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 们感受到黄河伟大坚强的英雄气魄(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 者zhi()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 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qie()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 感受到邓稼先这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答案】 (2).挚(3).锲(4).xian 【解析】 【详解】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 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 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气魄,比喻气势惊人,胆识过人,形容一个人有领袖气 质。挚痛:诚恳而深切。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B.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D.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一个;B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能” 改为“才能”的后面:C项,正确:D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 【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 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
1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2018-2019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 们感受到黄河伟大坚强的英雄气魄.(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 者 zhì( )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 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 qiè(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 感受到邓稼先这位长期以来鲜.( )为人知的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答案】 (1). pò (2). 挚 (3). 锲 (4). xiǎn 【解析】 【详解】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 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 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气魄,比喻气势惊人,胆识过人,形容一个人有领袖气 质。挚痛:诚恳而深切。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B.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 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D. 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项,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一个;B 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能” 改为“才能”的后面;C 项,正确;D 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 【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 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
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B.音乐会上,那段优美歌声和动人的琴声可谓相得益彰。 C.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使 用不恰当。B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 来。使用恰当:C项,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与“笑了起来”重复,使用不恰当; D项,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使用不恰当。 【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 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是 A.《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春水》 C.《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错误,应改为:《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B项错误, 应改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C项错误, 应改为:《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正确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2 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 B. 音乐会上,那段优美 的 歌声和动人的琴声可谓相得益彰 ....。 C. 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 ....地笑了起来 D.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使 用不恰当。B 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 来。使用恰当;C 项,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与“笑了起来”重复,使用不恰当; D 项,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使用不恰当。 【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 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是( ) A.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 的 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春水》。 C. 《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项错误,应改为:《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B 项错误, 应改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C 项错误, 应改为:《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正确。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 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 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③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出题 思想: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 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 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首先,提出“孝”的观点,然后在论述“孝”存在的意义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默写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是 (4)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答案】(1).(1)杨花榆荚无才思(2).(2)弹琴复长啸(3).(3)此夜曲 中闻折柳 (4).何人不起故园情(5).(4)故园东望路漫漫,(6).双袖龙钟 泪不干(7).(5)朔气传金柝,(8).寒光照铁衣 【解析】
3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 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 5000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 发展史。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②①③⑤④ D. ③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 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出题 思想: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 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 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首先,提出“孝”的观点,然后在论述“孝”存在的意义。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6.默写 (1)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杨花榆荚无才思 (2). (2)弹琴复长啸 (3). (3)此夜曲 中闻折柳,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5). (4)故园东望路漫漫, (6). 双袖龙钟 泪不干 (7). (5)朔气传金柝, (8). 寒光照铁衣 【解析】
【详解】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 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 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榆荚”“啸”“园”“漫”“袖”“柝”是此题中的易错字 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 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 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 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 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 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7.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 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 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选段出自名著《》作者是。这里所写的是(写出人名)他最大的梦想是 【答案】(1).《骆驼祥子》(2).老舍(3).祥子(4).拥有一辆自己的洋 车,自己能养活自己。 【解析】 【详解】要求学生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然后确定原著。结合“他拉上了个买卖,把 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己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分析,他是指“祥 子”。故名著是《骆驼祥子》,作者老舍。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 三起三落,使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综合性学习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 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 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
4 【详解】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 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 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榆荚”“啸”“园”“漫”“袖”“柝”是此题中的易错字, 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 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 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 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 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 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7.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 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 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选段出自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_。这里所写的是_____(写出人名)他最大的梦想是: _____。 【答案】 (1). 《骆驼祥子》 (2). 老舍 (3). 祥子 (4). 拥有一辆自己的洋 车,自己能养活自己。 【解析】 【详解】要求学生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然后确定原著。结合“他拉上了个买卖,把 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分析,他是指“祥 子”。故名著是《骆驼祥子》,作者老舍。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 三起三落,使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综合性学习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 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 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
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 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请你列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9.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里,无须用牺牲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 国情怀,请问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答案】8.(示例)邓稼先在美国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放弃了国外 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回国后,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 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9.示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解析】 8题详解】 答案不唯一,写出一名只了解的爱国人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他的事迹即可。如:林则 徐。虎门销烟大大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9题详解】 答案不唯一,结合自己的身份一一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 事情即可。如:在学校刻苦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文言文阅读 【甲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北史·傅永列传》(节选)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 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 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 期耳。”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不封口的文书
5 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 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8. 请你列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9.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里,无须用牺牲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 国情怀,请问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答案】8. (示例)邓稼先在美国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放弃了国外 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回国后,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 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9. 示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解析】 8 题详解】 答案不唯一,写出一名只了解的爱国人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他的事迹即可。如:林则 徐。虎门销烟大大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9 题详解】 答案不唯一,结合自己的身份——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 事情即可。如:在学校刻苦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文言文阅读 【甲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北史·傅永列传》(节选)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 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 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 期耳。”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不封口的文书
10.解释加点词语 (1)见往事耳 (2)即更刮目相待 (3)永乃发愤读书 (4)有友人与之书 1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0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人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不 品学兼优 1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去 (3)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1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14.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10.(1)了解(2)另,另外(3)于是(4)给11.D 1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土吗? (2)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3)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写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3.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14.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学有所成 【解析】 【10题详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 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见”,了解;“与”,给 【11题详解】
6 10. (1) (2) (3) (4) 11. 见 即 永 有友人 . 解释加点词语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往事耳 更 乃 . . 刮目相待 发愤读书 与.之书 。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 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 自青州人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不一 品学兼.优 12. 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去 (3)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13. 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14.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10. (1)了解(2)另,另外(3)于是(4)给 11. D 12.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土吗? (2)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3) 13. 14. 战场上能击退贼兵 吴下阿蒙 他们二人身份相同 刮目相待 , , 平时能写文书 都是武将 ;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 ,只有傅修期了 。 了惊人长进, 学有所成。 【解析】 【10 题详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 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见.”,了解;“与.”,给。 【11 题详解】
A项的“辞”解释为:推辞/告辞;B项的“益”解释为:好处/更加:C项的“寻”解释为: 不久/寻找:D项的“兼”解释为:都。 【12题详解】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欲”想要;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唯”,只有 【13题详解】 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成语。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得出:吴 下阿蒙:结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得出:刮目相待 【14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蒙辞以军中多务”“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 马鞍,倒立驰聘。”都是武将: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上马能击贼,下马 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得出: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 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 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 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 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 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 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 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 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 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
7 A 项的“辞”解释为:推辞/告辞;B 项的“益”解释为:好处/更加;C 项的“寻”解释为: 不久/寻找;D 项的“兼”解释为:都。 【12 题详解】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欲”想要;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唯”,只有。 【13 题详解】 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成语。结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得出:吴 下阿蒙;结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得出:刮目相待。 【14 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蒙辞以军中多务”“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 马鞍,倒立驰聘。”都是武将;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上马能击贼,下马 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得出: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 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 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 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 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 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 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 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 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 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
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 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阅读《老王》片段,完成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 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 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 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 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 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一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 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 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 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妤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 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
8 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 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阅读《老王》片段,完成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 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 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 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 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 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 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 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 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 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
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 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 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个不幸者的愧作。 15.“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 立”?为什么? 16.找出选段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7.“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 完”? 18.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答案】15.不能。文中通过使用这个词语,夸张地描绘出老王因病身体状况极差,行动不 灵活,僵直的状态。而“站立”一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6.语句:“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他 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 成一堆白骨。”作用: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严重, 身体状况极差,为下文写老王的死做了铺垫。 因为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着鸡蛋来看“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体 现了他的善良,令“我”非常感动,这份真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 18.作者害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本能地被老王骇人的病容吓到了;二是担心老王马上就会 倒下,“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所以,作者在害怕的 心理下,条件反射式地拿钱给老王,也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看来确实有失礼貌,显 得“糊涂” 【解析】 【15题详解】 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能。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 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镶嵌”本意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在此处充分(夸 张)地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的毫无生气的病态。而站立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6题详解】 要求学生掌握肖像描写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 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目的是以“形
9 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 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 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个不幸者的愧怍。 15.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 立”?为什么? 16. 找岀选段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17. “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 完”? 18. 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答案】15. 不能。文中通过使用这个词语,夸张地描绘出老王因病身体状况极差,行动不 灵活,僵直的状态。而“站立”一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6. 语句:“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他 简直像棺材里倒岀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 成一堆白骨。”作用: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严重, 身体状况极差,为下文写老王的死做了铺垫。 17. 因为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着鸡蛋来看“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体 现了他的善良,令“我”非常感动,这份真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 18. 作者害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本能地被老王骇人的病容吓到了;二是担心老王马上就会 倒下,“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所以,作者在害怕的 心理下,条件反射式地拿钱给老王,也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看来确实有失礼貌,显 得“糊涂”。 【解析】 【15 题详解】 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能。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 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镶嵌”本意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在此处充分(夸 张)地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的毫无生气的病态。而站立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6 题详解】 要求学生掌握肖像描写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 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目的是以“形
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仔细阅读文本可以找到“他面如死 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岀来的, 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其作用是: 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严重,身体状况极差,为下 文写老王的死做了铺垫。 【17题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主旨分析。本文通过对平凡人物老王的描写老王虽然穷 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瓶 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体现了他的善良,令“我”非常感动,这份真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 【18题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结合“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 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 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和“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 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分析原因即 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 肖复兴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 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 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 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 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 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 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
10 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仔细阅读文本可以找到“他面如死 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岀来的, 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其作用是: 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严重,身体状况极差,为下 文写老王的死做了铺垫。 【17 题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主旨分析。本文通过对平凡人物老王的描写 老王虽然穷 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瓶 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体现了他的善良,令“我”非常感动,这份真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 【18 题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结合“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 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 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和“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 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分析原因即 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 肖复兴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 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 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 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岀手要摸摸我的头, 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 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 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