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铁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验课 3、主要说明书法、建筑等多种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学案 (3)、“虚”和“实”的关系可以怎么概括? 月确:“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如果说得更详细一点,可用16字概括:“虚由实生、实仗虚 授课教师于江纯 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下面请同学根据学案分析理解全文。 学习目标: 把握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二、研习课文内容 二、体会理解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虛实结合、虚实相生 1.关于课文中赵执信《谈龙录》中一段引文。 三、融会贯通,用课文观点阐明其他艺术现象 学习盒、难点 这段引文指出对诗歌艺术性的三种看法:洪要求完整,像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 理解艺术表现里虚与实的关系 首尾鱗爪都不能忽略。王士反对这样求完整,要求精粹,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 二、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 出一鱗一爪,就是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赵执信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 教学方法: 是不可分的,画出来的龙虽然见首不见尾,只有一鱗一爪,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心 自主学习:问题研究法 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鱗一爪,才可以通过一鱗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离开了完整的龙 去画一鱗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从全体中来,离开了全体就谈不上精粹。这三种看法,赵 导入语: 执信的看法是最完整的 由“留白”、“飞白”导入。“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 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 作者从这段话里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就是从一鱗一爪里显示全体。也 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 就是课文开头几段所说的“全”和“粹”的统一、结合,“虚”和“实”的相生、相成,这是艺术 一、根据预习情况,回答闻题 2.关于课文中引用的笪重光《画筌》中的一段话。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重点是在什么地方? 这段引文指出了中国绘画和中国舞台艺术处理空间的方式。从舞台艺术说,演员结合剧情的 明确:1、课文标题就是本文的论述话题: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囯艺术包括哪些方面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动 作,“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 呢?——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虛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 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从绘画艺术说,一些名 2、重点在“虚”“虚灵的空间 画往往在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比如齐白石 2)、本文分几层进行论述? 的一幅画,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但令人感到环绕这鸟是一无垠的空间,和天际 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有人把中国绘画和中国舞台艺术处理空间的方式概括为16个字: 明确:1、提出文章观点:全粹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3.关于中国绘画、戏剧、书法、建筑等艺术的共同特征: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 2、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虛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灵的空间。举例来说,绘画: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书法: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
内江铁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验课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学案 授课教师 于江纯 学习目标: 一、把握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二、体会理解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三、融会贯通,用课文观点阐明其他艺术现象 学习重、难点: 一、理解艺术表现里虚与实的关系。 二、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问题研究法 导入语: 由“留白”、“飞白”导入。“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 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 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 一、根据预习情况,回答问题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重点是在什么地方? 明确:1、课文标题就是本文的论述话题: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国艺术包括哪些方面 呢?——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2、重点在“虚”“虚灵的空间”。 (2)、本文分几层进行论述? 明确: 1、 提出文章观点:全粹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2、 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3、 主要说明书法、建筑等多种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 (3)、“虚”和“实”的关系可以怎么概括? 明确:“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如果说得更详细一点,可用 16 字概括:“虚由实生、实仗虚 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下面请同学根据学案分析理解全文。 二、研习课文内容 1.关于课文中赵执信《谈龙录》中一段引文。 这段引文指出对诗歌艺术性的三种看法:洪要求完整,像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 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王士反对这样求完整,要求精粹,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 出一鳞一爪,就是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赵执信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 是不可分的,画出来的龙虽然见首不见尾,只有一鳞一爪,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心 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才可以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离开了完整的龙 去画一鳞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从全体中来,离开了全体就谈不上精粹。这三种看法,赵 执信的看法是最完整的。 作者从这段话里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就是从一鳞一爪里显示全体。也 就是课文开头几段所说的“全”和“粹”的统一、结合,“虚”和“实”的相生、相成,这是艺术 的最高成就。 2.关于课文中引用的笪重光《画筌》中的一段话。 这段引文指出了中国绘画和中国舞台艺术处理空间的方式。从舞台艺术说,演员结合剧情的 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动 作,“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 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 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从绘画艺术说,一些名 画往往在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比如齐白石 的一幅画,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但令人感到环绕这鸟是一无垠的空间,和天际 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有人把中国绘画和中国舞台艺术处理空间的方式概括为 16 个字: 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3.关于中国绘画、戏剧、书法、建筑等艺术的共同特征: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 虚灵的空间。举例来说,绘画: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书法: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
器舞而悟书法:建筑:《诗经·斯干》拿舞的姿势来形容周宜王的宫室:戏剧:演员能用一两个极 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型、普遍中就有了“虚”,两者互相矛盾,却能辩证统一!只有虚实结合了,才能避 三、学习獻说明 免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所以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 1.融会贯通,把握全文精髓 出,以烟霞写之“ 课文的标题指出了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这“中国艺术 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虚和实”, 2、中国艺术里虚和实的关系如何?“全”和“粹”的关系如何? 中表现空间上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实际上,课文重点论述的是:中国绘画、戏 粹”—去粗取精—一艺术表现里有了“虚”;"全”一一艺术表现里有了“实" 见方面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全文内容的融会贯通,首先要理清全文的思路第1至6段,主要是提出文章的观点,即:“全”全和释、虚和实的辨证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粹”、“虚”和“实”辩证地统一、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第7至12段,3、赵执信的《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空间表现方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第13段至结尾,主要说明中国绘 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虚灵的空间。这是 洪眆思(洪昇):诗要求“完整”,即“实 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说,全文论述从抽象到具体,层层深入,最终使读者信服作者的观点。 司寇(王渔洋):诗要求“精粹”,也即 其次要领悟课文中的材料与观点的关系。例如,课文阐述中国戏曲也是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 的空间时,先加以分析:“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 作者(赵执信)“完整"、"精粹”缺一不可,应诗写出一鳞半爪而不支离破碎 本风格,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 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接着举“趟马”这个动作,说明“我们的舞台动作,确这就是虚实结合! 是能通过高度的艺术真实,表现出生活的真实的”。又如,课文在论述笪重光那一段话时,也是先 略加分析,然后以川剧《刁窗》《秋江》和齐白石的画为例加以证明。阋读课文时,把观点和材料 拓展: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正是通过有形的“实”来 搞清楚了,有助于把握全文的精髓 推知无形的“虚 阔的意境,表现更丰富的生活! 4、作者选取了哪两种中国艺术进一步阐述虚实相生的手法? 2.触类旁通,用课文观点阐明其他问题。 明确:绘画、戏曲。 这个学习重点,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例如,中国诗歌、音乐、印章等,课文 中提到了,但没有展开。把握课文后,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去具体阐释中国诗歌、音乐 5、中国绘画中如何处理空间表现?中国戏曲中如何表现空间处理 章等。学生对中国诗歌比较熟悉,因此不妨在对诗歌的阐释上多花点工夫。比如,找出若干首诗 明确: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表现为不设置逼真的 歌,看它们如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 四、师生共同简要分析全文 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 现生活,又要集中、典型、普遍地表现生活,丰富、全面中就有了实,集中典的虚灵的线(说到了哪些具体的中国艺术,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1、艺术需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了这一点? 6、作者继续延伸,又谚 明确:“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伪美也。”下面进行了具体解释,既要丰富、全面地表 诗歌、书法、建筑、印章、音乐,他们贯穿着舞蹈精神,即有舞蹈动作先射出来
器舞而悟书法;建筑:《诗经·斯干》拿舞的姿势来形容周宣王的宫室;戏剧:演员能用一两个极 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三、学习重点说明 1.融会贯通,把握全文精髓。 课文的标题指出了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这“中国艺术”,包括诗歌、 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虚和实”,指中国艺 术中表现空间上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实际上,课文重点论述的是:中国绘画、戏曲艺术空间 表现方面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全文内容的融会贯通,首先要理清全文的思路。第 1 至 6 段,主要是提出文章的观点,即:“全” 和“粹”、“虚”和“实”辩证地统一、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第 7 至 12 段, 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空间表现方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第 13 段至结尾,主要说明中国绘 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虚灵的空间。这是 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说,全文论述从抽象到具体,层层深入,最终使读者信服作者的观点。 其次要领悟课文中的材料与观点的关系。例如,课文阐述中国戏曲也是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 的空间时,先加以分析:“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 本风格,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 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接着举“趟马”这个动作,说明“我们的舞台动作,确 是能通过高度的艺术真实,表现出生活的真实的”。又如,课文在论述笪重光那一段话时,也是先 略加分析,然后以川剧《刁窗》《秋江》和齐白石的画为例加以证明。阅读课文时,把观点和材料 搞清楚了,有助于把握全文的精髓。 2.触类旁通,用课文观点阐明其他问题。 这个学习重点,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例如,中国诗歌、音乐、印章等,课文 中提到了,但没有展开。把握课文后,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去具体阐释中国诗歌、音乐、印 章等。学生对中国诗歌比较熟悉,因此不妨在对诗歌的阐释上多花点工夫。比如,找出若干首诗 歌,看它们如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 四、师生共同简要分析全文 1、艺术需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了这一点? 明确:“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下面进行了具体解释,既要丰富、全面地表 现生活,又要集中、典型、普遍地表现生活,丰富、全面中就有了“实”,集中、典 型、普遍中就有了“虚”,两者互相矛盾,却能辩证统一!只有虚实结合了,才能避 免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所以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 出,以烟霞写之”。 2、中国艺术里虚和实的关系如何?“全”和“粹”的关系如何? “粹”——去粗取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全”——艺术表现里有了“实”。 全和粹、虚和实的辨证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3、赵执信的《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洪眆思(洪昇):诗要求“完整”,即“实”, 司寇(王渔洋):诗要求“精粹”,也即“虚”, 作者(赵执信)“完整”、“精粹”缺一不可,应诗写出一鳞半爪而不支离破碎, 这就是虚实结合! 拓展: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正是通过有形的“实”来 推知无形的“虚”,从而创造更广阔的意境,表现更丰富的生活! 4、作者选取了哪两种中国艺术进一步阐述虚实相生的手法? 明确:绘画、戏曲。 5、中国绘画中如何处理空间表现?中国戏曲中如何表现空间处理? 明确: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表现为不设置逼真的 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 6、作者继续延伸,又说到了哪些具体的中国艺术,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诗歌、书法、建筑、印章、音乐,他们贯穿着舞蹈精神,即有舞蹈动作先射出来 的虚灵的空间
其实,诗歌里面的“虚实结合”也是很 在诗歌里面,“实”是指“写景”, “虚”是指“抒情”,(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 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纯粹的写景和抒情都 是没有生气的,所以诗歌历来重视“虚实相生”的方法,“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同学们能举出这样的里子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一李煜《虞美人》 明确: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 己因亡国而引发的多 而不绝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是“化实为虚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杜 :通过春天的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情绪,形象而深 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这是“以实写虚” 五、当堂训练 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怎么运用了“虚实相生”? 明确: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四句皆实,而过访不遇之情跌宕变化,“只在此山 云深不知处″,不仅写出隐者的品格,抒发了未见其人的怅惘之情和敬慕之意, 而且从中还可以引申出某种晢理性的意蕴:人们在探寻真理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 往会感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和追求的事物就在近处,却由于种种原因而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我们的鉴赏能力更上 个台阶,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 六、作业 仔细阅读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鸛雀楼》,试分析其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其实,诗歌里面的“虚实结合”也是很多的,在诗歌里面,“实”是指“写景”, “虚”是指“抒情”,(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 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纯粹的写景和抒情都 是没有生气的,所以诗歌历来重视“虚实相生”的方法,“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同学们能举出这样的里子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明确: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国而引发的多 而不绝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是“化实为虚”。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明确:通过春天的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情绪,形象而深 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这是“以实写虚”。 五、当堂训练 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怎么运用了“虚实相生”? 明确: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四句皆实,而过访不遇之情跌宕变化,“只在此山 中,云深不知处”,不仅写出隐者的品格,抒发了未见其人的怅惘之情和敬慕之意, 而且从中还可以引申出某种哲理性的意蕴:人们在探寻真理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 往会感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和追求的事物就在近处,却由于种种原因而 不能发现或得到。这也是由实见虚,虚实结合。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我们的鉴赏能力更上一 个台阶,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 六、作业: 仔细阅读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试分析其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