味感觉最慢。所 以苦味总是在最后才有感觉。但是人们对苦味物质的感 觉比对甜味物质敏感些 味觉阈值:是徇味的敏感名称味觉阙值 性的标准,即感受到某种蔗糖甜 0.03 物质的最低浓度,阈值越Nace咸 0.01 低说明基感受性越高 Hce 酸 0.009 硫酸奎苦 0.00008

③ 构成:味蕾由40~60个椭圆形细胞构成细胞膜含蛋 白质,是味觉感受器与呈味物质相互作用的部位。味觉 感受器是由味蕾和味神经纤维构成,味蕾是一种微结构, 具有味孔,并与味觉神经相通。正常成人口腔中约有9 千个味蕾,主要在舌头表面的乳头中,另有一个部分在 上颚、咽喉、会咽等部位。 试验证明,从刺激味感受器开始至感受到味,需 1.5~4.0毫秒。其中咸味感觉最快、苦味感觉最慢。所 以苦味总是在最后才有感觉。但是人们对苦味物质的感 觉比对甜味物质敏感些。 名称 味觉 阈值 蔗糖 Nace Hce 硫酸奎 宁 甜 咸 酸 苦 0.03 0.01 0.009 0.00008 味觉阈值:是徇味的敏感 性的标准,即感受到某种 物质的最低浓度,阈值越 低说明基感受性越高

舌头的部位对分别有 不同敏感性: 舌尖一甜最敏感 会厌 舌尖和边缘一咸味敏感 靠腮两边一酸味 1 舌根一苦味 么角 苏 2.味觉的影响因素: ∷乳六 ①味觉与温度的关系 40℃之间,其中以3编优推 最能刺激味觉在10 味笕 冲经 一甘蹶小毛 缅泡 0℃时为最敏感。 孔头A舌 C味

舌头的部位对分别有 不同敏感性: 舌尖-甜最敏感 舌尖和边缘-咸味敏感 靠腮两边-酸味 舌根-苦味 2.味觉的影响因素: ① 味觉与温度的关系; 最能刺激味觉在10~ 40℃ 之间,其中以3 0 ℃时为最敏感

②味觉与时间的关系:易溶于水的物质产生味觉快、同 时味觉消失也快,难溶于水的物质产生味觉慢,同时味 觉消失也慢 ③各种味觉的相互作用 味的对比现象:两种以上适当物质混合时,会使其 中一种单独的味觉都增强的现象 如:蔗糖溶液中加入0.017%NaC1甜味反而加 强了; 如:味精在有食盐存在时,其鲜味会增强 味的消杀现象:两种以上适当浓度混合时,会使其 中任何一种单独的味觉都减弱的现象 味的变调现象:当尝过食盐或奎宁后,即刻饮无味的清 水,会感到清水有甜味

② 味觉与时间的关系:易溶于水的物质产生味觉快、同 时味觉消失也快,难溶于水的物质产生味觉慢,同时味 觉消失也慢。 ③ 各种味觉的相互作用 味的对比现象:两种以上适当物质混合时,会使其 中一种单独的味觉都增强的现象。 如:蔗糖溶液中加入0.017%NaCl甜味反而加 强了; 如:味精在有食盐存在时,其鲜味会增强。 味的消杀现象:两种以上适当浓度混合时,会使其 中任何一种单独的味觉都减弱的现象。 味的变调现象:当尝过食盐或奎宁后,即刻饮无味的清 水,会感到清水有甜味

甜味及甜味物质 食物的甜味不但可以满足食用者的爱好,还能改进 食品的可口性和其它工艺性质,以及提供人体一定量热 1.甜味与化学结构 甜味物质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以前者较多 主要是几种单糖和低聚糖、糖醇等;后者较少,只有 几种合成甜味剂。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甜味与其化学结 构有关。席伦伯格( Shallenberger)等提出一种学说用 以解释物质的化学结构与甜味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有 甜味的化合物都具有一电负性原子A(通常是N、0)并共 价连接氢,即存在一个OH,NH2或=NH;同时有甜味的 化合物还具有另外一个电负性原子B(通常是N,0),它 与AH基团的距离大约在0.3nm(3A左右;而甜味感受器 内也存在着类似的AHB结构;当甜味化合物的AH_B

二 、甜味及甜味物质 食物的甜味不但可以满足食用者的爱好,还能改进 食品的可口性和其它工艺性质,以及提供人体一定量热 能。 1.甜味与化学结构 甜味物质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以前者较多, 主要是几种单糖和低聚糖、糖醇等; 后者较少,只有 几种合成甜味剂。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甜味与其化学结 构有关。席伦伯格(Shallenberger)等提出一种学说用 以解释物质的化学结构与甜味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有 甜味的化合物都具有一电负性原子A(通常是N、O)并共 价连接氢,即存在一个OH, NH2或=NH;同时有甜味的 化合物还具有另外一个电负性原子B(通常是N,O),它 与AH基团的距离大约在0.3nm(3Å)左右;而甜味感受器 内也存在着类似的AH—B结构;当甜味化合物的AH—B

结构通过氢键与甜味感受器中的AHB结合时便对味神经 产生刺激从而产生了甜味。AH-B结构以用氯仿、糖精、 葡萄糖的结构来形象表示 CI H OH C NH O H C HA HOW C I OH B HO B A球 糊精 D-葡萄糖 氯仿

结构通过氢键与甜味感受器中的AH—B结合时便对味神经 产生刺激从而产生了甜味。AH-B结构以用氯仿、糖精、 葡萄糖的结构来形象表示。 C l C l C l H B A H 氯 仿 c H O O H H OH 2 C H O H A B D- 葡 萄 糖 O H S N H O 糊 精

但是。 Shallenberger 的学说解释不了同样具 HG 有AHB结构的化合物为 什么甜味强度相差许多 H 的原因,因而后来科 O RAH) 尔(Kier)等对AHB学说(B) 5.25A H 进行了补充,他们认为 在强甜味化合物中还具 有第三个性征,即具有 个适当亲脂区域γ, Y通常是CH2CH3或CH5等, 可以增强甜度。补充 后的学说称为AHB-y 甜味感受体 学说,可以用图8.3表 只 小: 图8.3AH-B-y关系图

但是。Shallenberger 的学说解释不了同样具 有AH—B结构的化合物为 什么甜味强度相差许多 倍的原因,因而后来科 尔(Kier)等对AH—B学说 进行了补充,他们认为 在强甜味化合物中还具 有第三个性征,即具有 一个适当亲脂区域γ, γ通常是CH2 CH3或C6 H5等, γ可以增强甜度。补充 后的学说称为AH—B-γ 学说,可以用图8.3表 示: HA B H H OH H H HO H O O O C O H H H (B) , (AH) γ 甜味感受体 O H 5.25A 3A 3.14A (γ ) 图8.3 AH-B-γ 关系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7页,可试读19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