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第十八 [疏]正义曰:此篇论天下无道,礼坏乐崩,君子仁人或去或死,否则 隐沦岩野,周流四方,因记周公戒鲁公之语,四乳生八士之名。以前 篇言群小在位,则必致仁人失所,故以此篇次之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马曰:“微、箕,二国名。子, 爵也。微子,纣之庶兄。箕子、比干,纣之诸父。微子见纣无道,早 去之。箕子佯狂为奴,比干以谏见杀。”)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仁 者爱人。三人行异而同称仁,以其俱在忧乱宁民。) [疏]“微子”至“仁焉”。○正义曰:此章论殷有三仁,志同行异也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者,微子,纣之庶兄。箕子、 比干、纣之诸父。见纣无道,微子去之,箕子佯狂为奴,比干以谏见 杀。“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者,爱人谓之仁。三人所行异而同称仁, 以其俱在忧乱宁民也。○注“马曰”至“见杀”。O正义曰:云“微、 箕,二国名。子,爵也”者,孔安国云:“微,圻内国名,子爵,为 纣卿士,去无道。”郑玄以为微与箕俱在圻内,孔虽不言箕,亦当在 圻内。王肃云:“微,国名,子爵,入为王卿士。”肃意盖以微为圻外, 故言入也。微子名启,《世家》作开,辟汉景帝名也。“微子,纣之庶 兄。箕子、比干,纣之诸父”者,启与其弟仲衍皆纣之同母庶兄也。 《吕氏春秋·仲冬纪》云:“纣之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其时尤尚为妾。 改而为妻,後生纣。纣之父欲立微子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曰:‘有 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故立纣为後。”遍检书传,不见箕子之名 惟司马彪注《庄子》云:“箕子,名胥馀。”不知出何书也。《家语》
1 ● 微子第十八 [疏]正义曰:此篇论天下无道,礼坏乐崩,君子仁人或去或死,否则 隐沦岩野,周流四方,因记周公戒鲁公之语,四乳生八士之名。以前 篇言群小在位,则必致仁人失所,故以此篇次之。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马曰:“微、箕,二国名。子, 爵也。微子,纣之庶兄。箕子、比干,纣之诸父。微子见纣无道,早 去之。箕子佯狂为奴,比干以谏见杀。”)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仁 者爱人。三人行异而同称仁,以其俱在忧乱宁民。) [疏]“微子”至“仁焉”。○正义曰:此章论殷有三仁,志同行异也。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者,微子,纣之庶兄。箕子、 比干、纣之诸父。见纣无道,微子去之,箕子佯狂为奴,比干以谏见 杀。“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者,爱人谓之仁。三人所行异而同称仁, 以其俱在忧乱宁民也。○注“马曰”至“见杀”。○正义曰:云“微、 箕,二国名。子,爵也”者,孔安国云:“微,圻内国名,子爵,为 纣卿士,去无道。”郑玄以为微与箕俱在圻内,孔虽不言箕,亦当在 圻内。王肃云:“微,国名,子爵,入为王卿士。”肃意盖以微为圻外, 故言入也。微子名启,《世家》作开,辟汉景帝名也。“微子,纣之庶 兄。箕子、比干,纣之诸父”者,启与其弟仲衍皆纣之同母庶兄也。 《吕氏春秋·仲冬纪》云:“纣之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其时尤尚为妾。 改而为妻,後生纣。纣之父欲立微子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曰:‘有 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故立纣为後。”遍检书传,不见箕子之名。 惟司马彪注《庄子》云:“箕子,名胥馀。”不知出何书也。《家语》
曰“比干于纣,亲则诸父”,知比干是纣之诸父耳。箕子则无文。《宋 世家》云:“箕子者,纣之亲戚也。”言亲戚,不知为父为兄也。郑玄、 王肃皆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为纣之庶兄,既无正文,各 以意言之耳。云“微子见纣无道,早去之。箕子佯狂为奴,比干以谏 见杀”者,《尚书·微子篇》备有去殷之事。《本纪》云:“西伯既卒, 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 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 不听,乃与太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 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 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是也 柳下惠为士师,(孔曰:“士师,典狱之官。”)三黜。人曰:“子未可 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孔曰:“苟直道以事 人,所至之国俱当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疏]“柳下”至“之邦”。○正义曰:此一章论柳下惠之行也。“柳下 惠为士师”者,士师,典狱之官也。“三黜”者,时柳下惠为鲁典狱 之官,任其直道,群邪丑直,故三被黜退。“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者,或人谓柳下惠曰:吾子数被黜辱,未可以去离鲁乎? 直道 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者,答或人 不去之意也。焉,何也。枉,曲也。时世皆邪,已用直道以事於人, 则何往而不三黜乎?言苟直道以事人,所至之国俱当复三黜。若舍其 直道,而曲以事人,则在鲁亦不见黜,何必去父母所居之国也?O注 “士师,典狱之官”。○正义曰:士师,即《周礼》司寇之属,有士
2 曰“比干于纣,亲则诸父”,知比干是纣之诸父耳。箕子则无文。《宋 世家》云:“箕子者,纣之亲戚也。”言亲戚,不知为父为兄也。郑玄、 王肃皆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为纣之庶兄,既无正文,各 以意言之耳。云“微子见纣无道,早去之。箕子佯狂为奴,比干以谏 见杀”者,《尚书·微子篇》备有去殷之事。《本纪》云:“西伯既卒, 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 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 不听,乃与太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 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 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是也。 柳下惠为士师,(孔曰:“士师,典狱之官。”)三黜。人曰:“子未可 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孔曰:“苟直道以事 人,所至之国俱当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疏]“柳下”至“之邦”。○正义曰:此一章论柳下惠之行也。“柳下 惠为士师”者,士师,典狱之官也。“三黜”者,时柳下惠为鲁典狱 之官,任其直道,群邪丑直,故三被黜退。“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者,或人谓柳下惠曰:吾子数被黜辱,未可以去离鲁乎?“曰:直道 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者,答或人 不去之意也。焉,何也。枉,曲也。时世皆邪,已用直道以事於人, 则何往而不三黜乎?言苟直道以事人,所至之国俱当复三黜。若舍其 直道,而曲以事人,则在鲁亦不见黜,何必去父母所居之国也?○注 “士师,典狱之官”。○正义曰:士师,即《周礼》司寇之属,有士
师、卿士,皆以土为官名。郑玄云:“士,察也,主察狱讼之事。”是 士师为典狱之官也。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孔曰: “鲁三卿,季氏为上卿,最贵;孟氏为下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 之间。”)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以圣道难成,故云吾 老不能用。) [疏]“齐景”至“子行”。正义曰:此章言孔子失所也。“齐景公待孔 子”者,待,遇也,谓以禄位接过孔子也。“曰:若季氏,则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者,鲁三卿,季氏为上卿,最贵;孟氏为下卿, 不用事。景公言,我待孔子以上卿之位,若鲁季氏,则不能,以其有 田氏专政故也。又不可使其位卑,若鲁孟氏。故欲待之以季、孟二者 之间。“曰:吾老矣,不能用也”者,时景公为臣下所制,虽说孔子 之道,而终不能用,故云圣道难成,吾老不能用也。“孔子行”者, 去齐而归鲁也。○注“以圣道难成,故云吾老不能用”。O正义曰: 案《世家》云:“鲁昭公奔齐。顷之,鲁乱。孔子适齐。景公数问政 景公说,将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谏而止之。异曰,景公止孔子曰: 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 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是其 事也。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孔曰:“桓子,季孙 斯也,使定公受齐之女乐,君臣相与观之,废朝礼三日。”) [疏]“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O正义曰:
3 师、卿士,皆以士为官名。郑玄云:“士,察也,主察狱讼之事。”是 士师为典狱之官也。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孔曰: “鲁三卿,季氏为上卿,最贵;孟氏为下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 之间。”)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以圣道难成,故云吾 老不能用。) [疏]“齐景”至“子行”。正义曰:此章言孔子失所也。“齐景公待孔 子”者,待,遇也,谓以禄位接过孔子也。“曰:若季氏,则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者,鲁三卿,季氏为上卿,最贵;孟氏为下卿, 不用事。景公言,我待孔子以上卿之位,若鲁季氏,则不能,以其有 田氏专政故也。又不可使其位卑,若鲁孟氏。故欲待之以季、孟二者 之间。“曰:吾老矣,不能用也”者,时景公为臣下所制,虽说孔子 之道,而终不能用,故 云圣道难成,吾老不能用也。“孔子行”者, 去齐而归鲁也。○注“以圣道难成,故云吾老不能用”。○正义曰: 案《世家》云:“鲁昭公奔齐。顷之,鲁乱。孔子适齐。景公数问政。 景公说,将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谏而止之。异曰,景公止孔子曰: ‘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 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是其 事也。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孔曰:“桓子,季孙 斯也,使定公受齐之女乐,君臣相与观之,废朝礼三日。”) [疏]“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正义曰:
此章言孔子去无道也。桓子,季孙斯也,使定公受齐之女乐,君臣相 与观之,废朝礼三日,孔子遂行也。案《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 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 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 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之而惧,曰:‘孔子为政必 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犁鉏:‘请先尝沮之,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 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於鲁城南高门 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 於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螣乎 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 螣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 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 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 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也夫!’孔子遂适卫。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孔曰:“接舆,楚人。佯狂而来歌,欲以感切 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孔曰:“比孔子於凤鸟。凤鸟 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往者不可谏,(孔曰:“已 往所行,不可复谏止。”)来者犹可追。(孔曰:“自今已来,可追自止, 辟乱隐居。”)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曰:“已而已而者, 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者,伤之深也。”)孔子下,欲与之 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包曰:“下,下车。”)
4 此章言孔子去无道也。桓子,季孙斯也,使定公受齐之女乐,君臣相 与观之,废朝礼三日,孔子遂行也。案《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 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 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 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之而惧,曰:‘孔子为政必 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犁鉏:‘请先尝沮之,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 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於鲁城南高门 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 於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 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 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 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 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 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也夫!’孔子遂适卫。”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孔曰:“接舆,楚人。佯狂而来歌,欲以感切 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孔曰:“比孔子於凤鸟。凤鸟 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往者不可谏,(孔曰:“已 往所行,不可复谏止。”)来者犹可追。(孔曰:“自今已来,可追自止, 辟乱隐居。”)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曰:“已而已而者, 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者,伤之深也。”)孔子下,欲与之 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包曰:“下,下车。”)
[疏]“楚狂”至“之言”。○正义曰:此章记接舆佯狂感切孔子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者,接舆,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昭 王时,政令无常,乃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时孔子适楚, 与接舆相遇,而接舆行歌从孔子边过,欲感切孔子也。“曰:凤兮凤 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 殆而”者,此其歌辞也。知孔子有圣德,故比孔子於凤。但凤鸟待圣 君乃见,今孔子周行求合诸国,而每不合,是凤德之衰也。谏,止也。 言已往所行者,不可复谏止也。自今已来,犹可追而自止。欲劝孔子 辟乱隐居也。“已而,已而”者,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 者,伤之深也。殆,危也。言今之从政者皆无德,自将危亡无日,故 曰殆而。而皆语辞也。“孔子下,欲与之言”者,下,谓下车。孔子 感其言,故下车,欲与语。“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者,,谓疾 行也。疾行以辟孔子,故孔子不得与之言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郑曰:“长沮、桀溺, 隐者也。耜广五寸,二耜为耦。津,济渡处。”)长沮曰:“夫执舆者 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马曰:“言数周流,自知津处。”)问於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孔曰:“滔滔,周流之貌。 言当今天下治乱同,空舍此适彼,故曰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 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士有辟人之法,有辟世之法。长沮、 桀溺谓孔子为士,从辟人之法;已之为士,则从辟世之法。)稷而不
5 [疏]“楚狂”至“之言”。○正义曰:此章记接舆佯狂感切孔子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者,接舆,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昭 王时,政令无常,乃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时孔子适楚, 与接舆相遇,而接舆行歌从孔子边过,欲感切孔子也。“曰:凤兮凤 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 殆而”者,此其歌辞也。知孔子有圣德,故比孔子於凤。但凤鸟待圣 君乃见,今孔子周行求合诸国,而每不合,是凤德之衰也。谏,止也。 言已往所行者,不可复谏止也。自今已来,犹可追而自止。欲劝孔子 辟乱隐居也。“已而,已而”者,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 者,伤之深也。殆,危也。言今之从政者皆无德,自将危亡无日,故 曰殆而。而皆语辞也。“孔子下,欲与之言”者,下,谓下车。孔子 感其言,故下车,欲与语。“ 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者, ,谓疾 行也。疾行以辟孔子,故孔子不得与之言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郑曰:“长沮、桀溺, 隐者也。耜广五寸,二耜为耦。津,济渡处。”)长沮曰:“夫执舆者 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马曰:“言数周流,自知津处。”)问於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孔曰:“滔滔,周流之貌。 言当今天下治乱同,空舍此适彼,故曰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 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士有辟人之法,有辟世之法。长沮、 桀溺谓孔子为士,从辟人之法;已之为士,则从辟世之法。)耰而不
辍。(郑曰:“梫,覆种也。辍,止也。覆种不止,不以津告。”)子路 行以告。夫子怃然,(为其不达已意而便非己也。)曰:“鸟兽不可与 同群,(孔曰:“隐於山林是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孔曰: “吾自当与此天下人同群,安能去人从鸟兽居乎?”)天下有道,丘 不与易也。”(言凡天下有道者,丘皆不与易也,已大而人小故也。) [疏]“长沮”至“易也”。○正义曰:此章记孔子周流,为隐者所讥 也。“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者,长沮、桀 溺,隐者也。耜,耕器也。二耜为耦。津,济渡之处也。长沮、桀溺 并二耜而耕,孔子道行於旁过之,使子路往问济渡之处也。“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者,执舆,谓执辔在车也。时子路为御,既使问津, 孔子代之而执辔,故长沮见而问子路曰:夫执辔者为谁人?“子路曰 为孔丘”者,子路以其师名闻於天下,故举师之姓名以答长沮也。“曰: 是鲁孔丘与”者,长沮旧闻夫子之名,见子路之答,又恐非是,故 复问之曰:“是鲁国之孔丘与?与是疑而未定之辞。“曰:是也”者, 子路言,是鲁孔丘也。”曰:是知津矣”者,长沮言,既是鲁孔丘, 是人数周流天下,自知津处,故乃不告。“问於桀溺”者,长沮不告 津处,故子路复问桀溺。“桀溺曰:子为谁”者,不识子路,故问之 “曰:为仲由”者,子路称姓名以答也。“曰:是鲁孔丘之徒与”者, 桀溺旧闻鲁孔丘之门徒有仲由,有恐非是,故复问之曰是与?“曰: 然”者,然尤是也。子路言已是鲁孔丘之徒也。“曰:滔滔者天下皆 是也,而谁以易之”者,此讥孔子周流天下也。滔滔,周流之貌。言 孔子何事滔滔然周流者乎?当今天下治乱同,皆是无道也,空舍此适
6 辍。(郑曰:“耰,覆种也。辍,止也。覆种不止,不以津告。”)子路 行以告。夫子怃然,(为其不达已意而便非己也。)曰:“鸟兽不可与 同群,(孔曰:“隐於山林是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孔曰: “吾自当与此天下人同群,安能去人从鸟兽居乎?”)天下有道,丘 不与易也。”(言凡天下有道者,丘皆不与易也,己大而人小故也。) [疏]“长沮”至“易也”。○正义曰:此章记孔子周流,为隐者所讥 也。“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者,长沮、桀 溺,隐者也。耜,耕器也。二耜为耦。津,济渡之处也。长沮、桀溺 并二耜而耕,孔子道行於旁过之,使子路往问济渡之处也。“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者,执舆,谓执辔在车也。时子路为御,既使问津, 孔子代之而执辔,故长沮见而问子路曰:夫执辔者为谁人?“子路曰: 为孔丘”者,子路以其师名闻於天下,故举师之姓名以答长沮也。“曰: 是鲁孔丘与”者,长沮旧闻夫子之名,见子路之答,又恐非是,故 复问之曰:“是鲁国之孔丘与?与是疑而未定之辞。“曰:是也”者, 子路言,是鲁孔丘也。”曰:是知津矣”者,长沮言,既是鲁孔丘, 是人数周流天下,自知津处,故乃不告。“问於桀溺”者,长沮不告 津处,故子路复问桀溺。“桀溺曰:子为谁”者,不识子路,故问之。 “曰:为仲由”者,子路称姓名以答也。“曰:是鲁孔丘之徒与”者, 桀溺旧闻鲁孔丘之门徒有仲由,有恐非是,故复问之曰是与?“曰: 然”者,然尤是也。子路言已是鲁孔丘之徒也。“曰:滔滔者天下皆 是也,而谁以易之”者,此讥孔子周流天下也。滔滔,周流之貌。言 孔子何事滔滔然周流者乎?当今天下治乱同,皆是无道也,空舍此适
彼,谁以易之为有道者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 士哉”者,士有辟人、辟世之法,谓孔子从辟人之法,长沮、桀溺自 谓从辟世之法。且而皆语辞,与犹等也。既言天下皆乱,无以易之, 则贤者皆合隐辟。且等其隐辟,从辟人之法则有周流之劳,从辟世之 法则有安逸之乐,意令孔子如已也。“梫而不辍”者,梫,覆种也。 辍,止也。覆种不止,不以津告。“子路行以告”者,子路以长沮、 桀溺之言告夫子。“夫子怃然”者,怃,失意貌。谓不达己意而便非 己也。“曰:鸟兽不可与同群”者,孔子言其不可隐居避世之意也 山林多鸟兽,不可与同群。若隐於山林,是同群也。“吾非斯人之徒 与而谁与”者,与,谓相亲与。我非天下人之徒众相亲与而更谁亲与? 言吾自当与此天下人同群,安能去人从鸟兽居乎?天下有道,丘不与 易也”者,言凡天下有道者,我皆不与易也,为其己大而人小故也 ○注“耜广五寸,二耜为耦”。○正义曰:此《周礼·考工记》文也 郑注云:“古者耜一金,两人并发之。今之耜歧头两金,象古之耦也。” 月令》云:“修耒耜。”郑注云:“耜者,耒之金。 子路从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包曰:“丈人,老人也。篠,竹器。”)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 子?”(包曰:“丈人云:不勤劳四体,不分殖五,谁为夫子而索之 邪?”)植其杖而芸。(孔曰:“植,倚也。除草曰芸。”)子路拱而立。 (未知所以答。)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 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孔曰: “子路反至其家,丈人出行不在。”)子路曰:“不仕无义。(郑曰:“留
7 彼,谁以易之为有道者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 士哉”者,士有辟人、辟世之法,谓孔子从辟人之法,长沮、桀溺自 谓从辟世之法。且而皆语辞,与犹等也。既言天下皆乱,无以易之, 则贤者皆合隐辟。且等其隐辟,从辟人之法则有周流之劳,从辟世之 法则有安逸之乐,意令孔子如已也。“耰而不辍”者,耰,覆种也。 辍,止也。覆种不止,不以津告。“子路行以告”者,子路以长沮、 桀溺之言告夫子。“夫子怃然”者,怃,失意貌。谓不达己意而便非 己也。“曰:鸟兽不可与同群”者,孔子言其不可隐居避世之意也。 山林多鸟兽,不可与同群。若隐於山林,是同群也。“吾非斯人之徒 与而谁与”者,与,谓相亲与。我非天下人之徒众相亲与而更谁亲与? 言吾自当与此天下人同群,安能去人从鸟兽居乎?天下有道,丘不与 易也”者,言凡天下有道者,我皆不与易也,为其己大而人小故也。 ○注“耜广五寸,二耜为耦”。○正义曰:此《周礼·考工记》文也。 郑注云:“古者耜一金,两人并发之。今之耜歧头两金,象古之耦也。” 《月令》云:“修耒耜。”郑注云:“耜者,耒之金。” 子路从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包曰:“丈人,老人也。蓧,竹器。”)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 子?”(包曰:“丈人云:不勤劳四体,不分殖五 ,谁为夫子而索之 邪?”)植其杖而芸。(孔曰:“植,倚也。除草曰芸。”)子路拱而立。 (未知所以答。)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 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孔曰: “子路反至其家,丈人出行不在。”)子路曰:“不仕无义。(郑曰:“留
言以语丈人之二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 之?(孔曰:“言女知父子相养不可废,反可废君臣之义邪?”)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包曰:“伦,道理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包曰:“言君子之仕,所以行君臣之义,不 必自己道得行。孔子道不见用,自已知之 [疏]“子路”至“之矣”。○正义曰:此章记隐者与子路相讥之语也。 子路从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者,子路随从夫子,行不相及而 独在後,逢老人以杖担荷竹器。“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者,夫子, 孔子也。“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者,丈人责子 路云:“不勤劳四体,不分殖五谷,谁为夫子,而来问我求索之邪?” “植其杖而芸”者,植,倚立也。芸,除草也。丈人既责子路,至於 田中,倚其荷篠之杖而芸其苗。“子路拱而立”者,子路未知所以答, 故随至田中,拱手而立也。“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 焉”者,丈人留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丈人知子路贤,故又以二 子见於子路也。“明日,子路行以告”者,既宿之明日,子路行去, 遂及夫子,以丈人所言及鸡、黍、见子之事△告之也。子曰:“隐者, 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者,夫子言,此丈人必贤人之隐者也 使子路反求见之,欲语以己道。子路反而至其家,则丈人出行不在也 子路曰:不仕无义”者,丈人既不在,留言以语丈人之二子,令其 父还则述之。此下之言,皆孔子之意,言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 义也,人性则皆当有之。若其不仕,是无君臣之义也。“长幼之节, 不可
8 言以语丈人之二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 之?(孔曰:“言女知父子相养不可废,反可废君臣之义邪?”)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包曰:“伦,道理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包曰:“言君子之仕,所以行君臣之义,不 必自己道得行。孔子道不见用,自已知之。”) [疏]“子路”至“之矣”。○正义曰:此章记隐者与子路相讥之语也。 “子路从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者,子路随从夫子,行不相及而 独在後,逢老人以杖担荷竹器。“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者,夫子, 孔子也。“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者,丈人责子 路云:“不勤劳四体,不分殖五谷,谁为夫子,而来问我求索之邪?” “植其杖而芸”者,植,倚立也。芸,除草也。丈人既责子路,至於 田中,倚其荷蓧之杖而芸其苗。“子路拱而立”者,子路未知所以答, 故随至田中,拱手而立也。“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 焉”者,丈人留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丈人知子路贤,故又以二 子见於子路也。“明日,子路行以告”者,既宿之明日,子路行去, 遂及夫子,以丈人所言及鸡、黍、见子之事△告之也。子曰:“隐者, 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者,夫子言,此丈人必贤人之隐者也。 使子路反求见之,欲语以己道。子路反而至其家,则丈人出行不在也。 “子路曰:不仕无义”者,丈人既不在,留言以语丈人之二子,令其 父还则述之。此下之言,皆孔子之意,言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 义也,人性则皆当有之。若其不仕,是无君臣之义也。“长幼之节, 不可
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者,言女知父子相养,是知长幼之 节不可废也,反可废君臣之义而不仕浊世?欲清洁其身,则乱於君臣 之义大道理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者, 言君子之仕,非苟利禄而已,所以行君臣之义,亦不必自己道得行。 孔子道不见用,自已知之也。○注“篠,竹器”。O正义曰:《说文》 作莜,芸田器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逸民者, 节行超逸也。包曰:“此七人皆逸民之贤者。”)子曰:“不降其志,不 辱其身,伯夷、叔齐与!”(郑曰:“言其直已之心,不入庸君之朝。”)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孔曰:“但能言应伦理,行应思虑,如此而已。”)谓“虞仲、夷逸, 隐居放言,(包曰:“放,置也。不复言世务。”)身中清,废中权。(马 曰:“清,纯洁也。遭世乱,自废弃以免患,合於权也。”)我则异於 是,无可无不可”。(马曰:“亦不必进,亦不必退,唯义所在。”) [疏]“逸民”至“不可”。○正义曰:此章论逸民贤者之行也。“逸民: 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者,逸民,谓民之 节行超逸者也。此七人皆逸民之贤者也。“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 身,伯夷、叔齐与”者,此下孔子论其逸民之行也。言其直己之心, 不降志也,不入庸君之朝,不辱身也,惟伯夷、叔齐有此行也。“谓 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者,又 论此二人食禄乱朝,是降志辱身也。伦,理也。中伦中虑,但能言应 伦理,行应思虑,如此而已。不以世务婴心,故亦谓之逸民。“谓虞
9 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者,言女知父子相养,是知长幼之 节不可废也,反可废君臣之义而不仕浊世?欲清洁其身,则乱於君臣 之义大道理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者, 言君子之仕,非苟利禄而已,所以行君臣之义,亦不必自己道得行。 孔子道不见用,自已知之也。○注“蓧,竹器”。○正义曰:《说文》 作莜,芸田器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逸民者, 节行超逸也。包曰:“此七人皆逸民之贤者。”)子曰:“不降其志,不 辱其身,伯夷、叔齐与!”(郑曰:“言其直已之心,不入庸君之朝。”)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孔曰:“但能言应伦理,行应思虑,如此而已。”)谓“虞仲、夷逸, 隐居放言,(包曰:“放,置也。不复言世务。”)身中清,废中权。(马 曰:“清,纯洁也。遭世乱,自废弃以免患,合於权也。”)我则异於 是,无可无不可”。(马曰:“亦不必进,亦不必退,唯义所在。”) [疏]“逸民”至“不可”。○正义曰:此章论逸民贤者之行也。“逸民: 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者,逸民,谓民之 节行超逸者也。此七人皆逸民之贤者也。“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 身,伯夷、叔齐与”者,此下孔子论其逸民之行也。言其直己之心, 不降志也,不入庸君之朝,不辱身也,惟伯夷、叔齐有此行也。“谓 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者,又 论此二人食禄乱朝,是降志辱身也。伦,理也。中伦中虑,但能言应 伦理,行应思虑,如此而已。不以世务婴心,故亦谓之逸民。“谓虞
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者,放,置也。清,纯洁也 权,反常合道也。孔子又论此二人隐T退居,放置言语,不复言其世 务,其身不仕浊世,应於纯洁;遭世乱,自废弃以免患,应於权也。 “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者,孔子言,我之所行,则与此逸民异, 亦不必进,亦不必退,唯义所在,故曰无可无不可也。不论朱张之行 者,王弼云:“朱张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言其行与孔子同,故不 论也。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孔曰:“亚,次也。次饭,乐师也。挚 干皆名。”)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包曰:“三饭、四饭,乐章名, 各异师。缭、缺皆名也。”)鼓方叔入於河,(包曰:“鼓,击鼓者。方 叔,名。入,谓居其河内。”)播鼗武入於汉,(孔曰:“播,摇也。武, 名也。)少师阳、击磬襄入於海。(孔曰:“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乐 人皆去。阳,襄皆名。”) [疏]“大师”至“於海”。○正义曰:此章记鲁哀公时,礼坏乐崩, 乐人皆去也。“大师挚适齐”者,太师,乐官之长,名挚,去鲁而 齐也。“亚饭干适楚”者,亚,次也。天子诸侯每食奏乐,乐章各异 各有乐师。次饭乐师名干往楚,三饭乐师名缭往蔡,四饭乐师名缺往 秦。“鼓方叔入於河”者,击鼓者名方叔入於河内也。“播鼗武入於汉” 者,播,摇也。鼗如鼓而小,有两耳,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摇 鼗鼓者名武入居於汉中也。“少师阳、击磬襄入於海”者,阳、襄皆 名,二人入居於海内也 周公谓鲁公(孔曰:“鲁公,周公之子伯禽,封於鲁。”)曰:“君子不
10 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者,放,置也。清,纯洁也。 权,反常合道也。孔子又论此二人隐Т退居,放置言语,不复言其世 务,其身不仕浊世,应於纯洁;遭世乱,自废弃以免患,应於权也。 “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者,孔子言,我之所行,则与此逸民异, 亦不必进,亦不必退,唯义所在,故曰无可无不可也。不论朱张之行 者,王弼云:“朱张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言其行与孔子同,故不 论也。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孔曰:“亚,次也。次饭,乐师也。挚、 干皆名。”)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包曰:“三饭、四饭,乐章名, 各异师。缭、缺皆名也。”)鼓方叔入於河,(包曰:“鼓,击鼓者。方 叔,名。入,谓居其河内。”)播鼗武入於汉,(孔曰:“播,摇也。武, 名也。)少师阳、击磬襄入於海。(孔曰:“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乐 人皆去。阳,襄皆名。”) [疏]“大师”至“於海”。○正义曰:此章记鲁哀公时,礼坏乐崩, 乐人皆去也。“大师挚适齐”者,太师,乐官之长,名挚,去鲁而 齐也。“亚饭干适楚”者,亚,次也。天子诸侯每食奏乐,乐章各异, 各有乐师。次饭乐师名干往楚,三饭乐师名缭往蔡,四饭乐师名缺往 秦。“鼓方叔入於河”者,击鼓者名方叔入於河内也。“播鼗武入於汉” 者,播,摇也。鼗如鼓而小,有两耳,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摇 鼗鼓者名武入居於汉中也。“少师阳、击磬襄入於海”者,阳、襄皆 名,二人入居於海内也。 周公谓鲁公(孔曰:“鲁公,周公之子伯禽,封於鲁。”)曰:“君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