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治衣? 曝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 饮菊花酒的习俗。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 南,山脚下有清溪,清溪由此北流数里入 长江,是江南名胜之地。这首七律是唐武 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 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当时他特 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山登 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 饮菊花酒的习俗。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 南,山脚下有清溪,清溪由此北流数里入 长江,是江南名胜之地。这首七律是唐武 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 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当时他特 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山登 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首联描绘了满目秋景,游兴勃勃。诗人登 山游目览观所见。“涵”字极有气势,写 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鉴察万类的 空灵秀美。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 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 江中,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字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 “客”此指诗人好友张祜
• 首联描绘了满目秋景,游兴勃勃。诗人登 山游目览观所见。“涵”字极有气势,写 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鉴察万类的 空灵秀美。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 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 江中,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 一字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 • “客”此指诗人好友张祜
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适开口笑” 是《庄子·盗跖篇》的典故,说人的一生, 常常是处在痛苦悲愁这中,“开口而笑者, 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说明在现实 生活中,悲愁相继,难得一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 的联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示 旷达。这在唐代可能是很流行的做法
• 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适开口笑”, 是《庄子·盗跖篇》的典故,说人的一生, 常常是处在痛苦悲愁这中,“开口而笑者, 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说明在现实 生活中,悲愁相继,难得一笑。 • “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 的联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示 旷达。这在唐代可能是很流行的做法
颔联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难逢”反衬 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诗人兴致勃勃 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 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 失落 颈联是慰客自慰,感情的转折由隐而显。 诗人对好友说,乘这个人世难逢的好日子 举杯痛饮吧!只管饮得酩酊大醉,不用在 登临时因夕阳西下而生人生迟暮的感伤。 要及时行乐.一个是远州刺史,一个是失意 处士,二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身处逆 境,他们只好故作旷达
• 颔联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难逢”反衬 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诗人兴致勃勃 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 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 失落。 • 颈联是慰客自慰,感情的转折由隐而显。 诗人对好友说,乘这个人世难逢的好日子 举杯痛饮吧!只管饮得酩酊大醉,不用在 登临时因夕阳西下而生人生迟暮的感伤。 要及时行乐.一个是远州刺史,一个是失意 处士,二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身处逆 境,他们只好故作旷达
这两联都是写旷达,但这种旷达却是从尘 世的悲愁中引出。所以,这里的旷达,不 过是悲愁中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可以说,这是故作达语。比起直抒悲愁来, 更加含蓄、深沉。诗中的这种感情,正是 杜牧一生潦倒、悒郁、怀才不遇的反映
• 这两联都是写旷达,但这种旷达却是从尘 世的悲愁中引出。所以,这里的旷达,不 过是悲愁中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可以说,这是故作达语。比起直抒悲愁来, 更加含蓄、深沉。诗中的这种感情,正是 杜牧一生潦倒、悒郁、怀才不遇的反映
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诗人由自己 登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 的故事。齐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 华不能永保而落泪。杜牧认为人事代谢, 自古而然,不必象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 流涕,但实际上,他内心并不超然。 全诗诗人的旷达,表现为自慰自遣,诗人 的愤郁,寄情于山水自然
• 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诗人由自己 登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 的故事。齐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 华不能永保而落泪。杜牧认为人事代谢, 自古而然,不必象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 流涕,但实际上,他内心并不超然。 • 全诗诗人的旷达,表现为自慰自遣,诗人 的愤郁,寄情于山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