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复习第二讲 制作:温州市越秀学校 赵英权 第一部分:默写复习
《论语》选读复习第二讲 第一部分:默写复习 制作:温州市越秀学校 赵英权
11、诲人不倦会考重点篇目 (1)子以四教 信 (2)为之不厌 诲大不倦 (3)不愤不启 E不 4)举一隅不以二隅不复也 (5)贫而无谄, 6如切如磋,如琢如蘑 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8四时行焉,百物牛意。 之 高山仰止 (1)用之则行, (2)君子学道则爱 学道则易使也。 (3仰之弥高, 4膽之在前,忽薏在后 (5)夫子循循然善诱 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1、诲人不倦(会考重点篇目) ⑴子以四教: 、 、 、 。 ⑵为之不厌, 。 ⑶不愤不启, 。 ⑷ ,则不复也。 ⑸贫而无谄, 。 ⑹如切如磋, 。 ⑺ , ,素以为绚兮。 ⑻四时行焉, 。 12、高山仰止 ⑴用之则行, 。 ⑵君子学道则爱人, 。 ⑶仰之弥高, 。 ⑷瞻之在前, 。 ⑸夫子循循然善诱 人, , ,欲罢不能。 文 行 忠 信 诲人不倦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富而无骄 如琢如磨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百物生焉 舍之则藏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钻之弥坚 忽焉在后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13、沂水春风(会考重点篇目)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4、中庸之道 (1)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2)礼之用,和义产与比。 先王之道,斯为 美,小大由之。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乡愿,德之贼也 5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 者,恶果敢而窒者 (6恶微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3、沂水春风(会考重点篇目) 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 , , 。 14、中庸之道 ⑴君子之于天下也, , , 义之与比。 ⑵礼之用, 。先王之道,斯为 美, 。 ⑶君子和而不同, 。 ⑷乡愿, 。 ⑸恶称人之恶者, ,恶勇而无礼 者, 。 ⑹恶徼以为知者, , 。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无适也 无莫也 和为贵 小大由之 小人同而不和 德之贼也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恶果敢而窒者 恶不孙以为勇者 恶讦以为直者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 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 往而知来者。”(1·15)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38)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 往而知来者。 ” (1·15) 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3·8) 三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告诸往而知来者(①之,指代子贡 ②美目盼兮 (②黑白分明) ③素以为绚兮(③色彩繁盛的样子 ④起予者商也 (④启发) ⑤闻斯行诸 ⑤之乎,这吗 ⑥由也兼人 (⑥两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告诸往而知来者。 答:①告诉你已知,你能够推知未知了 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答:②美好的笑容多动人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传 神啊,身的底子上绘彩文啊 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答:③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告诸往而知来者( ) ②美目盼兮 ( ) ③素以为绚兮 ( ) ④起予者商也 ( ) ⑤闻斯行诸 ( ) ⑥由也兼人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告诸往而知来者。 答: 。 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答: 。 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答: ①之,指代子贡 ②黑白分明 ③色彩繁盛的样子 ④启发 ⑤之乎,这吗 ⑥两倍 ①告诉你已知,你能够推知未知了 ②美好的笑容多动人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传 神啊,洁白的底子上绘彩文啊 ③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3.文段三中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 个具体事例,从中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哪一个特 点? 答:因材施教
3.文段三中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 个具体事例,从中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哪一个特 点? 答: 因材施教。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 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 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 “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 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 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 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 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 “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 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 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解释下列邡的词 ①鼓瑟希 ②为国以礼 用 ③其言不让(③谦让④雎求则非邦也与 (④难道 2.翻译下列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答:①我和他们三位的观点不一样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答: ②孔子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答:③难道公西华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 3.孔子为何要“与点”?(2分) 答因为曾皙之志虽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乐图,正 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产 感情上的共鸣,当即表示赞同。(要点有,意思对即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鼓瑟希 ( ) ②为国以礼 ( ) ③其言不让( ) ④唯求则非邦也与 ( ) 2.翻译下列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答: 。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答: 。 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答: 。 3.孔子为何要“与点”?(2分) 答: 。 ①弹奏 ②用 ③谦让 ④难道 ①我和他们三位的观点不一样。 ②孔子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③难道公西华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 因为曾皙之志虽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乐图,正 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产生 感情上的共鸣,当即表示赞同。(要点有,意思对即可,)
作业: 阅读《论语》选读各章,理解 孔子思想
作业: 阅读《论语》选读各 章,理解 孔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