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法律与社会》课程资源_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327.4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课程大纲( Course Syllabus) 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由两编组成:一般理论与中国问题。一般理论部分着重阐述法律与社会关系 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中国问题部分着重研析当代中国的一些特定社会和法律问题。这里从逻 辑的角度把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分列两部分。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将它们 更密切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一个理论问题之后,紧接着讨论一个相关的现实问题。 导言 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法律社会学脉络与概貌等。 第一编一般理论 法律与社会研究的理论丰富,学说驳杂。以下各讲所涉及的只是若千重要的方面。不能认为,它 们已经包括法律与社会研究的全部理论。这些方面将会随着法律社会学研究的进展而作适当的调 整 第一讲日常社会中的法律 此讲主要阐述法律社会学的法律观,以及这种法律观与其他法律观(例如分析实证主义法律观) 的区别,引导学生以社会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法律。 日常社会中的法律现象 二、法律是什么?法律社会学的法律观 三.法律社会学法律观的特点和意义 阅读资料 (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其中第四编“社会学法学”全部 八章(其中包括法律社会学)。 (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版,其中第八章“社会学法学和法律现实主义”。 第二讲社会变迁与法律类型 此讲主要讨论社会变迁对法律的影响,会涉及到以下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历史类型的理 论;涂尔干的惩罚型法律与赔偿型法律;韦伯的形式理性法、实质理性法、形式非理性法和实质非 理性法;昂格尔的习惯法、官僚法与法律秩序;塞尔兹尼克和诺內特的压制法、自治法和回应型 社会变迁的含义和进程 二、社会变迁对法律的影响 法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课程大纲(Course Syllabus) 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由两编组成:一般理论与中国问题。一般理论部分着重阐述法律与社会关系 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中国问题部分着重研析当代中国的一些特定社会和法律问题。这里从逻 辑的角度把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分列两部分。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将它们 更密切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一个理论问题之后,紧接着讨论一个相关的现实问题。 导言 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法律社会学脉络与概貌等。 第一编 一般理论 法律与社会研究的理论丰富,学说驳杂。以下各讲所涉及的只是若干重要的方面。不能认为,它 们已经包括法律与社会研究的全部理论。这些方面将会随着法律社会学研究的进展而作适当的调 整。 第一讲 日常社会中的法律 此讲主要阐述法律社会学的法律观,以及这种法律观与其他法律观(例如分析实证主义法律观) 的区别,引导学生以社会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法律。 一、日常社会中的法律现象 二、法律是什么?法律社会学的法律观 三.法律社会学法律观的特点和意义 阅读资料 (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其中第四编“社会学法学”全部 八章(其中包括法律社会学)。 (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版,其中第八章“社会学法学和法律现实主义”。 第二讲 社会变迁与法律类型 此讲主要讨论社会变迁对法律的影响,会涉及到以下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历史类型的理 论;涂尔干的惩罚型法律与赔偿型法律;韦伯的形式理性法、实质理性法、形式非理性法和实质非 理性法;昂格尔的习惯法、官僚法与法律秩序;塞尔兹尼克和诺内特的压制法、自治法和回应型 法。 一、 社会变迁的含义和进程 二、 社会变迁对法律的影响 三、 法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阅读资料 (1)沈宗灵:《法理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六章“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岀版社1995年版 第三讲法律与政治 不涉及政治,就无法理解许多法律制度以及法律运行的许多特征。同时,脱离法律,也无法理解 现代政治的许多特征。 法律与统治类型 二、法律与权力结构 阅读资料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一卷第二章 至第八章 (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册),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九章“统治 社会学 (3)[美]戴维凯瑞斯编:《法律中的政治:一个进步性批评》,信春鹰译,中国政法大学岀版社 2008年版,第三章“政治和秩序 第四讲法律与经济 在不同经济形态主导的地区和历史时期,法律呈现出不同的数量、内容、边界特征、权利义务分 配方式。法律与经济形态有关关联? 法律与自然经济 二、法律与计划经济 三、法律与市场经济 阅读资料 (1)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美]莫顿·霍维茨:《美国法的变迁(1780-1860)》,谢鸿飞译,中国政法大学岀版社2005 年版。 第五讲法律与文化 文化距离( cultural distance)这一概念源自美国法律社会学家唐布莱克,指的是人们在文化知 识、水平和地位方面的社会距离。总体来看,此讲主要阐述以下问题 法律与风俗习惯 、法律与宗教精神 法律与文化距离 阅读资料(两本中择一即可)

阅读资料 (1)沈宗灵:《法理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六章“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三讲 法律与政治 不涉及政治,就无法理解许多法律制度以及法律运行的许多特征。同时,脱离法律,也无法理解 现代政治的许多特征。 一、法律与统治类型 二、法律与权力结构 阅读资料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一卷第二章 至第八章。 (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册),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九章“统治 社会学”。 (3)[美]戴维·凯瑞斯编:《法律中的政治:一个进步性批评》,信春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第三章“政治和秩序”。 第四讲 法律与经济 在不同经济形态主导的地区和历史时期,法律呈现出不同的数量、内容、边界特征、权利义务分 配方式。法律与经济形态有关关联? 一、法律与自然经济 二、法律与计划经济 三、法律与市场经济 阅读资料 (1)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美]莫顿·霍维茨:《美国法的变迁(1780-1860)》,谢鸿飞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第五讲 法律与文化 文化距离(cultural distance)这一概念源自美国法律社会学家唐·布莱克,指的是人们在文化知 识、水平和地位方面的社会距离。总体来看,此讲主要阐述以下问题: 一、 法律与风俗习惯 二、 法律与宗教精神 三、 法律与文化距离 阅读资料(两本中择一即可)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十九章“法 律与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第二十四章“从宗教活动和宗教本身认识各国所建立的宗教与法律的 关系”、第二十五章“法律与各国宗教的建立和各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第二十六章“法律和它所 裁定的事物秩序的关系”。 (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87年版 第六讲法律与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法律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为明 显。本讲的研讨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面相关各讲的内容。 法律与社会分层( Social stratification) 二、法律与社会形态( Social Morphology) 三、法律与组织( Organization) 阅读资料 (1)[美]唐·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唐越、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 章“分层”、第三章“形态”和第五章“组织性”。 (2)[美]唐·布莱克:《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郭星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章“引 论 第二编中国问题 此编旨在硏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社会问题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法律问题。硏讨范围会与时俱 进,并不固定。这里主要从法律运行和法律部门的双重角度选择一些特定问题。这些问题以及之下 分列的问题并不能限制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研讨范围。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兴趣以及 法律社会学研究的进展,选择研讨某些现实问题。同时,这一编设计的一个强烈愿望是,动员学生 的探究热情,参与到相关问题的研讨中。初步的设想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分为若干组。 在老师指导下,毎组共同研讨一个具体问题,写出硏究报告,提出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每一讲 中,由一个研讨小组报告人主讲15-20分钟,全班讨论15-20分钟,其他时间由老师讲解。所列资料 并非全部,也仅供参考。 第七讲立法过程:法律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立法动议的实证分析 二、参与角色的博弈过程 三、是否通过的影响因素 阅读资料 (1)李林:《立法过程中的公共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侯健:《利益集团参与立法》,《法学家》2009年第4期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十九章“法 律与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第二十四章“从宗教活动和宗教本身认识各国所建立的宗教与法律的 关系”、第二十五章“法律与各国宗教的建立和各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第二十六章“法律和它所 裁定的事物秩序的关系”。 (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87年版。 第六讲 法律与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法律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为明 显。本讲的研讨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面相关各讲的内容。 一、 法律与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二、 法律与社会形态(Social Morphology) 三、 法律与组织(Organization) 阅读资料 (1)[美]唐·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唐越、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 章“分层”、第三章“形态”和第五章“组织性”。 (2)[美]唐·布莱克:《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郭星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章“引 论”。 第二编 中国问题 此编旨在研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社会问题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法律问题。研讨范围会与时俱 进,并不固定。这里主要从法律运行和法律部门的双重角度选择一些特定问题。这些问题以及之下 分列的问题并不能限制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研讨范围。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兴趣以及 法律社会学研究的进展,选择研讨某些现实问题。同时,这一编设计的一个强烈愿望是,动员学生 的探究热情,参与到相关问题的研讨中。初步的设想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分为若干组。 在老师指导下,每组共同研讨一个具体问题,写出研究报告,提出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每一讲 中,由一个研讨小组报告人主讲15-20分钟,全班讨论15-20分钟,其他时间由老师讲解。所列资料 并非全部,也仅供参考。 第七讲 立法过程:法律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一、立法动议的实证分析 二、参与角色的博弈过程 三、是否通过的影响因素 阅读资料 (1)李林:《立法过程中的公共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侯健:《利益集团参与立法》,《法学家》2009年第4期

研讨建议 可以选择—部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制定过程为主题,进行硏讨。 第八讲司法过程:司法判决是如何产生的 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 二、司法与舆论 三、司法与形势政策 阅读资料 (1)代志鹏:《司法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基层法官的理想图景与现实选择》,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2)翁子明:《司法判决的生产方式;当代中国法官的制度激励与行为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研讨建议 可以选择一个影响性案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或者以一个刑事冤案为对象,探讨其成因。 第九讲守法现象:公民是如何对待法律的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律意识的演变 二、“拿起法律武器”: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律行动的特征及其变化 阅读资料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研讨建议 可以以所了解的某一个公民或公民群体的法律故事为主题进行研讨,或者分析中国法律影片中的 公民形象及其变化。也可以探讨某些特定问题,例如法律规避、网络反腐、私力救济。 第十讲中国宪法与中国社会 、宪法修正案与社会变迁 二、宪法实践中的习惯和惯例 阅读资料 (1)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17辑:宪制与制宪》,清华大岀版社2013年版 (2)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开放时代》,2009年第12期。 研讨建议 可以以某个宪法制度的实施情况或某个修正案的制定过程为主题进行研讨,把握宪法背后的主导 力量和影响因素

研讨建议 可以选择一部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制定过程为主题,进行研讨。 第八讲 司法过程:司法判决是如何产生的 一、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 二、司法与舆论 三、司法与形势政策 阅读资料 (1)代志鹏:《司法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基层法官的理想图景与现实选择》,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2)翁子明:《司法判决的生产方式;当代中国法官的制度激励与行为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研讨建议 可以选择一个影响性案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或者以一个刑事冤案为对象,探讨其成因。 第九讲 守法现象:公民是如何对待法律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律意识的演变 二、“拿起法律武器”: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律行动的特征及其变化 阅读资料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1版。 研讨建议 可以以所了解的某一个公民或公民群体的法律故事为主题进行研讨,或者分析中国法律影片中的 公民形象及其变化。也可以探讨某些特定问题,例如法律规避、网络反腐、私力救济。 第十讲 中国宪法与中国社会 一、宪法修正案与社会变迁 二、宪法实践中的习惯和惯例 阅读资料 (1)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17辑:宪制与制宪》,清华大出版社2013年版。 (2)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开放时代》,2009年第12期。 研讨建议 可以以某个宪法制度的实施情况或某个修正案的制定过程为主题进行研讨,把握宪法背后的主导 力量和影响因素

第十一讲犯罪的刑事控制 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犯罪现象的特征、趋势与成因 刑事控制的成本与效益 阅读资料 (1)汪明亮:《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章友德:《犯罪社会学理论与转型期的犯罪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版 研讨建议 可以选择上述分列的一个问题或其他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例如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不同刑事控 制措施的比较。 第十二讲民法与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与财产法律制度 二、社会变迁与人身法律制度 三、社会变迁与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阅读资料 (1)黄宗智:《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研讨建议 可以选择知识产权、合同、侵权等制度的变迁过程、婚姻法律问题(例如同性婚姻、艾滋病人的婚 姻权问题)、继承法律问题(例如试管婴儿、克隆人问题)、收养法律问题(例如跨国收养问 题)、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例如调解问题)进行硏讨。 第十三讲法律与全球化 本部分主要以跨国法律关系为主线,按照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个人之间的跨国法律关 系,全面和概要进行地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争端与解决进行探讨。 全球化时代的争端解决机制 二、全球化时代的多边法律关系及全球治理 三、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律借鉴与法律移植 阅读资料 (1)董世忠,张乃根主编:《国际经济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Halliday, Terence C and Pavel Osinsky, 2006. "Globalization of Law",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2, pp. 447-470 研讨建议:

第十一讲 犯罪的刑事控制 一、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犯罪现象的特征、趋势与成因 二、刑事控制的成本与效益 阅读资料 (1)汪明亮:《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章友德:《犯罪社会学理论与转型期的犯罪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版。 研讨建议 可以选择上述分列的一个问题或其他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例如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不同刑事控 制措施的比较。 第十二讲 民法与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与财产法律制度 二、社会变迁与人身法律制度 三、社会变迁与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阅读资料 (1)黄宗智:《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研讨建议 可以选择知识产权、合同、侵权等制度的变迁过程、婚姻法律问题(例如同性婚姻、艾滋病人的婚 姻权问题)、继承法律问题(例如试管婴儿、克隆人问题)、收养法律问题(例如跨国收养问 题)、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例如调解问题)进行研讨。 第十三讲 法律与全球化 本部分主要以跨国法律关系为主线,按照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个人之间的跨国法律关 系,全面和概要进行地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争端与解决进行探讨。 一、全球化时代的争端解决机制 二、全球化时代的多边法律关系及全球治理 三、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律借鉴与法律移植 阅读资料 (1)董世忠,张乃根主编:《国际经济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Halliday, Terence C. and Pavel Osinsky, 2006. “Globalization of Law”,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2, pp.447-470. 研讨建议:

参考上述分列问题 第十四讲总结与反思 什么是法律:一元还是多元的?法条、行动抑或其他? 、什么是法治: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能够控制法律运行过程中的自由裁量? 、什么是平等:什么样的差别待遇是歧视,什么不是?

参考上述分列问题。 第十四讲 总结与反思 一、什么是法律:一元还是多元的?法条、行动抑或其他? 二、什么是法治: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能够控制法律运行过程中的自由裁量? 三、什么是平等:什么样的差别待遇是歧视,什么不是?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