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酮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羰基>C=O,故称为羰基化合物。 羰基和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酮,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醛,可 用通式表示为: 酮 RC—R2Ar-C—RAr1-C-Ar2 (HR—C—HAr-C—H 酮分子中的羰基称为酮基。醛分子中的H称为醛基,醛基可以简写为B 但不能写成-COH 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们既是参与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如甘油醛 ( HOCH, CHOHCHO)和丙酮酸( HOOCCOCH)是细胞代谢作用的基本成分,又是有机合成的重 要原料和中间体 12.1醛、酮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12.1.1醛、酮的分类 根据羰基所连烃基的结构,可把醛、酮分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醛、酮等几类, 例如 CH3CHO CH3 CCH3 脂肪醛 脂肪酮 脂环酮 芳香醛 芳香酮 根据羰基所连烃基的饱和程度,可把醛、酮分为饱和与不饱和醛、酮。例如 CHCHCHO CH,=CHCHO CH2= CHCCH3 饱和醛 不饱和醛 不饱和酮 不饱和酮 根据分子中羰基的数目,可把醛、酮分为一元、二元和多元醛、酮等。例如: OHC—CHO ChECH 二元醛 二元酮 多元酮
1 醛、酮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羰基 ,故称为羰基化合物。 羰基和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酮,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醛,可 用通式表示为: 酮 醛 酮分子中的羰基称为酮基。醛分子中的 称为醛基,醛基可以简写为—CHO, 但不能写成-COH。 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们既是参与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如甘油醛 (HOCH2CHOHCHO)和丙酮酸 (HOOCCOCH3)是细胞代谢作用的基本成分,又是有机合成的重 要原料和中间体。 12.1 醛、酮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12.1.1 醛、酮的分类 根据羰基所连烃基的结构,可把醛、酮分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醛、酮等几类。 例如: 脂肪醛 脂肪酮 脂环酮 芳香醛 芳香酮 根据羰基所连烃基的饱和程度,可把醛、酮分为饱和与不饱和醛、酮。例如: 饱和醛 不饱和醛 不饱和酮 不饱和酮 根据分子中羰基的数目,可把醛、酮分为一元、二元和多元醛、酮等。例如: 二元醛 二元酮 多元酮 OHC CHO R1 C O R2 C R O Ar C O Ar1 Ar2 (H) R C Ar O C O H H O CHO C CH3 O CH3CHO CH3CCH3 O O CH2 CHCHO CH2 CHCCH3 O CH3CH2CHO CH3CCH2CCH3 O O O O O >C=O C O H
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醛、酮互为位置异构体,具有相同的通式:CnH2nO。 12.1.2醛、酮的结构 羰基碳原子是sp杂化的,三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氧原子和另外两个原子形成三个 键,它们在同一平面上,键角接近120°。碳原子未杂化的p轨道与氧原子的一个p 轨道从侧面重叠形成π键。由于羰基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因此双键电子云不是 均匀地分布在碳和氧之间,而是偏向于氧原子,形成一个极性双键,所以醛、酮是极性 较强的分子。羰基的结构如图所示 羰基的结构示意图 12.1.3醛、酮的命名 少数结构简单的醛、酮,可以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即在与羰基相连的烃基名称后 面加上“醛”或“酮”字。例如 CH3CHCHO CH3CCH3 CH3CCH CHE CH3 异丁醛 二甲(基)酮甲(基)乙(基)酮 甲基苯基酮 结构复杂的醛、酮通常采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 距羰基最近的一端编号,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醛”或“某酮”。因为醛基处在分 子的一端,命名醛时可不用标明醛基的位次,但酮基的位次必须标明。主链上有取代基 时,将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放在母体名称前。主链编号也可用希腊字母a、β、Y、 表示。命名不饱和醛、酮时,需标出不饱和键的位置。例如 CH3CHCHO CH3 CHCCHCHCH 2甲基丙醛或a-甲基丙醛 4-甲基2戊酮 CH3CHCCHCH3 CH3CH=CHCHO 2,4-二溴-3-戊酮或a,q二溴-3-戊酮 2-丁烯醛 羰基在环内的脂环酮,称为“环某酮”,如羰基在环外,则将环作为取代基。例如ε
2 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醛、酮互为位置异构体,具有相同的通式:CnH2nO。 12.1.2 醛、酮的结构 羰基碳原子是 sp 2 杂化的,三个 sp 2 杂化轨道分别与氧原子和另外两个原子形成三个 σ键,它们在同一平面上,键角接近 120°。碳原子未杂化的 p 轨道与氧原子的一个 p 轨道从侧面重叠形成π键。由于羰基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因此双键电子云不是 均匀地分布在碳和氧之间,而是偏向于氧原子,形成一个极性双键,所以醛、酮是极性 较强的分子。羰基的结构如图所示。 羰基的结构示意图 12.1.3 醛、酮的命名 少数结构简单的醛、酮,可以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即在与羰基相连的烃基名称后 面加上“醛”或“酮”字。 例如: 异丁醛 二甲(基)酮 甲(基)乙(基)酮 甲基苯基酮 结构复杂的醛、酮通常采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 距羰基最近的一端编号,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醛”或“某酮”。因为醛基处在分 子的一端,命名醛时可不用标明醛基的位次,但酮基的位次必须标明。主链上有取代基 时,将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放在母体名称前。主链编号也可用希腊字母α、β、γ、…… 表示。命名不饱和醛、酮时,需标出不饱和键的位置。例如: 2-甲基丙醛 或 α-甲基丙醛 4-甲基-2-戊酮 2,4-二溴-3-戊酮 或 α,α'-二溴-3-戊酮 2-丁烯醛 羰基在环内的脂环酮,称为“环某酮”,如羰基在环外,则将环作为取代基。例如: CH3CHCHO CH3 CH3CCH3 O CH3CCH2CH3 O O CCH3 CH3 CHCHO CH3 O CH CCH CHCH 3 2 3 CH3 Br CHCCH Br CH3 O CH3 CH3CH=CHCHO 120 C O C O
CHO 3-甲基环己酮 4-甲基环己基甲醛 1,4-环己二酮 命名芳香醛、酮时,把芳香烃基作为取代基。例如 苯乙酮 1-苯基-1-丙酮 1-苯基-2-丙酮 某些醛常用俗名。例如 CHO CHO OH lECHCHO 苦杏仁油(苯甲醛)水杨醛(2-羟基苯甲醛)肉桂醛(3-苯基丙烯醛) 12.2醛、酮的制法 12.2.1氧化与脱氢 1.醇的氧化与脱氢 醇 醛酮 ①伯醇氧化为醛 RCH2CH2OH Na-cvoy RCH2CHO ②仲醇氧化为酮 OH H2 ③催化脱氢 CH3CH,OH Cu 26029-CH3CHO+ ④氧化脱水 CHOH HCHO+ H2o 2.烃的氧化
3 3-甲基环己酮 4-甲基环己基甲醛 1,4-环己二酮 命名芳香醛、酮时,把芳香烃基作为取代基。例如: 苯乙酮 1-苯基-1-丙酮 1-苯基-2-丙酮 某些醛常用俗名。例如: 苦杏仁油(苯甲醛) 水杨醛(2-羟基苯甲醛) 肉桂醛(3-苯基丙烯醛) 12.2 醛、酮的制法 12.2.1 氧化与脱氢 1. 醇的氧化与脱氢 ① 伯醇氧化为醛 ② 仲醇氧化为酮 ③ 催化脱氢 ④ 氧化脱水 2. 烃的氧化 O CH3 CHO CH3 O O O C CH3 O C CH2CH3 CH2CCH3 O CHO CHO OH CH=CHCHO 醇 醛、酮 O CH3CH2OH Cu 260~290℃ CH3CHO + H2 CH3OH + O2 HCHO Ag 250℃ + H2O RCH2CH2OH Na2Cr2O7 H2SO4 RCH2CHO Cu 260~290℃ OH O + H2
烯一臭氧一还部醛、酮 HSC=CHCH3臭氧,2H2o、HSC=O+ CH3CHO H3 2.2.2芳烃的酰基化 COCH3+ H2O CHO CH3 C6HsCOCI COCo H5 12.2.3偕二卤代烃水解 CH3 CHCI 2 2.4烯烃的羰基化 CH=CH+ Co+ H CH3CH2CH2CHo(主) 110~200℃100-200atm 1.原料大多用双键在链端的烯 2.产生以直链醛为主(直链与支链产物之比约4:1)。 12.2.5炔烃的水化(库切洛夫反应) CH=CH+Ho HoSoAr CH3CHO Haso RC≡CH+H2O RCOCH 12.2.6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法 1.还原成醛 酰氯 酰胺 醛 腈 2.还原成酮 RCOR
4 12.2.2 芳烃的酰基化 12.2.3 偕二卤代烃水解 12.2.4 烯烃的羰基化 1. 原料大多用双键在链端的烯。 2. 产生以直链醛为主(直链与支链产物之比约 4∶1)。 12.2.5 炔烃的水化(库切洛夫反应) 12.2.6 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法 1.还原成醛 2.还原成酮 烯 臭氧 还原水解 醛、酮 臭氧 + H3C C H3C CHCH3 Zn/H2O H3C C H3C O CH3CHO CH3 MnO2 + H2SO4 CHO CH2CH3 Mn(OCOCH3)2 + O2 130℃ COCH3 + H2O CH CH + H2O H + HgSO4 CH3CHO RC CH + H2O H + HgSO4 RCOCH3 CH3 Cl2 光 CHCl 2 Fe H2O △ CHO CH3CH=CH2 + CO + H2 八羰基二钴 110~200℃ 100~200atm CH3CH2CH2CHO (主) 酰氯 酰胺 腈 H 醛 R`COCl RCdCl R`COR CH3 + C6H5COCl AlCl3 CH3 COC6H5 90%
酰氯与有机镉反应,可使酰卤生成酮,而不继续反应,当烃基是伯烷基或芳基时, 产率更高。如用腈代替酰卤以合成酮则更好。 12.2.7羟醛缩合(略) 12.3醛、酮的物理性质 室温下,除甲醛是气体外,十二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酮为液体,高级脂肪醛、 酮和芳香酮多为固体。酮和芳香醛具有愉快的气味,低级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中级 醛具有果香味,所以含有Cφ-C10个碳原子的醛可用于配制香料 醛、酮是极性化合物,但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醛、酮的沸点较分子量相近 的烷烃和醚高,但比分子量相近的醇低。例如: 丁烷 丙醛 丙酮 丙醇 分子量 沸点/℃ 48.8 97.2 醛、酮的羰基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四个碳原子以下的低级醛、酮易溶于水,如甲 醛、乙醛、丙醛和丙酮可与水互溶,其它醛、酮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 高级醛、酮微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光谱性质IR:)C=O1700~1740cm-1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12.4醛、酮的化学性质 由于羰基的极性,碳氧双键加成反应的历程与烯烃碳碳双键加成反应的历程有显著 的差异。碳碳双键上的加成是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引起的亲电加成,羰基上的加成是由亲 核试剂向电子云密度较低的羰基碳进攻而引起的亲核加成。醛酮的加成反应大多是可逆 的,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一般是不可逆的。含有aH原子的醛、酮也存在超共轭效应 由于氧的电负性比碳大得多,因此醛、酮的超共轭效应比烯烃强得多,有促使α-H原子 变为质子的趋势。一些涉及αH的反应是醛、酮化学性质的主要部分。此外,醛、酮处 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中间价态,它们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也是 醛、酮的一类重要反应 综上所述,醛、酮的化学反应可归纳如下: R(H- 醛的氧化反应 羰基的还原反应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RHC aH的反应 12.4.1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1.与氢氰酸加成醛、酮与氢氰酸作用,生成α-羟基腈。反应是可逆的,少量碱存 在可加速反应进行
5 酰氯与有机镉反应,可使酰卤生成酮,而不继续反应,当烃基是伯烷基或芳基时, 产率更高。如用腈代替酰卤以合成酮则更好。 12.2.7 羟醛缩合(略) 12.3 醛、酮的物理性质 室温下,除甲醛是气体外,十二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酮为液体,高级脂肪醛、 酮和芳香酮多为固体。酮和芳香醛具有愉快的气味,低级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中级 醛具有果香味,所以含有 C9-C10 个碳原子的醛可用于配制香料。 醛、酮是极性化合物,但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醛、酮的沸点较分子量相近 的烷烃和醚高,但比分子量相近的醇低。例如: 丁烷 丙醛 丙酮 丙醇 分子量 58 58 58 60 沸点/℃ -0.5 48.8 56.1 97.2 醛、酮的羰基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四个碳原子以下的低级醛、酮易溶于水,如甲 醛、乙醛、丙醛和丙酮可与水互溶,其它醛、酮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 高级醛、酮微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光谱性质 IR: 〉C=O 1700~1740cm—1 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12.4 醛、酮的化学性质 由于羰基的极性,碳氧双键加成反应的历程与烯烃碳碳双键加成反应的历程有显著 的差异。碳碳双键上的加成是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引起的亲电加成,羰基上的加成是由亲 核试剂向电子云密度较低的羰基碳进攻而引起的亲核加成。醛酮的加成反应大多是可逆 的,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一般是不可逆的。含有α-H 原子的醛、酮也存在超共轭效应, 由于氧的电负性比碳大得多,因此醛、酮的超共轭效应比烯烃强得多,有促使α-H 原子 变为质子的趋势。一些涉及α-H 的反应是醛、酮化学性质的主要部分。此外,醛、酮处 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中间价态,它们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也是 醛、酮的一类重要反应。 综上所述,醛、酮的化学反应可归纳如下: 醛的氧化反应 羰基的还原反应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α-H 的反应 12.4.1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1.与氢氰酸加成 醛、酮与氢氰酸作用,生成α-羟基腈。反应是可逆的,少量碱存 在可加速反应进行。 R(H) C HC O R H δ+ δ-
R R1 OH c-O + HCN COOH R2(H) α-羟基腈可进一步水解成α-羟基酸。由于产物比反应物增加了一个碳原子,所以 该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方法。 羰基的碳氧双键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氧原子的电负性强,电子云偏向氧 原子使其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如果试剂的负性部分(亲核试剂)首先 进攻羰基碳原子,则形成氧负离子中间体;如果试剂的正性部分(亲电试剂)首先进攻 羰基氧原子,则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CO +H-CN C-CN 亲核加成 C-CN 亲电加成 两种加成方式哪种占优,主要取决于各自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碳正离子中,碳原 子外层只有六个电子,又与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相连,所以它是不稳定的中间体。氧负 离子中,氧原子外层有八个电子,是比较稳定的八隅体结构,而且氧原子的电负性大 具有较强的容纳负电荷的能力,所以是较稳定的中间体。因此从理论上看,羰基与氢氰 酸的加成反应是亲核加成,而不是亲电加成。反应的第一步是CN加到羰基碳上,速度 较慢,反应速度只与CN的浓度有关;第二步是带正电荷的基团加到羰基氧上,速度较 快。整个反应的速度决定于第一步的速度。碱的作用,是将弱亲核试剂HCN转变成为亲 核性较强的CN 实验事实也证明羰基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是亲核加成。例如丙酮和氢氰酸反应3-4 小时,仅有一半原料起作用: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滴氢氧化钾溶液,则反应可在几分 钟内完成:若加入大量酸,则放置几周也不起反应。这种少量碱加速反应,酸抑制反应 的事实,说明反应中首先进攻羰基的试剂一定是CN,而不是H。因为氢氰酸是弱酸 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HCN S h+cN 加碱有利于氢氰酸离解,提高CN的浓度;加酸使平衡向生成氢氰酸的方向移动,降 低CN的浓度
6 α-羟基腈可进一步水解成α-羟基酸。由于产物比反应物增加了一个碳原子,所以 该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方法。 羰基的碳氧双键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氧原子的电负性强,电子云偏向氧 原子使其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如果试剂的负性部分(亲核试剂)首先 进攻羰基碳原子,则形成氧负离子中间体;如果试剂的正性部分(亲电试剂)首先进攻 羰基氧原子,则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亲核加成 亲电加成 两种加成方式哪种占优,主要取决于各自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碳正离子中,碳原 子外层只有六个电子,又与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相连,所以它是不稳定的中间体。氧负 离子中,氧原子外层有八个电子,是比较稳定的八隅体结构,而且氧原子的电负性大, 具有较强的容纳负电荷的能力,所以是较稳定的中间体。因此从理论上看,羰基与氢氰 酸的加成反应是亲核加成,而不是亲电加成。反应的第一步是 CN-加到羰基碳上,速度 较慢,反应速度只与 CN-的浓度有关;第二步是带正电荷的基团加到羰基氧上,速度较 快。整个反应的速度决定于第一步的速度。碱的作用,是将弱亲核试剂 HCN 转变成为亲 核性较强的 CN-。 实验事实也证明羰基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是亲核加成。例如丙酮和氢氰酸反应 3-4 小时,仅有一半原料起作用;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滴氢氧化钾溶液,则反应可在几分 钟内完成;若加入大量酸,则放置几周也不起反应。这种少量碱加速反应,酸抑制反应 的事实,说明反应中首先进攻羰基的试剂一定是 CN- ,而不是 H+ 。因为氢氰酸是弱酸, 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加碱有利于氢氰酸离解,提高 CN-的浓度;加酸使平衡向生成氢氰酸的方向移动,降 低 CN-的浓度。 δ + δ - δ + δ - HCN H + + CN - + H-CN C-CN C-CN O C O + - - OH 慢 H + C O + H-CN + - C-CN OH 慢 OH 快 快 CN - C + H2O + COOH R2 (H) C OH R1 + H (H) (H) R2 R1 CN C OH R 1 R C O HCN 2
不同结构的醛、酮对氢氰酸反应的活性有明显差异,这种活性受电子效应和空间效 应两种因素的影响。从电子效应考虑,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愈低,愈有利于亲核 试剂的进攻,所以羰基碳原子上连接的给电子基团(如烃基)愈多,反应愈慢。从空间 效应考虑,羰基碳原子上的空间位阻愈小,愈有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所以羰基碳原子 上连接的基团愈多、体积愈大,反应愈慢。由此可见,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对醛、酮的 反应活性影响是一致的,不同结构的醛、酮对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活性次序大致如下 O C=O> CH3-C-H>R-C-H> C-H CH3CCH3 >CH3-C-R>R-C-R 实际上,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才能与氢氰酸反应 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醛、酮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作用,亚硫酸氢钠分子中带未 共用电子对的硫原子作为亲核中心进攻羰基碳原子,生成α-羟基磺酸钠。反应是可逆的, 必须加入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以促使平衡向右移动 OH 与加氢氰酸相同,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才能与饱和亚硫 酸氢钠溶液反应 由于α-羟基磺酸钠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以白色沉淀析出,所以此反应可 用来鉴别醛、酮。另外,α-羟基磺酸钠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与稀酸或稀碱共热可 分解析出原来的羰基化合物,所以此反应也可用于分离提纯某些醛、酮 H,O RCHO NaCl+ SO2 + Ho R-CHSO: Na a? CO3 H i RCHO+ Na2SO3 NaHcO H 3.与格氏试剂加成格氏试剂是较强的亲核试剂,非常容易与醛、酮进行加成反应 R +Mg(OHⅨ 7
7 不同结构的醛、酮对氢氰酸反应的活性有明显差异,这种活性受电子效应和空间效 应两种因素的影响。从电子效应考虑,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愈低,愈有利于亲核 试剂的进攻,所以羰基碳原子上连接的给电子基团(如烃基)愈多,反应愈慢。从空间 效应考虑,羰基碳原子上的空间位阻愈小,愈有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所以羰基碳原子 上连接的基团愈多、体积愈大,反应愈慢。由此可见,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对醛、酮的 反应活性影响是一致的,不同结构的醛、酮对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活性次序大致如下: 实际上,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才能与氢氰酸反应。 2.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醛、酮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作用,亚硫酸氢钠分子中带未 共用电子对的硫原子作为亲核中心进攻羰基碳原子,生成 α-羟基磺酸钠。反应是可逆的, 必须加入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以促使平衡向右移动。 与加氢氰酸相同,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才能与饱和亚硫 酸氢钠溶液反应。 由于 α-羟基磺酸钠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以白色沉淀析出,所以此反应可 用来鉴别醛、酮。另外,α-羟基磺酸钠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与稀酸或稀碱共热可 分解析出原来的羰基化合物,所以此反应也可用于分离提纯某些醛、酮。 3. 与格氏试剂加成 格氏试剂是较强的亲核试剂,非常容易与醛、酮进行加成反应, H > R > O C H > CH3CCH3 O C H O CH3 O C H C H O > > > CH3 O C O R > C O CH3 C O C O R R ' > > R C O R2 (H) + HO S O O -Na + R C R1 OH SO3Na R CH OH SO3Na HCl H2O Na2CO3 H2O RCHO + NaCl + SO2 + H2O RCHO + Na2SO3 + NaHCO3 C O R MgX R C OMgX H2O H + R C OH + Mg(OH)X
加成的产物不必分离便可直接水解生成相应的醇,是制备醇的最重要的方法之 格氏试剂与甲醛作用,可得到比格氏试剂多一个碳原子的伯醇:与其它醛作用,可 得到仲醇;与酮作用,可得到叔醇。 RMgx+HCHO爍乙 RCH- OMgX HO,RCH2OH RMQX+RCHO燥乙R- CHOMgX H2o,RCH-OH RMgX+C=O下燥乙醚 一RC-OMgx R—C-OH 由于产物比反应物增加了碳原子,所以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是增长碳链的方法。 4与醇加成在干燥氯化氢的催化下,醛与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半缩醛。半缩醛 又能继续与过量的醇作用,脱水生成缩醛。反应是可逆的,必须加入过量的醇以促使平 衡向右移动 干HCL ROH H OR,FHH 半缩醛 缩醛 半缩醛不稳定,容易分解成原来的醛和醇。在同样条件下,半缩醛可以与另一分子 醇反应生成稳定的缩醛 酮一般不和一元醇加成,但在无水酸催化下,酮能与乙二醇等二元醇反应生成环状缩酮 C-O+ HOCH 2 CH2OH F HCI RIy D-CF H 如果在同一分子中既有羰基又有羟基,只要二者位置适当(能形成五员或六员环), 常常自动在分子内形成环状的半缩醛或半缩酮,并能稳定存在。半缩醛和缩醛的结构在 糖化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8 加成的产物不必分离便可直接水解生成相应的醇,是制备醇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格氏试剂与甲醛作用,可得到比格氏试剂多一个碳原子的伯醇;与其它醛作用,可 得到仲醇;与酮作用,可得到叔醇。 RMgX + HCHO干燥乙醚RCH2OMgX H2O H + RCH2OH RMgX + R1CHO干燥乙醚 R CH R OMgX 1 H2O H + R CH OH R1 RMgX + R1 C R2 O 干燥乙醚 R C O R1 R2 MgX H2O H + R C OH R1 R2 由于产物比反应物增加了碳原子,所以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是增长碳链的方法。 4.与醇加成 在干燥氯化氢的催化下,醛与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半缩醛。半缩醛 又能继续与过量的醇作用,脱水生成缩醛。反应是可逆的,必须加入过量的醇以促使平 衡向右移动。 半缩醛 缩醛 半缩醛不稳定,容易分解成原来的醛和醇。在同样条件下,半缩醛可以与另一分子 醇反应生成稳定的缩醛。 酮一般不和一元醇加成,但在无水酸催化下,酮能与乙二醇等二元醇反应生成环状缩酮。 如果在同一分子中既有羰基又有羟基,只要二者位置适当(能形成五员或六员环), 常常自动在分子内形成环状的半缩醛或半缩酮,并能稳定存在。半缩醛和缩醛的结构在 糖化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HOCH 2CH2OH CH2 O CH2 C O R R1 R HCl 1 R + 干 C O R C H O + R C H OH OR1 HCl R C H O O R1OH R1OH R1 R1 干HCl 干
OH CHOH CHOH CHOH CHOH O CHOH CHOH H OH 分子内的六员环状半缩醛 醛与醇的加成反应是按下列历程进行的 R、OH C=0+H OH 0 ⊥=H2Q R,OH RI R1-H R 由于醇是弱的亲核试剂,与羰基加成的活性很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但在无水氯 化氢催化下,羰基氧与质子结合生成质子化的醛,增大了羰基的极性,有利于弱亲核性 的醇向羰基加成生成半缩醛。半缩醛在酸的作用下,又可继续与质子结合成为质子化的 醇,经脱水后成为反应活性很高的碳正离子,这也有利于弱亲核性的醇与其作用生成缩 缩醛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等都比较稳定,但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醇,因 此,在羰基化合物与醇的加成反应中要使用干燥的HCl为催化剂。 t ho H-RCHO +R,OH ORI 在有机合成中,常利用生成缩醛的方法来保护醛基,使活泼的醛基在反应中不被破 坏,一旦反应完成后,再用酸水解释放出原来的醛基。例如,要将丙烯醛转化为丙醛或2, 3-二羟基丙醛,如果直接用催化氢化的方法或氧化的方法,醛基都将被破坏。如果先把醛 转化为缩醛,然后再进行催化氢化或氧化,待反应完成后用酸水解,就能达到保护醛基
9 分子内的六员环状半缩醛 醛与醇的加成反应是按下列历程进行的: 由于醇是弱的亲核试剂,与羰基加成的活性很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但在无水氯 化氢催化下,羰基氧与质子结合生成质子化的醛,增大了羰基的极性,有利于弱亲核性 的醇向羰基加成生成半缩醛。半缩醛在酸的作用下,又可继续与质子结合成为质子化的 醇,经脱水后成为反应活性很高的碳正离子,这也有利于弱亲核性的醇与其作用生成缩 醛。 缩醛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等都比较稳定,但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醇,因 此,在羰基化合物与醇的加成反应中要使用干燥的 HCl 为催化剂。 在有机合成中,常利用生成缩醛的方法来保护醛基,使活泼的醛基在反应中不被破 坏,一旦反应完成后,再用酸水解释放出原来的醛基。例如,要将丙烯醛转化为丙醛或 2, 3-二羟基丙醛,如果直接用催化氢化的方法或氧化的方法,醛基都将被破坏。如果先把醛 转化为缩醛,然后再进行催化氢化或氧化,待反应完成后用酸水解,就能达到保护醛基 R1 C H OH O H R C H OH R C O + H R H + + R1OH + - H + R1 H + R1OH C O R1 H R R R C H O C H OH O R1 + OH2 -H2O + C O OH .. H CHOH CHOH CHOH CH2 C O H CHOH CHOH CHOH CH2 OH R1 R1 + C H O C H O R O R H - R1 H + OR1 R1OH H2O R1 R1 C O O R + RCHO + H H +
的目的: CH-CHCHo ROH -CH-CHCH H2/N-+_CHCH ORH° CHCH CH CH2=CHCH< 稀冷KMCH2-FHcH 20、cH2- CHCHO H H 5.与水加成水也可以和羰基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但由于水是比醇更弱的亲核试 剂,所以只有极少数活泼的羰基化合物才能与水加成生成相应的水合物。例如: HCHo HOH 甲醛溶液中有99.9%都是水合物,乙醛水合物仅占58%,丙醛水合物含量很低,而丁醛 的水合物可忽略不计。 在三氯乙醛分子中,由于三个氯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它的羰基有较大的反应活性, 容易与水加成生成水合三氯乙醛: OH 水合三氯乙醛简称水合氯醛为白色晶体,可作为安眠药和麻醉药 茚三酮分子中,由于羰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它也容易和水分子形成稳定的水合茚三酮: O+ HOH 水合茚三酮在α一氨基酸的色谱分析中常用作显色剂 6.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 醛、酮可与氨的衍生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最初生成的加成产物容易脱水,生成含 碳氮双键的化合物,所以此反应称为加成-消除反应
10 的目的: 5.与水加成 水也可以和羰基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但由于水是比醇更弱的亲核试 剂,所以只有极少数活泼的羰基化合物才能与水加成生成相应的水合物。例如: 甲醛溶液中有 99.9%都是水合物,乙醛水合物仅占 58%,丙醛水合物含量很低,而丁醛 的水合物可忽略不计。 在三氯乙醛分子中,由于三个氯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它的羰基有较大的反应活性, 容易与水加成生成水合三氯乙醛: 水合三氯乙醛简称水合氯醛,为白色晶体,可作为安眠药和麻醉药。 茚三酮分子中,由于羰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它也容易和水分子形成稳定的水合茚三酮: 水合茚三酮在α-氨基酸的色谱分析中常用作显色剂。 6. 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 醛、酮可与氨的衍生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最初生成的加成产物容易脱水,生成含 碳氮双键的化合物,所以此反应称为加成-消除反应。 CH2=CHCHO ROH HCl OR OR CH2=CHCH 干 C OH OH H HCHO + HOH H O O OH O O O + HOH OH Cl C Cl Cl C H O + H OH Cl Cl Cl C CH OH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