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w年级期末质量检测题 语文 考生须知: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 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 2.答题内容一律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6页,三大板块,2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30分) 1.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 来 (2)树木丛生 (《观沧海》) (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4)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5)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6)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7)然则天下之事 ?(《河中石兽》) 2.阅读选句,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 ①这也真够滑jT,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皇帝的新装》) ②他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人们说,他们像 对|u婚n生兄弟。(《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③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杯子”这些词。(《再塑 生命的人》) ④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紫藤萝瀑布》) (1)根据选句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2分) (2)《再塑生命的人》中“再”在《新华字典》中,若按部首查字法查该字应查 部, 第三画为 分 (3)给选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4)解释画线词语“不求甚解”的含义。(2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加地一丝不苟。 B.现代都市的楼房千奇百怪,花枝招展的 C.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七 w 年级期末质量检测题 语 文 考生须知: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 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 2.答题内容一律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 6 页,三大板块,20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积累与运用(30 分) 1.填空。(每空 1 分,共 12 分) (1) 《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 来, ? , ? (2)树木丛生, 。(《观沧海》) (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4)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5)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6)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7)然则天下之事, , , ?(《河中石兽》) 2.阅读选句,完成文后题目。(共 8 分) ①这也真够滑 jī,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皇帝的新装》) ②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人们说,他们像 一对 luán 生兄弟。(《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③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杯子”这些词。(《再塑 生命的人》) ④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紫藤萝瀑布》) (1)根据选句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2 分) (2)《再塑生命的人》中“再”在《新华字典》中 ,若按部首查字法查该字应查 部, 第三画为 。(2 分) (3)给选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4)解释画线词语“不求甚解”的含义。(2 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 ...一项是(2 分) A.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加地一丝不苟 ....。 B.现代都市的楼房千奇百怪,花枝招展 ....的。 C.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D.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 ....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 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①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 ②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 ④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5.综合性学习。(6分)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 书活动。初一(2)班要求每人做一读书卡片,收集做成小宣传画的形式,张贴在教室里。 请你完善王林同学的读书卡。 (1)我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 《红楼梦 (2)推荐书目 (1分)(四大名著内选) (3)作者: (1分) (4)推荐理由: (20字左右)(2分)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6-12题(共17分) 躺在母亲身边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 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 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 回到床上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 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 ; ; , ,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①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 ②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 ④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 A.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5.综合性学习。(6 分) 每年的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 书活动。初一(2)班要求每人做一读书卡片,收集做成小宣传画的形式,张贴在教室里。 请你完善王林同学的读书卡。 阅读(40 分) 阅读(40 分)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 6-12 题(共 17 分) 躺在母亲身边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 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 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 回到床上。 (1)我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 、《红楼梦》、 。 (2 分) (2)推荐书目: (1 分)(四大名著内选) (3)作者: (1 分) (4)推荐理由: (20 字左右)(2 分)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 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1母亲是生我的时侯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 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 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12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 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 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3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 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14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 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15母亲B_(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6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1门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6.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2分) 7.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分) 8.根据(11)(12)两段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母亲的形象,并分析这两段 在文中的作用。(3分) 9.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2分)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10.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遗忘了什么?为什么遗忘?在文 中有何作用?(3分) 11.读了文章,想想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例子,试举一例说说。(2分) 12.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 只有妈妈妤》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 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 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要求 中心明确,语言高度概括,并饱含深情,30字左右)(3分) “中国母亲”颁奖词 阅读科学小品文,完成13-16题(12分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 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 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 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 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 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 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 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6.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 A、B 两处。(2 分) 7.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 分) 8.根据(11)(12)两段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母亲的形象,并分析这两段 在文中的作用。(3 分) 9. 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2 分)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 10.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遗忘了什么?为什么遗忘?在文 中有何作用?(3 分) 11.读了文章,想想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例子,试举一例说说。(2 分) 12.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 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 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 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要求: 中心明确,语言高度概括,并饱含深情,30 字左右)(3 分) “中国母亲”颁奖词: 阅读科学小品文,完成 13-16 题(12 分)
①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 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②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 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③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 呢? ④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 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 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搴,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 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 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 尽情遨游 ⑤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 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 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⑥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 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幔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 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 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昆虫记》) 13.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选文重点从哪方面来说明的?(2分) 14.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15.探究 (1)结合选文最后一段,说说本文想表达怎样的主题。(2分) (2)鲁讯将《昆虫记》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结合选文, 说说为什么?(3分) 16.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7-19题(11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念终始典于学”意为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①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 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②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 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③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 呢? ④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 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 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 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 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 尽情遨游。 ⑤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 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 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⑥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 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 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 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 《昆虫记》) 13.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选文重点从哪方面来说明的?(2 分) 14.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分) 15. 探究 (1)结合选文最后一段,说说本文想表达怎样的主题。(2 分) (2)鲁讯将《昆虫记》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结合选文, 说说为什么?(3 分) 16.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17-19 题(11 分) 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念终始典于学”意为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二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学记》)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虽有嘉肴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4)其此之谓乎? 18.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探究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三处)(3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选文一“人不学,不知道”和选文二“教学相长”各强调了什么?(2分) 写作(50分) 20,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后悔 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 字。要有真情实感,不要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学记》)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 ...字。(4 分) (1)虽有嘉.肴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4)其.此之谓乎? 18.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19. 探究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三处)(3 分)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选文一 “人不学,不知道”和选文二“教学相长”各强调了什么?(2 分) 写作(50 分) 20,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后悔…… 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500 字。要有真情实感,不要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题 语文 1.略(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2分) 2(1)稽孪(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字形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2)横部/冂部横折钩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 (3) liang dian(评分标准:共2分,拼音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4)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给分) 3.B(2分) 4.D(2分) 5.(1)《水浒传》《三国演义》(评分标准:共2分,不加书名号不得分,前后顺序可颠倒) (2)-(3)略(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有错字扣1分) (4)略(评分标准:共2分,有错字扣1分,言之有理得分) 6、A.备受B.惊喜(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 7.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 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的心理。(评分标准:共2分,有错字扣1 分,意对得分) 8、任劳任怨。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 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 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 (评分标准:共3分,概括得1分,分析2分,有错字扣1分,意对得分) 9.“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通过触觉之感含蓄隽永地表达 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 (评分标准:共2分,有错字扣1分,意对得分) 10.对亲人的关怀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文章 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 (评分标准:每问1分,共3分,有错字扣1分,意对得分) 11.略(评分标准:共2分,有错字扣1分,言之有理得分) 略 (评分标准:共3分,有错字扣1分。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1分;文笔优美,饱含深 情,1分;中心明确,1分。40字左右) 13.石蚕石蚕的生理习性或石蚕的小鞘作用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给分) 14.拟人手法自然亲切,增强可读性 (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2分,共3分,意思对即给分) 15、(1)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给分) (2)这本书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石蚕仿 佛化身为一位优秀的潜水艇艇长,“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 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将石蚕的生理习性描写的栩栩如生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形活现的石蚕。所以说这本书被鲁迅誉为“将昆虫生活的楷模” (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给分) 16.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善于发现,拥有会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一个懂得思考的心灵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给分)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题 语 文 1.略(评分标准:每空 1 分,共 12 分) 2(1)稽 孪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字形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2)横部 /冂部 横折钩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3)liàng diàn (评分标准:共 2 分,拼音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4) 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给分) 3.B(2 分) 4.D(2 分) 5.(1)《水浒传》《三国演义》(评分标准:共 2 分,不加书名号不得分,前后顺序可颠倒) (2)-(3)略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有错字扣 1 分) (4)略 (评分标准:共 2 分,有错字扣 1 分,言之有理得分) 6、A.备受 B.惊喜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7.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 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的心理。(评分标准:共 2 分,有错字扣 1 分,意对得分) 8、任劳任怨。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 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 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 (评分标准:共 3 分,概括得 1 分,分析 2 分,有错字扣 1 分,意对得分) 9.“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通过触觉之感含蓄隽永地表达 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 (评分标准:共 2 分,有错字扣 1 分,意对得分) 10.对亲人的关怀。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文章 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 (评分标准:每问 1 分,共 3 分,有错字扣 1 分,意对得分) 11.略(评分标准:共 2 分,有错字扣 1 分,言之有理得分) 12.略 (评分标准:共 3 分,有错字扣 1 分。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1 分;文笔优美,饱含深 情,1 分;中心明确,1 分。40 字左右) 13.石蚕 石蚕的生理习性或石蚕的小鞘作用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给分) 14.拟人手法 自然亲切,增强可读性。 (评分标准:手法 1 分,分析 2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给分) 15、(1)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给分) (2)这本书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石蚕仿 佛化身为一位优秀的潜水艇艇长,“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 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将石蚕的生理习性描写的栩栩如生,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形活现的石蚕。所以说这本书被鲁迅誉为“将昆虫生活的楷模” (评分标准:共 3 分,意思对即给分) 16.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善于发现,拥有会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一个懂得思考的心灵。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给分)
17.(1)好、美(2)勉励(3)教(4)表示推测,大概 (评分标准:共4分) 18.(1)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 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2)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己反省。(或反省自己)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2分,意对得分) 19.(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评分标准:停顿全对得分,共3分) (2)“人不学,不知道”强调的是人要学习,“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和学两个方面,二 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评分标准:共2分,答对一点1分,意对得分) 20.评分标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7.(1)好、美(2)勉励(3)教(4)表示推测,大概 (评分标准:共 4 分) 18.(1)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 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2)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己反省。(或反省自己) (评分标准:每小题 1 分,共 2 分,意对得分) 19. (1)是 故 //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评分标准:停顿全对得分,共 3 分) (2)“人不学,不知道”强调的是人要学习,“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和学两个方面,二 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评分标准:共 2 分,答对一点 1 分,意对得分) 20.评分标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